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往往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力军作用,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之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本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这充分体现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相对缓和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均反映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成本小、风险高、产品无形资产附加值大等特点,其数量正随社会对科技创新依赖度的提高而快速增加。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团队的成员大部分由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人员组成,企业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成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场所和落脚点,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着极大引领与带动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Schumpeter将创新视为一个新的生产函数引入企业生产运营之中。此后,Chesbrough较早提出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为企业走出创新两难境地、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研发及项目创新思维;Iansiti提出了技术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概念,并在研究中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中各要素集成是保证技术创新效果的重要条件;Janszen胡指出,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Dooley等融合企业创新系统观,提出了企业技术系统创新管理思想和五角星模型;Vikas A.Aggarwal和David H.Hsu对企业合作研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合作模式选择的因素概念模型。
国内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许庆瑞7最早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观点。许庆瑞、陈劲认为,我国企业创新的阻力不仅来自技术自身,也来自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包括环境、教育与经济体制等。此后,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创新展开研究,且主要集中在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式和系统3个方面。王中华、赵曙东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展开研究,认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依照技术获得方式的不同有3大基本模式,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主要模式;刘展、陈宏民通过比较引进创新策略和自力更生创新策略,提出当自力更生创新投资强度较高时,产品引进创新策略比自力更生创新策略更能有效提高新产品创新质量;叶龙凤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上述文献对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科技型中小企业既具有普通中小企业特点,又具备创新型企业特质,对其项目研发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系统研究,本身就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应有之意。
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缺口问题
资金、技术和人才是企业项目研发中技术创新必备的3种初始资源,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内外部各因素制约,导致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出现对3种资源需求的缺口。所谓资源缺口,即企业在技术创新资源方面与项目实际需求存在差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源投入在项目创新中主要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确定组织资源需求及需求来源,其次是寻求这种资源的获取途径。从资源来源和获取途径角度分析,3类初始资源中技术资源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其需求往往影响到资金和人才资源需求。例如,企业要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技术,就必然会对资金和研发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另外,资源之间的替代性也影响着资源需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资源缺口问题,会引致各类风险。如:①技术被迅速淘汰的风险。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研发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进度缓慢,从而造成其无法在已有技术被市场淘汰前获得新的核心技术与能力,最终令企业因技术落后或被淘汰而被迫退出市场;②接续资金短缺风险。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麦克米伦”缺口的存在,致使其创新项目研发预算资金无法及时到位,从而导致项目在某一环节中止,如果研发资金无法迅速有效接续,则整个创新项目很可能夭折;③亟需专业人才短缺风险。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体系搭建尚不完备,当技术项目在特定阶段对某类人才产生紧急需求时,企业若无法及时提供,将导致技术项目停滞或使用非专业人才,从而影响整个研发项目质量和进度,并进一步触发企业相关风险。因此,为有效填补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研发巾的各类资源缺口,防范和化解资源缺口问题引发的各种风险,就必须强化其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本文基于TRIZ理论体系中的物场分析方法,揭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缺口问题,并依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决策团队与创新项目间的联系,具体阐释资源整合、创新协同和路径选择的创新模式,以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提升作用。
2 基于物场分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2.1 物场分析概述
前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创建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一发明原理、进化趋势和科学效应),首次为人们提供了科技项目创新思维的系统途径。TRIZ中的物场分析认为,一个技术系统可能包含若十种不同功能,但每种功能的实现均包含3个必备元素,即必然是一种工具物质(S2)通过某种场(F)对另一种作用对象物质(S1)产生影响或作用的结果。S2对S1的影响或作用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①正常有效的作用,表示该技术创新体系中工具物质对作用对象物质的影响达到了预期效果;②效用不足的作用,表示工具物质对作用对象物质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③有害的作用,表示工具物质对作用对象物质产生了负面影响。TRIZ将技术系统的有用功能之和同有害功能与成本之和的比值定义为理想度,以此作为系统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
运用物场分析时,首先必须确定问题中的工具物质、作用对象物质及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场,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搭建物场模型,进而通过物质、场的引入、改变和彼此搭配来寻求模型相对应的解,最后将该解与实际结合,甄别出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物场分析
通过类比物场分析方法可以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项目创新目标的实现,也是基于两种“物质”和一个“场”的作用,各类元素缺一不可,两种“物质”即创新企业(S2)与创新项目(S1),一个“场”即创新模式(F)。创新企业对创新项目的作用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正常有效的技术创新;二是效用不足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未能实现或创新度不足);三是有害作用的技术创新(对创新项目或者科技型中小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物场分析可建立一种方法,直接从创新企业、创新项目、创新模式及创新效果出发,形成物场分析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物场模型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研发和操作团队在技术创新中处于主动地位。管理团队对创新项目的愿景与目标决定研发团队在技术创新上的决策行为,研发团队的技术创新进程又直接影响操作层面的项目实施,而操作团队对创新项目实施的绩效,会反馈并作用于管理团队对项目整体创新的重新定位。但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创新团队的主导性会受到创新项目有益或者不利的影响。所以,物场模型中创新企业与创新项目的作用或影响有时也是相互的。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研发巾的资源缺口理论可以看到,技术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外部资源,主要包括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有效调配。因此,物场分析中的作用对象物质,即创新项目的高效运行,需及时有效填补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缺口。
运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研发过程的技术创新模式多种多样,除适时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填补其项目创新的资源缺口外,还可应用创新协同和路径选择等方法,并通过轮动、替换或彼此搭配来优化创新企业对创新项目的作用,解决现有创新问题。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而言,创新协同可认为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两者共同为序参量,主导企业未来的创新发展。其演化过程表现为在企业不同经营期,技术要素与管理要素互动创新形式不同,并随着企业发展,创新协同模式从一种要素创新主导型向另一种要素创新主导型演进。另外,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技术创新有两大动力源:一方面源于市场需求拉动,另一方面源于技术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突破陈旧模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对环境和市场学习与适应的过程,其在孕育技术进步与发展希望的同时,也包含着失败风险。管理创新则主要是为了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开展而对企业战略、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进行调整。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高科技产业演进的根本动力,但由于技术演变过程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自我强化机制,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也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产业演进的主要推动者,应选择相应创新路径,以突破技术演变的路径依赖及陈旧创新模式的束缚,从而推动高科技产业的演进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变化也可用创新理想度解来衡量,如式(1)所示:
式(1)中,D为技术创新理想度解,Fr为有用功能,Fw为有害功能,C为创新成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每一个技术创新都可能会影响企业创新理想度,能否使企业理想度提高是判断技术创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根据上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物场模型分析框架,本文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模式,如图2所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缺口问题,可通过以技引资、缺位和高位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填补资金缺口与技术缺口,适时采用内部培养、分步引进与跨越式引进策略可有效填补人才缺口,通过企业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实现技术发展中的创新协同,规划发展路径、产业路径和技术路径,从而明确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方向。
图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体系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可通过以技引资方式有效填补项目创新初期的资金缺口。应充分考虑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在项目开发不同阶段,适时采用负债融资、股权融资或夹层融资方式,并利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通过科技金融工具或手段,在有效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填补“麦克米伦”缺口的同时,及时规避相应的技术创新风险。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较低,单靠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不足以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而且技术研发投入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技术升级目的。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项目研发中面对技术缺口时,应及时采取缺位开发和高位引进相结合的互动模式。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创新推进体系,及时跟进了解国内领域最新技术动态,并通过合作开发方式消化、吸收和冉开发新技术,从而及时弥补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缺位;另一方面,企业应熟悉国际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在企业创新发展中,为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可选择性引进一些国际上较为成熟、先进的新技术和新装备,通过高新技术与自身技术资源的高位嫁接,更快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创新人才缺口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瓶颈之一,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填补该缺口是企业获得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基础。创新人才缺口的填补方式主要有3种:内部培养、分步引进和跨越式引进。所谓内部培养方式,是指在企业中选择有潜力的人员,以创新项目为载体,通过培训或“干中学”的方式进行培养,使之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专业人才;所谓分步引进方式,是指企业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和创新项目发展需要,分步、分批引进专业人才;所谓跨越式引进,是指企业一次性引进项目所需的全部人才,使之在短时间内产生人力资源优势,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成本较高,但一旦通过人才优势占领技术高地后,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回报和利润。
(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一管理创新”协同。管理革命总是与技术革命互为因果、相伴而生,技术进步势必推动管理发展,而管理变革必须适应技术进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其“技术一管理”创新方面的协同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与经营方式创新3个层面。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提高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水平,以及降低创新成本而进行的规则体系调整与变迁。通过有力的制度创新,能强化企业管理、研发和操作团队的决策力与向心力,保障技术创新中重大决策的连续性和正确性,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减少技术创新初期的决策成本。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会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创新过程并不是在真空中完成的,而是在特定组织及其相应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有序活动。企业组织创新为创新要素的重组和再造提供了合适条件,能充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使资源更集中投入到技术创新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领域。而且,技术创新涉及企业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人员,通过组织创新以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协调各部门行动,调动部门项目组成员积极性,是技术创新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最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方式创新是企业对生产、运营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源进行组织和整合的方法,是技术潜在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的一连串过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或改造不只是意味着改变企业技术与标准,提供创新技术产品与非技术服务,还需转变包括组织生产资源、调配客户服务等在内的整个企业运营体系,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应逐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创新路径,具体表现在发展路径、产业路径和技术路径3个方面。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和产业路径的选择具有一致性。现实中,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技术创新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产业路径的演变产生影响;反过来,产业演进也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动过程及路径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基于技术创新每一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技术经营实力,即结合不同技术创新项目,选择发展路径的演化趋势,同时充分利用我国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期,围绕自身核心竞争力,明确和锚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产业战略发展目标。
现阶段,虽然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不能完全摆脱“引进-消化-吸收 创新”这一传统模式,但如何避免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如何通过开放式的技术引进和技术选择来提升企业技术整合、集成和创新能力,是亟待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覆盖-超越”技术发展路径的解决方案,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越-覆盖”技术发展路径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通过技术引进(开放创新)实现产品技术路线的高起点,通过将已有技术在新的应用领域内集成(二次创新),从而为市场提供新的产品解决方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坚持走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做大做强自身的发展道路,就必须首先打造独有的核心竞争力。而取得并拥有核心技术的最有效捷径,就是从国际上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方案。一方面,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后,可适当加大投入,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案,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中孵化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嫁接集成”提升技术引进高度,企业可在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自身已有技术资源优势,在“覆盖提升”原有技术的过程中,“高位嫁接”先进技术以形成企业特有的“超越”性核心技术能力。
3 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论上分析,要使其实现技术创新最终理想度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式(1)中分子变动来靠近最终理想度解,即企业技术创新有益功能趋于无穷大,但这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有限性相矛盾,同时要耗费大量创新资源,因此不宜提倡;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减少创新有害作用和缩减创新成本来降低分母取值。现实中,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研发过程往往是企业向最终理想度目标趋近的过程,是对现有创新方式的改进,即不断强化技术创新正效用,消除某些创新的有害作用及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此时,企业技术创新理想度解可理解为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通过对创新主体、创新项目及创新模式的改变、增加、替换或彼此搭配,对创新体系进行优化来实现创新效用的正常化,同时尽量不增加企业各类资源消耗和给社会、环境及企业本身带来有害作用。本文基于TRIZ物场分析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