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f待解决的课题,管理能力提升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而管理模式的不可复制性为构筑中国式管理体系增加了难度和风险。只有依靠科学的企业诊断方法,有步骤地实现管理优化与累积,并借助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ITAS)实现企业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广泛与深入,企业诊断方法体系中信息化因素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企业诊断的核心内容已由传统模式的纯粹性管理诊断,逐步向融合了IT/IS能力的综合管理体系诊断迈进。而对于企业信息化效果评价,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实用的定量化方法和手段,这就增加了ITAS应用模式下企业指标定量化评价与衡量的难度。
信息化效益评价也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投资项目,要以追求总体收益为直接目标,而定量化评价方法的缺失,造成在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实施过程控制以及后评估等环节都无法实现规范化的精确评价,从而无法帮助企业制订合理的方案、步骤和措施,造成大量项目失败和投资损失。因此,信息化收益评价问题不解决,对于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本文拟运用域映射理论、信息化平台匹配理论[21从微观角度入手,分析信息流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运作方式与特征,研究信息粒子的能耗形成方式,揭示IT/IS与管理系统的运作关系,对信息化应用背景下的企业信息化效果评价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分析,为企业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可兹借鉴的理论工具、方法和研究思路。
1 信息流与信息粒子
信息流(InformationF low)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中的一组信息,它有共同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即是由一个分支机构(信息源)向另一个分支机构(地址)传递的全部信息的集合。它不仅指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更重要的表述这些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信息的流动。信息流是否通畅,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运行,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组成企业运营的基本循环,其中,信息流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可以“映照”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决策的能力。
企业运营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分资源叶加工叶产品叶资金”的循环增殖过程,以物流和资金流构成显性循环,以信息流构成隐性循环为基础,信息流内容源自资金流和物流状态,并指导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效流动。与资金流和物流相比,信息流具有通达性更高、流速更快,驱动成本更低,对价值生产影响间接、巨大等特点。信息流是大量信息的汇聚和流动,如同电流是由大量电子同向流动产生一样,信息流也可以被看作是由大量“信息粒子”有序流动形成的。
所谓“信息粒子”,是构成信息流的基本元素和最小有效单元,拥有完整语意,具备独立性、易复制性、时效性等特点。“信息粒子”在管理系统中流动,跨越业务部门和业务环节,经过加工处理,被赋予新的语意和组合形式,进入流程的后续环节,具有继起性特征。只有那些流动的、被最终利用的“信息粒子”才是有价值的,“信息粒子”运动速度越快,信息流价值越高。
信息流价值与管理流程的精益程度有直接关联,简洁、冗余性低、可靠性高的管理流程,能够提升信息流的价值,此状态下的信息粒子流动距离最短、通达性更高、在系统中停留时间越短,最大限度提升企业信息的完整性和对称性,获取更高的实效性与及时性。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由美国管理咨询工作者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在(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的:“对经营过程彻底地重新构思,根本地重新设计,以达到在一些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性能方面的显著提高”,BPR对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发起挑战,强调组织设置应以作业流程而非技术分工为中心,以顾客满意而非企业生产能力为导向,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3C(顾客一Customer,竞争一Competition,变化一Change)优势。
BPR理论产生于与20世纪90年代,恰逢信息化风起云涌之际,BPR从产生之初,就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形成超越传统管理变革的技术创新革命,因而影响深刻,至今未衰。经过BPR改造后的管理流程,在识别核心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努力消除非增值步骤和过程,消除浪费,缩短信息传递路径。图1描述了BPR前后企业管理流程的对比。
经过BPR之后,管理流程总长度得以缩短,即“信息粒子”运行路径被压缩,处理环节减少,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升,决策信息的时效性增强,信息流整体循环速度加快,效率提升。由此可见,BPR形成管理能力精益化增长,是通过提升“信息粒子”时效性实现的。BPR以降低信息流程长度,减少信息处理环节为步骤,最终实现管理效率提升,这是信息价值充分提炼的前提。
BPR通过流程精益,提高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ITIIS在此基础上,借助Internet强大的信息通路能力,进一步实现信息粒子的时空压缩,在信息采集通路和处理应用等环节实现飞跃,将信息时效性提升到显著水平,推动企业管理获取更强的效益和效率。借助IT/IS的力量,BPR所冀望带来的管理效率提升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BPR与ITIIS完美融合的前提是信息平台与管理平台的适度匹配。
2 信息粒子运动过程能耗分析
2.1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粒子运动形态
按照域映射理论和信息化平台匹配理论,信息流在信息平台的处理过程是对其在管理平台运行过程的“快照和模拟”。企业信息化初期,要经历手工替代的漫长过程,管理域中的一个完整流程被划分成隶属于管理域和信息域的两个子集,由多个流程碎片组成,处理主体分别为人和信息系统。流程分割造成信息流跨越两个域,信息粒子要在管理域和信息域之间迁移。如图2所示。经过 手 工 替代,管理流程被划分在两个域且需要串联运行,必然形成信息粒子由管理域向信息域、信息域向管理域的多次往复,信息粒子穿越和形式转换形成了信息导人和导出工作:手工方式处理完成的信息要手工导入信息系统,满足下一个阶段IT/IS处理的要求;而IT/IS处理完成后生成的信息则以特定的格式打印输出,供人工处理。信息导入和导出需要大量人工,耗时费力,有时执行一个完整工作流程,需要多次导入和导出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内容,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企业信息化初期,管理效率不升反降即由此造成。
随着手工替代的逐步加深,管理流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作环节交由ITIIS完成,信息流更多地在信息域中执行,信息粒子迁移频度大大减少,ITIIS在效率和精度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现,当足够数量的关键流程处理都在信息域内完成之后,企业信息化才可以说具备了成功的重要基础。
2.2信息粒子运动能耗
在手工替代阶段,如果将信息流划分过于细碎,则由此形成的处理成本的降低远小于信息粒子迁移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实际上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企业信息化过程风险和难度增加,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就源于此。因此,选用商品化产品,实现对企业流程的有效覆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合理方法。
为什么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产生巨大的收益,下面从信息粒子的能量消耗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通过IT/IS进行流程处理,所耗能量远远低于手工处理模式,表现为ITIIS能量的释放,这种能耗释放即为信息化收益的来源。信息化覆盖面越广,应用越深人,ITIIS所释放的能量越多,信息化收益越高,并最终通过“ITIIS效率叶管理效率*员工效率一经营效率”的联动方式间接实现。这说明信息平台比管理平台具有更低的能量位势,由于存在能量上的位势差,企业基于追求经济效益的考虑,会自觉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IT/IS帮助企业在信息占有量、处理能力、综合使用能力等方面,提升企业信息处理水平,上述三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这是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征。
IT/IS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能耗”,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流程被切割得过细,造成信息粒子在两个域之间的迁移次数大大增加,跨界迁移所需消耗的能量是巨大的,是信息化效益评价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粒子在管理领域和信息领域之间的往返穿越,是信息化初期IT/IS应用的重要特征。信息粒子的穿越,需要经过形态转换和“能量”消耗,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人力消耗、时间成本和IT/IS能力空置的浪费。犹如水分子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变需要进行能量交换一样,信息粒子的形态转变也需要发生能量交换,不同的是,水在液态和气态间的转变,是一个释放能量和吸收能量的互逆过程,而信息粒子迁移的能量消耗是单向的,即迁出和迁入都是以消耗能量为特征的。信息 化 建 设初期,员工劳动强度增加,工作效率下降,企业经营活动发生较大波动,也是由上述原因成的。由于企业往往难以辨识根本,容易被暂时的困难遮住视野,从而缺乏继续建设的勇气,最终造成项目失败。
2.3能耗最小原则与信息系统集成
企业是经济主体,以追求经济收益为目的,企业管理变革和优化,实质上就是追求更小的管理“能耗”,这就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能耗最小原则”。“能耗最小原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规律,是企业实现有限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途径和方式,是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信息化的动力,对于信息化间接收益评测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信息系统集成,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系统的有机构成、效率、完整性、灵活性,简化系统复杂性为目标,实现企业范围内信息化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信息集成是为解决企业信息孤岛而产生和发展。
按照“能耗最小原则”,企业信息处理只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平台,才能实现最理想化的能耗最低目标。但是由于信息系统设计初期缺乏规划,企业内部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完整的企业运作过程和信息流过程要跨越多个“孤岛”,形成大量的“迁移能耗”。一般来说,信息系统所涵盖的业务范围越大,信息通透量越大,两个独立信息系统之间的“迁移能耗”越高。只有通过将独立的信息系统实现集成,才能消除和避免信息流在管理域和信息域中的往返穿越,实现独立的IT系统之间的信息直接交换和交互,这个过程是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在效率和效能方面实现本质上的提升。
系统集成是一个发展过程,由浅入深包括:信息集成一过程集成一企业及企业间集成(应用集成[5]0数据集成,是点与点之间的融通,旨在消除信息录人和输出的手工处理,此类手工处理不改变信息格式和内容,属于单纯的重复性录入和输出,多发生于企业信息化初期;过程集成,是线性融合过程,是面向完整业务流的工作集成,将业务流程的全部过程都纳入信息平台,实现比数据集成更高层次的集成形态,以降低和消除数据简单性重复录入、数据规范、拆分与合并为目的;企业内部应用集成,是平面化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整合的最高层次,将信息处理过程的中间环节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化应用环境,包括决策支持、数据挖掘、管理驾驶舱等一系列实时决策技术。企业外部应用集成,是基于Internet、供应链(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系统集成,将相关企业信息平台互联,实现立体的信息系统架构,可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可实现与各国的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电子海关、电子物流等系统的外延搭接,实现全球范围的智能化信息交换网络,这个过程的实现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可以看到,信息集成由低到高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以将信息处理过程由管理域向信息域的迁移过程,即减少手工处理,增加IT/IS覆盖范围为特征的信息化过程。由于存在“迁移能耗”,使得信息化收益的获取不是直线增长的,必然呈现一定的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
3 基于信息粒子特征分析的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
企业信息化风险和效益的定量化评估难题,一直困扰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于信息化项目成败的不同评价,制约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普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IT/IS应用价值难以度量:一方面是由于IT/IS只能通过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发挥作用,难以直接衡量价值和收益;另一方面,对于IT/IS与管理平台的结合过程、起效方式,尤其对于IT/IS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信息流效率和价值,缺乏深入了解。下面将应用信息粒子微观分析的成果,研究信息化效益评价的原则与内容。
3.1信息化效益影响因素
全面的综合优势,因而具备提升信息价值的潜力与能力,以IT/IS作为管理的辅助手段和工具,不仅可以推动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强的竞争力。
3.2信息流收益增值过程
应该看到,信息化既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也有放大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考察IT/IS的收益和效果,要综合考察正收益和负收益,这是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的重要原则。
随着手工替代阶段的完成,信息化建设步人流程管理阶段,信息域中的信息流完整性得到增强,信息粒子在信息域中所经由的路径和处理过程增加,原来彼此独立的流程处理过程相互连通,信息粒子的运动范围更广泛,信息互通、共享与集中处理极大地降低信息处理能耗,这个阶段的能耗降低是非常快的。图3表明了信息处理时效性与收益的关系。手工处理过程中,信息粒子在 某个环 节的流入到流出,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等待阶段,排队等待处理,此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价值增值,等待时间越长,信息有效性越低,最后会由于超越生命期或被竞争对手所掌握而成为无用的信息;
手工处理阶段,完成信息处理,实现价值增值,增值幅度会受手工处理能力及信息量影响。
应用IT/IS,可消除信息处理的积压时间,大为缩小等待环节,信息纳入系统会被马上使用,充分实现信息实效性价值,并且通过IT技术能力实现数据的深层次应用(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实现信息价值的深入挖掘,从而获得高于常规方式(信息化初期阶段)的价值增值部分。
3.3信息化收益增长趋势
企业信息化历经手工替代一流程管理一系统集成一电子商务一商业智能等阶段,最终实现与管理技术和管理体系的一体化集成,作为管理学体系的内在内容而完善。经历了手工替代阶段的收益微增甚至减少之后,在流程管理阶段,信息化收益高速增长,整体收益也实现从以局部性地提高系统效率的低层次应用,向以实现全面信息集成的较高层次迈进。
系统集成阶段是信息化效果增益的第一个高峰期,之前通过降低能耗的收益方式,在系统集成阶段之后就弱化了,信息化收益转而来自于数据广度和深度开发方面,从“节流”向“开源”转变。系统集成发展成熟之后,随着信息采集方式的多样化,以及SCM, CRM等系统的应用,信息来源渠道愈加多样化,信息量呈现指数增长,信息粒子的运动范围也由企业内部逐渐拓展到企业外部,以协同商务为驱动,信息流跨越企业边界,融人全球供应链信息流,IT/IS对信息粒子的时空压缩能力,此时得到极度释放,社会信息传导与交互方式发生质变,电子商务在此背景下产生并飞速发展。
商务智能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高级应用模式,是以提供决策驱动力为目标收益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依赖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完全依赖于IT/IS处理能力,从海量数据中探寻逻辑和规律,为企业决策提供深层次的分析支持,实现信息对称,提高决策准确性。这是对企业所拥有信息资源的深加工,信息系统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经历充分的信息累积之后,才能获得这项能力。商务智能是构筑企业管理决策竞争力的高级工具,也是信息化效益厚积薄发的终极目标。
图4描述了信息化收益的整体增长趋势。从中可以看到,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是逐步实现的,在每一个极端,应用效益都会经历初期相对降低,继而稳步提升的过程,在进人下一个阶段后,信息化收益能够获得较大的释放。而随着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IT/IS所带来的收益呈现高速增长,信息技术逐渐融入管理技术体系,进而成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默认项,实现管理手段的历史性跨越,推动管理模式变革。
随着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开始,基层管理者的工作越来越多地以IT/IS为核心,他们是最先享受到信息化益处的管理者,而只有在信息化步入以系统集成为代表的更高的发展阶段,高层管理者才能获得更多的管理收益,信息平台对于企业宏观决策的影响越大,带来的收益越高,这是信息化收益增长趋势的必然表现。
4 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投资项目,需要依照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科学的投人产出评估,这对于规范企业信息化行为,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信息粒子运作特征的微观分析,分析信息化过程的能量消耗变化情况,提出能耗最小原则,并对信息化效益内容进行了深人分析,从而为制订定量化评价方式提出了思路和原则,希望为后期深入研发科学可用的信息化评价模型和工具集,提供参考性的理论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信息化核心评价技术的发展,促进企业诊断技术和工具集的发展与成熟。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面向信息化效益评价的信息流价值微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