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的演化过程
SOA是从面向对象、构件架构等逐步发展完善,且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又各自适应不同范围,因此在讨论SOA理论时,要了解它是如何演化过程来,继承了哪些理论体系,其适应度如何。
结构编程方法
40年前国际上发生了“软件危机”,如IBM公司开发一个操作系统,或美国的航空公司开发飞机订票系统,都花费了上千人数年的工作量。它开发周期长、而开发出来的产品却是错误很多,难以维护和适应修改。
正在此时,一位荷兰的物理家E.W.Dijkstra提出了一种“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他认为:人的智力是有限的,采用数学或物理学的思维方法,用枚举、抽象、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简化问题。
由于我也是数学系毕业的,我拜读了他的所有论文,就编写一本著作《编程方法学》。用此方法扩展到软件设计中时,称为“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SASD)”。
所谓“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就是基于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早期蓝本,侧重於解决程序正确性的编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软件工程这门学科,建立了编程的基础理论体系,也是第一个技术与基础理论体系。
“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理论
我们都知道由面向对象发展到面向构件,由面向构件再发展到面向服务,因此它们的认知观和基础理论都是息息相关的。
解决大型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除了要解决编程的正确性外,还必需解决开发周期长、复用性差、成本高、文档多以及难以适应系统演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十多年来仍旧困惑着这门学科,“软件危机”仍未解决。
人们的知识是从一个定理、一个原理逐步积累起来的,社会是依靠知识的不断积累发展的。然而编制软件每次却都是从零开始,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根本原因。由此提出了编程工作是否也可以重用以前成功的经验和程序呢?整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到七十年代才获得成功。
我曾经用此方法设计了一个大型操作系统,这套方法和理论在产品开发和科研领域方面用得很多,因此我称它为第二个技术与基础理论体系。
面向构件和架构
鉴于面向对象的缺陷,三位面向对象的奠基人联合起来,创建了UML统一建模语言。UML为软件开发和SOA的产生起到奠基和里程碑的作用。
UML主要理论成果是:统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并引进了许多新的概念,认为软件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从抽象的模型逐步细化,过渡到具体的实现,其中间的每个阶段都是实现了某一抽象模型,UML为此提供了建立模型的工具。
用直觉的图形来建立模型,从此软件专家就有了自己的工具,正如音乐家有了五线谱工具那样。为适应软件的多变性,提供了演化的概念。
实际上此建模理论是第三个技术与基础理论体系,它为演化到构件和架构概念奠定基础理论模型。
由于工程上的实施缺乏开发规范,在技术上要求开发人员的素质较高,很少见到真正运用UML的方法于实际的工程开发应用软件中,最大的问题是被开发出来的软件难以演化,而软件要能适应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为此发展出单纯重用的“构件和架构”技术及其理论体系。在1998年日本京都召开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一致认为软件开发技术离不开构件和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现简称“架构”。
在此之前的软件架构都采用层次结构的架构,直到分布式系统提出了用户端/服务器模式后,才产生对架构的研究,出现了构件和架构,也就是第四个技术与基础理论体系。
卡内基·梅隆大学为软件的架构和框架建立了扎实的基础理论,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高级抽象,体现了软件设计思想。反映了系统开发中最早的决策,明确了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如何交互的;进一步影响到资源的配置、团队的组织以及产品的质量。系统的成败也在于体系结构。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解析SOA架构的十大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