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编码系统是现代化管理对制造型企业的基本要求,涉及生产及相关环节的所有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产成品、机物料、人员设备等,必须有唯一的标识。唯一标识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对物品进行记录和管理,因此标识与物品必须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以数字代替物品属性。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编码,企业通过编码系统将企业生产资料信息化,为后续导入相关先进生产管理系统做好了铺垫。
1 企业物料编码概述
1.1 编码原则
企业信息编码最重要的是物料编码,物料编码是唯一识别物料的代码,犹如人的身份号码一样。通常物料编码由数字、字母、符号等组成,且不同的行业根据生产的组织结构、产品的特点,编制不同的物料编码。但是,无论编码规则如何不同,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适用性。物料编码须与企业的产品特点相一致,须准确表达企业所有物料信息、状态,并且能满足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计划(ERP)对物料信息交流的需求。
(2)唯一性。物料编码作为生产资料的唯一标识,应该具有唯一性原则。同一种物料只能有一个编码,即做到一物一码。
(3)完整性。在现代化生产管理理论中,所有涉及生产制造环节的生产要素都应该进行编码,不允许出现无编码或用旧编码代替新编码的情况。
(4)可拓展性。随着企业的发展,生产的产品品种将越来越多,一些产品完成其生命周期后被淘汰,一些新产品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被开发。因此,在合理的编码长度内为今后新的产品预留出一定的编码,可以方便扩展。
(5)简明性。编制物料编码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对物料进行管理和检索,如果编码过于复杂,位数过多,就违背了编码的目的。因此,在编码时尽量采用数字、字母等常规文字符号,确保在人工输入时减小出错的概率。
(6)相关联性。为了做到编码的易读性,提高编码可辨识度,将编码与产品进行关联。这样还可以提高人工记忆,查找方便,降低出错的概率。
1.2 编码的功能
通过对物料进行编码,可以实现企业的物料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导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实施物料编码对生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在生产过程中,物料需要经过多道搬运周转。对物料进行编码可以有效减少人为传递信息时出现的失误,确保信息的正确性。
(2)便于信息的分享与管理。物料信息可以制作成电子表格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方便对物料信息的分享,便于对物料检索、修改等管理。
(3)便于库存管理。通过对物料的信息化,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方便对现有库存量的管理,及时统计物料的月使用量等情况。
2 阀门产品零件的编码
某阀门公司产品涵盖给排水、水暖、空调、暖通管道等系列,品种4800余款。其中铜阀门厂区生产的铜阀门有50多种类,共计450多款产品,涉及到的零部件有5000多种。因此,如何对生产制造的零部件进行合理的编码, 是后期公司导入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先进生产管理方法的关键。
2.1 零件编码规则
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特性。企业需采取不同方式的编码规则。制造型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品分类、不同规格大小进行编码,例如:铜棒原料企业可以根据铜棒的不同材料牌号来编制物料编码。
某公司的零件编码规则如图1所示, 由左到右依次是产品分类代号(3位数)、产品规格代号(2位数)、零件代号(3位数)、零件状态码(1位数)。
图1 零件编码规则
表1为该公司铜质阀门产品分类代号的编码规则,主要由1位数的阀门大类编码和2位数的开发编码组成。表1中XX代表产品开发时的流水号,根据大类分类,大类编号由1-9编制,如:108、168为闸阀,302、309为截止阀,601、606为过滤器等。
产品规格即阀门螺纹的规格,该公司生产的铜制阀门螺纹规格主要为DN8~DN80。根据不同的规格编制不同的规格代号,见表2。
阀门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按零件分类进行编码,见表3。001~023为组成产品结构的零件代号。091~093为成品包装材料代号。考虑到后续开发产品可能出现新的零件分类, 因此设置了用于后续扩展的024~090代号编码区间。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零件由原材料通过各道工序加工完成,然后组装成产品。以阀体为例,阀体由原料加工成零件需要经过8道工序:切料、热锻成型、切边、抛丸、机加工、热处理、抛光、密封面加工,理论上每道工序零件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其进行编码。但是考虑到编码的简明性,且多道工序在一个车间内完成,不存在进出仓库作业,中间环节不留库存。因此将多道工序编制为一个零件状态码用于区分,部分零件,如纸盒、纸箱、外购塑料件等因为不需要经过车间生产加工,所以其状态码就为原始编码0。表4所列的4个零件状态码为该公司常用的状态码。
2.2 标准件编码规则
标准件不隶属于某个产品,企业拥有一个专门的标准件库来维护,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标准件库内的标准件。因此,标准件库拥有一套独立的编码规则来与普通的物料进行区分。
该公司的标准件编制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依靠企业标准,编码根据企业的标准号+标准件的特征规格来确定,如西6O铁皮手轮编码为AM29.08—60,由企标AM29.08和外径60组合而成:第二类,依靠技术文件规定,如合格证(HGZ)、标准印字袋(TYBZ96)等标准件;第三类,直接根据零件特性编制,如O 型圈以产品尺寸特性(内径×线径)编制。具体的标准件编码见表5。
根据编码规则就可以对产品进行编码,以169DN25规格的产品为例,编制产品的物料编码见表6。根据上述编码规则,可以较快地读取表中各个编码的含义。
3 编码对公司管理的影响
物料编码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 是导人先进生产管理方法的基础。作为企业的基础数据建设,物料编码的合理性对后续企业信息平台的架构及生产管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编码对公司管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库存的影响和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3.1 对库存的影响
传统企业的生产基于大批量的生产模式, 大批量生产基于产品或零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和系列化的应用,以及固定的生产线,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的特点是产品结构稳定、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大批量生产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生产原料准备,生产过程时间被拉长。各个制造节点存在衔接管理问题,产线排布及换线存在问题,对市场供需关系反应不灵敏。
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即准时生产模式(简称JIT模式),基于市场导向,以小批量、个性化和实时响应机制为理念,以市场需求来拉动生产,压缩了资金从原料购买投入到销售后资金回收之间的过程,其主要的特点是低库存、短资金周转周期、高流动性。
通过对生产资料实现编码信息化,可以建立动态库存管理系统,以及以订单为导向的订单报备系统.指导生产计划,从而控制产品库存。图2为该公司基于网页的动态库存系统。
图2 基于网页的动态库存系统
3.2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企业实现对物料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有助于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也是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基础。
生产过程指企业从原材料投入开始到产品产出为止的全过程,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多道不同的工序。零件从原始材料到最终的成品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生产进度直接影响到最后成品产出,因此,时刻监控生产制造环节的进度。是实施生产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物料编码的实施,将生产数据导入到生产管理系统内,各个工段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报工作业,图3所示为该公司基于网页的实时生产过程监控看板,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图3 基于网页的生产过程监控看板
4 结束语
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希望通过引入ERP、MES、精益生产等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实施基于对大量基础数据的信息化, 将具体的料件通过合理的编码规则导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应用先进的管理软件,企业可以达到控制成本和库存的目的。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编码规则作为基础性工作,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在产品零配件编码制定过程中,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来编制符合要求的编码,且需要关注在不同的管理系统中做到编码一致,避免物料出现无编码或者一物多码的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阀门产品的零件编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