案例
iPod是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商品。每台建议零售价格为299美元;研究人员以iPodVideo 30G的第五代产品为样本解析iPod成本:其中最昂贵的零部件是容量为30G的硬盘。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成本约为73美元;其次是成本约20美元的显示器模组、约8美元的影像/多媒体处理器芯片以及约5美元的控制器芯片。在中国大陆工厂进行最后组装的单位成本大约只要4美元。
更深入的研究表明,东芝所供应的硬盘大部分是在菲律宾或中国大陆生产;而提供两种主要芯片的两家美国公司。其产品却大多在台湾制造。因此.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东芝生产一个硬盘实际所需的成本为54美元。所以在此阶段,东芝为iPod创造了19美元的价值。
分析结果显示。iPod299美元的零售价当中,有163美元属于美国的企业和劳工.其中的80美元被苹果拿走,另外75美元属于销售和物流成本,剩下的8美元要给不同的零部件制造商。日本为iPod创造的价值约为26美元。大部分归功于东芝的硬盘,而中国大陆工人贡献的价值则将近3美元,韩国所增加的价值甚至还不到1美元。
制造iPod的所有零件和劳动力成本总共约为”0美元,扣除运输和销售成本之后,剩余的就是iPod真正被创造出来的价值。也就是说创造其真正价值的不是零件和劳动力.而是它的概念和设计。严格说来,iPod并不是苹果的“产品”.因为苹果本身并没有iPod的生产线,而是将整个制造过程外包出去。苹果并不是IPod的制造者,而是创造者。苹果是整个供应链中最大的受益者。
纵观近年来世界产业发展的轨迹,有这样的特点.以知识为核心的产品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产业链不断扩展和链条越紧密并不断向低成本的地区转移;创造的盈利大大高于制造。
当前发达国家的制造模式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勾勒出现代发达国家企业的制造模式,如表1所示。
模式: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根据定位,选择能使成本最小化的产业链造群;签订合作协说协议规定生产数量。交货日期等,不定期发送订单:按设计标准进行生产;物流企业将产品按规定时间送往组装厂组合(总装)地;总装厂将成品输送到各经销公司。
特征:小核心留总部,大成本外包;制定产品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营销,分散制造,分散销售;松散短期联盟;信息化制造孤岛。
网络化制造及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网络化制造是指制造企业基于网络技术开展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跨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的空间差距,通过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业务过程集成、资源共享,对企业开展异地协同的设计、制造、网上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撵环境和手段,实现产品商务的协同、产品设计的协同、产品制造的协同和供应链的协同,从而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缩减研制费用,提高整个产业链造群的竞争力。
网络化制造是在消费领域内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分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的内在需求下产生的。这是网络制造的基础和前提。是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制造企业采用如敏捷制造、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精益生产以及EC、SCM、CRM等管理思想和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制造模式来适应这种需求.实现企业问的资源共享、优化组合和异地制造。
网络化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以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为基本特征。柔性化与敏捷化是快速响应客户化需求的前提,表现为结构上的快速重组。性能上的快速响应,过程中的并行性与分布式决策。这意味着这种模式具有动态易变性,能通过快速重组,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即:
快速地、并行地组织不同部门或集团成员将新产品从设计转入生产;.快速地将产品制造厂家和零部件供应厂家组合成虚拟企业,形成高效经济的供应链;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各参加单位能够就用户需求、计划、设计、模型、生产进度、质量以及其他数据进行实时交换和通讯。同时,网络化制造也促使了网络制造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并且逐渐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主流。企业问协作成为制造业的主旋律。
表1 现代发达国家企业的制造模式
表2 美国泰特汽车制造公司模式
案例:美国泰特汽车制造公司
这一制造模式(见表2)可以概括为:以核心企业(知识创造型)为中心,根据定位,选择能使成本最小化和地域产业特点的产业链造群;签订合作协议;协议规定柔性生产数量,交货日期等;核心企业中的设计、控制中心通过网络ERP将生产计划等实时传到生产企业,包括生产控制系统在内的集成的信息系统控制整个设计、生产、供应、服务;生产企业同时将生产信息包括库存等信息发往设计控制中心;按设计标准组织生产;物流企业将产品按规定时问送往组装(总装)地;总装厂将成品输送到各经销公司。
它的特征是:小核心留总部,大成本外包;制定产品标准;统一设计,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营销,分散制造,分散销售;紧密联盟;信息化整合(网络化的ERP、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管理、协同营销等整体)。
这种情况下.通过信息整合平台,特别是网络技术和途径优化配置组成的基于供应链的网络联盟企业更能发挥企业特点和优势,优化的资源配置使得成本更为降低.产品更具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更快捷、更专业。现有企业再也不是大而全的企业.企业就变成了一条产业链造群,一个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机器人。
网络化制造下的电子商务
知识创造型企业以“高、精、尖、特”的产品为优势成为核心组织产业链。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不仅要求制造链条上的制造要素的高度集成,同时也对商流、物流、资金流等提出了协同和整合的要求。产业链造群内的包括商务在内的所有成分问要求统一调配资源。在产业链造群网络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需要加入商务、物流、银行、服务等电子商务信息构件,统一指挥和协调产业链造群内的各类资源。链条更长。商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制造平台实现无缝连接,即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协同设计,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aray Interg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e-Commerce(电子商务)等的整合;企业的数据、信息、知识和理念在不同业务单元和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快速传递和流通竞争是产业链造群之间的竞争,产业链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实现网络化制造与协同商务的整合。
由于信息平台的整合,网络制造与协同商务交互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将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设计、制造、物流、服务等成为一个整体。即通过企业内部ERP系统协同模块和企业内部的电子化,各部门和员工可以在企业的Intranet上实现采购、销售、考勤、预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有效地降低生产、库存、销售、人力等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并为与外部相关实体的协作打好基础;企业供应链协同模块。也就是协同其产品在由原材料至最终用户的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将包括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配送中心,企业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合作伙伴通过数字化连接在一起,来自客户的订单自动传送给制造商、装配厂,生产后直接发到速递公司进行装配和交货。
在客户、公司与供应商间建立起的快速信息传输和流水线实物流的网络.使它的制造被设计为仅是对实际顾客需求的响应,从而大幅减少了生产周期、库存和成本,敏捷制造、柔性制造发挥到极致。增加了组织伸缩性和应变能力,满足了客户对快速、方便、可靠性的要求。带来了用户满意和品牌忠诚。该环节要求企业存在一个对外的接口(即Extranet),企业通过此接口,将内部的Intranet与外部的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联系起来,实现网上浏览、网上询价、网上出样、网上签约、网上交易等活动,以达到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以销定产、实时监控等目的。同时,CRM也将营销自动化、销售跟踪、客户服务、ERP及其他系统紧密地串连起来;企业与社会相关部门协同模块,如银行、税收等部门,达成交易。
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的设计控制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在发计划的同时启动.了各地的生产线.零配件生产线源源不断生产的零配件送往组件(总装)地。销售商与供应合作伙伴通过统一的数字化连接在一起。来自客户的订单自动传送给制造商、装配厂,生产后直接发到物流公司进行交货。
对消费者来说“一键通”不再是梦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的终端如何,虚拟机器人将与消费者视频、语音对话。参与商品的设计(外观,颜色、性能等),下订单.最后通过。“一键通”操作进行支付等业务,订单也发往了设计控制中心。设计控制中心自动将各地消费者的商品添加入生产计划。也自动控制与消费者最近的产业链生产出产品.设计控制中心也会实时自动的让物流企业将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基于网络制造的协同商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