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弦更张
在和某国外公司合作生产几年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次艰苦的谈判,合资公司终于成立了。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一些高级领导人也出席了仪式,签字仪式后公司就算正式成立了。工厂为此陆续抽调了一些骨干以充实合资公司的队伍,计算站也走了几个人,我前任的软件组长就是那以后调走的。
合资公司的厂区就建立在工厂大院里,从国外拆卸回来的生产线相继运到了厂里,由于设备本来就不是新的、再加上一路海运过来没有保护好,海水腐蚀使一些设备锈迹斑斑。厂里不少人好奇地跑过来看,站在这些设备面前许多人大骂合资公司的人是“卖国贼”。那时候合资公司的员工平白比厂里的人多了几十元钱的津贴,大家本来就有意见,加上“卖国贼”的事,合资公司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许多想去合资公司的人都遭遇过冷嘲热讽。由于前景不明朗,担心失去铁饭碗,所以那时想去合资公司的人也不多。
我依旧跑班车, 到了单位基本都在机房,从来不参加办公室里的议论。 对于偶然钻进我耳朵里合资公司的事,没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觉得那是别人的事。结果没想到原来也是我的事,还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件大事。
有一天我在机房接到一个电话,是那个调走的组长打来的。他希望我去他那里一趟,说有些资料请我帮他看看。因为是过去的领导,我二话没说就去了。
去了以后才知道, 根据合资的有关协议,公司成立以后要用数十万美元构建一套计算机系统。当时合资公司信息部已经派人出国考察完毕了,基本上有三个选择方案:IBM的机器配 MSA系统;DEC的机器配MANMAN系统;HP的机器配MM-II系统。那时他们信息部的人手只够分析两套系统的,于是便想到了我,希望我抽业余时间读一下MSA的材料,写出我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他们也希望我在看完这个资料以后能够提出一些问题,因为外方在国外的某公司使用的就是这个系统,而他们马上还要出国去考察,这样就可以把我提的问题一起带出去和老外讨论了。把资料给我后他们还不忘反复提醒我,千万别拿到单位看,别叫单位知道我在替他们干活。
这是个我非常愿意干的工作。当年参观沈阳机床厂看到的都是系统实施后的表面现象,没有什么太多的资料深入介绍,而这本资料比较齐全,对整个系统工作描述较为详细,对深入了解MRPII非常有帮助。我每天把资料带回家看到很晚,边看边写,共写了半笔记本的心得和体会,另外我还按要求把不清楚的问题单独写下来。这期间我在单位经常接到他们打来催促的电话, 如果说话方便的话, 他们也在电话里问我一些他们看到的问题,听听我的看法。我前后用了大约二十多天的时间才完成任务。把笔记本和那些问题一起交给他们后,好长时间我们都没有再联系过。
几个月后,我又接到了原先那个组长打来的电话,他仍然叫我到他们那里一趟。我以为还是帮忙的事儿,毫无准备地就过去了。这一次见到了信息部的经理,他不是从计算站调过去的,原先我一点儿也不认识。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然后非常客气地和我聊天,谈话间他突然问道:“想不想来我们这里?”我顿时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前面提到了我对合资公司是好是坏没有感觉,觉得去不去合资公司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现在一下子问到我,脑子一片空白。那经理一定误解了,他给我讲起合资公司的发展前景,叫我不要听信厂里的人乱说,最后说到他们已有一些人选,但是比较看重我,只是不管什么人推荐的人选,最终都要通过笔试和面试,他叫我回去认真考虑一下给他个答复。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又开始骚动不安了。合资公司对我来说诱惑力在于它的神秘性。准确地说是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制度和外方管理者的神秘性。过去这种感觉是潜意识里的,现在突然有了体验这种神秘性的机会,这个诱惑一下子被放大了,一下子被“雷”倒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想去合资公司的心思越来越强烈,但反复考虑迟迟没有给那位经理答复。倒不是顾忌合资公司的前景,主要是我不知道将如何面对站长信任的眼光!
后来我把我的处境悄悄地告诉给了一个同班好友,想听听他对此有何高见。他首先针对我最大的疑虑说,“ 这有什么难开口的, 人挪活树挪死,领导对你好你也拼命给他干了,两下抵平了,人又没有卖给他,怕什么?”接着他又表示,合资公司不管怎么样都值得去尝试一下,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 特别适合给资本家干活。即使将来公司真的垮台了,这段经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财富,将来也不愁没有单位收留。我反问他;“既然合资公司这么好,那你和我一起报名吧”,他诡秘地笑了笑回答“我腰间盘突出,受不了资本家的苦”,然后很夸张地叹了口气“我还是叫‘老公家’背着吧”。
我已经基本定下来要去报名了,于是决定征求一下妻子的意见。去那里毕竟还是有些风险,而且一旦风险降临还需要整个家庭共同承担。我把所有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妻子,花了很长的时间,没想到她刚听完就毅然地说: “ 去吧, 人生总得冒几回险, 那个公司真的垮台了再想办法。”我真没想到她竟然这么痛快地同意了。既然如此,下一步该和站长开口了。这是最难的。
我和站长谈了多次,我不想过多地回忆那些场景,总之在那些谈话中他吃惊、愤怒、失望。正赶上企业要升级,计算站因此要变成处级单位。他又婉转地劝我:计算站变成计算中心,每个组都要成为科,组长就会成为科长,你要去了那里就等于放弃了这个机会。这可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升迁机会啊。但是无论他怎样说我一直不为所动。最后一次他绝情地说,合资公司到处挖人,做法太恶劣,你调到哪里我都放你走,就是不许去合资公司。
单位不同意就不给报名表,当然也就走不成了,事情就这样耽搁下来了。据说合资公司其他部门招人也碰到类似情况,公司的外方总经理让各个部门把要招收的人员名单统一提交给他,他将亲自去向厂长交涉。不过听说后来厂领导答复“选送优秀人才支持合资公司组建是工厂的义务,不过无论什么人去都必须征得基层的同意,否则的话工厂就乱套了。”道理说得很对,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就这样我错过了这一批招人,等到下次招人已经是九个月以后的第二年了。
这期间我和组长一直保持联系,招人的事儿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打电话通报我,而站长也知道我执意要走,但是我们之间就再也没有交流,所以一直和我不冷不热的。当九个月后我来到站长办公室索取报名表的时候,计算站马上就要变成计算中心了,副站长郑重其事地又一次提起科长的事儿。站长一言不发坐在一边看着我,面无表情地等着我的回答。我去意已定只是无声地摇了摇头。副站长说:“你不要赌气啊,我们这可是对你负责!”我说:“谢谢了!”站长对我彻底失望了,打开抽屉甩给我几张表格,在我填完表后涨红着脸给我签了字、盖了章,把表格摔给我以后就再不抬头看我。没有想到他最后竟这么生气。我拿着这个报名表心情黯淡地走出了站长办公室,等了九个多月终于达到目的了,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我想起一句话叫做“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站长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
至今我都觉得愧对站长,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伤了他的心,我也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我不该调走、有人会说我调走无可非议,我自己则真的说不清楚这种问题上的孰是孰非。
不过这件事却大大地改变了我。若干年后,当我做了领导,从我们部门也跳槽走了不少人,其中许多都是我非常看重的人才,他们每次提出要调走的时候虽然我开始都极力挽留,但最后都是击掌相送。原因不外乎几点:首先我觉得腿长在人家身上,人家执意要走你是拦不住的,与其让人家别别扭扭地走,不如高高兴兴地欢送人家走; 其次, 调走的人到了新单位、新技术环境,将来我们技术上也可多一条交流的渠道;第三,老员工走以后必然要招收新员工,而新员工带来的新技术风格恰如一间密闭的房屋突然吹进一股清新的风,就像杂交能带来种群的优势一样;最后,新补充进来的员工往往能发现我们熟视无睹的问题,例如系统安全或网络安全问题等等。所以对这样的问题我都比较能“ 看得开” ,我觉得I T 人员跳槽不见得是坏事。一个接一个频繁跳槽肯定是坏事,但是一个不跳槽也不见得是好事。能有这样的看法当然是和我以前的这段经历分不开的。那时从计算站调出去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 有的人到了银行, 有的人去了税务, 还有的人到了医院、政府部门。每次人走后都会有人陆续补充进来, 可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兵。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站完全可以自比黄埔军校, 很好地利用了人的资源而又享受到了员工跳槽带来的“ 红利” 。可惜那个时候站长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
当然员工跳槽是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离职后的缺岗搞不好就会给所在部门造成某项工作的停顿。对这样的风险我对员工都采用了A、B角管理的方法来尽量减少损失。这里需要声明的是,A、B角管理不是我想出来的主意,而是一个跳槽走了的人给我的建议。我觉得挺好就一直在这么做,并以此作为一种管理经验来介绍。有一年中科院来了个调查组,市信息办召集各大企业IT部门领导人现场回答他们的问题,其中有个问题正好是关于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在会上针对人才流失我就说了上述观点和作法,结果调查组的人很赞许,可企业的人却不认同。有一个国营大企业IT部门的头儿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你们公司待遇高,招聘合格的人不成问题,可我们不行,所以你们那套做法不具备普遍意义。” 我想想也是,所谓家有梧桐树,何愁金凤凰,我们的这套做法也许只适合于我们这样的企业。不过我也不能完全认同他的观点,我觉得不管怎么说员工要调走, “卡”总归不是个办法。
离开计算站前我还有一部分工作未完成,临走前我加班加点做完了这项工作。我坚持做完这部分工作才走,从内心讲有点儿像做了亏心事后的一种弥补。到合资公司报到后我才知道,余怒未消的站长故意废弃了我做完的工作,另外找人又重做了一遍。我知道站长这么做的含义是“没有你我们一样干”,虽然心里很难受但还是很理解他的做法,所以从心里一直不记恨他,反而觉得我应该继续做些什么来填补我们之间的裂痕。以后连续好几年,每逢过春节我都去站长家里拜年,头一次去他还感到很意外,不过以后再去就很自然了。
又过了几年他告诉我:“我也想开了,现在谁调走我也不卡了。”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