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工电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并未匹配上其自身的飞速发展。对制造业来说,实现制造业信息化,ERP是一剂良药,可是需要企业能厘清自身症结并有着坚定不移的方向。用好ERP并不简单,需要“找死”的胆量和“活下去”的毅力。
上海磁浮列车设备、大庆胜利油田、万科蓝山别墅、希腊国家体育馆……它们之间能扯上什么关系?
它们都名声显赫,而且,它们都选择了同一个厂商的电器,这就是中国品牌——三信牌(SASSIN)电器。
三信国际是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商和中国最大的工业电器制造商之一。它在浦东建成的高科技工业园占地310亩,拥有厂房面积15.68万平方米、资深技术人员860多名。三信国际还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已设有600多个销售网点, 形成了省、市、县、乡镇等四级营销模式,并在香港、美国、意大利、英国、阿联酋、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南非、俄罗斯等地设立了近20个办事机构,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三信国际的产品已覆盖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电器、汽车电器等众多领域。国际电器巨头西门子就是三信国际的一个重要客户。据三信国际信息中心主任苏业林介绍:“我们在与这些国家大公司接触的时候,经常被问道,‘你们有ERP系统么?’,也就是那个时候,董事长开始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于是三信国际就开始‘触电’ERP。”
“找死”闯出好活法
“上ERP是找死,找死我们也要去死一次。”说这句话的,正是三信国际的创始人陈志贤。他上信息化的决心一如当年赤手打江山的坚定。
18年前,三信国际只是浙江温州的一家低压电器元件生产小厂,董事长陈志贤连同两三个朋友一起艰苦创业,在开始的十年间,基本上都是一种作坊式的运营。从2003年,三信国际在“广交会”上取得第一个大大的外商订单开始,他们开始了跳跃式的发展。
随着公司的发展,三信国际的信息化水平捉襟见肘。“我们业务越来越多了,定单接不完,但时常发生定单不能按时交货的现象。这个当中每个环节可能都会出现问题,采购不及时、生产滞后、部门间沟通不畅……所有这些问题矛头都是指向了一点——我们缺乏一个有力的信息化工具。”苏业林说到。
事实上,三信国际从2006年就开始讨论“上不上ERP”、“如何上ERP”之类的话题。对于电器行业来说,产品品种多、杂、乱,且单个产品价值不高,赚钱就是靠量,质疑声不绝于耳:“要上ERP系统的话,像这样的产品特点、行业特点,ERP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吗?”
还有人针对公司固有的内部流程提出:“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手工模式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作业流程、作业方式,以前全部是手工模式,离散性的,自由度很高,现在上ERP的话,肯定有一套标准的ERP规则,这样的话与我旧的模式就会产生冲突,这样会不会导致我信息化建设难以推行下去呢?”
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人工操作与信息化在原始阶段产生的矛盾。“尽管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是公司高层对于上ERP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过。”2010年,三信国际正式决定上ERP,但信息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三信国际对ERP的选型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苏业林回忆说:“像Oracle、SAP这些国际大公司的产品都非常贵,不适合我们这种公司,而金蝶、用友的软件强在进销存,最终我们选择了鼎捷的ERP产品,这主要是因为,鼎捷在制造业领域优势比较突出。”
如今,三信国际的ERP项目已经进入了正式应用阶段,前期,在生产环节已经把ERP打通,在公司内部管控上,ERP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一个管理工具,ERP软件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各个部门也实现了信息透明化、共享;而且去除了冗余的流程。如今一个定单下来后,执行到什么程度,有没有生产,有没有采购,生产的话,有没有领料,有没有入库,所有的环节都能一清二楚。”苏业林介绍说。
正因为坚定不移地上了ERP,三信国际才尝到了种种甜头,品出了大企业的信息化生存之道。“ERP并不神秘,它只是很普通的工具。”然而,只有拿起了这个普通的工具,才能利用它提升管理和战略方面的能力。
持续创新 信息化是跳板
ERP的部署和应用显然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的磨合与锤炼。
电工行业的服务面广,对外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对内,产品门类和数量众多,要尽在掌握。
自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公开以来,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日益成为电工行业发展的主流。国家强调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鼓励自主创新。而创新是一种能力,落到实处便是一种体系化和持续化的建设。
电工产品与一般机械产品相比,除满足一定的机械性能要求外,还应符合一定的电气性能标准。电工产品影响面大,所以对电工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要求特别高,为此,必须要有完善的试验检测手段,有的产品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认证。三信国际拥有全套的进口生产设备和完善的检测手段,有全面的电脑信息化管理体系。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开始练内功,提升管理效率、促进信息共享、辅助管理决策。对于三信国际来说,也决定不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大,而是致力于公司内部的挖潜与改革,在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的高附加值产品上下功夫。而包括质量管理、决策、生产、营销、科研、人事、财务等在内的一整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都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
除了对内增强管理和控制水平外,对外也要提高感知和适应能力。制造业的目标主要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三信国际自身的信息化系统需要能跟国际化用户的先进系统相对接。“我们的客户很多都已经上了ERP,要是我们还停留在原始IT阶段,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销售和服务。”苏业林分析道。
此外,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招工难、运费增加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外贸形势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企业有提前感知外界冷暖的能力。能力何来?信息化使然。“我们计划将ERP各项功能都尽可能调用起来,把各个环节的数据都拿到ERP里面去跑,等数据日积月累上量以后,就能分析产生有用的信息,利于管理层决策。”
持续创新能力源自多方面因素,而信息化,不能不说是企业迈上新台阶的有力跳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三信国际苏业林:电器大腕“触电”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