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甘肃加快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之年,各级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高技术产业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总产值达159.56亿元,同比增长34.09%。目前,已构建起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五大高技术产业体系,形成了以相关技术为主的高技术企业群。高技术产业在引领甘肃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14年有望实现以高技术为引导、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高技术产业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优化
1.重视产业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
国家和省上不断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50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工信部规〔2011〕28号)等政策优化了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甘肃省依据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导向,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的意见》(甘政发[2010]11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1]17号)、《甘肃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2]20号)和《甘肃省政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30号)等政策和规划,为甘肃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和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甘肃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已由2005年的60.5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9.56亿元,年均增长20.58%(见图1)。
图1 2005-2012年甘肃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及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甘肃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
2012年甘肃省认定的高技术企业有84家,其中:医药制造业62家、航空航天3家、电子通信及设备制造8家、其他11家。高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兰州和天水,2013年待认定的高技术企业有43家。
2012年甘肃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24家,其中,电子信息34家,生物医药49家,新材料23家,光机电一体化42家,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5家,环境保护4家,航空航天4家,其他53家。总收入过亿元的有77家,其中过10亿元的有10家。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完成总产值125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增加值390亿元,同比增长16.7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6.87%;完成工业总产值926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工业增加值220亿元,同比增长18.28%。2013年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有42家。
2.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已形成的这些技术研发平台基本涵盖了全省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全部高技术产业领域,包括沿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形成了3个科技创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0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个、行业技术中心17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5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2个、创新型试点企业6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71家、星火产业带2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6个、行业创新平台5个。同时,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同大院大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有研究中心或实验室196个、企业技术中心12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占80%以上,已成为我省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3.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形成
一是科技创新平台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2013年9月,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发改委同意设立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发改委认定玉门石化工业园区等7个产业示范基地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立了甘肃省民用轻型飞机和无人机产业联盟、甘肃物流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在兰州交通大学挂牌、兰州市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等。二是新增甘肃省化工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实验室等18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三是由省发改委牵头,促进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稳定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60%,设立研发机构的达到30%,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四是由省科技厅牵头,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计划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比达60%,设立研发机构的达到30%,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以上。
4.产业聚集趋势明显
以兰州、白银、天水、金昌四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兰州新区、兰州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国家石化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兰州生物产业基地、白银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金昌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酒泉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天水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为依托,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截至2013年9月,甘肃有省级以上开发区35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8个。特别是兰州新区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后,高技术产业集聚态势加快形成,2013年1-6月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个,总投资225.53亿元。截止2013年6月,新区已累计引进项目121个,总投资1110.75亿元。预计到2016年,新区工业增加值将突破1200亿元,对甘肃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二、重点领域高技术产业化快速发展
1.装备制造业持续增长态势明显
在《甘肃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推动下,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凭借技术优势,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逐年上升。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起,以年均26%的增速快速发展,2012年甘肃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6.61亿元,同比增长15.72%,实现利润16.51亿元。
2013年1-6月,甘肃装备制造业行业运行稳定,呈现出以下5个发展特点:
(1)呈现低开高走的运行态势。半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6.6亿元,同比增长23.06%,高于全省工业增速9.06个百分点。3月份增势尤其强劲,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电子工业在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24.3%后仍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持续提升,截止6月份已提高至9.0 %,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占全省装备制造业比重接近50%。但也有部分企业受下游市场需求不旺、订单不足影响,盈利空间收窄,产成品资金占用问题突出,流动资金紧缺压力较大。
(2)骨干企业运行稳定。从全省装备制造业重点监测的43户骨干企业运行情况来看,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加21.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4.3亿元,同比增加1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10.2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7776万元; 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637万元,工业总产值97464万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6032万元,工业总产值444769万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78万元,工业总产值16942万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完成工业增加值17637万元,工业总产值97464万元;金属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9147万元,工业总产值63416万元。
(3)产业运行呈现“缓慢回升、平稳发展”态势。从统计数据来看,1-6月行业增速处于缓慢回升态势,装备制造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但由于国内外经济恢复缓慢,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企业普遍订单减少,产品竞争进一步加剧。传统装备制造业增速出现下滑,尤其是机床行业走势依然底位徘徊。新能源装备方面,风电产业实现止跌企稳,缓慢回升;光伏产业增速虽然较大,但由于占据份额较小,对整个行业的贡献并不明显。
(4)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逐步深入,项目实施进度稳步增快。如酒泉市北京京城新能源(酒泉)装备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制造项目,目前办公楼、厂房已建成,设备基本到位,厂区内绿化基本完成;酒泉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MW晶硅电池组件封装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25亿元的万晟光电500兆瓦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一期12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项目8月份可建成投入生产;广东金岳在天水市投资3.2亿元的不锈钢管生产项目,目前已完成地勘、图纸设计等;总投资2.1亿元的天水明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明讯通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设备已订购, 1、2、3号生产厂房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辅助设施建设。
(5)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步伐稳步推进。随着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先后与38家风光电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上市公司15家,中央企业10家,总投资达127亿元,建成投产26家。上半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6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工业增加值41.64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140.49亿元,同比增长20.3%。兰州新区加快兰州市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转移速度,力争按照既定计划使企业落户新区。总投资77亿元的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截止6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0.95亿元,星火机床机床工业园数控重型机床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投产、华天电子科技园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产,长城电工天水电工电器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效应将逐渐增强,为我省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甘肃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成果主要体现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应用电子、无线电监测设备、
物联网、
云计算、电子基础产品、数字3C产品、LED显示照明等8个方面。2012年甘肃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23亿元,同比增长12.74%,其中电子制造业32.75亿元,同比增长23.6%;软件业19.45亿元,同比增长0.5%;通信业144.03亿元,同比增长12.23%。重点骨干企业的领军作用明显,天水华天、长风电子、天水华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70%以上。2013年,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项目的组织实施,提高了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的技术和规模化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了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1-8月,甘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继续壮大,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快速增长态势,呈现为以下6个特点:
(1)产业发展增速加快。产业增速加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3亿元,同比增长44.09%,月均增长22.5%。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月均增长38.3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月均增长12.68%。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8.8亿元,同比增长38%。总投资25亿元的金塔万晟光电500兆瓦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一期12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和投资3亿元的酒泉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MW晶硅电池组件项目已建成投产。天水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甘肃信源软件信息园、西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7月累计完成投资17.13亿元。
(3)电子制造业高位向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5亿元,同比增长63.9%;完成工业总产值30.13亿元,同比增长50.3%;集成电路封装达到59.2亿块,同比增长28.31%。华天集团增长势头迅猛,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97.26%、 80.84%、364.5%,在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5.43%、74.67%和98.56%,对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4)软件服务业平稳上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6月、7月分别上升6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10.5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6%、20%和781%;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收入、软件外包服务收入有所下滑,同比下降14.3%、39.8%。
(5)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实现利税3.02亿元,同比增长45.9%。其中完成利润总额2.32亿元,同比增长45%;上交税金7048.4万元,同比增长42.8%。骨干企业带动明显,其中:华天电子集团1-8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7.26%;完成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80.84%;完成出口交货值11.68亿元,同比增长364.5%,分别占到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75.43%、74.67%和98.56%。
(6)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营业务成本达到23.32亿元,同比增长71.5%,环比增长20.64%。产成品存货量仍保持高位,1-8月产成品存货量为4.96亿元,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5.3%。
3.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通信运营企业结合自身综合服务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甘肃信息化建设。2012年,甘肃三大运营商和省广电网络公司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74.67亿元,同比增长10.53%,通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4.03亿元,同比增长12.23%。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118.56亿元,同比增长14.1%;固定通信业务收入25.47亿元,同比增长4.27%。固定资产投资52.22亿元,同比下降8.1%;实现利税24.32亿元,同比增长4.72%。通信业平稳增长,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1-6月,甘肃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呈现为以下4个特点:
(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三大运营商和省广电网络公司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9.16亿元,同比增长10.73%。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66.68亿元,同比增长13.69%;固定通信业务收入12.48亿元,同比下降2.8%。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0.32%;实现利税15.29亿元,同比增长9.43%。全省通信业平稳增长,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固定电话336万户,普及率14.2部∕百人,移动电话1891.7万户,普及率73.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累计达1891.7万户,同比增长11.43%,固定电话用户数略有下降,总数为334.66万户,同比下降6.9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保持较快增长,宽带用户数累计达到178万户,同比增长21.28%;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保持较快增长,累计达1451.04万户,同比增长34.66%。3G业务快速发展,业务完成投资9.98亿元,基站数达到16218个,用户数累计达441.11万户。
(3)“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兰州市正式进入2013年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行列,建设任务期为3-5年,资金投入百亿元。通过逐步完善全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对各县区、各部门已建立的信息系统、监控系统、智能系统、指挥系统、管理系统逐步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社会服务管理“四级平台管理,六级网格服务”的“12345”运行服务管理模式;酒泉积极争取中国联通IDC(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落户,市政府先后与甘肃联通、甘肃电信和甘肃移动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三大运营商将投资近15亿元,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酒泉向“智慧城市”迈进,推动各类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截止2013年7月,已完成投资2.02亿元,建成2G+3G+WiFi基站82个。
(4)生产性信息服务推进步伐加快。甘肃移动、IBM联合斥资6亿元打造的西北中小企业云平台经过10个月的建设优化,4月正式上线;西北中小企业云服务创新产业联盟于2013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已有成员单位30多家;2013年5月上线的西北政企云平台,积极助推甘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催生信息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已上线项目应用30多项,接入企业600余家,用户超过1万户,对甘肃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下一步,西北政企云平台将通过不断完善平台架构,优化合作模式和业务流程,拓展向工业、金融、服务、物流、农业等行业应用的服务,进一步培育
SaaS生态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预计到年底上线应用数量将达到80个,接入企业达到2000家,使用用户超过2万户。甘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作中的8个市州综合窗口平台和5个产业窗口平台方案已经确定.
4.生物制药产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
建设生物产业基地是国家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举措。与 2010 年相比,甘肃生物制药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52.43%和43.97%;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由2010年的10家增加到2012年的17家,其中超过2亿元的企业9家。2012年陇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2.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5亿元,同比增长 104.07% ;规模以上制药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69亿元,同比增长36.8%。2012年10月,兰州生物产业基地经国家专家组一次评估通过,成为今年唯一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认定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农业等领域为发展重点,计划到2015年,实现生物产业总产值400亿元,利税8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初步建成中国西北地区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重要基地,力争把生物产业培育成兰州市的支柱产业。
2013年1-7月,陇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呈现出以下6个发展特点:
(1)行业发展整体向好。63户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31.7%,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28.73%。通过GMP(国家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生产企业139家,有药品批准文号3024个。
(2)骨干企业保持稳定增长。1-6月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2家,其中兰州生物所、独一味、陇西一方三家企业产值超过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24.83亿元,同比增长46.2%;兰州生物所、独一味、陇西一方、中农威特、岷海制药、佛慈制药、陇神戎发、甘肃扶正、新兰药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60%以上;全行业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7家,其中奇正藏药、兰州佛慈、独一味已成为中国A股上市企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进入全国医药100强企业,在国内生物制药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预计2013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陇药工业增加值增长30%。
(3)中药材种植形成规模。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6.8万亩,产量约75.9万吨。其中,大宗道地中药材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5大类药材分别占全国同类品种产量的90%、60%、50%、50%、25%,5个品种的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岷县、宕昌、漳县等地为中心区的优质当归基地;以渭源、陇西、临洮、文县为中心区的党参基地;以陇西、武都为中心区的黄(红)芪基地;以礼县、渭源、华亭产区为中心区的优质大黄基地;以金塔、高台、民勤为中心区的甘草基地,为加快陇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4)以项目建设促产业发展。2013年,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围绕“两个基地、五大产业”,加快推进“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定西国家中药原料供应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及健康产品、化学药、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五大产业,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强化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支持龙头企业做特做优做强,着力培育4—6个大品种、大品牌。构建现代化仓储物流交易平台,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5)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5月,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陇药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积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标准化药源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设药源生产基地27.3万亩;省农牧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安排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5442万元,支持重点产区中药材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中药材原种繁育生产基地等。
(6)科研开发能力不断增强。以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形成了药物研发基本格局。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药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生物工程实验室6个,为下一步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奠定了基础。
三、未来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走势展望
目前,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已成为甘肃高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则是甘肃高技术产业的先导产业。高技术产业正在领跑甘肃经济飞速健康发展,随着2013年的诸多项目的建设,展望2014年的发展,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将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近年来,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增长“东快西慢,兰州突出”的格局虽未改变,但已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尤其是酒嘉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金川白银材料工业锦上添花,陇东能源产业增速明显、天水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发展加快。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高技术有望形成新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区域发展格局将在深化调整中得到优化。2014年高技术产业将进入阶段转換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由于2013年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跨区域产业转移等效能释放,2014年甘肃高技术产业增速将呈现高位加速态势;另一方面,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深化,在高技术的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和生产性信息服务业促进下,高技术产业会走引领高端、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的路子,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的对接。这一趋势反映了当前甘肃经济增长阶段转換的内在规律,甘肃高技术产业在“倒逼机制”作用下转型发展取得进展。但由于工业化特征的内需增长空间有待进一步放大等因素,需要进一步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这样将大大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有助于打造甘肃高技术产业的升级版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期间,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高技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推进镍钴铜有色金属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稀贵金属及深加工、电池材料与电池、不锈钢、丁苯和丁基橡胶、聚氨酯材料、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动物疫苗、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马铃薯育种及加工、油菜育种及加工、动物育种与扩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特色软件及服务、大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新型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链建设。预期到2015 年,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将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30% 以上,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把盆景做成风景,将树林育成森林”,这是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对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从全球视野看,高技术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十二五”也是甘肃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是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时期。当前,甘肃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有了2013年诸多项目投资和园区建设的基础,2014年甘肃高技术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都会有较大的提高。
四、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1.从体制和政策入手,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
一是确保科技研发投入的强度目标实现。甘肃高技术创新体系处于“投入低、产出低、价值低”的运行状态,国际表明,R&D投入强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保持较高水平。由于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水平的提升是个缓慢过程,因此,需要长期的政策鼓励和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以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营造创新的制度环境。二加强功能性政策对创新环节的有效引导。当前,亟须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创新环节的功能性政策支持力度。对于政府而言,应着力为企业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补贴等政策应该是用于基础性的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人力资本投资等。政府还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补贴,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构筑产业链条,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坚持大区域协同发展理念,以“区域—园区—制造基地”模式谋划在更大围、更高层面上的区域分工合作。一是鼓励企业以“园区经济”模式在区域布局生产基地、分支机构等项目,将不适宜在城市或老厂区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开发区,构建区域合作链条。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支持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在园区设立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其他区域孵化和产业化,辐射带动更大范围区域经济发展。三是积极打造兰白(兰州、白银)、酒嘉(酒泉、嘉峪关)、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庆阳、平凉等)、兰西银(兰州、西宁、银川)等区域的高技术产业链条,拉长高技术产业的战略发展链条,构筑差异化和互补性产业,充分挖掘和体现区域独特资源、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3.紧盯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甘肃高技术产业面临补课、扩展、迎新的任务,立足本土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条件,在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制造、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和持续攻关,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占领科技制高点,是培育甘肃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紧紧把握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先机,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基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布局优化,以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为导向,加快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打造西北主要的新兴产业基地。同时,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探索建立吸纳整合国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新渠道、新机制,在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
4.坚持双轮驱动,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度,以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甘肃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是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成套装备开发,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有色、石油化工、建材、电力、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二是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传统产业急需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制开发,解决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占领产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三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以产业技术引导企业按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产品,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是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政府需要推动实施一批有广泛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完善促进传统产业中的高技术发展。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2013年甘肃高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support/1112181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