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估是保证正确决策的重要环节。在制造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和银行金融等领域,中国基本上建立了项目评估体系,其准则适合中国,而且跟国际标准接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也必须在决策前对项目做出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评估,也需要一套既适合中国、同时跟国际接轨的项目评估准则。
●信息项目评估的一般趋势
信息技术是新领域。美国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毕竟底子雄厚,其评估经验有相当影响。要发展中国自己的信息项目评估准则,借鉴美国经验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美国,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到1990年代中期,评估信息化项目大都使用拥有总成本(TCO)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拥有总成本方法的局限性显露了:它看成本多、看效益少;看某产品升级换代多,看持续发展和灵活开放少。频繁升级意味着不稳定,多数政府部门和企业需要的是稳定的技术,不可能频繁升级或更换信息化设备;依赖一个厂商和吊在一棵树上不断升级,对自我发展和安全不利。对这些考虑来说,使用更合理的项目评估方法是信息化决策的大势所趋。1990年代后期,特别是经过这两三年的挤泡沫,以经济效益和风险分析为主的投资回报(ROI)传统评估方法回归,迅速形成主流。现在,厂商也好、用户也好,都把投资回报分析作为头号评估方法。
跟其它工程相比,信息化工程有许多新的特点。比如,信息化过程开始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多渠道、多用户和多系统运作的需要,这种需要经常跟数据整合、技术变化、厂商选择紧密相关。信息化项目一旦投入使用,就会面临开放性与标准化结合的问题,特别是较大或较长期的信息化项目是如此。针对这些需要,许多美国企业把灵活性分析跟传统的投资回报分析相结合,到现在,灵活性分析已经成为信息化项目评估方法的重要环节。
灵活性评估方法来自为金融期权价值计算公式,简称为布莱克·寿尔斯方程式(Black-Scholes Equation)。这个方程及其理论和方法,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灵活性分析的基本意义是区分战术决策和战略决策。所谓战术决策,指的是规划投资的项目没有期权价值,只有当前效益,因而,项目开始以后,难免跟着升级奔忙、甚至在技术更新的时候可能要一切从头开始。所谓战略决策,指的是当前信息化项目开始以后,效益杠杆作用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期权价值可能,在技术和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能保持主动权。显然,在评估信息化项目的时候,决策人要非常清楚:自己做的是战术的、还是战略的决策?
在同中国交往中,有些外国公司试图回避或删除灵活性分析。比如,有家美国软件公司,分享甚至控制中国市场大部分。该公司向中国市场推销项目和产品的时候,在投资回报分析中删除了灵活性分析。它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白:试图让中国软件厂商和用户只为短期利益做战术考虑、不为长期主动发展做战略考虑,继续被动地吊在它的升级换代的树上,试图使中国永远是它的市场而不去发展和掌握技术。对这种做法,倪光南院士和业内其他专家说:如何评估信息技术项目是大事,应该让所有中国厂商、用户和社会大众了解评估整个方法和准则,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方面的基本利益和保障整个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
●个性化、国情和国际标准的三统一
项目的通用评估方法和准则,特别是它的投资回报分析,对中国并不新鲜。早在197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协助下开办了高级训练班,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项目评估和管理。宝钢等企业建设,一开始就包括信息化;随之,钢铁工业率先开始了信息化,其发展程度至今是制造业中最高的。这个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个项目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过去几年的网络热,刮起了一阵阵浮躁、虚夸和概念炒作的风气,例如知本家、无利润企业模式、新经济打破传统规则、虚拟经济、眼球经济,等等。这些虚夸炒作有个共同特点:为了急功近利和圈钱,否认项目评估的通用方法准则。网络热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浮躁虚夸和概念炒作的坏风气影响依然存在。要建立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就需要清除这种坏风气的影响。这个工作包括许多内容,最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借鉴钢铁等制造业信息化的经验,做好信息化项目评估方法准则的个性化、国情和国际标准的三统一。
企业信息化项目评估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磨合。企业有不同的工业和行业,在同一个工业里,各企业也有自己的个性化要求。例如,同是钢铁企业,长流程和短流程对信息化的技术、实施、运行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就不同,更不要说不同的工业和行业了。然而,企业之间的交往、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往、企业与社会的交往,都需要开放和标准化。因此,项目评估必需在个性化和标准化两个方面都做出分析,其中包括灵活性分析。就此来说,已有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等通用准则和所谓传统法则,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应该更严格地执行。
企业信息化项目评估经常碰到的又一个问题是体制改革。正如首钢公司的经验所说,仅仅实施ERP,就使企业面临新的岗位重新设置、资源利益再分配和权力更换等体制问题。此外,信息化迫使许多暗箱操作变成明箱操作,必然伤害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不难理解,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经常把个性化作为拒绝评估通用准则和拒绝深入改革开放的借口。做不好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实施ERP等信息化项目往往导致零效益或零成功率。体制问题超出了一般项目评估方法和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因而,必须有企业最高领导的参与,否则,信息化项目的正确评估和有效实施就没有企业政治方面的保证。
就企业评估与国家评估的关系来说,企业市场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完全吻合,那是最好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市场目标往往比国家发展目标要有限得多。换句话说,对企业不合算的项目,对国家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计算机核心技术及其相关系统,叫任何企业去搞,都可能会因为成本大于效益而不能做。可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拥有核心技术对国家安全和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效益将远远大于成本。因此,对国家来说,项目评估就不能局限在企业的市场目标,而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目标和如何使用国家参数。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颁布的项目评估准则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评估和具体量化分析,是确定国家参数的最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概念炒作成风,某些专家不但没有按照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做技术评估,反而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实行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或是拒绝深入改革开放,有的甚至批判信息学的基本原理和反对量化分析。有的项目没有邀请内行参与评估、更没有做反证,就轻易地作为国家标准或国家规范推行。有的国家项目,评估者做量化分析的时候,创造一些谁也不明白的词汇概念和做一些数字游戏,或者,他们不是把国家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把个别企业的市场目标放在首位、却冠以国家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美名,把违背信息学基本原理和违背国家目标的东西向全国推广,特别是把全国青少年作为圈钱的目标。
要为国家信息化决策提供正确、可靠和可行的项目评估,就需要杜绝概念炒作和浮躁虚夸,就需要严格地执行国家规范和国际准则。项目评估的国际准则特别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项目评估体系。各国信息化的基储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不同,按照国际准则来发展自己的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更是需要鼓励的。这些,跟搞好国际接轨并不矛盾。中国已经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按照国际机构颁布的项目评估国际准则做发展决策和推动改革开放,已经成功地实践了许多年,在许多工业和技术领域已经基本或大部实现了国际接轨。在信息化领域,同样,国情和国际准则是可以磨合接轨的。简单说,信息化项目评估的个性化、国情和国际准则的三统一是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是必须做到的。
●质变的挑战
今年以来,中国信息化正在发生质变,主要标志是:(一)中国开始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就目前来说,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是国际领先水平,但它毕竟为摆脱被动和为将来争取达到领先水平提供了基本条件。(二)信息化越来越深入地触及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体制和国家决策过程的体制改革。这样的质变,对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
如何把技术评估放在首位?把什么技术评估放在首位?这些技术评估所反映或导致的国家参数和企业效益,如何具体量化?在信息化过程中,有些人主张软件产业赶超印度,为此,在全国到处搞上上亿元、甚至上几十亿元一个的软件园。那个主张,是不是把技术评估放在首位了?这两三年,不但爱尔兰等西方国家、而且还有约旦等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成为软件劳力出口的国际强手。他们的特点都是没有掌握、也没有计划掌握核心技术,因而把劳力出口放在技术发展之上。这样的发展,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吗?全国软件园总投资成本已经达到几百亿元,它们的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
在做信息化项目评估的时候,特别是在做与国家决策和公共项目有关的评估的时候,如何防止和治理利益冲突、如何使国家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更透明、如何使国家公共信息更及时地交给全体公民?除了项目评估的投资回报、灵活性和可行性分析等等正论之外,如何建立反证制度来确保分析的可靠?在这些问题中,利益冲突是要害问题。目前,信息技术评估和认证机构到处开花。这些机构当中,有多少没有利益冲突?很少。没有更深入的改革开放,怎么能保证项目评估是公正、客观和可靠的呢?又怎么防止和治理评估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呢?
中国信息化的质变,必将影响到中国对外交往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技术往来方面。现在,不但美国等许多国家的信息技术企业热衷于中国信息化市场,而且,它们的技术咨询企业和评估机构也开始奔向中国。在它们中间,多数是坚持项目评估国际准则的,但也有一些搞的评估是有利益冲突的,有的是带有概念炒作圈钱嫌疑的,有的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来误导中国市场和蒙蔽中国用户,例如,前面提到的有家美国软件公司在投资回报分析中删除灵活性分析,就是个实际例子。搞好信息化,不但要防止和治理国内的豆腐渣工程,而且要防止和治理海外来的豆腐渣项目。这些,也是对加强信息项目评估体系的建设的挑战。
面临新的挑战,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成功地迎接挑战和保证相关决策可靠可行,就需要参考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实打实地建立一套既符合个性需要又符合规范标准、既适合中国实际又跟国际接轨的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这是大势所趋,而这个大势的主流,就是以技术发展、国家参数和投资回报为主的国际准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建设中国的信息化项目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