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旗下的全资一级子公司,在九洲电器集团深圳研发中心的基础上,于2001年3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2亿元人民币。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南区九洲电器大厦。
公司主要产品有DVB-S数字卫星接收机系列、DVB-C数字有线电视机顶盒系列、DVB-T地面数字接收机系列、DVB-S多媒体数据接收卡、DVB-C多媒体数据接收卡、IPTV机顶盒、DVD-RW DVR播放器、HDTV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产品、数字液晶电视、手机、电脑等。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对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出了集成IRDETO、NDS、VIACCESS、NAGRAVISION、科声讯、中视联、永新同方、OPENTV、MHP等国内外CA和中间件的数字机顶盒。目前九洲电器公司数字电视产品的研发实力与市场占有率位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项目背景
作为最早进行DVB等相关技术开发的企业,深圳九洲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九洲集团旗下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四川迪佳通、深圳市全星电器、深圳市昆腾电器、深圳智英电子等四家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近10亿元,总人数达到2500人,研发人员近300人、并且与4~5家加工厂、100多家供应商协作,年生产能力达1200万台,目前跻身于中国数字电视领域领军型企业之列。
公司的发展需要产品研发的强力支撑,但九洲电器产品研发还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产品图纸、资料没有统一管理,资料缺乏关联对应,版本混乱,很容易发错资料,工作互相扯皮,随着ERP系统的实施上线,对产品数据准确度的要求更高,产品研发管理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12年,公司决定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引进实施金蝶PLM系统,实现对产品研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产品研发管理水平。
三、企业产品研发管理的特点
●九洲电器属于典型的电子高科技企业,其产品研发管理需求复杂;
●企业产品类别繁多,通常在产品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需求衍生出各种产品线;
●产品结构复杂,由结构、硬件、软件等组成,对应需要管理的对象包括机械的2D/3D图纸、模具图纸、硬件原理图、PCB,软件部分的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等,如何保证数据准确、一致的难度很大;
●产品数据繁多且对应关系复杂,产品数据变更频繁,版本出错很难控制;
●企业产品研发组织复杂,专业分工比较多,与项目相关的专业分工有软件设计、硬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工艺设计、样机制作、测试、生产、采购、市场、等等,产品研发项目协同复杂;
●企业的产品生产和研发需要与5家生产厂商和100多家供应商合作,协同要求更复杂,需要支持基于专业分工的复杂组织架构下的矩阵式项目运作管理;
●公司已经实施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及生产计划进行管理,需要PLM与ERP对接以实现研发端的产品数据准确及时地传递到生产制造环节,并解决研发与制造的协同配合问题。
四、PLM变革实现研发大提升
实施金蝶PLM系统,改变了企业以前研发管理的落后状况,实现了企业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图文档管理、物料管理、BOM管理、表单管理、审核工作流程管理、工程变更管理等等,建立起企业产品研发的协同开发管理平台,实现对产品所有数据及相关研发流程的统一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1、资料管理方面
实施PLM以前
公司对研发的资料没有统一管理,由工程师自己保管,个人保管资料的习惯不一样,当需要找产品资料的时候必须先找到相应工程师才能找到,如果工程师已离职,就只能找他的主管了。
资料分散在各个专业的工程师手上,公司没有与产品对应的完整的整套资料,当转厂生产或返单生产的时候,难以提供整套的资料给供应商,要费很大的力气,搞不好还会有错。有时候实在找不到还不得不向供应商回要资料。
实施PLM以前不存在集中管理,结构图在结构工程师手上,模具图纸在模具工程师手上,钢网文件、坐标文件在layout工程师手上,作业指导书、维修手册在工艺工程师手上,各管各的。有时候在车间发现有错就直接改模具了,但图纸却没改就容易导致出错。为了整资料,专门设立了有6个人的工程部,天天整资料,跟订单,找资料发生产,资料发生问题就负责解决。现在上PLM后这个部门就解散了。
以前在SVN上管资料,没有审核,没有归档控制,工程师放上去后仍可以修改,有可能实际使用的资料已经更改了几个版本但放在SVN上的还是原始版本,或者工程师没有通知文控自己在上面修改,与已经归档的资料不符。
以前资料发放通过邮件,但邮件有个缺点,不能确定对方是否收到,有的邮件好几兆的,如果一天发了几个邮件邮箱可能就撑爆了,后面的就收不到了,所以资料漏发和扯皮时有发生。
实施PLM以后
建立PLM研发管理平台后,所有产品资料都统一存放在PLM系统,每个工程师有自己的账户登录系统,系统按照产品资料统一完整的要求对产品及资料类别自定义划分文件夹,并对相对应的用户赋予相应权限,工程师很方便的在相应的文件夹上传资料和修改资料,实现一方面工程师独立管理自己负责的资料,而另一方面公司对所有产品资料统一有序管理,当需要的时候很方便就可以得到产品完整准确的整套资料。
图1 文档管理
在PLM系统,对资料的创建、编辑、审核归档、发放、回收、报废、变更、升版等生命周期状态进行控制管理,资料一旦归档就被锁定,工程师不能随意修改,如发现有错误必须走变更流程进行变更升版,经系统发放出来的资料必定是最新的有效版本,不会出错。而且相关资料之间有关联,当变更的时候能保证相关资料同步一致更改,避免漏改出错。
实施PLM后,公司跟工厂、供应商都通过PLM连起来了,直接在PLM上发资料给他们,公司给供应商发通知,不允许工程师发资料(邮件)给他们,全部资料通过PLM发,供应商在PLM上取资料,一定不会搞错。资料及时准确的发送到供应商,公司与工厂及供应商的协同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2、项目管理方面
实施PLM以前
以前项目管理只是用OFFICE工具,单人操作,管理项目计划和进度,由项目经理自己更新进度,没有涉及项目成员,项目成员没有在上面汇报和查看,项目工作没有相应的提醒,项目团队成员协同作业靠人跟催,效率很低,因此项目及时完成率也比较低。
以前经理不知道工程师手头上有多少任务,分配任务缺乏参照,工作分配的合理性不容易把握。
项目过程,要求大家把资料上传到svn,但没有人监督,有的放有的没放,很难保证资料完整;当有更改的时候工程师往往都是在自己本地电脑上更改,当项目结案从svn上取资料的时候,拿到的资料已经不是正确的版本了,项目资料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以前项目资料的审核把关很弱。项目结案前,由工程师把项目资料交给QA,但QA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资料审核一遍,很可能就出错。
项目工作只是项目成员自己做自己的,公司没有记录,对工程师工作的考核缺乏依据。
实施PLM以后
现在项目管理是系统自动把任务都派送给项目成员,成员会了解任务内容,并了解进度,任务时间点上系统会发提醒和通知,项目团队成员在系统的协调下很轻松地协同作业,项目计划能按时完成。
任务带着任务输出管理,规范工程师任务输出的提交、摆放位置、审核流程等等,任务一旦完成通过,表明任务的输出已经齐备并符合要求,任务的质量有保证,项目的质量也得到保证。
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启动任务、执行任务(上传交付),并关闭,项目自动记录并反馈项目的进展情况,计划的准确性有保证。
系统还可以通过图表很方便地查看项目进度情况,项目出现异常会及时提醒相关人员,使项目异常能得到及时处理,避免项目计划发生大的延误。
图2 项目管理
在PLM系统可以很方便了解工程师任务负荷,项目经理分配项目任务的时候能更合理的分配工程师的工作,提高项目规划工作效率。
任务工作量报表也很好的反映了工程师的工作统计,如任务量、完成量、及时完成率、等等,为人力资源考核提供更多的考核依据。
3、BOM管理方面
实施PLM以前
以前BOM有纸质档和电子档,电子档BOM放在一台PC机上保存,纸质档和电子档分离容易引起错误,有时候生产现场发现错了,就剪些贴纸贴上,但原文件没改,下次再做的时候就错了。
BOM的变更只保留最后版本,追踪旧版本只能追查ECO单,一个一个版本追回去。订单与BOM的版本就很难追溯,有时候工程师离职了可能就要重做了。
旧版本BOM的结构图纸版本、硬件图纸版本、各个软件的版本等等的版本关系很难追溯,当返单或维护的时候很容易搞错版本关系。
以前结构工程师出结构BOM,硬件工程师出硬件BOM,通过人工录入到ERP,工作繁重,很容易出错,需要人工很费劲的再三核对,而且更改的时候,有时会只改了ERP而漏改了设计BOM,当重用的时候就会出错。
BOM与图纸、物料与规格书、物料与模具等没有关联,借用的资料也没有关联,资料的追踪查找很费时费力,特别是变更的时候,就很容易漏改。
实施PLM以后
在PLM统一管理BOM的编辑、审核归档和发布,BOM的使用和变更都有严格的控制,BOM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建立了统一的研发物料优选库,并配以物料承认流程,ERP同步流程,保证物料申请、物料选用及产品BOM与ERP同步等整个业务流程的严谨和顺畅,保证BOM数据的一致准确性,BOM直接从PLM抛转到ERP也大大减轻了BOM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并减少了出错。
PLM的关联管理记录并管理图纸、模具、软件、物料、BOM、工艺等等资料的关联关系,以及资料借用的关联关系,当发生变更时确保图纸、软件、物料、BOM以及借用数据的同步变更升版,所有版本及相关变更流程都有保存,版本混乱的情况彻底改善,订单很容易追踪查到对应的BOM版本,当返单或维护的时候,旧版本BOM中结构、硬件、软件等等的版本关系都有保留,很容易追溯查找到。
4、工作规范管理方面
实施PLM以前
以前公司发布了很多流程,但实际上很难持续有效的执行;
流程由不同员工执行,很难达到让所有人按统一规范做事;流程的执行情况很难检查,出现问题后也很难找到原因。有时候一个流程,大家说这样改一下,就改一下,然后说这样不好,就改回去,没有文件,没有人检查,流程执行情况很难评估。
当有人员调岗,很麻烦,要交很长时间,工作会受很大的影响,后续接手的人对原工作的理解越来越弱。
实施PLM以后
实施PLM后完全变了,各种工作指引,像命名规则,告诉新来的人放在哪个地方,他按指引做就行了。现在系统有严格的文件类型、文件夹、文件命名、归档流程、文档格式等管理规范,确保归档资料使用的准确性、方便性。如果没有规矩,文件夹001没有人知道是啥东西,但现在文件类型、文件夹、文件命名等等都有规范,数据管理有序,工作就方便很多。
现在的工作流程,系统有指引和提醒,无外乎就那几个节点,大家都形成习惯了,这个走那个走,这个完了那个完了,流程就自然走下去了,每个人知道流程节点的职责是什么,然后点下去就行了,大家都说这个流程是傻瓜型的,只要在系统的提示下点点点就可以了。以前事情急不急他不知道,别人要急的话就喊他一下,现在流程自然就流到他那了,而且系统会自动记录,大家都很自然的认真做事了。
从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工程师都很乐意在PLM中工作。
图3 流程管理
五、应用价值
1、效果
在PLM系统,对企业产品研发的所有项目、图纸、文档资料、表单、物料、BOM、审批工作流、工程变更等等产品数据及研发流程实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控制。
实现了对结构、模具、硬件、物料、BOM等技术资料的编辑制作、审核归档、发布、报废、删除、变更升版等等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保证资料的保存、发放使用、借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打通从图纸开发、新物料申请、BOM设计、到BOM转入ERP的整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企业物料的标准化控制,减轻工作量并减少出错。
实现了权限控制和数据安全管理,所有用户根据需要设定权限,所有数据根据需要设定对哪些用户开放以及开放的权限,既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又保证了企业软资产的安全。
现在,公司产品研发的所有项目、图纸、文件、表单、物料器件、产品结构BOM、审核工作流、变更流程,等等,所有的数据及流程都归到PLM中管理,不允许有体外运行。
2013年9月30日为止,PLM系统注册用户380个,日常在线用户平均100个;
管理文档20000份,涵盖了生产相关的所有设计类文件(硬件、软件、结构、模具)、测试及认证类文件、生产及检验文件、项目管理类文件等等;
每年系统中管理项目约60~70个,已经记录在案的项目有200多个,产品BOM近300个,管理物料数量约15000个;
在PLM中管理的审批工作流程约60个,涵盖立项申请流程、技术资料审核批准流程、工程变更流程、订单评审流程、资料发布流程等等各类流程。
PLM系统已经覆盖公司的研发1部、研发2部、软件部、硬件部、结构部、测试部,并连接成都九洲电器总部、以及5家生产协作厂和100多家供应商,有效管理跨地域跨组织的产品研发协同。
2、价值
PLM系统成为公司研发人员的共享管理平台,公司所有的图纸、资料全部集中在PLM系统上存储、分发管理,PLM库上资料分类清晰、查找方便,用户在权限的控制下共享数据资料,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并保证数据的唯一性,确保了生产制造环节产品数据的准确性,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减少错误,提高了企业产品交付能力。
在PLM平台上统一管理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异构的产品数据,如各种2D/3D机械图、EDA图纸、软件、工艺、表单、物料、BOM等等,打通从图纸开发、新物料申请、BOM设计、到BOM转入ERP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无纸化作业,保证数据资料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关联性,消除信息孤岛,提高了从研发到制造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效率。
强化研发环节流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研发质量,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并快速研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
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企业的项目研发协同,提高了企业基于供应链协同的产品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