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以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状态、维修更新等信息;对设备数据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设备履历、日常维护和监控;搞好备品、备件的控制管理,从而准确、迅速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各种设备可靠的统计数据。设备分类编码的制定是设备管理数据库建立的前提。
2 设备分类编码规则
设备分类编码是开发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正确的设备信息编码是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基础,是实现设备网络化管理的前提。设备信息的编码应符合唯一性、可拓展性、适应性、稳定性、识别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为便于设备的标识和分类,有效地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设备分类编码系统,以保证设备编码准确可靠、规范和标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利于设备的计划供应和储存保管,减少重复购置,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证设备信息流通顺畅和数据共享,为上层计划的编制和单元重构提供数据支持。
设备编码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有很多种,但大都是采用纯数字编码,这种编码易于计算机存储,只是不够直观。对使用者来说,仅从代码本身看,很难确定其含义,容易造成识别和使用上的差错。因此,从实际情况出发,鉴于该设备管理系统属于人机交互系统,本文采用数字和英文字母相混合的编码系统,为制造单元中数据库通用的编码规则。具体编码规则如下:采用5段编码编制设备编号制:单元码- 类别码- 组别码-主参数- 序列号,各段间用半子线的连接号(-)隔开。编码规则见表1 所示。
表1 编码规则表
其中,单元码是指制造单元的名称,长度为4,用小写汉语拼音字头表示,如加工车间用“jgcj”表示。类别码是指被编码对象的种类,涉及的类别码主要有:刀具、夹具、量具、设备、工作地、任务、购置计划、设备维修、工票、文档、图样、工艺、零件、NC 程序和工资等,类别码长度为2~4,用小写汉语拼音字头表示,如设备用“sb”表示。如果字头有重合,最后加阿拉伯数字区分,如零件与量具用lj1 和lj2 加以区分。组别码是指设备的种类,长度最多为5,用设备种类的小写汉语拼音字头表示,如果字头有重合,在最后加阿拉伯数字区分,例如,车床用“cc”表示,详细见表2 所示。
表2 设备分类组别码表
主参数码是指代表设备的最主要的加工参数,最大长度为6,用小写汉语拼音字头或数字表示。对于工、夹、量具、设备等用数字表示其主要参数,如钻、铰等刀具用数字表示直径;车床、镗床用数字表示加工最大直径;铣、刨、磨床用数字表示工作台最大尺寸。对于无法用数字表示的类别,可用小写汉语拼音字头表示主要关键字,如NC 程序可用加工的工序号来表示。序列号长度一般为3 位(最多6 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主要用于区分前4 段编码完全相同的情况。
3 设备分类编码规则举例
下面就机械加工车间中,本系统所涉及的设备、购置计划、设备维修、人员、设备备件等,以设备数据库中常用编号的具体编码形式列举如下。
1)设备编号及含义
2)设备运行记录编号
jgcj - yx - XXXX - XXXX - XXXXXX
其中设备运行记录编号的序列号为6 位,前3 位是设备序列号,后3 位为运行记录编号,目的是为了区分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的运行记录进行编号。注意,当设备运行记录序列号后3 位到999 之后,要及时另存信息,否则序列号从001 开始将覆盖已有的数据。
3)设备维修编号
jgcj - wx - XXXX - XXXX - XXXXXX
其中设备维修编号的序列号为6 位,前3 位是设备序列号,后3 位为维修顺序编号,主要目的是为了区分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维修记录编号。
4 基于Web 的数据访问模式
目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朝着B/S(Browse /Server)结构方向发展,并有许多开发成功的应用系统正在投入运行。B/S结构是基于Web 服务器的三层结构,系统安装配置在Web 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访问Web 服务器而获得一致性良好界面。具体传输如图1 所示。所有信息(数据)的存储、共享及传输等问题是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
图1 Web 服务器的三层机构
1)分布式数据库 实现数据共享、各站点自治,适应组织的分布式管理和控制,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及系统的通信效率。
2)数据分配 把各类数据分别存放在常用该数据的站点上,以满足局部自治性、减少站点通信次数和传输量,提供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对只读应用的数据或经常更新的数据,应考虑其可用性,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副本;对频繁更新的数据,着重考虑维护其一致性所需的代价,尽量减少冗余。
3)资源共享 对分布式事务的并发控制做出协调,如设置数据集对象的所定类型,防止在多用户情况下,用户之间的互相干扰,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对分布式查询处理,充分利用处理的可并行性和对数据进行合理分布来优化查询处理,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分布的完全透明性;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防止对数据的非法读写,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传输 系统应能与现有环境进行通讯和信息交换,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应提供与标准系统(如数据库、网络等)的通用接口。系统间的集成与共享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数据访问使用WWW服务器和浏览器的接口机制。
利用OLE DB 作为中间件的ADO 可以访问不兼容的数据源,其中包括SQL Server、Oracle、Excel、Access、Outlook 等。通过OLE DB 访问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实现Web 数据库集成,具体方法如下。
5)数据维护 对分布式数据的更新处理,容易引起数据的不一致性,采用本地数据更新操作的方法,虽需要进行一致性和完整性检测,但比较简单可靠。
交互式Web 数据库功能是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与Web 数据库有效结合,达到:(1)适当的人机接口,良好的交互性如设备数据的添加、删除,设备购置计划的上传,设备运行情况信息的反馈等都需要人机接口,以支持人在整个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发挥最终决策职责。(2)友好的用户界面,各种数据的查询、浏览、添加、修改和删除等都需要友好的用户界面。Web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Web 网页,管理数据库,而且用户可以多种类型。例如,系统用户可以是厂级主管部门领导、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是执行生产加工任务的工作人员。这些用户可能不完全了解系统的运作,考虑用户的使用环境和习惯来设计网页,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对一些非法操作予以拒绝,对一些危险性操作予以警告或提示;在每个页面都指明用户的当前位置,从而避免用户在几次链接后迷路的可能。(3)细致周全的数据输入校验,对于要求用户进行数据选择等操作,在页面上有明确的提示和输入方法;对于数据输入有格式要求的,在明显的地方指出并提供样例;在程序中编写数据输入校验和转换代码,确保数据插入数据库时的正确与完整。
5 结语
通过对设备及其相关信息的编码,可以将单项设备、分部设备及其相关的设备管理信息关联起来,将实际设备管理活动中各环节有机地组合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为信息的统计、分析、查询及使用奠定基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