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出门旅行的时候,往往会携带一张地图。比如我们要去北京的故宫参观而又不熟悉路线,我们首先会看一下北京地图,找到故宫所在的方位。到达故宫后,我们可能又需要一张故宫的导游图,弄清楚故宫里面的参观路线……事实上,要想将业务流程(特别是研发流程)梳理清楚,也必须用这样的层次性的结构化方法。那么具体到产品研发流程,应该如何划分产品研发流程的结构呢?
首先就是上一篇文章说的分类。企业可以按照项目的难易度分类,也可以按照项目的来源或者输出物(如机械类项目、电子类项目或软件开发类项目等)分类。分类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每个类别的产品研发项目流程也不同。
对项目有了一个清晰的分类后,就可以对每个类别项目的实施流程阶段进行划分。比如按照项目复杂度进行分类后,就可以对具体的执行过程进行阶段划分。阶段划分可以从最复杂、难度最高的研发项目开始。阶段的划分勿求过细,AIRBUS的飞机设计流程也只有5个阶段:可行性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定义阶段、发展阶段和系列设计阶段。阶段划分的目的只是设定一个流程框架,就像在地图中划定中国的国界线和省界线。阶段划分还有一个好处——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可以首先从阶段的高度进行组合。例如针对订单类且复杂度不高的产品研发项目,就可以跳过概念设计阶段并省略系列设计阶段,直接进入定义阶段和发展阶段。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将阶段划分的太粗,太粗的阶段划分,一来不利于流程的相互借用和嵌套,二来也不利于考核。
阶段划分好了,接下来就是要理清每个阶段中的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输入和输出。笔者曾经跟一个企业负责流程的经理交流,他询问我:“为何不能根据输入和输出定义活动呢?在企业的研发部门,大部分员工对自己需要做什么是非常清楚的,或者说,对自己的工作需要输出什么是非常清楚的。”我回答他:因为输出物是由流程中的活动决定的,我们过去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非常多的输出,但是这些输出物是否必要、是否有价值,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例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许多的仿真分析,但是具体到某一个项目当中,究竟是否需要做仿真分析,做哪个学科的仿真分析,是由流程活动所决定的。目前许多企业购买了昂贵的仿真软件但是没有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仿真分析这项活动未纳入到研发流程中。企业往往是凭借某个人的兴趣或者某个客户的要求来进行仿真分析,而不是从流程和制度上要求进行仿真分析。因此,根据输入和输出定义活动就变得非常随机且不可靠。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职能的动作总和。活动本身与输出物有非常大的关联性,以至于许多企业在定义活动的时候就是根据输出物来定义。例如某个活动需要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个活动就被定义成为了“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但是这样以来,往往扰乱了活动和流程之间的关系。比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都是需要编制、审核和批准这样一个流程才能发布的,如果有一个活动被定义为“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那么势必下一个活动就成了“审核可行性分析报告”,这显然不符合活动的定义。比较恰当的活动名称应该是:研究可行性。它包括几个动作:市场和资源调查、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比较等,最后才是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发布。
活动和输入输出定义完成后,就可以着手编制一个流程目录。流程目录是结构化的,是包含所有可能性的流程的一个总体框架。如:第一级的结构目录可以是几种研发项目的类别;第二级是每个类别的研发阶段划分;第三级是每个阶段的活动;第四级是每个阶段输出物的审核发布过程。这样,一个具备层次化结构的流程框架就搭建完毕了。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一):产品创新的充要条件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二):到底为谁服务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三):研发模式之惑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四):做正确的事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五):研发体系建设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六):研发需求管理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七):创意/需求的管理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八):需求的评估和定义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九):需求的定义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十):产品设计开发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十一):产品设计的确认和投放
制造企业基业常青的源泉——产品创新(十二):PLM与IPD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产品创新(十三):产品研发流程框架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