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e-work主编 李翔
嘉宾:清华大学 莫欣农教授
重庆斯欧公司总经理 于万钦
金蝶PLM事业部总经理首席架构师 姚文兵
菲亚特动力IT经理 钱峰
上海思普软件总经理 应思红
Solidworks PLM咨询专家 陈皓
圆桌讨论
主持人:很多企业应用PLM管理系统只实现了产品研发文档的有效管理。企业应当如何实现PLM系统的深化应用,真正实现PLM应有的价值?
莫欣农:产品数据管理经历了静态的文档管理到动态的文档管理到静态的产品数据对象管理到动态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是不断的发展和延伸,因此伴随着软件的发展,企业想要实现深化应用,也只有不断的往前走,文档管理仅仅是个基础。
应思红: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信息打通,从设计开始到工艺到售后服务,整个信息流的数据能够正常地传递,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应总的观点是先打通数据集成,然后再打通流程集成。钱经理,按照莫老师的四个阶段,客观评价一下我们目前到了哪个阶段?下一个方向是什么?
钱峰:我完全同意莫老师和应总的观点,从企业来说要真正实现PLM所定义的功能,对于一个IT部门来说,如何来和业务部门沟通比较重要,而不是简单的实施一个PLM系统、ERP系统这么简单。另外作为IT管理者,也有必要多与企业沟通,因此需要像e-works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的趋势、行业的典型案例等。
姚文兵:前面几位专家都谈得很好,我认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企业老板,一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确定信息化是如何来支撑产品研发,有了这样的定位之后,再从上而下的来推动整个项目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围绕价值展开。当实现一定价值后,再关注成本、品质等一系列问题。EDM 到PDM的展开,各企业有各自的步骤,重要的是明确价值,再围绕着价值来实施。
陈皓:我非常同意莫老师的观点,我也觉得企业的PLM系统的深化应用,第一步是是否企业的图文档管理真正实现价值了?大部分企业图文档管理主要是用来管理文档。第二步就像莫老支提到的从文档管理到基于产品的数据管理,一直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转变,需要像e-works这样的机构帮助企业建立更深入的认识。
于万钦:刚才听了莫教授和应总的讨论,我非常同意。未来更多的是把流程延伸出去,对于PLM的定位应该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工艺、制造、分析以及质量追踪。比如说像汽车行业,很大一部分的利润来源就是售后服务部门。PLM的深化应用,不一定是一味的追求,关键是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什么阶段了。另外,对于PLM很多人存在一定的误区,并没有一套软件是可以管理从概念设计到售后服务所有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专业系统去做,才能管理好。在各系统搭建好后,需要将各个专业系统进行整合。但这种整合,不是单纯的物理集成,而是需要做深化的应用集成。目前,已有很多厂商推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专业的系统管理专业的事情,并通过一个虚拟模型将所有的专业系统集成。
主持人:PLM系统在支撑机、电、软一体化设计方面有哪些难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是什么?看姚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姚文兵:我觉得从管理的角度讲,由于大部分产品越来越基层化,因此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对于企业,第一要统一协调研发流程;第二要明确各个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天莫老师提到了需求管理,当需求需要增强的时候,对各个专业会有哪些影响?某个专业对其他专业又有哪些影响?现有的PLM解决方案,到底能够支撑我们走多远?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大部分的厂商都是源于传统的机械应用,而且国外的公司也通过并购等各种各样的措施加强对软件和电子方面的解决方案的应用。对于金蝶来说,更早应该是从电子开始延伸到机械的。金蝶总部在深圳,而在华南地区服务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对机、电、软要求较高,因此PLM解决方案对于机电软一体化设计的支撑也更有优势。
应思红:机电软一体化最主要是建立合理的产品模型,在该模刑上,再把电子、软件完全展示出来,需要多少种关系进行描述,这是最难的事情,我们现在做了几家客户,真正做到软件这一块,每一家的差别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大型的软件,和一些小的嵌入式的软件又不一样。有的试图做一个高效通用模型,虽然结构和电子可以,但当软件和电子合一起的时候又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通用模型。不过,我认为这种多专业模型首先是产品模型,没有好的产品模型就是徒劳。
钱峰:我是从用户角度讲,每个企因为自己的行业不一样,规模大小也不一样,实际需求也不一样,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跟着概念走,希望有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但是事实上,我看到在国外的很多企业有很多系统,没有说完全集成。很旧的系统,这个流程可以运作,还可以继续运行。如果要考虑做很大的变更的话,公司成本很高风险很大。对于国内公司来说也是一样,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太一样,不要指望一下子把所有的业务需求全部满足,但要有一个完全集成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个人的建议。
莫欣农:这个问题我曾经碰到过,刚才提到在88年时候,当时开始就是在做CAD的基层接口,由于什么也不懂,就一头扎进去解析CAD里面的点线面,代替CAD去管理设计,最后折腾一年无功而返,最后退回来只能管明细表的结构,当时很无奈。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内容CAD本来就可以管得好好的,PDM就别去管了,PDM只管CAD产生的结果。同样PDM要要去管电子的数据,你别去管PCB里的数据,你就把PCB下面的原器件作为一级零件。这样依此类推,也就是软件开发过管理的系统,相当于CAD系统一样,CAD怎么管理点线面我们不管,这个过程别去看,就把这个软件管理系统里产生的最后测试成果的模块,-结构管起来。就像应总说的一样,所以我今天讲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BOM是一大发明。详细的设计BOM里面包括基建BOM、电子BOM、软件工程BOM。工艺的BOM也包含了零件加工的过程当中需要耗材,也包括装配的BOM。所以所有的数据以BOM的形式管理,这个行业一下把所有的数据统一起来了。刚才应总说了不同软件的BOM到底怎么建?这里面有大软件、小软件,这个软件的BOM和管理系统之间怎么同步?但是道理是一样的,真正的把机电软的数据管好了,基础是模型。
主持人:PLM系统如何支撑企业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设计,优化研发流程,实现IPD等先进研发体系的落地?
于万钦: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在规划的时候首先要有标准化、系列化的思路,即先是模块,最终是产品,因为产品是装配出来的。另外,就是研发流程,即怎么将好的研发流程沉淀下来,形成企业的流程。通过流程去驱动相应的系统和人员,能够在整个流程上各司其职。就像生产线上,工人按规定做各自的工作,这样能促使新成员也够做正确的事情,并能保证他们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相应的水平。
陈皓:首先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方面,对于企业来讲,最难的不是系统应该如何设计,或者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IPD。实际上软件有系统工程的方法,就是企业如何依靠系统,首先能够制定符合企业要求的模块化、系列化、标准化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能够使工程师在这个流程的运行中逐渐地建立他的意识,然后通过意识的建立,包括在系统中的不断地改善,逐渐地使工程师能够形成在这个企业里的标准化细节化和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我觉得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这是意识的建立和持续改善的过程。
应思红:标准化我深有感触,标准化需要靠运动化,要靠号召做起来。手工作坊和现代工业最根本差异在于工序化,以前是一个工匠完成一个作品,他需要干四五天完成一个作品,工序化每个人只做一件事情,所以工序化是工业化的象征。现在我们讲生产制是工序化,而研发是工匠式,不是工业模式。如果我们不能够把研发真正地工序化,可以说谈不上标准。因此,研发领域需要一场工业化革命。
姚文兵:我这边只谈一下IPD,IPD在中国最成功的一家是华为。IPD项目是金蝶觉得做起来最容易的项目,因为企业已经有思路有方法。我们要做得很简单,即站在IT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思路和方法是否能够在IT系统中更好地运转。第二个像刚才应总讲的,工业化是讲流水线,建立这样的流水线以后,每个人的职责非常清晰。同样IPD的咨询和落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做这样的咨询的时候往往只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设计整个系统,造成大部分的执行者有很大的情绪,所以在优化过程中核心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单单是IPD这样的项目,或者说IPD项目不仅仅服务于管理者,更多服务于执行者,让他们工作起来更方便,这样的体系才能真的落地。
钱峰: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讲一点,在座的很多都是来自企业,上项目需要资金,怎么说服领导上信息化项目,一方面是讲实际案例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有时候还需要给他一些具体数字,系统上线以后,收益是什么?能将之转化成一个具体财富数字,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领导支持。
主持人:请莫老师总结一下。
莫欣农:我还是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差不十年前肖教授在讲课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一个企业要把信息化做好,首先是要把咨询做好,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有道理。最近正准备出一个模块化的标准,就是模块化的步骤、要求、具体方法,里面将很多有经验的同志如何做成标准的做一个总结。另外,我特感谢E-works,这十几年来他们为中国信息化做的贡献,年年举办这样的讲座。最后,我也希望在座的朋友记住一句话,要相信肖教授说的那句话,走信息化之前一定要咨询,不要摸着石头过河,肯定会付出代价的。
主持人:谢谢莫教授,我们以热烈掌声感谢台上几位嘉宾的分享,今天的议程到此,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