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钻探技术研究所,是一家以煤矿井下坑道钻机生产、研制为主,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科研院所。其生产车间的特点,是典型的离散型、多品种小批量和科研试制混合的生产模式。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研究所先后建立起了ERP系统和PDM系统,但生产过程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生产过程管理,主要是以人工管理、纸质记录、配合excel辅助统计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典型的全手工作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生产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便,如调度方式落后、生产进度反馈不及时、生产数据无法共享、成本工时等信息统计不便等。
为提高车间整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迫切需要建立应用于车间生产管理的软件系统。
1 制造执行系统的管理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发现:完善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普遍由以下3种软件构成:以ERP、MRPⅡ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以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以及实现操作过程自动化、支持企业全面集成的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
MES系统现已在工业界获得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企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根据调查结果,AMR提出的三层的企业集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AMR三层企业集成模型
制造执行系统本质上是介于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和车间自动控制之间的面向制造过程的集成的车间生产管理控制系统。
作为上一层——计划层的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管理和计划的下达,包括库存管理、物资需求与计划、采购合同的制定及完成情况跟踪、出入库管理、订单的制定、生产计划的生成与分解等等;作为底层——控制层,由一线操作人员使用,完成数据采集与监控等生产过程监控工作;
处于中间层——执行层的MES系统,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者,也是生产信息的反馈者,是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关键一环。
系统对从生产计划下达到完成入库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实时采集、反馈准确的生产信息,对管理者进行指导和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的目的,即是研究适合本企业车间生产管理模式的制造执行系统。
2 MES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需求及计划层——ERP系统已实现的功能,可将MES系统的功能,抽象为完成制造任务这一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过程管理、工时管理、生产人员管理、生产数据管理与检索、设备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等。人员、设备及不合格品管理,囊括在系统基本信息中,以下就过程管理、工时管理、生产数据管理与检索3个关键模块做详细说明。
2.1 过程管理
这其中核心和最复杂的是过程管理,根据实际作业流程抽象出的整机生产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生产过程控制流程
由图2 可见,ERP系统依据订单情况(包括已有订单和销售预期)以及物料准备情况,生成月度生产计划,车间MES系统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
计划排定后,新建整机派工单并进入生产环节,经过装配、调试、空载检验、出厂检验、喷漆、外观检验、入库等环节后,完成一个产品的生产周期。
每个环节中相应角色的工作人员,记录生产数据,并反馈到生产数据管理与检索模块。生产过程管理中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生产计划制定的灵活性。结合科研单位科研试制产品较多的情况,生产计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可随时变更生产计划,以适应突发情况和需求的临时变化。
(2)各种角色的权限管理。车间生产的流程,需要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各环节的规章制度由相应角色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和保证,因此软件需严格管理各种角色的使用权限,以明确责任归属。
(3)系统资源调配可调整。随着生产规模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生产流程,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软件应充分考虑这种变化的需求,可在后期仍可对系统资源的调配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2.2 工时管理
工时单是根据车间日生产计划下达具体的工作指令,并根据定额工时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可进一步分解为:调配人员、安排资源和执行工时单这3个子活动。
(1)调配人员。根据日生产计划、装配、调试、检验等人员的任务安排情况,调配人员进行派工。
(2)安排资源。根据车间装配调试工位、半成品配给情况,进行资源的调配。
(3)执行工时单。工作人员按照工时单的要求完成相应工作,并将相关工作数据反馈到生产数据管理模块。
2.3 生产数据管理与检索
将生产过程中反馈的生产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形成产品的随机档案,并随时更新和维护数据。本模块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维护和数据检索这3 个子活动:
(1)数据采集。在过程管理和工时管理的表单中,由相应工作人员记录生产数据,并保存至数据库中。
(2)数据维护。根据产品生产环节的推进,更新相应生产数据,并在系统基础数据发生改变时,改变相应的记录数据。
(3)数据检索。根据数据库中的生产数据,针对各种检索需求,完成数据检索功能,主要包括工时统计、生产状态查询统计等。
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本项目集成开发环境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应用程序开发语言采用Microsoft C#,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脚本语言为T-SQL。
下面简要叙述一下业务流程中的系统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工时管理以及系统总体用例图。
3.1 系统资源管理
系统信息包括资源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班组管理,其中用户依赖于班组和角色,角色又依赖于资源,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信息管理
3.2 过程管理和工时管理
过程管理指在整机生产过程中的过程控制,整机生产时同样要开具工时单,因此整机工时管理体现在过程管理中。整机的装配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允许流程中出现跳过某一个过程进入下一个过程的情况,因此当前过程总是依赖于前一个过程的完成状态,若前一个状态尚未完成,不允许进入下一个状态(如图4所示)。
图4 生产过程管理与工时管理
3.3 系统总体用例图
普通用户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参与者:文员、装配人员、调试人员、质检员、检测中心人员、喷漆人员以及调度员等,进行过程管理和工时管理的相应工作。管理员控制基本信息和系统信息,分配权限。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总体用例图
不同的系统资源对应不同的角色,无相应权限的人无法对资源进行操作,明确了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归属。
3.4 系统实现与应用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界面,如图6所示。
图6 系统主要界面
系统将车间生产的整个过程流程化、规范化,具备实时采集、反馈生产数据的功能,保证了生产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便于管理人员做出反应并指导生产过程。同时工时管理与生产数据管理,全部实现了信息化,大大减少了统计检索的工作量,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系统运行后,与之前的管理模式相比,生产的过程管理效率提高了30%以上,统计检索的工作量减少了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制造执行系统是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本文针对本企业车间生产管理环节信息化的空白,提出了开发适合自身的MES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完成本企业车间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和优化,相比之前的全手工作业管理模式,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规范了管理和操作流程,减少了统计检索的工作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