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电子政务的建设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和广泛性,要建立合理而优秀的电子政务系统并非易事。因此,在建设电子政务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评估,以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率。而且,国家也一直要求强化对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和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目前,电子政务评价体系基本停留在宏观层面上,深入行业的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较少。信息化的应用和评估只有与机构职能、业务流程相结合,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管理体制转变、提高服务效能。
文章结合国家工商总局信息化效能评估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一种有效的效能评估模型,为更好地开展工商信息化效能评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规范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没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1.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定义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以一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表现及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地综合评判。
2 评估模型的构建
2.1 立体化评估模型
信息化效能评估模型应该能够结合主观和客观因素,并从多个角度反映系统的绩效情况。在研究现有信息化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底向上”模式的立体化层次评估模型,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立体化评估模型
立体化的层次评估模型分为三层,即基础层、实施层和表现层。以信息化建设内容为评价对象,由评价组织主导(包括决策领导和评价专家),结合定制的信息化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导出信息化效能评估数据结果,根据确定的评价维度结果产生信息化效能评价报告。
立体化的层次评估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确保评价结果不仅能反映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全面应用等客观情况,而且还能体现关键流程采纳及信息化水平,从而可以令评价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导向作用。
(2)依据评估模型可对评价指标进行类型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比性。
(3)评估模型可实现对信息化现状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信息化的资源、能力和发展潜力,为行政部门提供有效判断依据,有利于决策管理。
2.2 评估方法
任何单一的评估方法都难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考虑将理论方法与实践方法融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点,从而取得更加客观的评价结果。
2.2.1 访谈、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个别访谈,以及实地考察方法获得可靠的数据资料。
2.2.2 调查问卷-统计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依据评估对象、内容以及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制定问卷调查表,发放至评估对象填报,并收集整理。其实施步骤为: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统计数据→归纳统计结果。
2.2.3 座谈会法
采用座谈会方法,可以获得有关信息化应用效果的定性结果。
2.2.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简称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决策的步骤: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
·构建阶梯结构时,层次分为三类,如图2所示。
图2 层次分析网络结构
(1)最高层:该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它是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也称目标层;
(2)中间层:该层次包括要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中需要考虑的准则。该层可由若干层次组成,因而有准则和子准则之分,也称准则层;
(3)最底层:该层次包括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文中采用该方法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权值的设定,为公平、公正评价信息化效能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信息。
3 应用
将研究的信息化效能评估模型应用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效能评估工作中,是探索信息化效能评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通过设定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效能评估模型,对现有和即将建设的信息化工作评估,预知信息化建设的成效,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设依据,提高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3.1 评估对象
工商信息化效能评估工作是对工商总局现有信息化业务应用情况的系统评估,从投入产出、系统性能、应用效果等方面反映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以评促建,推进工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为今后信息化建设提供导向依据。
评估的主要对象包括:
(1)标准建设效能评估;
(2)业务处理软件评估(含专用的中间件、系统软件等为其服务的软硬件);
(3)公共服务平台评估(提供公共服务的系统软件、中间件、硬件支撑平台);
(4)数据中心建设评估;
(5)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评估。
3.2 评价体系
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的评估对象,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分别是:系统支撑平台评价指标、标准体系评价指标、业务处理软件评价指标、数据中心评价指标、公共服务系统评价指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体系
4 结束语
论文研究了一种立体化的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提出了一套理论方法,并将模型和方法应用到工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效能评估中,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为客观、系统地评价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找出差距和问题、体现成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参考模型。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一种有效的信息化效能评估模型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