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e-works总经理 黄培博士
嘉宾:NVIDIA大中国区GPU专业解决方案经理叶红村
Solidworks行业专家大中国区资深多产品经理张俊
IBM全球企业咨询部首席顾问吉永和良
用友PLM事业部总经理李光锐
厦门金龙旅行车技术中心PLM经理刘帆)
圆桌讨论
黄培:现在很多企业正在经历从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的过程,大家应该有不同的体会,比如:自主创新的难点在哪里?相关技术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请在座各位和我们分享一下。
叶红村:现在在中国PLM、PDM,尤其CAE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是在国外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从IT的角度看,我觉得IT对于制造业作为一个基础系统来讲,更加要跟上目前IT发展的趋势,TI的趋势是什么?总体的趋势是台式机使用的频率下降,轻量级的计算机使用越来越多。我们如何把IT系统移植到平板上,使移动办公成为现实,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考虑的问题;而从人力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设计师越来越年轻,大多是90后、80后,他们也更容易接受移动式的办公。因此搭建企业的IT基础,第一要符合整个世界IT发展的趋势,第二要符合人力资源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黄培:我可以引申一下,刚才叶经理谈到我们要强调互联网社区,包括移动应用,大家个人的手机也可以做一个虚拟化。
张俊:我以前是做研发的,去过很多的研发单位,看到很多高学历的研发人员都没有用复杂的工具,而是把精力放在创新上,因此不要让工具成为束缚创新的东西;其次,现在企业上PLM、PDM,往往只关注结果,不关注知识,我们要把过程管理起来,有时候失败的经验比成功更重要。
吉永和良:我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个客户的看法,他认为导入了PLM以后工作效率反而下降,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没有梳理流程。我有一个建议,各位思考应用工具的同时,可以把企业的一些做法重新进行设计,再看信息工具如何支持,应用起来才能如虎添翼。
黄培:最近我刚刚看了一本书,叫做《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反思了华为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公司,里面反复提到了IBM的咨询对华为脱胎换骨的特殊意义。我们用什么软件是一个方面,但是首先我们自己得从管理的体系以及流程,包括精益研发的理念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和梳理,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
李光锐:我非常赞成吉永先生今天所讲的内容,包括我们用友也是IBM所提倡的IPD的实践者,而且也很有收获。我们台上这些专家所在不同领域的整合,就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包括管理层面、工具层面、支持服务层面,这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要做好创新,从PLM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实际上企业要创新有各个层面的,包括管理组织、,人力资源、还有创新的文化,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系统来落地。
黄培:IPD有一个核心思想是研发不一定从研发开始,而是从市场开始,刘帆是在企业一线,请你也谈谈在客车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如何做到差异化,形成一个所谓的正向研发体系?如何利用PLM支撑全新产品的自主创新?
刘帆:我很同意李总说的思路,企业更多的时候需要考虑创新是什么,创新重要的一点是跟随市场,绝对不能脱离市场。我们在企业中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需求,我们过去很难从口语化的语言,或者文字语言中收集归纳出客户的需求,现在我们利用配置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搜集客户的需求。但系统只是一个工具和平台,它主要的好处是解放企业内部的生产力,让工程师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新,企业还是要靠人,一个没有人的企业生存不下去。
黄培:刘帆的讲座大家仔细品位一下的话,就像十年前戴尔的案例,一台客车的配置比电脑配置复杂多了,今天刘帆的案例非常好,我特别期待未来可以看到不需要销售人员,而是直接在网站上让客户自行选配。
刘帆:这个很快会可以实现。
黄培:我们可以组织一个配置管理的现场会,去你们那里参观学习。
黄培:今天大家谈到了IT架构的问题,谈到了云,我们企业应当如何革新自己的IT架构,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PLM相关技术的应用价值?
叶红村:我想以一个案例和观点说明这个问题,这个观点是我们现在倡导的观点,我们要让云下雨,不仅要有云,云要下雨才行,什么意思呢?云要落地,我们建起来的企业IT中心,必须要落地。这里我举个华为的案例,我认为华为是目前所有的IT硬件厂商以及系统建设厂商中未来最有可能存活下来的一家。原因很简单,在座的各位应该从来没听说过华为的工作站,但是一定听说过华为的服务器,他们在传统的运营商市场上声音已经比较有限了,很难拿到更多份额,但是在IT这个领域,他们现在一万人一年做29亿美金的生意。华为做IT的策略是弯道超车,同时他本身作为一家研发企业和制造企业来说,内部拥有三万多台终端,包括上海、南京、北京、深圳等,他们所有人连笔记本都不用,每个人一个帐号登录终端就可以了。我认为华为在企业里面是做的比较超前的,从IT来看,各位从现在开始,都需要用云的思维,用能够下雨和接地气的云的思维考虑你的IT。
张俊:在目前的IT架构下,企业怎么利用外在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发挥他们的价值,而不是拼命投资,这在中国更实际。
黄培:张俊的问题让我想起来,我们前面讨论的怎么样自主创新。
吉永和良:大多数的企业一批一批的买,一批一批的升级,很多工作都浪费在系统的重新建制上,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些公共的平台做更多的事,而不是把钱都给IBM这样的公司了?
李光锐:上周我们在用友总部接待了达索公司的全球执行副总裁,他来推广达索的3D体验并寻求合作伙伴,沟通之后我们发现双方都误会了,他们以为用友是提供云服务的运营商,实际上我们要寻求的是同样的合作伙伴。这个事情让我想到,现在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比如我们也和华为有一些合作,提供云上的部署,给企业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这个正好应了吉永先生的话,不是什么都求大求好,我们集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协同的开发和工作。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包括个人可能要利用一些公有云,360提供两个T服务,我都不知道怎么用完。在这个大潮来的时候,我们躲不开,就顺应,寻找一个符合自己最佳效益的解决方案。严格来讲,现在很多的厂商也没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我们也在摸索,寻求一个在这种趋势下帮助企业最好利用资源的模式。
黄培:虽然国家在倡导公有云,但是要注意,把一个软件放到云上,大家是不是用了,这是一个问号,我们首先要解决有路的问题,然后有车,最后是上车的人愿意买票,如果都想免费搭车,这也是一个问题,形成不了商业模式。
刘帆:我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为吉永先生打打气,不是像吉永先生说的,把钱给大企业不划算,有时也是非常实用的。我们11年开始做硬件云,将硬件服务器搬到虚拟机上,那时候我们开始购买IBM的云的服务器和存储,经过两年时间的部署实施以后,我们发现这两年时间中,我们已经把购买服务器和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费用全部赚回来了。赚钱的是电费,以前我们一年为这些服务器运行花的电费是六十万,用了云服务器以后,我们一年只要十多万的电费就可以了。我们今年接着购买了IBM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器和存储,应对未来的服务。从使用者角度来说,或者从企业决策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算帐,算一下多长时间收回成本,有什么企业可以帮助你做这些事情。
黄培: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公有云固然很美好,但是确实也有诸多的顾虑,包括隐私的问题,我们觉得规模以上的企业包括很多跨地域跨国的企业更多的关注的是私有云,这些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云平台。从整体上分析,我们更关注的是整体的拥有成本,而不仅仅是价格,或者说只是购买。我最近写了几篇微博,关于管理软件公司为什么热衷推销云,有两个好处,第一,五年交的服务费就达到了买软件的钱,但是五年以后还会交钱,所以对管理软件公司有利;第二,很多用户以前买了三十个账户,结果用了一百个,现在用了云化了,没有办法超了,就老老实实交租金。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嘉宾。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