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型企业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叫做“纵向一体化”,说地简单一点,就是卖面粉的向上发展生产面粉,向下发展与有土地的农民合作进行小麦的种植;第二种模式叫做“横向一体化”,也就是卖面粉的企业一看模式都差不多,就分出一些公司出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米粉、藕粉和黑芝麻粉。纵向一体化比较有名的公司是韩国大宇,这个生产钢铁的企业逐渐延伸出来的造船、汽车等业务都进入了世界前列;横向一体化比较有名的是美国的思科,它通过不断地收购、整合其他公司,获得新的技术和产品来完善自身的产品系列。
总体而言,因为“纵向一体化”的集团型企业在一个业务线上的各个企业之间关联比较紧密,因此他们更多地希望实现贯穿整个业务体系的、基于端到端的流程耦合。站在业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情景是在这个业务线上的所有分公司(或者事业部)的人员都如同在一个办公室中一样,讨论和解决在研发、生产、物流等过程中的业务司题。
而“横向一体化”的集团型企业,则更希望在公共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上进行紧密合作,而在满足客户个性化订单需求的时候,则由各个公司(或者事业部)自行解决。因此他们更多地希望实现一个公司(或者事业部)内部在消化和应用公共技术以满足客户订单时,将子公司(或者事业部)内部的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物流部门整合起来进行紧密的协同。
中国的集团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由于外在的市场环境、宏观调控等种种因素,很难将其归于上述的某一种类型,比如很多国字号的制造业集团企业涉足房地产,没几年又被国资委叫停清退;又比如2012年传出某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开始投资养猪……但总体来说,国内的制造业集团企业从分子公司的性质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公司制和事业部制。
分公司(小集团)是独立法人的企业,有些分公司(小集团)自身就是上市公司,因此他们有比较强的自主性。虽然总部也会对他们的业务有一定的干预,但是这种干预更多地体现在财务层面,他们的协同需求更多地体现在内部(即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一般意义上的并行工程)。对外而言,即便是一个大集团的企业,他们通常也是作为一个有优先供货权的供应商来对待。分公司(小集团)这种模式是国内最为常见的模式,比如上汽、东风和国家电网装备板块等都是这种模式。
事业部制则完全不同,事业部严格来说只是大集团公司的一个部门,这个部门的领导由总部委派,总部对事业部除了在财务上有一定的干预之外,在其他的业务(如研发、生产)也有一定的管控。由于事业部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有时事业部的领导几年就进行一个轮换),因此事业部之间的协同需求往往较分公司要高得多,他们一般都需要中耦合程度的集成(即由一家事业部总体负责,将具备不同专业特长的事业部联合起来,组成联合体进行研发和生产),有些甚至需要达到高耦合的程度(即各个事业部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工特征,各个事业部的工作内容和分工根据研发进度和工作强度动态调整)。事业部制常见于具有国资背景的大型企业,例如中联重科、海信集团和海尔集团等。
在这两种模式之外,笔者还接触过比较特殊的还有一种介于这两种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事业群制。鸿海集团(即富士康)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在分工协作上,他们有类似事业部这样的紧密合作与协同,但在人事、财务、研发和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他们又像分公司制一样界限分明。
虽然站在业务人员的角度,大家都迫切地希望实现不同程度的协同,但是由于财务结算、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流程等都涉及到大范围(甚至是跨公司)的业务流程调整,因此在具体实施上是有非常大的难度。
在后续的文章中,笔者将逐步从协同的实施角度谈协同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老生常谈论协同:集团型企业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