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器件变更管理是研发制造型企业器件可靠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新技术、新工艺、新革新在器件设计、生产和检测中推陈出新,如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增加一倍;可见器件的变化是频繁的,这些变化,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企业产品的功能、性能,如采样时间、最高工作频率、PCB布板、噪声干扰,等等。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合理的器件变更管理将延续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如何适应上游厂家的变化,跟进器件的变更,笔者根据在通信行业、机电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理论,介绍了器件变更通知、器件变更实施的途径。
1 厂家的器件变更通知介绍
1.1 器件变更通知的分类
器件变更通知通常分为两种:PCN和EOL。
(1)PCN(Product/Process Changes notice),是生产厂家器件/流程、工艺等的变更通知;有些是通过器件版本升级体现的,有些则通过生产编号(serial ID)或日期代码(date code)加以区分;
(2)EOL(End oflife notice),即器件停产通知。
1.2 器件变更的种类:
器件的变更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器件外部尺寸及容差变更;
(2)器件的视觉外观变更,包括形状、颜色、标记和表面加工工艺变更;
(3)影响器件的功能变更,包括电气、结构、温度和性能特性变更;
(4)流程、工艺变更,包括人、流程、方法、制造设备、原材料、检测设备、生产环境的组合变更。
在这些变更中,(1)有些变更,是前后完全兼容的,如变更标示,无需验证,只需通知相关部门,如进检;(2)有些变更,只影响硬件设计,如DC/DC转换器外围电路变更;(3)有些变更,同时影响硬件和软件,如FPGA,DSP,CPU,以及一些Bug修正;(4)有些变更,将要更新系统设计方案,如网络处理器停产;(5)有些变更,将影响装配工艺,如BGA封装的变化,等等。
1.3 器件变更通知的发布时间
器件变更通知的时间,各个行业不同。
以集成电路为例,根据JESD46C标准,厂家需要至少在新器件切换日期(第一次发货日期)前90天,通知变更器件过去两年内有过合作协议或有供货合同的客户。
1.4 器件变更通知的主要内容
器件变更通知的内容有很多,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1)变更原因:如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降低功耗等;
(2)变更内容:对于判断是否需要验证新器件,如何验证新器件,对自身产品的影响等都是很重要的;
(3)变更的器件型号或系列:根据器件型号或系列可以对应到公司内的相应物料号及使用产品,以便确定企业内的影响范围及需要验证的产品;
(4)预期影响,如功能、性能、外观等:厂家会根据自己的验证结论,提出预期的影响;使用者可以参考这一预期,结合自身的产品设计特点,全面考虑变更所产生的影响。例如,高速DDR2SDRAM器件内部布线、线宽的变化会影响到数据的上升、下降时间,当PCB布线设计冗余不足时,新器件的建立(setup time)、保持时间(hold time)将可能不再满足,这时数据采样会出现零星误码,所以PCB布板时要保证足够的冗余,不能在临界点进行,以满足后期器件的时序调整;
(5)老物料的停产时间(Last buy time LTB\Last ship time):无法在切换时间之前完成产品验证、变更和替代的,LTB时间将决定备货量的多少(占用资金);
(6)新器件的切换时间(Proposed First Ship Date for change):决定新器件的可采购时间;
(7)样品提供的有效时间:样品是替代验证的必要条件,样品提供的时间是决定替代验证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8)推荐替代:对于EOL器件,通常厂家会推荐替代器件,并告知不同点;而PCN则是新版本替代老版本器件。
1.5 器件变更通知获得的渠道
(1)采购渠道:上游厂家主动通知客户;下单采购时,代理商被动告知;
(2)官网上定制、查询:如BrOAdcom,TI等一些较为正规的厂家,可以在其官网上定制器件变更通知邮件;对于一些不涉及公司机密的变更,如减小存储芯片尺寸等,可在官网上直接查询,如Samsung;
(3)器件服务性网站:购买器件服务性公司的网络服务,如Partminer,也会获得器件变更通知。
对于不同种类的器件,变更的频率大不相同,如手机的Flash,通常每半年变更一次,以减小芯片尺寸,以降低成本;但是Intel早期的8/16位MCU,却经历了二、三十个春秋。
2 器件变更的实施途径
器件变更的实施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添加Second source;二是设计变更ECN(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
2.1 添加Second source
Second source是指在同一物料号码下,在公司范围内兼容原器件(frst source)的新器件。
Second sourCe途径实施器件变更,是用新器件替代老器件,通常只是器件的新版本替代老版本。
(1)通过Second source来实施器件变更:关键是产品中新器件必需兼容老器件,也就是说,新器件的功能、性能等将大于、等于老器件,新老器件可以混库;
(2)器件验证将贯穿所有使用此物料号的产品,只有所有使用此物料号的产品都接受了变更,才可以将新器件作为”Second source”添加在该物料号下;
(3)在验证过程中,不同产品间存在关联关系。
通过Second source验证流程实施器件变更,新老器件可以混库,没有库存处理的问题,从产品的BOM端是看不到变化的;验证的结果是在同一物料号下添加新器件。
2.2 设计变更ECN(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
新器件无法完全替代老器件时,产品设计需要更改,如IC的pin脚定义不同,这时,新器件要发放新物料号,通过ECN来改变BOM内的物料号,以实施器件的变更。
(1)器件验证将只影响需要引入此变更器件的产品,各产品可独立地进行验证和切换,不存在产品之间的关联关系;
(2)验证的结果是产品BOM中的物料号由老物料号变更为新物料号,有产品BOM版本的升级;
(3)设计变更ECN流程需考虑消耗老库存,人为地建立老物料与新物料的切换关系,控制切换时间点。
这两种实施方法构成公司中器件变更实施的矩阵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器件变更实施的矩阵结构
不同的实施途径,所产生的影响通常不同。通常,尽量走Second source,以减小对供应链的影响,如库存、订单变更等。
2.3 涉及软件的器件变更实施
对于一些包含软件的器件变更,如FPGA,DSP,CPU,MCU,Flash,网络处理器(NP)等,器件变更考虑的因素更多,需要综合考量。
涉及软件的器件变更实施途径的选择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涉及软件的器件变更实施途径选择流程
这里对其中三个关键判定点解释如下:
(1)现有软件是否兼容新器件:如果不兼容新器件,必须针对新器件开发新软件,以适应新器件的需求;
(2)新软件是否兼容老器件:如果新软件不能兼容老器件,新、老器件将使用不同的软件,需要为新器件发放新的物料号,通过设计变更ECN的同时更换BOM内物料号和软件,不同器件将对应不同的软件;
(3)软件是否装载在本芯片内:对于FPGA,DSP,CPU,MCU,NP大多是外置程序载体,会外挂flash;但是有些器件是内置程序的,例如CPLD。
a.内置程序的器件变更比较好处理,新器件、新软件将同时更新,可视为一体;
b.外置程序的器件变更,新器件需要分配新的物料号,以避免新器件使用老软件,造成异常。
走Second source,新老器件在同一物料号下(器件混库),BOM没有版本变化,在老器件维修时,很难控制器件与程序(外置载体内)同时切换,新器件将会与外置载体内的老软件不兼容;新老器件的切换时间点也需要人工调控,容易产生异常。
为新器件分配新的编码,BOM将更换物料号,如同更换不同的器件,可以通过设计变更流程加以控制,保证新器件始终对应新软件,避免了问题的出现。
3 总结
器件变更的种类多种多样,影响着公司各个阶段的产品,牵涉面广泛,合理有效地分析变更通知,选择最佳的实施途径,将会降低器件变更对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保证和延续产品的可生产性、质量和可靠性。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器件变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