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单型生产企业同传统的生产制造业不同,其驱动因素就是客户的订单。也就是说,后续所有的相关工作,都是围绕销售订单所展开的。也有不少的用户问笔者,这种类型的企业,ERP项目的关键在于什么地方?笔者总结了一下,认为应该抓住以下四根稻草。
第一根稻草:产品的设计环节。
接单型生产企业往往没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他们一般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去进行一些简单的产品设计,更多的在于模仿。如客户会给企业一个样品,让企业根据样品去生产。如笔者以前经常遇到这样的客户。他们的生产标准、图纸等等都是有客户或者第三方提供。企业只要为此支付一笔费用即可。所以其产品设计的重点并不在于开发本身,而在于相关信息的追踪。如包装方式与客户确认的进度、相关检验标准的建立、物料清单的建立等等。
因为这些工作跟后续的内容直接相关。如没有物料清单,就无法生成采购订单与生产计划;如无法确认包装方式,就无法建立物料清单;没有建立检验标准,就无法对成品与原材料进行检验等等。为此在产品设计环节,需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追踪。至少在系统中,要能够有对应的报表来反映这些工作的进度。如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报表来确认这些工作的进度,从而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可以下销售订单。
第二根稻草:原材料采购环节。
销售订单在系统中输入完毕后,用户需要根据销售订单来生成采购计划与采购订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ERP系统最早的模型是MRP(物料需求计划)。其要考虑九大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九大量对于接单型生产的企业来说,太过于复杂,也很难有所成效。为此更多的采用LRP(简单物料需求计划),即直接从销售订单生成采购计划(只对部分物料考虑安全库存和最小采购量)。所以对于接单型生产的企业来说,其采购环节的驱动因素也是销售订单。对于这一点需要进行明确。
系统会根据销售订单生成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并根据采购订单来生成入库单、应付帐款以及付款等后续的一系列动作。笔者认为,要评估这个环节的项目有没有做好,只要看看系统中能否产生这样一张报表。可以根据销售订单,查询到采购计划,并对物料的到料情况进行追踪,最后再结合付款等信息。如果生成的这样一张报表,其信息95%以上是准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明这个环节的管控是到位的。在这个环节的控制中,笔者认为主要需要注意如下几个点。
一是销售订单与采购计划、采购订单之间的关联。在这些单据之间建立正确的关联非常的重要。如果他们之间失去联系,就无法实现关联查询。那么哪些操作会破坏这些链条关系呢?如用户出于某种原因,手工创建订单,而不是从销售订单生成采购订单,此时销售订单与采购订单之间就会失去联系。再如在采购订单中,某个原材料可能有库存,采购不需要下。结果用户在删除时删除了另外一个产品。发现之后直接更改需要使用库存原材料的项目,将品号直接更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销售订单与采购订单之间进行关联,一般用的是记录ID,而不是品号。所以直接更改品号,会破坏销售订单与采购计划、采购订单之间的产品的对应关系。对于这些行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特别的关注。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系统上都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如在系统中,可以设置拒绝无单采购、不能够直接更改品号等等。
二是入库与付款的控制。在入库环节,主要需要关注入库的时间(如是否有延迟入库或者提高入库的现象)、入库的数量(是否存在超收、分次收获的现象,要求的备品数量是否到齐等等)、付款的时间(系统会根据付款条件和入库时间自动计算出预计付款时间,实际付款时间与这个预计付款时间的关系)等等。要做好这些环节的工作,主要还是要保持这些工作之间的联系。
第三根稻草:产品生产与成本分析环节。
接单型生产企业,其产品生产的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如可能只是几条生产线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个环节中,笔者认为主要需要抓走发料计划与成本的分析两个环节。
在发料计划中,不仅仅是根据生产订单产生发料计划,还需要能够追踪到物料的到料情况。在接单型生产企业中,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根据销售订单来采购的。为此在发料时,就需要判断为这张销售订单采购的原材料是否到齐。如果不这么进行判断的话,就会容易出现订单之间的挪料问题。另外,在发料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成套领料的问题。如生产某些产品,可能需要成套用料。此时如果某个原材料缺料,其他原材料即使发出去,也无法进行生产。故在发料与物料追踪中,还需要引入成套机制。
成本的分析在接单型生产企业来说,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其成本都可以归属到每张订单、每个产品中去。不过有些意外情况,会影响到成本的计算分析。如所用的原材料,并不是专为这张销售订单而采购的,有可能用到的是库存原材料。此时计算成本价格时,就不能够使用采购订单的价格,而应该采用库存成本。如根据先进先出或者加权平均成本确定的原材料单位价格。
总之,在系统上线之后,系统应该能够根据销售订单查询出订单的生产进度、其需要耗费的原材料的计划(包括到到料情况)以及成本等相关的资料。如果能够生成这份报表,并且其数据大部分是准确的,那么就说明其控制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在系统优化时,也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对相关的操作进行改善。
第四根稻草:产品出货与收款环节。
以上三根稻草如果可以抓住的话,那么这第四根稻草就是水稻渠成的事情了。最后在系统中,要能够根据销售订单追踪到出货计划以及收款等相关的信息。对于这根稻草,其难点主要在下面这些地方。
一是出于运输的方便与成本考虑,销售订单与出货单往往不是对应的。如笔者有一个客户,其产品需要通过集装箱来运输。而往往一个订单的产品,装不完一个集装箱。此时就需要同个客户的多个订单之间进行搭配、调整。此时显然会打破销售订单与出货单、报关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这一点,最好在输入销售订单时,就做好相关的预测。
二是收款的追踪。对于接单性生产企业来说,只有款收回来了,这张销售订单才能够真正的结案。故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将财物模块中的收款作业加入进来。不过这里需要注意,有时候客户付款时可能不是根据订单来付,而是付一个总额。如某个月,这个客户到期的应收帐款由105万,其涉及到A、B、C三张订单。此时客户会付100万的货款,剩下的5万延到下个月。到遇到这种情况下,用户不能够在系统中只做100万的收款业务。而应该通过付款分配作业,将这100万的货款对应到三笔不同的应收帐款或者发票中。从而让销售订单与收款之间保持联系,方便追踪与查询。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