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在应用水平方面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T)渗透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高管团队中也开始设置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以下简称CIO)的职位。然而,近期一项针对我国各类型企业的大型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IT主管还仅仅是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IS)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基本还处于部门经理级别,能够进入高管团队的比例与欧美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明显偏低。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巨大作用,纷纷投入巨资购置IT设备和实施大型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却在组织架构的调整上停滞不前,在高管团队内缺乏对于IT战略价值的一致认同。
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在过去几年中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然而多数研究仅停留在理论讨论层面,所得出的结论缺乏数据支持和实证检验,其论述的有效性因此无法得到确认。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和梳理,本文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模型,用以描述和解释IT主管的地位如何受到IT对企业的战略价值以及企业高管对待IT的态度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本文通过一项对IT主管群体的大型调查,采用来自中国企业的一手数据对此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一、文献回顾
(一)我国IT主管现状
国外的研究发现IT主管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提高的,在企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以技术项目经理的角色出现,在发展阶段则以IT部门管理人员的角色出现,只有到企业信息化的成熟阶段,才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即CIO的身份)出现。
近年来,随着IT在企业运营中重要性的提高,IT主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其中有一些已经获得了CIO的头衔,成为战略决策制定团队中的一员。有研究发现IT主管地位的提高对企业IT战略的成功有显著影响,IT主管加入高管团队有助于加强其与其他高管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调,使其能够更直接地向高管们阐释IT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推进IT项目的实施。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IT主管的管理级别仍然较低,大多数属于IT部门经理。2008年一项针对全国10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近2/3的IT主管认为自己目前在企业中的角色是“支持和帮助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73.3%的IT主管认为自己在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没有话语权,仅在技术方面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真正能够进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为CIO的不超过10%。此外,能和企业最高领导者直接对话的IT主管仅占32.2%。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IT部门的主要职责仍局限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服务。
(二)IT主管地位的影响因素
IT主管在企业中的地位究竟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以往的文献从概念上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例如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其与CEO的关系、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整合哺1等。为了让本研究的成果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因为本研究重点考察与组织相关的因素而非IT主管的个人因素,通过梳理文献可以总结出两方面的因素:
1.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初期,IT主管关注的对象往往是个别具体的业务部门。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深入,IT主管的注意力终将转向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整合,并进一步上升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与战略,这个过程也是与IT主管地位的提升相匹配的。有学者提出企业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的日渐提高不仅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IT主管的工作业绩,也是决定其未来地位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IT对企业创新的所带来的决定性影响更是使得IT主管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成为可能。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IT主管在企业中的地位将逐渐提高,并最终以CIO的身份加入到高管团队中。
2.高层管理者对于IT/IS的观念和态度。大多数关于CIO地位的文献都提到IT主管的地位与企业高管的某些态度密切相关,不少国外研究发现如果企业高管具备较多的IT知识,往往对IT的战略价值会有较为正面的评价。而IT主管则更有可能成为高管团队的一员。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在决定是否要实施某些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会对企业业务流程带来重大改变的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如ERP系统)时,由于系统实施涉及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高管团队往往感受到相当大的决策风险,也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因素。此时,企业高管们对风险的感知和偏好(即对风险的容忍或者厌恶程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施决定,并间接影响了IT主管在决策中的发言权。
现有文献中的这些观点为我们了解影响IT主管地位的相关因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这些研究多为理论探讨,缺乏有效的实证检验。另外,这些观点也主要来自国外学者,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否能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也有待系统地分析和检验。
二、研究模型和假设
综合前面的文献,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提出影响IT主管地位的两个主要因素,即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绩效以及高管对IT/IS的认知和态度。在企业信息化的绩效方面,本文选择了企业的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以及IT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作为反映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在高管对IT/IS的认识方面,选择了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和高管的风险偏好两个指标。这些因素在文献中均有所提及。
(一)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
企业中信息系统的成熟度包括IT应用的范围、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支持程度,以及IT用户对技术的熟悉程度等。信息系统成熟度与IT主管所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其管理者角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的提高,研究表明IT主管所扮演的技术角色逐渐被管理角色所替代。基于Mintzberg对管理角色的划分,伴随着用户成熟度的提高,Gottschalk等研究者发现IT主管会越来越多地扮演起各种不同的管理者角色,如作为多个部门之间沟通的中枢(Spokesman)、不同群体之间的联络人(Liaison)以及锐意创新的企业家(Entrepreneur)等。为了能够扮演这些管理者角色,IT主管往往会被授予更大的权力并被提升在组织中的等级地位,据此提出假设1:
假设1:企业的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对IT主管的地位提高有正面影响。
(二)IT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随着IT在现代企业中的广泛使用,IS部门已成为企业运营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IS部门在企业中的作用包括提供信息处理基础设施,对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等。如果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仅仅停留在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上,IT主管往往没有资格进入最高决策层。随着IT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日趋显著,IT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还能通过诸如电子商务等手段扩展新市场,或者为已有的市场提供全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IT主管有可能逐渐参与产品开发或市场拓展的战略决策活动,其地位也由此得到提升,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IT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对IT主管的地位提高有正面影响。
(三)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
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指高管对信息技术的特点,信息技术可能对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潜力等的掌握程度。高层管理者对IT/IS的了解越多,越有可能在决策时考虑IT/IS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潜在的解决方案,以及对企业运营进行彻底变革的可能性,并更有可能认识到IT的战略价值,从而有助于IT主管地位的提升,据此提出假设3:
假设3:企业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对IT主管的地位提高有正面影响。
(四)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
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指高管是否愿意承担IT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组织风险(由于在组织结构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而带来的风险)、技术风险(由于采纳本企业不熟悉的新技术、硬件和软件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由于新系统等重大投资可能失败而带来的损失)等方面。尽管IT投资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潜力,但如果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甚至给企业运营带来灭顶之灾。企业的高管团队如果对于潜在的风险有较强的忍受力,则更有可能在IT投资上采取较为积极进取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IT主管的工作也会被更加重视,进而有助于其地位的提高。反之,如高管是风险厌恶型的领导者,则会在IT投资上持较犹豫或保守的态度,从而对IT主管地位的提高带来消极影响,据此提出假设4:
假设4:企业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IT主管的地位提高有正面影响。
三、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一) 量表
在数据收集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其中“IT在创新中的作用”的题项改编自Li等人的论文;衡量“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的题项改编自Grover等人和Gottschalk等人的论文;衡量“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的题项改编自Armstrong等人和Kearns等人的论文;衡量“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的题项改编自Grover和Sultan等人的论文。上述自变量的所有题项均采用五点量表。关于因变量“IT主管在企业中的地位”的测量,鉴于众多以往的文献均认为IT主管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在企业的地位,本文也采用了这一方式,通过测量IT主管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程度来体现其地位的高低。具体测量的题项为“您如何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其取值设定为“1=很少参与或基本不参与,2=作为技术方面的咨询者,3=作为高管团队中的一员”。
表1 样本企业的特征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分析
通过向中国1000家企业的IT主管(主管IT/IS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研共收回问卷150份,其中有16份无效回答,有效回收问卷总数为134份,回收率为13.4%。样本企业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样本主要来源于员工数量在300-2 000之间的中型企业(50.0%),企业性质主要为国有企业(46.3%),行业主要分布于制造业(22.4%)、金融证券业(17.9%)和社会服务业(8.2%)。
在IT主管的地位方面,选择“1=很少参与或基本不参与”的有12人,所占比例为8.9%,选择“2=作为技术方面的咨询者”的有84人,所占比例为62.7%,选择“3=作为高管团队中的一员”的有38人,所占比例为28.4%。可以看到大多数IT主管仅成为了战略决策的咨询者,只有不到1/3的IT主管能够进入高管团队。
表2提供了模型中的描述性统计量以及相关系数表,从中可以发现IT主管的地位与“IT在创新中的作用”、“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以及“高管的风险偏好”均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
表2 变量描述和相关系数表
表3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三)效度与信度检验
通过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采用Cronbach’s α来检验信度,运用因子分析来衡量效度。表3给出了各变量的Cronbach’s α以及因子载荷结果。除了“IT在创新中的作用”的Cronbach’s α略低于0.7,其余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在0.7以上,这表明量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信度。本文采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效度检验,当将四个变量的共11个题项使用Varimax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每个题项在不同因子上的载荷形成了明显的区分,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汇聚和区分效度。
(四)回归分析
本文以IT主管的地位作为因变量,以IT在创新中的作用、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及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作为自变量。鉴于该因变量是序列型数据(ordinal data),而非一般线性回归所要求的连续型因变量,本文采用序列Probit分析进行回归。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序列Probit分析是比较适合于序列型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的具体结果见表4。
整个回归模型的Chi-Square值为19.98(自由度df=4,显著性Sig.=0.001),表明模型从整体上来说是合适的。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1)IT在产品/服务创新中的重要性对IT主管的地位高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公司越是重视IT在产品/服务上的创新,IT主管的地位就越高。由此,假设1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2)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对IT主管地位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假设2未被支持。
(3)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对IT主管的地位有显著正向影响,即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越高,IT主管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地位,假设3得到了支持。
(4)高管的风险偏好对IT主管的地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IT主管越有可能在组织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假设4得到支持。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四、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对我国各类型企业IT主管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IT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对提升IT主管在企业中的地位起到推动作用。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而IT又是创新的重要选择。因此,IT主管应该不能只满足于服务业务部门和满足企业日常运营的需求,而应该主动思索如何利用运用IT来实现产品设计、业务流程、销售管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使得企业认识到IT在创新中的潜力,IT高管也增加了自身参与高层战略决策的可能性。
2.高管团队对IT/IS了解的越多,IT主管越可能作为高层管理团队的一员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中。如果企业领导人不了解IT或者看不到IT的战略价值,就很难对IT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IT主管的职责始终停留在技术层面。因此。IT主管要努力加强同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加高管对IT/IS的了解,并让他们意识到IT主管所应该扮演的管理者角色。
3.当高管团队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时,IT主管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机会将会显著增加。考虑到企业在IT方面的大手笔投资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很难想象一个对IT投资报有相对保守态度的高管团队会去主动提升IT主管的地位。因此, IT主管一方面需要对高管团队的风险偏好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IT项目以及稳妥的实施方式来改变高管团队在IT投资给企业运营带来高风险这一问题上所形成的固有态度。
4.与模型预测的不同,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对IT主管的地位没有构成显著影响。根据以往一些研究的观点,随着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的提高,对IT主管的要求将从技术层面转移到组织、战略等管理层面。然而,IT主管在中国企业中却没有随信息系统的成熟而进入到高管理团队,可能的解释是大多数IT主管没有能够顺利完成其角色的转换。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对能力的要求不同,能够进入高管团队更好地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CIO,必须是既懂技术又具备企业高层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当前十分匮乏。因此,为了适应新的挑战,CIO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尽快完成其角色的转换。
(二)主要贡献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其整合了以往CIO地位相关研究中的多种观点,通过来自我国各类型组织的调研数据,对这些相关因素在中国环境下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首先验证了Watts等人的结论,即IT对企业创新的贡献越大,越有助于IT主管被接纳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层;其次,它进一步拓展了Armstrong等人的发现,即高管对IT/IS的了解程度不仅对于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整合至关重要,还会间接影响IT主管的地位;同时,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企业高管对IT/IS方面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可以有助于IT主管地位的提升。此外,研究还发现了高管的风险承受能力与IT主管的地位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发现对现有的理论构成了有价值的扩展和在信息系统成熟度与IT主管的关系上,本研究结论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此前对成熟度讨论的研究往往从Mintzberg (1971)的管理者角色以及CSC(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的CIO角色等角度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得出随着最终用户成熟度的提高,IT主管更有可能加入高管团队的结论。本文的调查结果却发现该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即使对于那些信息系统已经相对成熟的企业,IT主管的地位仍然不高。这样的结果说明IT主管的地位并不会随着信息系统实施的完成,或者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而自动提高,如何让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价值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因素。中国的IT主管们多数都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也无法完成从技术型角色向管理型角色的转变,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三)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有效样本量为134家企业,尽管样本中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机构数量庞大的国家来说,该样本量仍显得偏小,在研究结果的普适性上有一定局限。今后的研究应采用更大的样本量,从而获得更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此外,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横截面数据基础上的,今后如能结合案例研究方法,针对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调研,将会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研究者可以根据本文的结果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可以考虑的研究方向包括:
(1)从组织特点、企业战略等角度进一步探讨影响IT主管地位的其它因素;
(2)对于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成熟度与IT主管地位之间的非显著关系,本文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研究者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3)本文仅考虑了这些因素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而没有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今后的研究可以探讨这些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完善这个研究模型。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我国企业IT主管地位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