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春节放假比国家规定提前了一周,原本想着节前不会有太多的事情,没想到在小年的前两天被客户“抓”去交流了一下关于协同的问题。这次交流让我发现,协同这个问题许多大型企业都非常关心,但是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回到家里,我整理了一下交流的资料,在新年开始写个连载,抛砖引玉,水平有限,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协同这个概念提出不是一年两年了,最早还有种说法叫并行工程,实际上也在协同这个概念的范畴之内。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协同的概念是业内阅历丰富的实战型专家莫辛农老师介绍的一个真实案例:一次我们国家某型号运载火箭部件装配已经完成,准备运到发射场进行总装调试,结果在运输过程中发现火箭的一个部件超宽,无法通过沿途的山洞,只能拉回去重新设计和生产。从那以后,我们国家一些大型装备的设计、生产和运输等过程都非常注重协同的问题。这几年我们国家陆续亮相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实际上这也是国家在宏观上逐步打破了各个军工单位之间各种壁垒,机械、电子和软件等具有专业特长的企业相互协同取得的成果。
站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企业的角度,协同可以分为企业间的协同和企业内的协同(这里指的主要是单体型企业)。
以往企业间的合作多是纵向的合作,即乙企业是甲企业的供应商,甲企业作为总体负责企业向供应商提技术、工艺及质量要求,乙企业不需要甲企业提供这些零部件的具体用途,只需要按照甲方的要求供货即可。但是随着工业产品的复杂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所谓“联合研发”的道路,即由甲乙双方或者多方组成共同的项目组进行产品研发,获取的知识产权和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摊。联合研发的协同方式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企业非常盛行。
企业间的协同按照协同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低耦合,即某个企业设计及制造一部分关键零部件,另外一些企业从该企业获取零部件图样甚至是工艺,负责为该企业提供配套;中耦合,即根据专业特长,由一家企业总体负责,将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联合体进行研发和生产;高耦合,即各个企业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工特征,各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分工根据研发进度和工作强度动态调整。
单体企业内的协同实际上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产品结构的协同,即产品经理将产品按照结构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分配给若干个设计人员或者设计小组进行设计,这些设计人员或者设计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要求;第二个层次是专业技术的协同,即根据产品涉及到的不同的专业技术,将设计任务分配给电子、结构等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各个专业设计部门之'存在一定的协同要求;第三个层次是企业内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即研发、工艺、生产和物流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一般意义上的并行工程其实指的就是这个层面的协同(图)。
图1 业务部门间的协同
各位读者也许可能注意到了,我这里对协同的种类划分实际上都是针对规模不大的单体型企业,集团型企业的协同与集团的产业布局、战略发展、管控模式以及业务组织模式密切相关,在下一期我将专门对其进行阐述。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老生常谈论协同:协同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