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 言
知识转移指的是知识从一个资源体转移到另一个资源体,然后通过学习使用,并掌握这种知识,这样完整的才达到知识转移的目的。国内外许多ERP厂商的项目实施经理们都特别强调知识转移对项目实施成败的重要影响,浪潮通软甚至将“知识转移”视为夺取大客户的最新法宝。
作为以现代IT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复杂的知识含量极高的管理系统,ERP实施的核心工作,不仅仅是产品转移和技术转移,更重要的是实施的企业与相关主体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知识转移。成功的知识转移无疑是成功实施ERP的有效保障,因此,如何推动知识在实施各方之间快速、高效地流动,提升ERP实施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有关研究成果的简单回顾
理论界较为一致地肯定了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对有关知识管理与ERP系统的整合方面。李福英指出ERP应该包括应用方企业的知识内容:钱敏等结合实际应用案例研究了包括知识管理思想的新的ERP系统及其概念KRM;王兴山从软件厂商的角度,重点研究了知识转移对ERP软件供应商的重要作用。针对ERP的实施进程,夏杰等对相关的知识转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应用知识管理理论实施EI世的基本策略;董小英结合大型ERP实施项目,较为深入地研究了ERP实施进程中知识与知识转移的内容、知识转移的价值和ERP项目实施不同阶段知识转移的管理要点等非常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杜文华在SECI的基础上研究了知识转移在ERP实施中的应用。Dong-Gil Ko则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借助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具研究了影响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决定性因素。Wang,E.T.G从要适应组织流程方面研究了知识转移的作用,通过大量的问卷调研,得出了影响实施中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吸收能力和咨询能力。
2 ERP实施中的知识内容及其特性
在ERP实施中,同样包括显性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包括专家提供的报告、讲座、软硬件手册和一切企业可以得到的文件资料。显性知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企业花费一定的成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这些知识。
隐性知识,则是指难以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的知识,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经验性的知识,很难将其文字化或者公式化,难于通过常规的方法收集到。也难于通过常规的信息工具进行传播。包含技术要素(主要指技术诀窍、技能和能力),认知要素(主要指选择和分析问题、判断力、前瞻性);经验要素(指经验、阅历和文化要素)和价值要素(包括文化和行为准则规范等)。在ERP实施过程中,隐性知识是最为复杂,也是最关键的知识。在ERP实施中,对企业的运作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很重要的一部分属于隐性知识。
3 ERP实施中的知识转移方法
3.1 ERP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方法
ERP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的方式主要有3种:个体知识向企业组织的转移、企业组织向个体的知识转移、实施企业内个体之间知识的直接共享(如图1所示)。这3种知识转移的方式并不是简单地一次就能够完全实现的,而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而每一次新的循环都是在前一次知识转移成果的基础上,对前一次知识转移过程的修正和改进,即知识在企业内部的转移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同时转移的层次是随着ERP实施的进程逐步提高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图1 企业内部知识转移方式
3.1.1 个体知识向企业组织的转移
这种转移方式是指将企业内个体的零散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群体共享的知识,形成企业的显性知识库。这一过程是企业内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在企业ERP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实施ERP的主要人员将自己所理解和体会到的ERP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企业内的规范文档,以供企业内其它部门人员了解和学习ERP知识之所需。这种转移可以使用企业最佳策略研究、专题研讨、数据库的整理和搜索、电子网络通讯和利用企业网站讨论等形式来完成。
3.1.2 企业组织向个体的知识转移
一旦企业内个体的知识为企业组织所获得,它就会被企业内所有人所共享;这样,企业内的其他人员就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文档来获取ERP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是企业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人隐性知识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ERP知识培训班、报告会、研讨会、ERP软件演示等实现知识转移,以期达到企业内所有成员对ERP的共同理解。实现这种转移的关键在于提高个体学习的效率,创造一种模拟互动的学习环境。
3.1.3 实施企业内个体之间知识的直接共享
该转移方式为非正式渠道的知识转移方式,也是较难实现的转移方式。这个过程是由个体隐性知识直接转移到其他个体的。在企业内要实现这种形式的知识转移,就需要企业内尚不具备ERP相关知识的个体,直接与拥有这方面隐性知识的个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或者已经拥有部分这方面隐性知识的个体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心得和体会,以加深各自对ERP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终达到企业内所有个体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
3.2 ERP实施各方之间的知识转移
在ERP实施过程中。外部知识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从软件供应商向实施企业的知识转移,转移的知识主要是关于软件功能的知识、软件的实施知识以及软件的二次开发知识等,绘用户做必要的培训,包括软件的功能、模块结构、信息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同时,还可以给企业介绍其他企业或同行业实施ERP的实例,以借鉴成功的实施经验和方法;二是管理咨询方向实施企业的知识转移,转移的知识主要是ERP原理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相关管理理论及行业经验和实施方法论等。其中项目管理知识涉及企业如何确定ERP应用目标,如何进行ERP项目需求分析等,此外还包括管理创新、业务流程重组、数据准备、系统导入以及ERP实施效果评价等。
在企业实施ERP过程中,知识并不是仅仅由软件提供方和管理咨询方向实施企业流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反方向的、大量知识的转移。软件提供方在与实施企业合作过程中,可以吸收实施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并在ERP软件针对实施企业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实现或者在其以后的版本中加以体现,从而形成针对实施企业所在行业的专用解决方案和专用的实施方法论;同时也提高了其ERP软件的行业适用性和竞争力。同样。管理咨询方在为ERP实施企业提供服务时也可以加深其对该行业业务的理解和体会,增加其行业经验积累。吸收、消化ERP实施企业的先进理念,并转变成一种成果,再转移到这个企业和其它企业中去,这样就使得ERP实施各方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都能得到进步,知识在转移过程中也能得到升华。ERP实施各方之间的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与外部知识转移方式
4 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在ERP实施的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实施方传送能力、应用方吸收能力、咨询方咨询能力,文中从这三方面分析知识转移对ERP实施的影响,提出了ERP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ERP实施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4.1 传送能力与知识转移
知识的传送能力是指知识的转移方通过适当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解释和编码,确保知识的接受方能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知识传送能力受知识转移经验的影响,知识转移者较为丰富的知识转移经验,可以提高他们的传送能力。知识转移方转移知识的意愿是决定知识转移质量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4.2 吸收能力与知识转移
吸收能力的2个关键因素:先备知识与努力程度。先备知识:企业的吸收能力是企业内部的长期投资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其开发具有路径依赖性;努力程度指的是组织成员对于在企业内部应用吸收的能力所投入的能量。当拥有先备知识与投入努力越多知识转移就越容易。
4.3 咨询能力与知识转移
咨询能力与知识转移:第一种方式是直接转移专家顾问过去已经获得和消化的知识;第二种方式是顾问通过其在经验分享过程中的作用来进行间接转移,这是隐晦和含蓄的方式;第三种是“婚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个专家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与相关的专家进行单线交流,获取相关知识;最后一种方式,专家顾问帮助用户选取并培训其所需的特定实施人才。咨询能力,可以看作是一个外部知识储存库,这个外部知识库给ERP的成功实施提供必要的知识,因此,与应用方合作的实施顾问的能力越强,掌握的知识量越大,就越能为企业ERP实施提供更多的实施知识,能更有效地把实施知识共享转移给应用方,更能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4.4 知识转移与ERP实施成功
4.4.1 知识转移在ERP选型阶段的作用
这一阶段,以ERP的教育培训为开端,培训各使用者对ERP的主要功能、实施过程、软件产品,以及财务、分销、制造、技术等方面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还能通过学习其它企业或同行业实施ERP的实例,借鉴实施经验和方法。
首先,收集ERP的基本知识,使员工明白ERP的实施与应用的意义;其次,利用所学知识,支持需求分析和ERP选型。
4.4.2 知识转移在ERP导入阶段的作用
ERP导入过程指从企业导入系统的第一个模块开始到导入系统的所有模块结束,是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改造或改进及ERP系统的导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相关知识的管理,主要是ERP软件知识的吸收和传播,扩大知识的分享范围,培养组织自身业务骨干,支持ERP系统的顺利导入。在ERP系统导入过程中,会频繁出现问题和错误,ERP客户会不断地请ERP顾问和软件商重复指导相同的作业点。当使用者和开发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该基于知识转移理念,对问题作详细记录。
4.4.3 知识转移在ERP应用和维护阶段的作用
在应用改进阶段,企业刚刚导入ERP系统,需要巩固技术构架,稳定从事ERP工作的人员。这一阶段是对软件的应用技术进行知识挖掘、知识积累、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的过程,使日常操作流程速度大大加快,成本大大减少,进而理顺系统的流程,获得收益。
知识转移的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捕获的数据进行知识挖掘;另一方面,注重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离散知识的系统管理和促进共享。
首先,对系统捕获的数据进行知识挖掘。企业实施ERP系统,总希望从系统中获得某种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就不可避免沿着一条线进行下去“数据-信息-知识”,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将会捕获到大量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中隐含着大量的有用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应该采取适用的工具如统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等,鼓励员工进行相关的知识挖掘,这些挖掘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管理决策,给企业带来收益。
其次,注重个人隐性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离散知识的系统管理和共享。ERP系统导入后,除了日常的维护,还会有新的需求如果系统运行有问题,则需要改进,如果系统运行良好,企业又有了新的需求,则需要扩展功能,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人继续做系统的持续维护和开发工作。
5 面向ERP实施的知识转移系统基本框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根据国外最新的知识管理理论,提出以下面向ERP实施的知识转移模式。从知识管理角度来说,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包括选型、安装与运行),知识转移系统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方面内容(如图4所示):
(1)知识获取系统(输入系统);
(2)知识转化系统(输入转化系统),即将个人的知识转化成组织可用的知识;
(3)知识关联应用系统(输出系统),即使人与人、人与知识、知识与人以及知识与知识产生关联;创造出更加适合本企业的新知识,并最终在ERP运行和维护中加以应用;
(4)知识测度系统,即测度与评价知识对促进资源管理的程度。
图4 面向ERP实施的知识转移系统架构
第一个系统侧重确认哪些信息和知识应该加入系统,以及从现有的数据中生成新的知识;第二个系统是知识转移的核心问题之一,包括将经验等非正式知识整合进正式的知识转移体系之中;第三个系统目的在于消化和利用知识;最后一个系统功能在于满足管理对投资收益等方面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成功地实施ERP系统,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复杂艰难的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替代知识的转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这一过程,知识的转移在随着ERP进程的推进,也是呈螺旋状发展的。
6 结束语
分析了ERP实施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内容及特性,接着对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进行了分析,对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从实施方、咨询方、软件厂商等角度进行分析,然后从吸收能力、咨询能力和传送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转移对实施成功的影响,分析了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存在的问题障碍,并提出了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对策。最后从ERP实施的三个阶段,提出了面向ERP实施的知识转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ERP实施过程中知识在实施方、咨询方、软件提供商之间如何有效地转移的问题。
综上所述,ERP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成功地实施ERP带给企业的将是比任何管理进步都要深远的效率改进与提升。在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应当重视有组织、有步骤地实现ERP相关知识的转移,做到知识转移过程的充分、完备,这对企业实施ERP的过程控制和实施效果的提高十分关键,对ERP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非常明显。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基于知识转移的ERP实施方法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