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产生以来就有3个永恒追求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时间,不断缩短生产周期;第二个主题是成本,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个主题是灵活性,生产要快速适应需求变化。互联网的应用使这些方面呈现了新的跨越。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制造、能源、材料等传统领域的创新发展相叠加,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开启帷幕。全球范围内,学界、政界、产业界各方高度关注,从早年学界热议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化制造,到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先进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工业4.0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新产业变革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互联网是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
我们已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以蒸汽机和电力为通用目的技术(GPT)。当今时代最突出的GPT当属ICT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迄今,ICT自身的持续创新,特别是2010年以来物联网、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突破——驱动工业的浪潮式变革,从自动化、数字化向网络化演进,极有可能被未来的技术史和经济史学家界定义为新一代工业革命的GPT。现阶段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集成了新一代ICT技术的产业级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驱动工业向智能化新阶段演进。
为什么工业要变革?这是由工业的两大现实矛盾和3个永恒主题决定的。第一个矛盾是工业战略价值提升和经济价值下降的落差,金融危机警醒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工业的重大战略意义,迫切需要革命性动力来实现“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提升工业增加值占比”等目标;第二个矛盾是资源、能源紧缺和要素环境趋紧,传统工业技术自身的潜力挖掘遇到“天花板”,也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破解。工业自产生以来就有3个永恒追求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时间,不断缩短生产周期;第二个主题是成本,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个主题是灵活性,生产要快速适应需求变化。互联网的应用使这些方面呈现了新的跨越。
为什么这次是互联网带来变革?动力主要来自3个关键性技术升级:一是感知技术,智能传感和物联网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的高频次实时采集,将连续的生产流程分解成可供处理的各类数字化信息和模型,实现了物理设备和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调节;二是宽带网络,随着信息网络向宽带、泛在、融合演进,海量工业数据尤其是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的传输不再是瓶颈,方便远离生产线、生产场所进行处理;三是云计算和大数据,超大规模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及分析能力大幅攀升,能够满足海量生产、市场和供应链数据的协同处理需求。现在的互联网已是整合了精确感知、宽带互联、海量计算等能力的、面向生产需求的升级版互联网,可支撑工业生产实现可知、可算、可反馈、可联通。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深刻变革生产范式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经历了从外围到核心、从辅助到关键的演进过程。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越紧密;互联网正加速从营销、服务向研发、制造、加工等环节拓展,最终将打通生产运营全过程,彻底改变现有生产范式;距消费者越近的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越深,互联网沿产业链从最接近消费者的消费品行业向上游装备、原材料等行业延伸,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互联网与工业多领域和多环节的融合已引发了4个方向的变革。
˙制造服务化:利用互联网实现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将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产品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延伸。
˙产品个性化:将互联网与计算智能、柔性制造等相结合,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产品的批量生产,实现工业产品由规模化标准向个性化定制拓展。
˙组织分散化:传统工业受限于地理环境,强调地域上的集聚发展;互联网平台可以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去中心化、分散化的组织形态,推动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由集中式向分散化转变。
˙制造资源云化:利用互联网将分散的社会制造资源共享到云服务平台,按照生产要求进行统筹调配与提供,实现制造资源的按需取用。
新产业变革契机的关键切入点
围绕新一轮产业变革,发达国家正在加紧进行战略布局、力争制高点,并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
美国于2012年2月发布“先进制造伙伴(AMP)”计划,11月,通用电气公司(GE)提出“工业互联网”,2013年,美国国家标准技术院(NIST)提出工业互联网标准框架任务,2014年3月,GE、Cisco、IBM、AT&T、Intel等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政府与产业界之间的互动频繁、协同密切。
德国则积极布局工业4.0建设,强调智能化制造,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从智能设备之间、制造系统之间到协作企业之间的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3个集成,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德国政府、学界、产业界共同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并由3个主要协会(VDMA、ZVEI和BITKOM)组成标准组织,于2014年4月发布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新一轮产业变革同样也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契机,我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为切入点是现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已建成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产业规模和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互联网产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强中长期保有3~4家,本土应用市场空间大、创新牵引强。当前应将工业的规模优势和互联网的应用优势相结合,推动我国互联网与工业加快融合,走出一条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又能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新产业变革之路。
目前,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有总体性部署。在2013年8月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被列为专门一项专项行动,并于2014年6月发布了24家企业的试点通知。同时业界也在积极响应,2014年7月,由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打造促进跨界融合发展的平台。
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是将互联网创新基因注入工业领域,需要政界、学界、互联网界、工业界之间紧密协作。政府和学界需要加紧推动技术架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业界与互联网界应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加快合作与相互进入,共同推动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发展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业态,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大发展。
企业如何开辟新增长点?
在智能制造的未来世界里,我们将看到人、数据和机器连接形成开放的网络: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发生对话和信息交换;海量数据提供的“经验”将帮助企业对生产中复杂多变的状况做出精准判断和实时反应。据通用电气发布的一份报告估算,到2030年,全球GDP总量中高达15万亿美元的产值都将来源于产业物联网范畴。
埃森哲与通用电气的一份最新全球研究显示,企业高层管理者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产业物联网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绝大多数受访的高管认为,到2015年,产业物联网左右行业竞争格局的威力就将展露无遗。89%的受访者表示,那些到2015年还未采用数据分析战略的企业将面临市场份额缩小、发展势头减弱的风险。展望2015年,加快部署产业物联网的战略和技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然而,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从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在经济增速放缓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挑战之下,中国企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升级的十字路口。面对产业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中国企业诚然需要努力跟踪、应用智能硬件与数字化信息系统,但更亟需打开思路创新商业模式,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新增长机遇:从“产品”转向“服务”
产业物联网的重要亮点之一是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这也是早期的关注点。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机器传感器数据并从中获得洞见,领先企业正利用产业物联网实现资产与运营优化。
例如,航空公司的最大运营开支主要来自于燃料。在过去10年中,燃料成本平均每年上升19%。而通过收集飞机各部件的全程飞行数据以及使用性能分析工具,企业可将飞机的飞行数据、天气、导航、风险数据和燃料操作整合在一起,缩短飞行时间,进而直接节约成本、提升利润。
然而,提高运营效率仅仅是产业物联网能创造的最基础的价值,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获得增量收入及新型收入,即企业利用产业物联网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型为提供“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通过智能、可联网的产品生成数据,并据此提供数字化服务。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提供全新的服务进入新市场,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比如,轮胎制造商米其林提供了一项基于产业物联网的全新服务——DubbedEffifuel。该服务为其客户在卡车轮胎和引擎上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会将收集到的油耗、胎压、温度、速度和位置等数据传到云服务器上,而米其林的专家会据此进行数据分析,并为客户提供建议及驾驶培训。这项服务帮助其客户每百公里减少油耗达2.5升。
再如,农业设备巨头约翰迪尔公司联合其合作伙伴推出“精准农业”解决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来自农户的数据,制定出精确的农业耕种指导方案,帮助农民为种子挑选最佳的种植地、所需的肥料量以及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等。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还意味着直达客户的绝佳机会。如果企业仅销售产品,客户往往只在需要维修保养时才会与企业发生交互;而当销售服务时,企业将能建立更广泛的客户触点,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同时,通过从数字化服务中所获得的数据,企业也能够更好地洞察价值链上的各环节,从而提高效率,并制定更为合理的战略决策。
“四轮驱动”,助力转型
打造“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绝非易事。当行业边界日益模糊,并且大家都试图利用数字技术确立竞争优势,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时,企业就必须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开展合作和竞争。在此背景下,埃森哲建议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开放性地思考客户价值。要想打造“产品+服务”混合型服务模式绝非易事。企业需要勇敢地创想所需要的全新商业模式,寻求新的价值点,并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同时开展合作。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大胆地思考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于其客户和企业本身具有较大价值。需要指出的是,由单纯生产产品向“产品+服务”的转变不应只停留在产品的细节改善上,而应是针对客户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是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解决关键的商业问题。
˙建立未来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鲜有企业能独自提供“产品+服务”模式所需的所有能力和技术,企业必须寻找来自不同行业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同时,在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也应努力通过价值链和信息网络实现企业间的“横向”资源联合,充分发挥彼此优势,开拓潜在市场。
˙搭建产业物联网平台。这需要企业具备3项技术专长:传感数据处理能力、产业分析能力以及智能设备应用能力。通过运用这些能力,企业可将此前无法利用的资源和数据融合在一起,构建全新的产业物联网平台,从而取代现下互不相通的信息技术和运营技术。然而,产业物联网平台目前仍处于尚未成熟的早期阶段。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慎重选择和管理其平台,对即将面临的技术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并在信息共享和互通方面循序渐进,同时紧密依靠合作伙伴,共同克服困难。
˙推动人才队伍转型。产业物联网在淘汰一些传统技能的同时,也在另一些方面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催生其它种类的岗位需求。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在数据科学、软件开发、硬件工程、测试、运营、营销和销售等方面的各项能力,扩展专业性的人才储备。
左右市场格局的巨大诱惑,正推动企业计划在产业物联网方面加大投入,竞争大幕已经徐徐拉开。而想要在未来的数字市场竞争中真正地把握先机,企业需要大胆地颠覆传统的思维,在利用产业物联网优化运营的同时,勇于拓展以数字化服务为基础的混合商业模式,让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服务模式珠联璧合,从而创造新的市场和新的业绩。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产业变革时代下企业如何开辟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