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高速舒适的动车组给旅客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向各零部件提出了更高强度和寿命要求。枕梁是车体底架与转向架连接的重要部件,受力较大,承担全车的重量,并通过心盘将重量传给走行部,若在列车运行中出现裂纹以至断裂,将出现严重的后果。
为了保证枕梁的设计及制造质量,相关标准明确提出了在满足静强度试验要求的同时,要满足疲劳试验1000万次的要求。为适合城际和干线铁路低成本、制造简单的要求,某城际动车组采用了焊接结构的转向架枕梁。但在进行疲劳试验进行到711万次时,对枕梁进行磁粉探伤,在枕梁上盖板折弯区域距外边缘约110mm处出现了10mm长度左右的裂纹。
图1 枕梁裂纹
2 裂纹原因分析
2.1 枕梁材料原因分析
枕梁采用铸件与钢板组合焊接而成,枕梁两侧端部为铸件,所用材料为G20Mn5,机械性能参考《EN10213-3-1996耐压铸钢件供货条件第三部:低温下使用的钢》;枕梁中部采用钢板焊接箱型结构,钢板材料为Q345E,机械性能参考《GB/T 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枕梁试验结束后,切割了裂纹区域部分材料进行了材料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检测和化学成分检测,发现铸钢件中S、P含量比标准中略高,对材料的焊接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另外由于未提前对枕梁进行射线探伤,不能确定深层材料中是否存在微裂纹。
2.2 仿真计算原因分析
完成转向架枕梁三维设计之后,为了满足结构运行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法,应用大型通用工程仿真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对枕梁进行静强度分析。枕梁的刚度用其在刚度工况下枕梁的垂向变形值来校核,计算得到枕梁的变形最大值约为0.31mm,位置为枕梁端部。见图2。
图2 刚度工况下枕梁的变形云图
枕梁各计算工况的最大当量应力出现部位及相应的许用应力如表1所示,图3、图4为超常载荷及运营载荷工况下转向架枕梁的应力云图。
表1 枕梁各载荷作用下的分析结果表(MPa)
计算结果表明:
图3 超常载荷工况1下枕梁的应力云图
图4 运营载荷工况1下枕梁的应力云图
由表1和图2、3、4可看出,在各载荷工况作用下,枕梁上的最大当量应力值均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虽满足强度标准要求,但最大应力仍较高,且上盖板与下盖板组成比较刚度不协调,造成上盖板折弯处变形较大,适配座与中间箱型结构比较刚度不协调,造成上盖板拉应力较大。
2.3 工艺因素
对材料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之后,对焊缝也进行了检测,焊缝存在微裂纹,焊缝也存有少量缺陷。
2.4 试验因素
枕梁出现裂纹后对疲劳试验工装进行了检测,发现某螺栓有松动现象,在试验时易导致枕梁发生较大振动。
3 枕梁优化方案设计
3.1 对枕梁料进行严格控制
首先对新枕梁原材料进行了多项材料性能检测及射线探伤,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均无问题后,开始进行加工。每项加工工艺完成后按标准进行超声波探伤或磁粉探伤检查。
3.2 设计方案优化
改变原枕梁为上盖板与筋板相连的结构,改为下盖板与筋板相连的结构。首先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刚度计算:优化后的枕梁刚度比原枕梁刚度更为协调。
图5 优化后的枕梁刚度工况下的变形云图
后进行强度分析计算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优化后枕梁在超常载荷工况作用下,最大当量应力值为175.1MPa,运营载荷工况作用下,最大当量应力值为101.6MPa,比原枕梁的最大应力值小了约1/3。
图6 运营载荷工况2下枕梁的应力云图
3.3 工艺优化
考虑到在加工枕梁上盖板的折弯时,枕梁材料内部容易出现微裂纹等多重因素,取消了枕梁上盖板的折弯,降低了工艺难度,同时在对新枕梁进行焊接时,严格控制焊接工艺,焊后进行了探伤检查。
图7 原结构
图8 优化后的结构
3.4 试验优化
在对新枕梁试件进行静强度与疲劳试验期间,多次检查试验状况,保证试验期间试验台及其工装无问题,无螺丝松动,保证了测试数据的正确性。
图9 枕梁静强度及疲劳试验台
4 结论
从材料、设计、生产工艺、试验各个方面对枕梁出现裂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枕梁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ANSYS软件验证新枕梁满足强度及疲劳标准要求后进入采购生产制造周期,在关键阶段对物料和焊缝进行探伤检测,保证了新枕梁的生产质量。经过上述优化方案,在静强度试验中新枕梁的应力值远小于许用应力,且在1000万次的疲劳试验未出现裂纹,顺利的通过了型式试验。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