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得在一定时间内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梳理成为可能。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数字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成为支撑现代企业先进管理的基石。
一、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的理论意义
数字化管理展现了管理信息集成的效果,体现了管理水平在质量上的飞跃,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成本体系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显微镜,它是ERP系统应用成败的评价体系。?数字化时代为数字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是国际化的语言,能够消除语言障碍并在国际商业运作中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处理的速度,能正确评判企业技术质量、财务、营销、服务、人力等绩效。
首先,企业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内部业务流的信息集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基础。会计数字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构,以支持“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
其次,企业数字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成效。在国际社会上,检验企业管理是否成熟,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管理。目前,ERP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多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步人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管理信息化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和关注。
最后,企业数字化管理为判定ERP系统运行绩效提供了新视角。ERP系统的中枢神经是成本管理模块,企业大量信息聚集在成本管理模块上,在这里可以详细地观察和评价ERP的成功或失败。
二、我国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成本管理系统方便、快捷,为企业建立了动态的、及时的和可靠的成本信息系统,较好地实现了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决策的信息化,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为企业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手段,满足了企业的需要。[3 3信息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企业内部的表现之一便是管理的数字化。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数字化成本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领域高端软件应用效果不理想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都在实施信息化项目,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不惜成本引进国外的知名品牌的ERP软件进行成本管理,但是调查中发现,在企业中ERP应用成功率并不高。如,一些企业在ERP应用中,往往标准成本模块已经就绪,但是在成本差异模块上几乎没有成功案例,主要原因是其成本差异分配在系统内不能操作,而是需要在系统外操作,ERP系统没有自动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功能。有的企业每月就将当期发生的全部成本差异直接进入损益。这样一来,企业便失去了引进ERP系统的某些作用,而直接把成本差异反映到损益的方式更是不可取的,如此反映出来的产品成本根本不是真实的,可参考性差。同时,“ERP系统实施应用的投人大,其中包括软件、硬件、实施咨询、维护管理,价格都非常高,但是从应用的实际效果看,并没有与高投入成正比。”
(二)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在大量的企业信息中,产品成本信息是最高机密,企业如果大量使用国外的信息化产品,将导致国有企业、民族工业没有秘密可言。从目前的一些相关的经济事件可以看出,大量使用国外的产品,使得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以及其他方面如企业技术、经济信息等均有可能泄露,这将给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带来消极影响。
(三)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软件性价比较低
我国套餐式数字化成本管理软件功能强大,为了使信息化产品适应众多不同的行业,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一些不需要其他行业经验的企业,如装备制造行业的企业,反而要为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功能付费,这样便导致客户购买信息化产品的性价比太低。不仅如此,类似这样高端软件对硬件条件的要求也非常苛刻,结果是花钱多,办事少。如,进口软件的产品成本差异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方式和过程过于复杂,为缩短运算时间,企业要购买价格昂贵的硬件系统,而且要向系统录入大量工序或工步间物流信息。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责任成本差异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点,而产品成本差异处理不应列入重要性内容,对此投入过高会违背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效益原则。当然,国外软件的这个模块在我国的大型制造业中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四)我国民族数字化管理软件产业发展落后
生产计划模块是信息化产品优长之处,但事实上,国内大约有50%的客户都未能有效利用。国内一些企业不选择国内ERP,而宁愿花大价钱去买外国公司的产品,既浪费了企业自身资源,又抑制了民族软件的发展。确实,从某个角度来讲,国外的ERP系统在业务逻辑上或许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内企业要用国外的ERP,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且,随着中国用户日益成熟,学会使用成本显微镜来验证ERP软件成功与否,在国内软件产品不断升级、产品的核心功能不断满足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实际需要的同时,我们将会看到国外软件在中国的优势将逐步消退,民族软件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面对我国企业在使用ERP软件上的问题,企业自身也在寻求更加合适的出路,国产ERP的生产商们也试图探索出更加适合我国企业的产品。“实际上,国产ERP生产商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比世界上那些高端软件生产商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数字化责任成本管理,其与国产ERP软件的结合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为某些以前不能解决的难题提供了出路。”
三、解决我国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难题的对策
(一)采用数字化责任成本差异法
1.在数字化责任成本差异法下进行产品成本差异处理。在进口的ERP成本模块中,目前均有单独处理成本差异、材料价差和产成品差异的子系统。我们将这些差异子系统称为物料分类账,或称物料成本差异账。通过物料分类账子系统的运用,将成本差异纳入ERP处理,就可以解决成本差异的逐步分项结转业务的不合理问题。成本差异的具体操作可以逐步分项结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逐步结转法,二是平行结转法。逐步结转法还称为形影相随法,也就是成本差异跟随被加工的实物流动实行逐步分项结转,实物到哪里,差异就转到哪里,实物进入哪个合件或总成,差异就转入哪个合件或总成的成本差异项下。逐步结转法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其缺点是因为缺少三维分类,在结转的过程中,合并了不同车间和不同零件,最后进入产成品的差异无法分清楚是哪个车间的哪个零件,又因为逐步结转是产品形成全过程各环节的结转,所以在企业产品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情况下,系统运行的时间长,环境要求较高,造成一些企业买得起软件却买不起硬件。我们所研究的是平行结转法。平行结转法也称为三维管道结转法,这一方法将成本差异按车间、零件、成本项目分三类归集,在完工产成品和广义在产品之间,每月底进行一次分配,其分配的权数是完工产成品和广义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在企业产品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情况下,系统运行的时间短,环境要求较低,因此对硬件的要求不是很高,买得起软件却买不起硬件的情况不会出现。相比之下,差异平行结转法既可以得到泾渭分明的产成品成本差异,又可节省系统硬件成本并且节省成本差异分配运行时间。
2.在数字化责任成本差异法下进行责任成本差异报告处理。责任成本差异报表是厂部考核责任车间本期业绩完成情况的一种报表,即按成本差异产生原因为明细项目的报表,是车间向厂部报告的对期问生产活动成果的一个评价,它从差异产生原因的角度出发,用货币这一成本差异额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说明生产活动各项指标脱离标准的方向和程度,同理,用责任成本差异明细项目说明各项经济活动的结果对成本差异总额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各生产车间向厂部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同责任成本差异报表总额一致,而不同之处是,报表的内部结构有明显区别,各生产车间向厂部结转的产品成本差异报表是按成本项目或零件和产品明细为内部明细结构,而责任成本差异报表则按成本差异产生原因为内部明细结构;前者的用途是为计算产成品成本,后者的用途是为考核责任车间本期业绩完成情况。
责任成本差异法作为一种集各种方法的优点于一体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将会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实现数字化责任成本管理与国产ERP软件的结合
当前国产ERP已成为国内管理软件市场的主导。根据计世资讯发布的(2009中国管理软件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于2009年已达到340亿元。其中,制造业ERP市场规模比2008年增长14.8%,已达43.4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对此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国内自主品牌管理软件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已达到了78%。为什么国产ERP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败外来高端ERP系统并受到国内企业的青睐呢?这与国产ERP的不断开拓创新是分不开的。目前,国内ERP生产企业已经提出了比国际上知名公司更加先进的数字化责任成本管理理论,并且已经转化为软件产品。首先,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历史上是首创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到了主动地位。其次,这一理论使国产ERP制造商充实了信心,也向用户完美诠释了国产ERP的发展潜力。最后,将数字化责任成本管理与国产ERP软件相结合可以在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的前提下使企业真正开展成本核算。数字化责任成本管理与国产ERP软件结合解决了一般的ERP软件不能正确计算与分配成本差异的难题,为产品成本的正确计算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数字化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