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非常复杂。要实现成本的精确控制,必须面对两个挑战:一是成本项目如何进一步向下细分;二是如何实现动态的成本控制。这里面涉及的海量数据处理必须依赖信息系统完成。
本文所说的基于Intranet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其功能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中的成本核算模块,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成本分析控制。它不一定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信息系统,它与具体业务部门的交互界面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分散在ERP、CRM和SCM等系统中。但是,它的数据汇总分析模块和报告输出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整个系统贯穿成本的预算、估算、分配、反馈、检查、更改等环节,依托整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收集成本实际发生数据,对照成本控制标准进行分析整理。从应用视图上,它可以看作财务软件中的成本核算模块和ERP中的成本管理模块以及决策系统中的一部分数据挖掘功能的结合。
信息技术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的变化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太容易实现各个节点的最优控制。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和削减成本。基于Intranet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成本数据的集中管理:利用信息网络,企业可以整合内部分支机构的的成本管理,加强对运营成本的监控。
·成本的动态核算:网络化的成本控制可以使得成本核算从事后的静态处理发展到事中的动态处理,成本管理从静态管理走向动态管理,成本监控从阶段性处理发展到持续性的监控,能即时处理业务,即时提供动态报表和报告,这就突破了传统会计分期理论的制约,使得成本数据对企业决策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成本数据的共享:分布式的网络系统可以并发处理与成本控制相关的各项事宜,形成的成本数据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共享。
·成本控制业务的在线处理:成本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开放式的网络处理相关业务,比如网上审批、网上数据更新等等。
·成本管理和业务处理的协同:企业内外涉及成本的业务流程很多,比如以供应链为主的物流,供应商的询价采购,销售的客户促销等等。在这些业务流程中,一旦产生与成本控制相关的信息,就要送入成本控制系统进行加工、存贮和处理,成本系统同样应及时将产生的有关数据送给业务系统,保证二者同步一致。
·成本控制业务的远程处理:信息网络可以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节点,公司与异地的分支机构之间可以实现远程处理业务。
·成本控制工作重心的转移:网络化的成本控制系统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成本核算资料,并汇集于成本数据库进行实时处理。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成本核算的职能在淡化。由于实现了成本核算的实时自动处理,相应的监督和分析工作要强化。要监督信息系统的自动处理过程,对处理结果做出分析判断,让企业决策层可以根据分析报告做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
基于Intranet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基于Intranet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是一个集成化的复杂体系,它立足于企业计算机局域网,在企业成本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数据收集、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等软件工具,从原始会计凭证及其它的原始资料出发,经过搜集、整理、加工等环节,将分布在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涉及成本的数据分级分类进行收集汇总,提供给财务、会计、销售、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部门,以便进行财务核算,资金筹集,生产安排,成本控制等工作。
限于文章篇幅,我们抛开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网络硬件基础和软件处理流程等信息技术问题,仅仅讨论企业成本数据库的构建思路,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数据环境建设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要建设基于Intranet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在整个企业内实现成本精确控制,首先要构建全企业的成本中心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目的是实现带权限控制的数据共享。虽然前台用户只关心所获取的数据,并不十分在意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但是数据库的构建涉及到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图1
如图1所示,成本数据库包含了企业各种成本相关数据。要具体建立成本数据库,这么简单罗列可不成,必须对每一个成本项目进行详细分解,这是成本控制过程中最基础最困难的阶段。
·对成本项目进行分解,首先要从源头追溯。以人工成本为例,它可以细分为“工资+培训费用+其它费用”。如果仅仅是成本核算,只要明确成本构成,然后进行数据录入,通过软件即可完成具体计算。但是,我们这个成本控制系统重点在于后面的数据分析,以便为决策层提供最优化的成本控制方案。因此,工作到这步还没完,必须对每个成本项目设置不同的控制方案,并以利润及效益为标准,根据企业生产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仍以人工成本为例,可以有临时用工和长期用工两种方案。综合比较两套方案要求用数据说话,系统可以根据输入的各种相关数据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在成本项目分解中,最困难的是不仅要详细列出成本构成,还要提出成本方案和可以程序化的信息使用方法,这对企业管理基础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
·成本构成一旦明确,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各项成本信息规范化,使其有统一的名称、明确的定义、标准的格式,并对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的定义。这就是数据库的结构化,它主要是将各种成本分类,以会计科目及财务报表的形式汇总并构建数据库结构及框架。
·再接下来的工作是数据编码。即将结构化的分类数据中涉及到的各种科目按一定标准和规则统一编码,以便分类汇总及查询,这有利于不同部门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和沟通。
·最后是将各种数据录入结构化的数据库,分类数据汇总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阶段,也是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的最终环节。核算部门将核算的各种结果生成报告或报表,然后通过内部网络发布,授权给决策部门或相关业务部门使用,使用部门也可通过网络及时反馈信息。
通过上述工作,基本完成了成本数据库的构建,但这只系统建设的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得到的成本数据是静态的阶段性的信息。我们必须通过系统软件的功能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监控,这就要求除了提供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发布界面外,该系统必须与企业其它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实现集成,共享数据并保持数据的准确唯一和同步一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