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世界第一个实行道路阻塞收费的国家,先是实行了车辆进入限制区的收费,1998年又实行了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种种迹象显示,接下来,我们可能又会引领潮流,率先全面采用第二代无闸门ERP科技,也就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侦测车辆位置和行程的ERP,或可简称卫星ERP。
交通部长林双吉日前在世界城市交通峰会开幕式讲话时透露,当局很快就会为第二代ERP科技试验公开招标,邀请业内人士提交科技报告书。陆路交通管理局则透露,它将对业内人士所提交的科技报告进行评估,从招标到完成评估,预计需要两年时间。
关于第二代ERP的讨论,其实在约十年前便已出现。如今,交通部正式提出要进行试验,说明有关科技发展已到了成熟阶段,看来当局也已相当肯定会以它取代现在的电子收费闸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准确侦测车辆位置,因此竞标的公司须提出有效的、适用于本地各种路况及城市环境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方案,以制定第二代ERP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德国在五年前开始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征收公路费用,但只限于在高速公路上收取重型卡车的路费。陆交局将测试的,则是可以全天候覆盖全岛所有道路的系统。换言之,这个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派上用场,哪条公路或哪个路段出现车辆拥挤,就可以立即设个无形闸门收费。
除此之外,形同“天眼”的卫星ERP还可以随时调整收费,甚至按照不同的车型和车辆在收费路段行驶的实际路程收费。由于可以通过卫星定位,每辆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可说都无所遁形。这样的侦测系统,其灵活性和功能,肯定是固定位置的闸门ERP所无法比拟的。
正如林双吉所指出的,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道路出现拥挤情况,不断的装置闸门将会变得不切实际,因此有必要考虑采用新科技来取代收费闸门。据报道,每个闸门的装置费在100万到150万元之间;但装置费显然不是问题,当局所考虑的是公路电子收费的有效性。
就功效来看,卫星ERP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如影随形的侦测系统,也愈加凸显了人们长久以来最关切的隐私问题。香港比新加坡更早试行公路电子收费,但在1983至1985年试验了二十几个月之后,虽然效果显著,最终却不得不放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香港已经在酝酿回归大陆,隐私权成了挑动民众敏感神经的课题,因而也形成了极大的民意反弹。
我国在实行闸门ERP时,其实也有公众表达了这方面的疑虑。不过,当时陆交局一再强调的是,闸门纯粹是交通管理工具,当局根本不会用它来追踪车辆的行踪,因此,人们不必担心隐私受侵犯的问题。由于开始时闸门很少,有关课题也就没有造成太大的反应。但卫星ERP的“侵入性”却是闸门所无法比拟的。至少在理论上来说,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24小时的车辆追踪器,有关的资讯也可以悉数保存并随时抽取。因此,相信人们的疑虑肯定也会大为增加。
虽然技术厂商的说法是,系统存在防范措施,比方资讯的储存可以交给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但是,建立公众的信心还是一个重要和必要的过程。从试验到落实,可能还需两年左右的时间,当局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广泛地征询各方的意见,并制定一套周全可靠的保障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机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卫星ERP侵犯隐私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