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应该是清晰的多维度结构,而且必须是端到端和集成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此为基础实现组织、流程和IT应用系统的整合及改进。
一、在架构流程管理体系时,首先要将流程进行分类。
通常,企业的业务流程一般被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这种分类主要是根据流程在企业中所体现的功能不同而进行区分的。核心流程的输出输入都是面向客户和市场的,是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实现过程;支持流程是支撑服务核心流程的。分类的目的并非只为从理论上或者概念上阐述的方便,而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所必须的相互依赖的功能的高层次架构。
二、在分类的基础上,要对流程进行分层。
业务流程之间的层次关系反应业务建模由总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的逻辑关系。这样一个层次关系也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有利于企业业务模型的建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建立主要业务流程的总体运行过程,然后对其中的每项活动进行细化,建立相对独立的子业务流程以及为其服务的辅助业务流程。 流程通过分级管理,一般一个面向客户的端到端的价值链可以分解为若干业务领域、业务领域进一步细分为流程、流程细分为活动。具体描述如下:
业务领域:以客户为导向的公司整体的端到端架构,有核心业务领域和支撑业务领域,如集成供应链(ISC)、集成产品开发(IPD);
业务领域:业务分解结构,包括业务流程以及核心业务领域内流程的关联关系,比如ISC的计划模块、采购模块;
流程:一组有逻辑关系的联系活动,包括为获得期望的结果而制定的业务规则,如采购领域的安排采购物料到货、共享采购预测流程;
活动:为获得期望的可以预测、可以衡量的结果而执行的一组任务,如处理PO操作指导书。
三、打通端到端业务流程。
所谓端到端流程,端为企业外部输入或输出,这些输入或输出来自客户、市场、外部政府机构以及利益相关者。端到端流程则是指满足来自客户、市场、外部组织、利益相关者输入或输出之间的一系列连贯、有序的活动的组合。将流程进行分层和分类描述之后,经过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就可以把客户、利益相关者、法律法规的要求都在所设计的流程管理体系中加以体现。这不仅仅可以检查流程的完整性,还可进一步去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同时,更重要的是把综合的目标在架构好的流程体系中进行了逻辑实现,这样就可以把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问题尽早的揭示出来,为流程的顺利执行扫清障碍。如此就构成了企业流程管理平台,企业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坚固的支撑,企业也就具有了有效达到目标的执行能力。
四、集成企业各个流程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有质量管理体系、内控体系、采购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等等,在企业的现实过程当中,各种管理体系都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设计的流程体系能够综合的实现这些管理要求呢?答案是需要“集成”。因为在现实中,流程操作者在具体执行某一流程时不可能先去查看质量、成本、内控各方面要求,然后再去操作。企业实际上只需要而且也只能有一套流程,一套集成企业各项业务的流程。
五、完善流程绩效测评和监控。
完善的流程是一个体系,是在战略的指导下,有清晰的业务模式,明确的流程责任和流程绩效的基础上的一系列流程规范,基于此,必须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和量化并定义到具体的流程中,并对流程绩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
在企业所有的业务流程基于战略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后,需对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进行相应的变革,并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流程需要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上,而具体的操作则应落实在系统中,比如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等。且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不仅仅局限于为具体作业人员打造的作业执行系统,同时还要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构筑流程管理系统,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构筑信息化的战略管理系统。
组织、流程和IT系统是完全集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由此上通下达,得到清晰的执行,并通过流程控制体系监控执行过程和结果实现持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端到端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执行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