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地说还远远未能达到希望的效果,信息化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一些企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非但没有成为发展的助推器,反而成为负担,一些企业出现了“IT黑洞”,即企业投资信息技术,如同把钱丢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国有企业IT投资规模达到493. 23亿元,增长率为12. 14%,比上年降低0. 98%。2009年全国国有企业IT投资达555. 60亿元(国资委研究中心,2009)。可见,中国国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寄予厚望。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已经显现,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经营风险加大等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IT如何帮助企业实现转型,是当前企业普遍关心的话题。
然而,信息技术实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高管认为IT在组织变革、业务提升方面收效甚微(Business Wire, 2009)。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IT管理无力面对种种挑战,因而需要引入治理的思想,从战略层面上加强IT决策、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控制与管理,IT治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一、IT治理理论与实践发展
IT治理也称为IT治理安排或IT治理结构。IT治理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管理学、信息学、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全球性课题,目前这一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还相当有限,特别是经验研究成果还相当匾乏。在国际学术界TT治理是前沿性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学术界这一研究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等待我们探讨。
普遍认为,IT治理是为鼓励IT应用的期望行为而明确的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框架。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却是众所公认的(李维安、王德禄,2005)。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面对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在战略规划和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系统化的方法对策,IT治理研究为之提供了理论框架。实践中,实行有效治理的企业形成了一系列IT治理机制,IT构成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因素;而治理失利的企业往往发现IT阻碍业务战略的实施,最终成为限制业务发展的枷锁。何建佳、葛玉辉、张光远(2006)研究发现当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和组织之间的利益博弈未能达到均衡,同时又缺少有效手段对信息化过程进行监管情况下,可能出现员工参与度下降等现象,IT治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变化,使电子信息嵌入到企业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信息系统成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业务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企业的信息系统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给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传统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信息系统将内部控制流程、公司治理制度固化,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通常表现为一定的责权利分配,正是IT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基础。
骆良彬、张白(2008)分析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特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化进程中内部控制的建议。我们认为,未来需要着力研究信息集成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IT治理的研究必不可少。
不少学者已经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李维安、王德禄(2005 )认为对IT治理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制约IT治理问题研究的主要障碍。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体现的多重角色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所发挥作用的不可预见性使得IT治理问题更加复杂。饶艳超(2005)参考COBTI'给出IT治理的基本框架,提出建立企业目标和IT之间的联系,实施IT治理,提高IT治理水平。王洪伟、丁佼佼、刘解、James N. K. Liu (2009)应用CISR的IT治理框架,引用《中国计算机用户》的调查问卷,对中国企业的IT治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显示:一流绩效的企业都有着精心设计的治理机制;IT治理绩效呈钟形的正态分布;注重利润率的一流绩效企业常采用集权的IT治理模式;注重增长率的一流绩效企业常采用分权的IT治理模式;注重资产利用率的一流绩效企业常采用集权与分权混合的IT治理模型。可见,在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IT治理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但该领域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尽管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IT治理标准和模型,然而由于中国企业制度环境和成长历程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国际IT治理标准和模型可供借鉴,但完全照搬恐怕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必须在深入研究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IT治理模式,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IT治理的框架和标准。
二、研究设计
要从信息技术中获得价值,首先必须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有所了解。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可检验、可证伪的特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切入点。因此,我们尝试透过企业管理控制系统,观测信息化状况。
为深入了解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我们借助经验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作为研究的起点。由于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不同企业缺乏可比性。作为调查的切入点,我们首先选择机械行业。具体理由如下:机械行业是中国传统行业中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这一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是最先迈向国际化的行业之一;这一行业的管理业务相对比较复杂,提供了较广阔的观测空间;这一行业推进信息化时间较早,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摸索近二十年,其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调研基础上,我们选择这一行业中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国机集团作为业务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下属公司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集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IT治理方略,对此的研究将为了解国有集团公司信息化的现状,进而探索中国企业IT治理模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IT治理直接对企业战略、企业的控制决策体系产生影响,决定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制度安排,以及后续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其重要性不容小觑。然而实务界对IT治理这一提法仍比较陌生,加之业界对IT治理的边界与内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我们在问卷中没有直接出现IT治理的字样,而是从人们比较熟悉的管理控制系统入手。了解信息化实施前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化过程中的建设困难、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成效、信息化建设的后续努力方向等。这一系列问题围绕探索IT治理模式这一主题展开,但却从实务界熟悉的管理控制系统入手,避免产生认识偏差。问卷调查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国机集团下属的所有50多家公司,涉及6个行业。
三、问卷分析
问卷发放的对象为集团公司各单位的企业管理层,其中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信息化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等。问卷的计划发放数为300份,实际回收258份,回收率为86%;其中,剔除不合格样本后的有效问卷数为138份。138份有效问卷来自于54家不同的公司,分布在20个不同的省区,共涉及到6个行业(装备制造企业、科研企业、工贸企业、汽车企业、财务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具体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
图1有效问卷的行业分布情况统计
表1有效问卷的地区分布情况统计
问卷调查对象来自公司管理层、财务部门、技术管理部、经营管理部、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战略与资源部等多个部门,且层级跨度较大,既有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一线技术人员,也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总体来说,受访对象在岗时间普遍较长,学历层次较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受访者共有123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89. 13%;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为21人,占有效问卷总数的15. 22%。此外,由问卷中涉及到的岗位部门统计可以看出,目前国机集团下属企业的部门设置并非完全统一,各下属单位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名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1.国机集团信息化现状
(1)决策权归属与实施效果
回馈的有效问卷显示,信息化已在集团公司全面推开,集团部分下属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如河南第一拖拉机集团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而大部分的企业则是从2007年开始启动信息化项目,可见国机集团2006年出台《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这也体现出国有企业集权化的管理体制下催生出有别于西方企业的IT治理模式。
65. 94%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公司信息化建设所选用的软件③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大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本单位所采用的软件是在行业内是较为领先的。IT治理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决策权的归属,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领导部门无疑掌控更多的决策话语权。对信息化建设牵头部门的统计显示,80. 43%的受访者认为财务部参与组织了信息化建设,为参与面最广的一个部门,其次为信息技术部(65. 22%)和综合部(15. 22% )。这说明财务部和信息技术部在公司IT治理和内部控制领域承担着“挑大梁”的角色。
那么在相关牵头部门的带领下,IT治理的成效如何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88. 41%认为实现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初衷,4. 35%认为,仅仅满足“符合国机集团总公司的要求”。可见,提升管理水平是推行信息化的动机所在,然而集团公司内部对信息化成效的评价还存在很大差异。
为进一步了解IT治理对企业管理和绩效的影响,我们从“财务绩效”、“战略支持”、“企业管理”三个方面展开,按认可程度从1到7评分,7分为最符合情况,1分为几乎完全不符合。统计结果显示,认为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以后,“提升财务绩效”、“支持经营战略”、“改善企业管理”的平均得分为4. 74分,5. 12分和5. 52分。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绩效、经营战略和企业管理方面带来了明显的正向作用,“5分及以上”的较高评价占了大多数。
图2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信息化推进的主要挑战
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然而,困难和阻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尚未有经验研究具体跟进。问卷调查显示,信息化实施以前存在问题集中体现在资金管理方面和企业经营与发展方面。
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使用随意,计划性差,缺乏规范性的管控”、“资金使用审批环节多、效率低”、“资金使用透明度低、缺乏监督管理”等方面。问卷中对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从1分到7分的赋值,分值越大,表示所对应的问题越严重。如图3所示,若将得分在“5分及以上”认为是问题较为严重的,共有36. 23%的被调查者认为“资金使用随意、缺乏规范性的管控”,这是IT治理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其他较严重的问题依次是“资金使用审批环节多、效率低”(31. 88%)、“资金使用透明度低、缺乏监督管理”(30. 43 %)。相对而言,“缺乏监管制度,监管不力”的问题并不突出,超过60%的受访者对此的打分不超过3分。
对资金管理中的这5类问题进行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其在统计意义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人们对这些问题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比较一致,相互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2,表3)。
经营与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也是IT治理的核心目标所在。调查发现,预算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是危害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大问题。“5分及以上”认定为问题较严重,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滞后于实际业务,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管理较混乱(50. 00%);预算与员工的绩效激励缺乏联动机制(44. 93 %);集团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的预算制定标准不一致,内部差异较大(35. 51 %);而预算管理领域中“投资审批草率,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的得分却明显低于其他方面,仅有21. O1%受访者认为该问题较为严重。
图3信息化前的资金使用与管理问题(由低到高分别为1-7分)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IT治理现状与思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