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背景
崔斯勒(Trexler)是一家位于宾汐法尼亚州东北的皮布面家具制造商,虽然是由J. Austin Trexler于1990年代初期所创立的,但所有权已转移给Frank Ryan(Frank Ryan在以往为一大家具制造商的区碱主管)。崔斯勒虽然年销售量为210万美元,但在过去的五年中却处于亏损或仅有少数的盈余;其生产线包含五种主要款式,全部为殖民时代和传统设计之变形。崔斯勒因其在质量上之商誉,所以其产品得以订定较高的价格;崔斯勒之产品一般如沙发、椅子和躺椅之规格,但一些小量的特定产品亦有生产。崔斯勒主要之销售市场在厂房半径250哩的区域内,并有200个零售商客户,这些客户订购产品作为其本身展示室楼层之存货,或转订顾客于展示楼层所选之款示和布料样式,一般顾客会订两件物品,比如两张椅子或一张沙发和一张椅子;其它非两件之订购则较少。
崔斯勒在单一厂房营运,并雇有48位员工各司木工、裁缝和家俱装潢,其生产作业如同家俱业之惯例采零工式生产,而能生产其三个规格、五种款示和大约一百种不同皮布面家具多样少量的产品,崔斯勒每日由家俱运输公司来运送其完成的产品。
管理会议
于公司服务多年,为元老级的生产经理Scott Allen,在月会议中抱怨说﹕「我们快被换线烦死了!」,「沙发、椅子和躺椅所需要的装备都不同,我们每天都必需变更装备线好几次」。
总裁Frank Ryan(亦是唯一股东、有时兼任业务员)答复说:「我们仅是小规模的公司,你又有什么期盼呢」?「或许你有些好的建议吧」。
「是的」!Scott解释说﹕「依目前订单情形来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星期先生产沙发,接着在第二个星期的前三至四天生产椅子,其余的一到二天则用来生产躺椅」。
Frank询问说:「这听起来似乎可行,但对于不同的款式又该如何处理呢﹖」,Scott补充说明:「对于五种不同的款式,我们应可一天各生产一种,二个星期后我们再重新这个循环」。
Frank转身凝视着窗外思考着,「这个方案仍须对装配线进行频繁的改变,但我认为仅是款式或规格的变化会较两者皆变化来的好,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吗」?
Lou Sciota,一位精通木工装配的部门领班,以装备工程师的身份提出他的意见。「相对于同时改变规格和款式,若只单一改变规格或款式仅需更换72%装备。和现今每天更换装配线3次比较起来,我们在10个工作天内仅需更换13次」。他又补充说:「Scott是对的,如此一来,我们将可以在相同劳力成本下生产更多的产品﹔且经由换装配线次数的降低,也减少了废料的产生」。
Frank说道:「好吧!你们已经说服我了,我将接纳各位对增加生产力所提的建议」。
季末
公司的簿记、工厂会计兼销售员Carol把她的电子表格放在Frank面前。她解释道:「有个好消息,我们产品的单位成本下降了﹔而另一个坏消息,存货增加而现金处于低水位状态」。她又沮丧的说:「为了星期五的发薪日,我们得向银行借钱了」。Frank看着数据说:「不幸地,妳是对的」。他说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我们不尽快脱离这困境,我就必须扩张银行的借贷额度,但银行是不会轻易答应的,我现在就需要解决的答案」。
问题
[1]请说明为何生产效率提升并未改善Trexler公司营运,反而使得公司的存货增加造成新的问题。
[2]若考虑长期竞争,请问Trexler尚可考虑哪些供应链管理改善之策略或方案。
崔斯勒家具制造公司 参考方案一
导言
本个案主要是在阐述物流系统应以整体系统观之。对于整个供给链(SUPPLY CHIAN)而言,应是环环相扣的,单一环节的改善,虽然在此一环节有所改进,但并不一定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Trexler所面临之问题
Trexler所面临的问题是:公司总裁采纳生产部经理所建议之生产排程改善计划后,在没有对物流作整体考虑的情况下,以致发生存货增加、资金短缺等现象。以下将问题形成之缘由及结果进一步说明:
生产排程改善前
由于该公司生产作业采零工式生产,并生产三个规格、五种款示和大约一百种不同皮布面家具多样少量的产品,而各项产品所需之装备有所不同,因此,生产部门每天都必需多次更换装备线。
改善方法
如图一所示,相对于同时改变规格和款式,若只单一改变规格或款式,仅需更换72%装备。因此该公司决定在第一个星期先生产沙发,接着在第二个星期的前三至四天生产椅子,其余的一到二天则用来生产躺椅。对于五种不同的款式,一天各生产一种,二个星期后再重新这个循环。如此一来,和以往每天更换装配线3次比较起来,在10个工作天内仅需更换13次。故可以在相同劳力和成本下生产更多的产品﹔且经由换装配线次数的降低,也减少了废料的产生。
图(一)
结果
由于降低换线次数,使得该公司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但也因而导致生产周期拉长,存货增加,进而造成资金之周转不灵。
问题分析
就Supply Chain五个环节而言,该公司在未施行改善方案前,在整个供给链中由图二可知其问题出在制造环节中,而导致该环节出问题的原因在于更换装备线过于频繁,导致单位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生产部门提出新生产排程改善方案。
图(二):供给链中制造环节出现问题
在改善方案实施后,制造环节所面临之换装备过于频繁等问题虽然可以解决,但由于生产力的增加,再加上生产周期的拉长,造成存货大量增加,以致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存货中,形成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由图三可以清楚看楚改善生产排程虽解决了制造环节的问题,然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被解决,只是被递移下游的仓储环节中,更糟的是由于交货周期的延长,使得生产计划无法即使反应顾客需求,以致降低了顾客服务质量,在顾客环节中也发生了问题。
图(三):制造部改善后供给链面临之新问题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组提出长短期策略,分别说明如下:
短期策略
由于该公司正面临资金周转不灵之窘境,目前可行之方法,应回复原先之生产方式,以抑制存货之继续增加,并推动促销活动,将存货变现。
长期策略
生产模块化:该公司虽然原先因采零工式之生产方式导致换线次数太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若将生产模块化,可减少其换线次线,其换线成本可望能大幅减少,并保有原零工式之优点-可减低0生产周期,不致造成有大量的存货屯积,同时也可以减少废料的剩余。
产品重新设计:家具通常体积庞大形状不规则,导致在储存及运送过程皆造成空间之浪费,因此若能对产品进行设计,以配合储存及运送,将可大幅低降其成本。
开发市场:由改善生产排程后生产力得以提升的情况来看,Trexler在目前的人力下确实有潜力再开发。而长期以来公司处于亏损状况或仅有少额的盈余,主要是因为需求的不足。因此,以长久的打算,在提升生产能力后,对于市场的开发应投入更多心力。
崔斯勒家具制造公司 参考方案二
问题分析
首先,由文中所述可知,Trexler是属于地区性的小型企业,其所拥有的市场需求并不大。该公司初期系采用「需求导向」的策略,亦即当接到客户的订单后,才根据订单加以生产,但由于拥有的市场并不大,故单笔订单之数量皆属小量,造成生产情形为「多样少量」的型态,且Trexler每日都须变更装配线好几次。
我们知道,生产设备系属固定成本。因此,由于装配线变更频率的居高不下,相对使得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所以才造成过去的五年中,Trexler常处于亏损或仅有少量盈余的状况。为了解决生产无效率的问题,该公司改变其生产方式,以个别产品大量集中化的方式来生产。
然而,从个案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目前Frank所面临最关键、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存货太高」。大量的存货堆积,导致现金积滞周转不灵,而将被迫要和银行贷款,甚至还有可能贷不到。
原因
存货太大,简单的来说,一是可能生产的量太多,另外就是存货堆积时间太长。
以目前的情况而言,自Trexler改变「需求导向」的策略为「生产导向」后,由于装配线的有效利用,使得产能上升,的确让居高不下的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许多。但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可发现该公司将策略变更为「生产导向」后,以降低生产成本为要务,较为忽略市场上所实际需求之产品。因此,该公司大量生产的产品,可能并非目前市场上最为畅销之产品,或者某样产品生产量超过了市场需求(供给大于需求),这便形成「生产量过大」的情况,亦即违背了物流中七个R中的「Right Product」、「Right Quantity」。
不但如此,Trexler所大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无法于短时间内销售完毕,亦即Trexler须将已生产的产品库存,以等待下游经销商的订单。如此则造成其库存成本的上升;或者虽依照订单生产,可是运送方式仍是采「全部生产完后一并送出」,那么假若A顾客订了一张沙发、一张躺椅,则沙发生产完后,还要存放一个星期,待椅子生产完后才送出,因而要把顾客订单(超过两种产品)全部生产完成然后送出的时间变长,也使得订单循环(Order cycle)时间延长,货物存放时间也拉长,现金调度更加困难,此即为Trexler目前遭遇窘境之原因。
固定生产程序的时程长,则生产成本低,但库存高。没有生产正确的产品、生产正确的数量、以及库存太高是该公司发生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解决方案
没有生产正确的产品与数量,主要是因为产销不能配合;生产销售不能配合,可能是预测不正确,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衡量市场的机制存在。若是库存太久,则主要是在配送过程发生问题。在假设前提为存货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推论眼前最大的问题便是库存过剩处理。根据问题发生的背景原因,在不同的情况下,便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将之分成短期与长期来看:
短期方面
目标:由于目前已生产的存货过剩,此时主要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把存货出清完毕。
方法:假若如果生产是根据订单,而存货太多是由于要等所有产品生产完后才一并送出,则要短时间把存货降低,最有效率的方式是,把属于顾客但还未送出的存货先赶快送出,也就是某一种产品生产完后便即刻送出,不要等到所有种产品都生产完后才一起送。这样可以把目前的存货先清掉一部份。
如果其运送方式已改成「随产随送」,而仍还有许多存货是该公司为追求最大产能所生产过剩的,则可以举办一次大型促销活动,把原来高价格的产品,以边际成本(MR)等于平均成本(MC)时的售价来促销,一方面存货减少,而成本仍得回收,另一方面藉此提高知名度,加强企业特色与产品差异,以吸引潜在顾客。不过此一促销不宜太常举办,因为该公司的产品是属于高质量高价位的,且似乎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分析可能是寡占甚至独占市场。在寡占或独占市场是不需要采低价策略的,而且低价有可能会伤害到已建立的产品形象。
长期方面
目标:长期来说,目标是减少存货的产生。从两方面来看,一是让存货不要堆积太久,一是要让产品的产量不会过剩。
方法:要把存货降低,最有效率的方式是配送方式改变。把属于顾客但还未送出的存货先赶快送出,也就是某一种产品生产完后便即刻送出,不要等到所有种产品都生产完后才一起送。这样存货堆积时间才不会太长。
也许该公司的产品种类太多,是造成「变更装配线VS存货过多」矛盾现象的主因。或许该公司可以进行产品销售调查,尝试着把销售不好的产品拿移生产线,简化产品复杂度以减少装配线种类,并可降低存货,也是个可行的方案。
而要让产品的产量不会过剩,则公司须生产市场所需要的量,也就是供给要配合需求。良好的市场预测,可以让工厂生产出符合需求的量。不过,该公司可以生产如此大量的产品,可见得其产能相当不错。又由于其目前的市场仅范围仅在半径250哩之内,似乎还有扩大市场区域(扩大销售点)的可能。故而若能运用营销来扩大市场,使得市场潜在需求被挖掘出来,则该公司不但不用怕生产过剩,还可以因此而扩大公司经营层面,增加利润。
事实上,该公司由于生产方式改变,追求较低生产成本的结果,俨然已为追求「最大产能」,而且似乎还颇有成效,存货累积即为证明。既然该公司可以这么会生产,也许组织可以转变成完全生产导向的公司。然后与物流配送中心结盟,由中心负责市场预测以告知生产订单多少,并负责与顾客、销售商联络、配送。如此,Logistics Supply Chain的生产与配送分开,由不同的专门单位负责,可以提升更高的效能与效率。不会减少产值、不会有存货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公司利润,具有整体性的功效,应为较佳的方案。
崔斯勒家具制造公司 参考方案三
该案例两个问题:
[1] 请说明为何生产效率提升并未改善Trexler公司营运,反而使得公司的存货增加造成新的问题。
[2] 若考虑长期竞争,请问Trexler尚可考虑哪些供应链管理改善之策略或方案。
对于第一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
从经营的角度看,生产效率提升是否改善公司的运营,主要看生产效率是否是公司营运的瓶颈。如果公司的销量非常大,有很多订单,但生产部门并不能生产出来,那么生产效率就是公司运营的瓶颈,提升生产效率会改善运营。
如果生产的产品,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生产效率是瓶颈,那么生产效率的提升,会提高产品的生产量,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但如果出于买方市场,销售量是瓶颈,生产量提升不能改变瓶颈,反而形成过高的库存。
在本案例中,更改生产方式前,产量与销量出于一种平衡状态,虽然工作效率低,因而生产效率并不是瓶颈。盲目提升生产效率,打破了产销平衡,从而使库存成本增加,导致现金流困难。
从生产策略的角度看:
在改变策略前,采用零工式生产,即按单生产,MTO(Make-to-Order),接到订单生产,其生产不能形成规模,而频繁切换生产线,生产效率低,无法为扩大销售量提高富裕产能,限制了生产的扩大。
而修改策略后,集中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的产品成为商品,主要是销售库存商品。其生产方式是MTS(Make-to-Stock),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销售不出去,既浪费了原料,又浪费了生产力,还占用库存。
对于案例的工厂,其生产模式不适用于MTS,该厂有三种规格、五种款式,一百多种不同皮布面家具,如果按MTS生产,一百多种家具,每种都生产出来待销售,那么库存至少要100件以上,则库存成本巨大。
一般而言对于原材料种类少,最终产品种类多的企业,适合使用MTO,而对于最终产品种类少,原材料种类多的产品适合采用MTS。本案例中,最终产品数量多,中间产品数量少,因而适应于ATO(Assemble-to-Order)。
本案例,该工厂可以调整生产方式为ATO,规模化生产出三个规格、五种款式的半成品,根据订单再根据皮布面式样,生产最终的产品。而半成品库存,设定安全库存、再订购点以及最高库存量,限制过高的库存。
对于第二个问题:
如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修改生产策略为ATO,提高产能。产能提高后,可以解决销售的问题,扩大销售区域以及销售范围,从而提高企业的营业额。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供应链管理系列文章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