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通信业迅速崛起,通信建设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1994年,各通信运营公司按照国家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对大中型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都委托了监理,从而将通信建设监理制度引入了通信建设市场。
由于建设监理最早是在建筑工程中实施的,通信工程监理在借鉴建筑监理程序的基础上,针对通信工程的特点进行了修改,并在近几年来的应用中,发展地越来越成熟,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但是,这仅限于通信线路工程、通信设备工程和邮政工艺设备安装工程。
在通信工程项目监理实施过程中,有时客户会问:我们要购买惠普服务器,你们如何监理?如何确保这些服务器是符合质量要求的?还有就是在监理合同委托洽商过程,有的客户提出:如果我们委托你们对一个软件开发项目进行监理,你们如何保证质量和进度?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有关信息化建设项目(这里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系统集成项目、应用软件开发项目和应用软件客户化项目等)如何开展监理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监理单位能够给出很好的回答。在实际工作中,各监理单位对监理应如何在此类项目中发挥作用、具体应该怎样开展监理工作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1 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
信息化建设项目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的一种,具有3个鲜明特点。
(1)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是由项目承建方定义。在信息系统开发中,建设单位常常在项目开始时只有一些初步的功能要求,没有明确的想法,也提不出确切的需求,因此信息系统项目的任务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承建方所做的系统规划和需求分析。由于建设单位对信息技术的各种性能指标并不熟悉,所以,信息系统项目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也更多地由项目承建方定义,建设单位则担负起审查任务。为了更好地定义或审查信息系统项目的任务范围和质量要求,建设单位可以聘请信息系统项目监理或咨询机构来监督项目的实施情况。
(2)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不断变更。尽管已经做好了系统规划、可行性研究,签订了较明确的技术合同,然而随着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的进展,建设单位的需求不断地被激发,导致程序、界面以及相关文档需要经常修改。而且在修改过程中又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被发现,这就要求项目承建方和监理方不断监控和调整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
(3)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信息系统项目工作的技术性很强,需要大量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尽管近年来信息系统辅助开发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项目各阶段还是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这些劳动十分细致、复杂和容易出错,因而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项目。
此外,由于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成果——应用软件是不可见的逻辑实体,如果人员发生流动,对于没有深入掌握软件知识或缺乏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经验的人来说,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到无缝承接信息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
2 信息化建设项目引进监理机制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客户今天说需要这样的功能,项目人员就按照客户的要求实现了;客户明天再提出新的功能,项目人员也实现了。这看起来很简单,“简单就是美”——客户也会感到很满意,可是随着项目的进展,情况就不那么美了,客户开始发现“这两个部分怎么不能连接”,进而提出要修改想法,甚至要求重新来过。整个项目实施就可能会出现“边施工,边设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质量就很难有效控制,而进度能否得到保证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造成信息化建设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许多文章对此都有深入的探讨,本文站在监理的角度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缺乏对整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进行全过程监督控制的监理机制。避免项目失败、引入监理机制的具体做法为:在项目规划阶段,重视第三方提供的专业咨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第三方进行监控;在项目评估阶段,重视第三方的验收评估。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全过程地为信息化建设项目保驾护航,减少项目风险,实现项目目标。
信息化建设项目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其它工程一样,是“三控制二管理”,即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过程实施控制,同时对项目合同、信息等进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监理方将通过发挥监督、控制、协调和建议等方面的作用,确保项目实现质量、进度和成本3个方面的控制目标。监理作为建设方授权的代表,通过运用自己的高度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确保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实施。本文仅就质量控制的内容进行探讨。
3 信息化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信息化建设项目一般是智力密集型的项目,其质量保证历来让人大伤脑筋,因为它不像传统制造业一样随时对产品实体进行质量检查。信息化建设项目大多是投入巨资来实现一个特定的应用软件,如果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再进行质量检查与确认,显然为时已晚。所以,过程控制被提到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严谨的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在每个阶段回顾和纠正项目的偏差,识别项目的风险甚至果断中止项目,而且可以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
在项目规划阶段,协助建设方与承建方更详细完整地定义业务需求,保证项目自实施之日起就能按照一个明确的质量目标向前推进。针对信息化建设工程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更多地由承建方来定义的特点,监理方在项目规划阶段即应介入,全面掌握建设方的建设要求和承建方的设计意图,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协调双方的要求,做到既保证项目整体质量目标和进度目标,又能够实现客户新的业务需求。
由于建设方的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自己说不清楚需求,有些则只能说清需求的片段,形不成一个整体需求,还有一些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不了解,会提出一些目前技术不能实现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定义完整业务需求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承建方的身上,但承建方既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定义出不切合用户实际需要的需求,又可能由于自身能力或方法等方面的欠缺而造成需求定义的不完整和不准确,给项目的失败留下隐患。为了保证项目的实现,保证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监理方应监督和指导承建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建设方密切配合,详细完整地定义业务需求,同时担负起审查任务,帮助双方明确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任务范围和质量要求。
监理方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
(1)正确性:系统满足规格说明和用户目标的程度,即在预定环境下能正确地完成预期功能的程度;
(2)健壮性:在硬件发生故障、输入的数据无效或操作错误等意外环境下,系统能做出适当响应的程度;
(3)效率:为了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需要的计算资源的多少;
(4)完整性(安全性):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够控制(禁止)的程度;
(5)可用性:系统在完成预定应该完成的功能时令人满意的程度;
(6)风险:按预定的成本和进度把系统开发出来,并且为用户所满意的概率;
(7)可理解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
(8)可维修性:诊断和改正在运行现场发现的错误所需要的工作量的大小;
(9)灵活性(适应性):修改或改进正在运行的系统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10)可测试性:软件容易测试的程度;
(11)可移植性:把程序从一种硬件配置和(或)软件系统环境转移到另一种配置和环境时,需要的工作量多少。有一种定量度量的方法是用原来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成本除移植时需用的费用;
(12)可再用性:在其它应用中该程序可以被再次使用的程度(或范围);
(13)互运行性:把该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结合起来需要的工作量的多少。
通过软件评审实现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过程控制,完成质量控制的目标。软件评审并不是在项目建设完毕后进行评审,而是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评审。因为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如果这些错误不及时发现并纠正,会不断地扩大,最后可能导致项目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1)确定评审目标:
*发现任何形式表现的软件功能、逻辑或实现方面的错误;
*通过评审验证软件的需求;
*保证软件按预先定义的标准表示;
*已获得的软件是以统一的方式开发的;
*使项目更容易管理。
(2)召开评审会议,明确评审过程:
*召开评审会议:一般应有3~5人参加,会前要求每个参加者都做好准备,以保证评审会议的效率;
*会议结束时必须做出以下决策之一:接受该产品,不需做修改;由于错误严重,拒绝接受;暂时接受该产品;
*评审报告与记录:所提出的问题都要进行记录,在评审会结束前产生一个评审问题表,另外必须完成评审简要报告。
(3)制定评审准则,保证评审效果:
*评审产品,而不是评审设计者(不能使设计者有任何压力);
*会场要有良好的气氛;
*建立议事日程并维持它(会议不能脱离主题);木限制争论与反驳(评审会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现问题);
*指明问题范围,而不是解决提到的问题;
*限制会议人数和坚持会前准备工作;
*对每个被评审的产品要准备评审清单(帮助评审人员思考);
*对每个正式技术评审分配资源和时间进度表;
*对全部评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建立测试计划,进行阶段验收,保证质量控制的效果。软件测试是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项目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测试就是用已知的输入在已知环境中动态地执行系统(或系统的部件)。测试一般包括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则很可能是发现了系统中的错误,测试过程中将产生下述基本文档。
(1)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范围、方法和需要的资源等;
(2)测试过程:详细描述和每个测试方案有关的测试步骤和数据(包括测试数据及预期的结果);
(3)测试结果:把每次测试运行的结果归入文档,如果运行出错,则应产生问题报告,并且必须经过调试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就是发现和消除软件产品的缺陷。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来讲,最终产品应该尽可能达到零缺陷。但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出现缺陷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想完成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消除缺陷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而缺陷的消除就是通过“评审”和“测试”这类质量控制活动来实现的。为了消除缺陷的活动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走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监理的任务就是策划上述质量控制活动,然后正确地执行和控制这些活动以保证绝大多数的缺陷可以在开发过程中被发现。
对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监理制目前还是新生事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监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现实实践上,都还处于一个探索和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要进一步向前发展,必须针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特点,在借助于建筑监理的基础上,融入软件工程、项目管理、CMM、ISO、软件测试、IT咨询的理论与方法,走与上述行业(专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