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下,整体提升制造水平、促进企业创新及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而伴随着中国制造业2025、智能制造、工业4.0、定制化生产等概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用哪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顺利迈入智能企业的阵营?如何真正实现“企业制造”到“企业创造”的转变?企业如何应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CAPP技术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工程和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重作用。那么在智能制造时代,CAPP的命运如何,是生机勃发还是消亡衰败?这是摆在当今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CAPP的发展历程
CAPP的开发、研制是从60年代末开始的,在制造自动化领域,可以说CAPP的发展是最迟的部分。世界上第一个CAPP系统——AUTOPROS系统,是由挪威的研究学者Niebel于1969年提出的。它是根据成组技术原理,利用零件的相似性去检索和修改标准工艺来制定相应的零件规程,并于1973年正式推出商品化AUTOPROS系统。
美国学者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研究CAPP的,并于1976年由CAM-I公司推出颇具有影响力的CAM-I'SAutomated Process Planning系统,成为CAPP发展史的里程碑。
早期的CAPP软件采用的都是所谓的“标准工艺法”,即派生式(Variant)CAPP系统。70年代中期开始了创成式(Generative)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理想的创成式CAPP系统是通过决策逻辑效仿人的思维,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生成工艺。
我国对CAPP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上海同济大学正式推出了我国第一个CAPP系统——TOJICAP。在此之后,国内掀起了研究CAPP的热潮,清华、北航、南航、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等各大高校纷纷加入CAPP的研究队伍,涌现出了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CAPP系统:THCAPP、BHCAPP、BITCAPP、NHCAPP、XJDCAPP、HUST_RCAP等,其中这期间西北工业大学推出了我国第一个创成式CAPP系统:CAOS系统。
特别在“九五”期间,随着国家推行机械设计“甩图板”工程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企业对CAPP的需求更加迫切,此时的工艺规划人员正在经历一场“甩钢笔”的运动。9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CAPP软件,包括开目CAPP、天河CAPP、思普CAPP、大天CAPP、艾克斯特CAPP、天喻CAPP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企业的需求。
随着以产品三维模型为基础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2D-CAPP系统已不能满足工艺设计与管理的需要,基于产品三维模型进行工艺设计与优化、工艺仿真与优化及可视化装配等已经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2011年,开目软件正式发布了中国首创的三维可视化装配工艺规划软KM3DCAPP-A,开启了中国三维CAPP的新纪元。
CAPP发展历程图
我国CAPP系统的演变历程
以上内容是针对国内外CAPP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呈现我国CAPP系统的演变历程。我国CAPP系统经历了四大发展过程,分别是基于智能化和专家系统思想开发的CAPP系统,基于低端数据库开发的CAPP系统,基于AutoCAD或自主图形平台开发的CAPP系统和综合式平台类CAPP系统。
第一代产品:基于智能化和专家系统思想开发的CAPP系统
这类CAPP系统主要出现在1982-1995期间,特点是片面强调工艺设计的自动化,但因工艺设计的特点决定了自动化的CAPP系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企业对通用CAPP系统平台的需求。近年来,以自动化为唯一目标的CAPP研究开发状况已经使人们对CAPP研究与开发现状产生怀疑。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真正商品化的CAPP专家系统问世,很多研究机构已停止了此种模式的开发。
第二代产品:基于低端数据库(FoxPro等)开发的CAPP系统
这一类系统出现在95年后,由于CAPP软件已经注意到CAPP需要以工艺数据为对象解决企业的工艺设计问题,而不应该以卡片(一般的解决途径是采用CAD技术,是一个文件系统)为基础。
基于FoxPro等低端数据库的CAPP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和生成的数据都是基于数据库的,但因为开发技术所限很难做到“所见所得”,系统的实用性很差。因此工艺卡片的生成是由程序来完成或是在CAD中生成。其优点具备了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符合工艺数据管理的特点,但因为不是交互式设计方式,不能作为平台类软件,实用性不强,推广和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为商品化软件,大部分商业软件公司已放弃了此种开发模式。
另外,近几年以中高端数据库为平台开发了一些CAPP系统,但因为开发技术和实力所限一直没有实用化。
第三代产品:基于AutoCAD或自主图形平台开发的CAPP系统
这一类的系统诞生与1996年之后,为了解决基于FoxPro等低端数据库的CAPP系统实用性差的缺点,一些CAD软件公司采用CAD技术开发了一些CAPP系统,解决了实用性问题,但却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工艺是以相关的数据为对象的,而不是以卡片(图形数据)为对象的。
此类CAPP是基于文件系统的CAD技术开发的,特别是自主CAD平台软件,文件格式采用了非标准的自定义格式,信息的交换存在严重的问题。工艺文件作为图形信息保存,描述的是工艺文件的图形拓扑关系,其数据是分散在各个卡片中的,很难集中管理,且它的集成和二次开发必须依赖自身的系统。
第四代产品:综合式平台类CAPP系统
最新的这类系统出现在1998年,此类系统完全基于数据库,采用交互式设计方式满足实用化要求,同时注重数据的管理与集成,它集中了第2、第3两代系统的优点,目前是国内外CAPP学者公认的最佳开发模式,开放的体系结构同时满足了特定企业特定专业的智能化专家系统的二次开发的需要。
我国CAPP系统的演变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