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和移动应用四大技术带来的IT变革之下,整个IT市场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每天都会传出令人激动的收购消息。分析这些收购行为,会发现就如同人类一切的文明演进,任何IT领域的收购案例,都不可能是掌权者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顺应技术趋势蓄积了许多动能之后,才随着内外环境条件成熟而实施的。下面,让我们细数身陷在这股技术浪潮之中,行业领袖们采取了哪些收购策略。
云计算:融合之下,产业链整合势在必得
IT产业从整合走到细分,现在,云计算又将大家带入了融合的时代。经过概念热炒、市场虚火之后,2013年,云计算终于在中国开始落地生根。借着云计算,IBM、Oralce、SAP等业界巨头分别推出了大数据软硬件一体机,不约而同的做法只表明了一个趋势:未来,基于云的平台,软硬件将融合到一起。
图1 云计算引领产业链整合
作为业界巨头,蓝色巨人IBM坚持让企业用户将大量商用级硬件整合为一体,然后在利润丰厚的专利软件配套下共同卖出理想的价位,在这种融合策略下,其在今年6月收购美国云计算服务公司SoftLayer Technologies便显得如此的顺理成章。SoftLayer的优势在于客户可以购买到基于企业级的专用或共享服务器的云服务,并自己选择在何地进行部署应用。通过扩展SoftLayer的云产品,IBM将OpenStack能力融入其中,使其与整个SmartCloud 产品组合和像Linux这样的支持开放标准的相容,使得客户不仅可以从IBM拓展出的新企业级功能中受益,还可以像SoftLayer客户一样得到独一无二的将这些功能与业务增长相结合的机遇。IBM虽然没有公布交易细节,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交易规模约为20亿美元。IBM表示,未来其将创建一个被称为云服务的新部门,将把SoftLayer和IBM现有的产品打造成一个全球性平台。
当戴尔离PC老大的位置越来越远时,戴尔可谓毫不犹豫的转向了企业服务市场。随着云计算愈演愈烈,戴尔希望通过云计算抢占市场的目的也尤为突出。2013年5月,戴尔宣布收购企业云管理软件公司Enstratius。Enstratius创建于2008年,以软件即服务(SaaS)的方式向混合云和单个云用户提供云管理服务。这种服务以托管的方式提供或者在网络中提 供。通过采用不依赖于任何云的平台,这种技术兼容戴尔和非戴尔的客户,包括OpenStack、微软的Azure、亚马逊的Web服务、VMware和Rackspace等。相信,这种交易模式将使戴尔的企业和云产品组合开始发生变化。
甲骨文对于云计算而言一直以来都追求的是整体取胜,早在2012年10月份召开的甲骨文全球大会上,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宣布甲骨文“业界最全面云”战略。他认为亚马逊和Salesforce只能提供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云服务,而甲骨文三种都有。正是这种“你有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有”的态度让甲骨文成为了与生俱来的并购狂人。继2012年针对云计算领域的数起收购之后,今年3月14号,甲骨文宣布了收购私有云基础设施管理软件提供商Nimbula,其目的是补充甲骨文建立混合云的软件堆栈。这一收购交易将为甲骨文提供OpenStack和亚马逊Web服务方面的技术专长。按照甲骨文许诺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上的自由来回切换服务,对Nimbula的收购会给甲骨文云提供IaaS上的颇多助力。首先Nimbula的创办人是当初在Amazon创建EC2云服务的核心人物之一,Nimbula也参照EC2的功能实现,但定位更侧重在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这一点也更符合甲骨文的需求。甲骨文虽然在云计算市场上有很大的野心,但相关的拼图并不算完整,特别是在IaaS层面。另一方面,Nimbula能够帮助企业在私有云及混合云环境中提供服务的特色,这与甲骨文的云策略可谓是不谋而合。
红帽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厂家,其产品Red Hat Linux也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Linux。2013年1月,红帽完成了对ManageIQ的收购。由于红帽公司长期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开放式混合云产品,ManageIQ的加盟将为红帽带来开放式混合云所需的运作管理能力,对其开放式混合云解决方案产品和战略进行升级换代。位于新泽西州MahwahManageIQ,可以帮助企业部署和管理私有云,虚拟化基础架构和虚拟桌面。该收购为全现金交易,总价值是 1.04 亿美元。通过此项收购,红帽可以很好的为企业的整合服务器过渡到私有云上,同时扩大自身能力将 ManageIQ 的监控和管理工具引入到现有的解决方案中。
作为云计算中的巨头,微软在今年3月宣布收购了一家提供云管理服务的公司MetricsHub,从而为微软自家云平台 Windows Azure 添了一个管家。Windows Azure 用户将免费获得预览版的 MetricsHub 自动云监测服务,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云服务。MetricsHub 公司也宣布,公司所有付费用户将直接转成免费计划。MetricsHub 是微软自家 Windows Azure 加速器孵化出的项目,微软的这个加速计划是和著名孵化器 TechStars 合办的。“云端解决方案有许多卖点,规模、灵活性和价值等都能够打动用户,尤其对于那些试图化繁为简的企业来说更具吸引力,”微软企业战略和业务拓展副总裁鲍勃•凯利(Bob Kelly)在公告中写道,“但是如何对云端的应用和服务进行管理和监控确实是比较复杂的事情,我们则希望能在这方面为企业分忧解难。”
2013年4月9号,富士通宣布收购法国云服务初创公司RunMyProcess,并且还将在美国新建一个针对云应用的软件开发中心。RunMyProcess主要帮助企业用户整合本地服务和云服务,它为Google Apps等网络服务提供API连接器,允许那些网络服务与本地数据库和其他网络服务互动。这就意味着客户可以保留现有的基础设施,转用谷歌提供的网络表格或电子表格应用。通过这项收购交易,富士通还将能够为客户们提供部分云解决方案,而不是大规模一体化项目。RunMyProcess采用的方法比完整的云解决方案要小一些,完整的云解决方案通常需要客户将现有软件转移到远程服务器上。富士通表示,公司将尽快把新收购的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到自己的云服务套装之中。
为加强云、移动和物联网的关联性,CA Technologies在4 月 22 日收购了API管理公司Layer 7。CA表示,CA的解决方案结合Layer 7的方案将能更好的管理和确保API的安全,能够提供更好的应用程序,不论通过手机还是网络环境访问的云。Layer 7被认为是API管理市场的领导者之一,它的竞争对手有Mashery以及像Apigee这样的供应商(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这个市场还包括如 Kinvey, Parse及Stackmob等BAAS(back-end-as-a-service )供应商。
为提高 Box 用户的产品体验,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云端存储及同步服务的BOX在5月29号宣布了对Folders的收购。Folders 是一款 iOS 上查看和管理 Box、Dropbox 和 Google Drive 文件的客户端。Box 表示,Folders 将会被融合进最新的 iOS 应用中,而不再是一款独立的产品。
无论是IBM、微软、甲骨文等跨界大佬,还是戴尔等传统硬件提供商,抑或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厂商,纷纷借云计算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希望通过并购在IaaS,PaaS,SaaS等三个平台整合产业链,达到纵向整合,打通产业链,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2013年云计算已经正式向全面落地及企业间竞争迈进,云计算巨头们未来势必将通过并购进一步划定行业版图。可以预见的是,面对着这种基本上靠资本完成行业版图划分的方式,对于创新型企业和中小云计算企业来说,要么选择好适合的合作伙伴,要么依附巨头存活,要么选择好最精准的细分市场,否则,将难以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数据:量变引起质变,收购加剧行业竞争
2013年,业界对大数据的定义已经明确,企业愈加重视其所衍生的商业价值。为了挖掘数据与商业应用程序两者的关联性,企业需要通过技术与运算处理能力来整合数据以展现投资报酬率。另一方面,因为大数据的基础架构是从非结构数据和开放性数据源中整合相关的信息,因此对企业存储、计算、管理和安全各个方面的需求均大幅度提升。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汹涌袭来,业界IT巨头不得不开始行动起来。
图2 大数据加速行业竞争
在大数据的冲击之下,如EMC之类的存储厂商可谓是最“喜闻乐见”的,因为数据激增将直接带来对企业存储系统的挑战。为完善自身VNX产品线,今年6月,又一家以色列存储新兴企业ScaleIO公司被EMC以2亿到3亿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ScaleIO推出的方案为弹性融合存储(简称ECS),这是一种虚拟化SAN软件。虚拟化SAN能够将与一台或多台服务器直连的存储机制转化为共享式块级访问存储资源池,也就是虚拟存储装置(简称VSA),而我们知道EMC的VMAX以及VNX产品线制造的正是SAN存储阵列。简单的来说,ScaleIO的技术实际上是新兴软件定义存储行业的一部分,其ECS技术能从数以千计的现有的和新购买的服务器建立一个可扩展的文件系统,这将为企业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存储架构,而不需要专门的存储管理员,也不会增加现有服务器管理员的工作量。
同样作为存储厂商, Fusion-io在今年4月宣布以 1.19 亿美元收购混合存储厂商 NexGen。借助收购,Fusion-io 希望超出现有互联网计算的业务范围,更多的介入企业存储业务,以此为机打开了中小型企业(SMB)存储市场。现在中小企业企业都希望精简IT团队和预算,通过闪存驱动应用程序加速提供一个集成的和负担得起的基本入口点,即使在苛刻的工作负载如VDI和关键分析同样为其提供统一性能。对此,Fusion-io在混合了NexGen解决方案能将连接内存的闪存与硬盘在领先的服务器平台上合为一体,从而提供一个可交付良好性能、价格和容量的系统。
2013年4月,数据库公司 Actian 收购了分析数据库供应商 ParAccel。收购ParAccel之后,Actian 的数据库产品套件包因为引入了大数据能力而会变得更加丰富。现在 Actian 的产品包括关系式数据库 Ingres、对象数据库 Versant 以及分析数据库 Vectorwise。后者是一款单服务器产品,最适合于处理 1-50TB 规模的数据。相比之下,ParAccel 可以运行在多台设备上,是真正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可处理的数据规模甚至达 PB 级。尽管此次交易金额未透露,但是相信价格不菲。自 2007 年以来,ParAccel 的总融资额已达 9300 万美元。
Blue Coat作为知名的应用交付网络技术厂商,在5月31日收购大数据安全、智能和分析公司Solera Networks。Solera Networks是业内领先的面向高级威胁防护的大数据安全情报与分析提供商。SoleraDeepSee平台将为Blue Coat产品组合增加行业领先的安全分析与取证功能,提供包括保护、修复和治理在内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全面看到有针对性的高级攻击的背景信息。Solera的客户包括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和国防部、日立、高通、Overstock.com和Zions银行。收购之后,Blue Coat和Solera将继续采用开放式架构以保护客户的网络。为了看到并识别隐藏在加密流量中的威胁,Solera把DeepSea平台与Blue Coat本月收购的Netronome公司SSL技术进行了集成,获取额外的威胁情报和流量可视性。
2013年4月24号,谷歌完成对自然语言处理创新企业Wavii的收购交易,交易价格为3000多万美元。Wavii总部位于西雅图,主要研发自主聚合技术和自然概括算法。业界认为,Wavii可能更加适合Google Now,但事实上,Wavii的语义搜索功能也将对Google Knowledge产生有效的帮助作用,因为这可能会有助于整合谷歌目前在多数搜索侧面显示的信息。另外,Wavii的NLP和解疑技术也可能会被广泛应用到谷歌的多个平台之中,包括Google News和Google Glass等平台在内。今年,谷歌还收购了一家加拿大的专门从事语音和图像识别的创业企业DNNresearch。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锁定苹果,在与谷歌分道扬镳,并在iOS操作系统中推出自家地图服务以后,苹果公司如今又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2013年7月苹果公司收购了加拿大地理位置数据创业公司Locationary。实际上,正是自家地图服务的失败,才让苹果公司下定决心收购Locationary。Locationary及其Saturn数据平台,可以用来整理和聚合企业资料的数据。或许,这笔交易给苹果公司带来的最明显益处是,它可以为其自家地图应用提供独有的数据。倘若再深入分析Locationary的业务,就会发现这笔收购其实蕴含着更大的潜力。Locationary称,已经与数据提供商、企业和移动应用开发商合作,帮助分析和聚合他们的商业数据。也就是说,苹果公司可以利用Locationary的技术,来改善自有应用SDK,进一步强化那些专注于企业的服务。对苹果公司而言,企业级市场潜力巨大。如今,iPhone正取代黑莓成为商业用户的首选智能手机,而iPad也抓住BYOD(自带设备办公)趋势,在工作场所越来越受欢迎。在这种背景下,推出更多与这些设备相整合的服务,开辟更多的收入来源,将这些企业与苹果公司生态系统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对苹果而言意义重大,而且完成行得通。毕竟,它已经凭借应用商店和iPhone,征服了个人消费市场。
虚拟化:不甘VMware独大,跨界大佬蓄势待发
现如今,VMware已成为x86服务器虚拟化的同义词,它以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无可争议地成为虚拟化市场的霸主,在虚拟化市场上占有80%的市场份额,使得其在虚拟化领域位置无人撼动。但随着各大厂商的进军虚拟化,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个领域内的竞争加剧了,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在这种竞争之下最终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产品相信才是用户所期待的。
图3 跨界大佬蓄势待发虚拟化市场
作为虚拟化市场的领头羊,VMware在2013年2月收购了存储虚拟机管理器厂商Virsto用于增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能力,这意味着VMware现在可以将服务器、网络(受益于对Nicira的收购)以及现在的存储合并到一个抽象的资源池提供VMware构建可以运行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三个支柱。Virsto的软件可以作为ESX里面的虚拟存储设备(VSA)来运行,并可以创建vDisk——Virsto的类似于VMDK的组件,可以用于存储虚拟机(VM)的数据。要知道,Virsto的技术提供了比VMware自己的VSA(2011年年中推出)更好的虚拟计划服务器存储性能,因此VMware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将Virsto的vDisk组件和VMware自己的VMDK实体予以合并并让VM更加具有资源效率。虽未披露交易细节,业内估计VMware的收购价应该是在1亿美元左右。
虽然饱受“棱镜门”的影响,思科基于虚拟化的数据中心愿景始终没有动摇。今年6月,思科以1.80亿美元收购软件开发商Composite Software。Composite Software是一家专注数据虚拟化软件及服务的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圣马特奥市。该公司的软件可将储存于网络上多个地方的数据,以单一存储池的形式呈现给用户。近几年之内,Composite已经将自身的数据虚拟化软件卖到了诸多企业客户和政府组织当中。Composite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个支持虚拟或者逻辑的数据视图,客户无需再进行物理的数据集成。公司未来也将向云计算、移动化和分析应用方向发展。思科Brokerage技术部门经理Mike Flannagan表示,如今关系型数据仓库也许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数据需求,Composite支持逻辑数据仓库架构,这是思科考虑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
今年7月15日,为强化zEntERPrise System大型主机,IBM收购了以色列的虚拟化管理软件公司CSL International。收购之后,CSL的虚拟化管理软件被应用到了IBM大型机的Linux之上。Sharon Chen是CS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mir Glaser是负责研究和开发的副总裁,Glaser是以色列国防军的大型机系统程序员,在十多年前,他专修的是主机通信和性能容量规划。
移动应用:打破束缚,厂商布局新蓝海
目前国内PC用户是4亿,但是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0亿,不只是游戏、社交网络及电子商务等消费类应用,企业级移动应用也引起了各方厂商的关注,BYOD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调查显示,未来5年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42%,预计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27.4亿元。显而易见,未来企业级应用市场即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主战场。
图4 厂商布局移动应用新蓝海
英特尔新任 CEO 布莱恩•克兰尼克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购意法爱立信公司旗下GPS移动业务,可见英特尔正在通过一系列收购,加速其向移动转型的步伐。今年5月29日,英特尔正式宣布收购意法爱立信公司旗下GPS移动业务,以进一步丰富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的解决方案。
蓝色巨人IBM在2013年4月23日收购了DevOp(开发与运营合作)解决方案提供商UrbanCode,这也意味着IBM希望让开发和运营团队合作,以更快地设计和部署软件。UrbanCode总部位于克里夫兰,该公司开发的软件能帮助自动化新应用的生产和交付。据IBM声明称,UrbanCode将可很好地配合其Worklight移动应用开发平台,IBM等传统IT巨头都正尝试找到方法来减少开发流程的费用,尤其是移动和云应用,希望藉此与创业公司展开更好的竞争。
小结
2013年,IT领域收购兼并远不止这些,在风云多变的互联网大战中,消费级市场也可谓是烽烟四起,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阿里巴巴5.86亿美元“迎娶”新浪微博;阿里巴巴正式签约收购移动应用服务平台友盟;奇虎360完成了收购方研矩行公司的日志宝团队......此外,在3D打印市场上,Stratasys用4亿美元收购MakerBot也显示出新兴技术领域的蓬勃生机。
纵观历史,收购的案例一直在发生,这些并购的主角大多是传统IT巨头和互联网巨头,而收购的目的也无外有这样几个,比如完整产业链,占领某一领域;向产业的前、后端进行拓展;阻击竞争对手,或维持在某领域的绝对优势;向新的领域进军,或存粹财务目的收购等等。不论怎样,IT发展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在新技术的浪潮之下,谁能更快的通过收购、重组等手段进行整合,更好的把握住市场,用技术手段提升客户服务,谁就能傲立于浪潮之巅。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