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二十一世纪,不少企业启动或实施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简称:ERP管理系统)。然而,ERP实施状况却让大部分的企业感到失望,也令更多的企业对ERP望而却步,因为实施失败的企业数不胜数,而达到满意效果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以至于企业间存在"实施ERP是找死,不实施ERP是等死"的说法。
企业是什么?ERP是什么?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破解"死"的原因,消灭"找死"说?本文从企业的概念、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建立企业基本模型,然后结合目前企业实施ERP的现实情况查找原因,提供一个消灭"死"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构建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模型,实施企业过程自动化。
企业的概念
企业的产生始于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的定义不断作出修正。根据中国《公司法(2005)》的定义:企业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具体来说,企业就是指生产或提供能满足人们在物质或精神方面之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团体,而在法律方面则强化其盈利目的性的特征。
企业一般包括生产和管理两个方面。如果企业没有生产部分,可把它视为缺省值。下面是生产和管理的定义。
生产指的是厂商或服务者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也就是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相关服务的过程。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企业生存的三大外部环境是物理环境、法律环境和供需环境。物理环境是企业选定的注册所在地和商业活动所在地的人文、地理、经济与技术等;法律环境是企业注册所在地和商业活动所在地的有关法律法规;而供需环境是指人们的需求和社会供给及其关系。
企业的发展规律
企业的发展是企业与企业生存的物理环境、法律环境和供需环境等三大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现代企业由于带有较强的盈利目的性的特征,当人们在设立企业时,都会对企业未来的三大外部环境作充分的考量,甚至专业的调研。
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物理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法律环境是对企业的活动范围和空间的确定,而供需环境则是企业来满足和发展的方向。物理环境是客观的,并随着当地企业等经济元素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即物理环境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法律环境是相对的,它由国家与地方政府制定,具有限制性特征,同时还具有缺位性特征。一般来说,企业必须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从事商业活动,当企业的商业活动需要突破原有的法律法规条款时,必须要得到法律的许可,而法律将由政府部门作相应的修正,因此法律环境的变化是阶跃式的;当企业所从事的商业活动在当地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则出现了法律缺位的现象,这种缺位具有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对企业来说,既是巨大机会,也是巨大风险。供需环境主要的体现是供需关系,供需关系一来可以由企业来满足,二来可以由企业来引导,还可以由企业来创造。因此供需环境充满着变化,它既可由需求方主导,也可由供给方主导,而且这种主导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的经营主要是指企业立足于其相对稳定的物理环境,努力拓展其活动的法律环境,包括法律缺位的环境,控制供需环境的过程。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盈利。企业一旦设立,其物理环境即已确定,物理环境已不再是企业经营盈利的着力点,只有当它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时,才会再次成为企业经营盈利的着力点。法律环境是由注册地和商业活动地的政府部门制定,对企业来说,虽缺乏控制力,但可尽力发挥其影响力。进取型企业都会倡导并紧贴政策与法规的变化,拓展其活动的空间,因为法律环境的变化将给企业带来非常规的盈利或盈利机会,包括降低成本的机会。在物理环境和法律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盈利取决于企业对供需环境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包括满足能力、引导能力和创造能力。企业的满足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能力和产能,引导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营销策略和方法,而创造能力则取决于企业对未来供需环境的判断与把握。总的来说,企业的控制能力决定企业在不同供需环境中的角色:竞争者或垄断者,而企业的控制能力的最终表现是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同一控制方法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领域达到的控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需要企业对控制方法和供需环境等作综合判断。这种综合判断是企业基于其现有及未来的生产状况,通过管理来执行的。
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企业实施的控制方法及方法实施的效果,同时也决定企业对供需关系的持续控制能力。企业对供需关系的持续控制能力是企业的最大实力点,同时也是企业的最持续的盈利点。
综上所述,企业的物理环境、法律环境和供需环境决定企业生存的外部基础,企业及其控制能力的不断发展,反过来推动其生存的三大外部环境产生各种变化。
企业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企业与企业生存的物理环境、法律环境和供需环境等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的物理环境和法律环境在较长的时间内是稳定的,为了得到企业的基本模型,下面主要从企业本身和供需环境来解析企业的发展过程。
人们,即需求方,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及需求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多样性,以及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企业,即供给方,由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专注挖掘其控制能力的方向也不同,如专注挖掘企业的满足能力,或引导能力,或创造能力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理念与管理理念及控制方法的不同。对企业来说,从其设立之日起,新的理念、供需关系和实现方法等已经纳入了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不同的是有的企业坚持挖掘和应用新东西,即持续创新;有的企业则没有坚持。
企业发展的过程可分解为许多"进程",而标志性的进程来源于人类孩子般的梦想,来源于实践和对实践虚化的创新想象,下面三个想象与企业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象一:在企业发展早期,有些人认为企业生产一个产品的整个过程非常复杂或生产过程中某一个环节非常困难,梦想着如果人把有关的材料放进一个或几个生产设备后,设备就自动进行相关的工序处理,然后想要的物品就生产出来了。
想象二:在上世纪中后期,人们认为企业生产需要的材料品种多种多样,使用的设备也非常复杂,工作人员较多,要保持连续生产并做到盈利非常困难,梦想着如果生产线需要什么,只要下达一个命令,企业就马上能供给。
想象三:在上世纪后期,有些物流公司认为企业要求把其需要的货物,在不同的地点搬来运去,整个协调过程十分繁琐,于是就梦想着如果别人需要运送货物到某地,只要下达一个命令,就可自动送达。
以上的三个想象涵盖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外部支持三个方面。下面从三个想象出发,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根据想象一的想法,创新型企业和人员生产出了自动化设备,还提出了工业自动化的理念和解决方案,建立了自动化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在技术方面,机械制造业提供了生产线的形成基础,而电气、计算机、控制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工业控制方面的不断应用,促使了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出现。现在工业自动化在某些行业可实现"无人工厂",完全把人从生产线上解放出来。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了自动生产的愿望----想象一,其结果是企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高效率的生产,使得人们不断担心生产原料的供给和生产线出现故障。打个形象的比喻:自动化生产线就像一群孩子,为了确保生产线所需要的原料及时供给和正常运转,人们必须不断繁忙地工作,如同父母为孩子的食品和健康而不停地忙碌一样。于是,想象二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了。
根据想象二的想法,创新型企业提出了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解决方案,其解决方案的代表是ERP管理系统,此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一个解决方案。现在,有的企业已尝试使用ERP管理系统,其中的部分功能已经实现且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企业已经由内而外,非常关注企业之间的协作。物流是企业协作的纽带,企业都期望形成一个完善高效的关系纽带,因此,非常希望物流是自动化运作,是一个自动化的传送纽带,这与物流公司的自动化期望不谋而合。基于共同的需求,想象三在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都出现了。
根据想象三的想法,我们的创新将会是什么?创新型人员和企业将能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典型的方案是好莱坞大片仿真出的一个未来世界,它与当前世界相比,未来世界的显著特点是拥有先进的交通体系和人与机器人的交互融合。这个畅想式的解决方案要求相关的应用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成熟,如全球定位系统更精确、交通体系及交通工具更先进、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质的突破等等。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人已经从许多的产品生产型企业和物流企业中解放出来。如果想象三的想法得到了实现,世界将是一个自动化世界。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暂且称它为"全球自动化"。
纵观以上的三个想象,可以看出它们是企业理念的创新,指引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它们引导的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是企业发展的标志性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理论上,它们也为企业基本模型的建立作出了战略性规划。
企业的基本模型
首先对上述的三个想象作简单总结:想象一和想象二的想法,它们都是关于企业内部的运作;想象三的想法,它主要是关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如本文题目所说,企业基本模型是讨论的目标,因此下面的讨论将集中在想象一和想象二。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先引入一个概念:企业过程自动化。企业过程自动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过程自动化两个方面。
如果说想象三的想法体现了企业的"全球自动化"理念,那么想象一和想象二的想法体现了什么呢?我认为:想象一的想法体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 理念,想象二的想法体现了企业的"管理过程自动化" 理念。如果一个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过程自动化,那么企业过程自动化也就实现了,这种企业称为自动化型企业,即企业实现了想象一和想象二的愿望。
从企业的发展过程和理念的变化,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I.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自动化的过程
II. 企业的管理过程是自动化的过程
那么,在这种趋势中,人的工作职位将集中在以下领域:
1. 市场及市场需求研究领域
2. 创新及可行性研究领域,即基础研发和应用研发领域
3. 生产过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和实施,即提供生产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域
4. 管理过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和实施,即提供管理过程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域
5. 生产过程、管理过程的检查和应急事件处理以及相关的服务领域
根据企业的发展过程与趋势,并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可以建立如图1的企业基本模型。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的规律及控制方法贯穿于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
根据这种企业基本模型,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从职能理念向过程理念进行的一种组织变革。从基本模型可以看出,生产过程提供的是产品,管理过程提供的是服务;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过程的核实或落实。而企业的研发等中心部门,其管理流程既可嵌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实现自动化,也可独立出来构建一个单独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如图1。由于调研、营销、研发、设计和实施等都属于相对短期的开拓型业务,因此许多企业把这部分业务独立出来或委托第三方,以项目化方式进行运作。这种运作方式上的变化只是企业控制方法的一种变化,并不影响自动化型企业的基本模型。为了增强企业对供需环境的控制能力而进行专业化分工,一个自动化型企业被分解成了一个具有供应关系的企业群,所有的企业群构建成一个相互交叉的网型企业链。但是,对于每个专业的自动化型企业来说,其基本模型与图1仍然是相同的。
企业过程自动化的现状
企业针对生产过程要求实施客户化的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已经是一个共识,并运用DCS软件平台,建立一个中央控制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现在,许多企业针对管理过程实施ERP管理系统,这是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标志性进程。但是,人们对这个标志性进程及ERP管理系统的认识不足,以下四个问题的回答便是最主要体现:
首先,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战略上的问题。目前许多企业包括ERP实施企业都是从ERP的使用功能等战术方面来回答这个战略问题。这种战略目标模糊不清,是导致企业实施ERP失败的根本原因。我的观点是: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管理过程自动化,同时与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联合达到企业过程自动化。也就是说,企业应是为了实现想象二的愿望,并和想象一联合,才实施ERP的。
其次,ERP系统是什么?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这种理解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实施人员必须从本质上理解并定格它。我认为:ERP系统只不过是一个用于仿真管理过程并可通过它进行企业管理的软件平台。既然它是一个管理平台,下文将在解析管理过程后,从管理过程方面给它下一个定义。
第三,ERP系统可以给企业做什么?这是一个战略和战术的综合问题,但是绝大部分人只是从战术方面回答。
第四,企业实施ERP系统是否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少部分人则只是从已实施ERP系统的角度来回答。我认为:已有的ERP实施经验,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这些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当作成熟的经验来借鉴。那么,成熟的经验在哪里?答案是在企业的基本模型中。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已经实现"无人工厂",这种实施经验就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指南针式"成熟经验。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在战略和战术等认识模糊的情况下,企业实施ERP,其失败存在了必然性。而仅重视战术,最多只能取得局部的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基本模型建立及其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