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或企业体系结构、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是近期渐趋活跃的一个概念,通常与业务流程监控(BPM)、面向服务结构(SOA)一起并列为企业应用战略性框架的三大要素。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如何建立有效机制使IT与业务融合,通过更好的IT运营产生更多的业务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融合了战略发展、业务运营以及IT系统支撑的企业总体架构理论应运而生。
对于企业架构,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除军方以外,最早被提出是在1987年,当时任职于IBM的John A.Zachman提出“企业及信息系统架构的框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信息化进程中,因缺乏整体规划而产生的大量与企业发展并不密切相关的各类相互分割的系统、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企业架构与IT的紧密关系。这里的“企业”是一个泛指概念,该理论也适应于政府部门、军队以及结合比较紧密的机构。
对于企业架构有2种观点,一种是“EA即IT规划”(EA-as-IT-planning),另一种是“将EA看作业务战略”(EA-as-business-strategy),它们都具有片面性。企业架构是在“企业”概念下的IT系统建设,它综合了企业战略、业务以及IT实现,自顶向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IT建设中盲目、重复和生命周期短的问题。
企业架构是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层、管理层、设计层和操作层的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的框架体系,包括了企业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内容,并通过架构管控落地,确保企业级信息系统符合公司战略和业务、技术发展要求。其中,业务架构定义了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创新要求的业务战略、业务能力、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为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提供关键输入;应用架构描述了业务应用范围划分、应用功能构成、业务应用间及业务应用内部的集成关系:数据架构是从跨组织、业务、应用的视角进行教据组织和管理,描述支撑业务运作的各个数据实体及其相互关系;技术架构则是上述架构的信息技术实现方案,包括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等。保证了企业级信息系统符合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要求,真正与企业紧密结合。创造核心竞争力。
企业架构看似与企业日常工作关系不大,但良好的企业架构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益。研究表明。IT架构的优化可以为企业带来2%的业务增长;业务架构的优化可以带来8%的业务增长;而如果业务和IT相互支持,企业架构达到总体优化时,则可带来20%的业务增长。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业务和IT脱节的信息化实施方法,利用总体架构理念达到l+1>2的效果。
企业架构在欧美有很多成功案例。美国为推动企业架构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于1996年推出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案(Clinger-Cohen法案),指导联邦政府机构通过建立综合方法来管理信息技术的引入、使用和处置等,并首次提出了“IT架构”这个术语,国防部(DOD)和财政部(DOT)等相继提出企业架构框架。通过业务架构蓝图,避免重复投资与信息孤岛,实现IT效益最大化。
著名国际开放性标准制定机构:The Open Group于1993年开始应客户要求制定系统架构的标准,1995年发表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TOGAF)架构框架,TOGAF是一个在国外业界被广泛认知的架构框架,已被80%的福布斯50强公司使用,支持开放、标准的SOA参考架构。The Open Group认为,有效的企业架构对企业的生存和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通过IT获得竞争优势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目前中国企业在对企业架构的认识和具体实践方面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只有极个别的企业完整地采用企业架构设计的方法与思路进行IT系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
对于组织机构庞大的电力企业,与那些有多种多样的IT应用需要集成、更新、持续改善与治理的企业一样,应当认真考虑企业架构这个课题,将其应用作为一种长期的企业战略决策对待。
正如好房子要有好框架,好企业也要有架构,企业运营的变革需要系统的方法,而不再仅凭经验和感觉,企业架构将创造企业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架构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