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智能制造大潮下的供应链管理之道
主持人:e-works数字化企业网媒体合作总监李卓刚
讨论嘉宾(从左至右):
企企通副总裁张海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采购与供应链业务负责人何畏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祥
赛意信息供应链产品部总监杨响亮
美的集团IT部供应链系统部部长周晓玲
联邦家私CIO邹小川
主持人:智能制造背景之下,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
张海:其实我之前也是做比较传统的咨询行业,比如ERP的实施。我更多的跟大家讨论的是“+互联网”,SaaS怎么能把它引进到传统行业,像以往做采购,可以通过直接降价来提高效益,但是不可持续。如果从效率的角度来去进行创新,这个总成本下降是很快的,安全库存下降,资金的使用率增加。因为有了这种创新技术,企业能够引入低成本的资金,降成本是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的创新还是会给传统的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收获。
何畏:分享三点关于如何进行供应链创新。
第一,做供应链的人很多是做日常工作的,在企业中怎么样把自己的工作价值突显出来,让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供应链环节。我很勤勉和敬业,但是也要有创新思维。
第二,目光要远大,要有战术的脚踏实地。过去很多供应链的理论依然有效,但是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吃老本可能吃不起。但是没有好的供应链基础,空谈一些技术,例如供应链云,就是不切实际的。既要基础牢固,也要有技术。做供应链的人要始终有一个集成的思维,例如集成营销、研发和IT。
第三,作为供应链的从业者,是非常幸苦的,没有那么多闪光的瞬间,我也借用一下最近习主席引用的一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陈志祥:刚刚来自企业的朋友分享了实施供应链的做法和经验。针对他们刚才这几位的介绍,我觉得应该把IBM和京东的理念、美的的策略和企企通的技术以及联邦的经验集中在一起。企业将来去做供应链信息化,从他们手中就可以学习到一些东西。
比如说IBM的理念,很了解IBM,对IBM这个企业,不管它在哪些方面在技术上的管理理论上都很先进。比如说提到智能、透明和可预测这个理念,包括京东提到云的各种策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美的,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企业的创新和整个市场都做得很好。美的的周总讲到的整个技术路线,它的策略以及供应链实施值得借鉴。
大概2001年,我应联邦家私邹总的邀请去做培训。联邦10多年从ERP实施一步一步走过来,信息化非常稳健。他现在提多了很多新的理念,例如数字化电商化营销,个性化等等。供应链前端后端以及企业内部怎么连接,各个企业都讲到了供应链协同,协同是供应链非常重大的一个手段。
三步走战略模型,一个企业要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你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发展没有达到这步,实施云系统就容易摔跟头。利用数字化做可视化,然后再往前走。
杨响亮:智能制造供应链的变革与创新。我觉得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顶层设计。供应链的框架结构模型,这些是要考虑的。整体性和长期可持续,影响了接下来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像美的、联邦他们早期在做顶层设计做得比较好的。
第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赛意也做流程管理和IT规划,在流程方面的改善也要持续,刚才有朋友茶歇的时候说,怎么样能落地。这里要考虑到流程、岗位、人员,这些要创新变革。
数据采集技术,现在用二维码在采集上面都会存在一些缺陷,怎么样能用这些数据采集,怎么定向定位,我觉得实现效率提升需要变革出新。
IT系统新技术,包括云,还有其他系统的协同,新的系统可扩充扩展,这几个方面要重点去考虑。所有的系统不是孤立的,会把很多系统联合在一起,以后有可能建很多孤岛。中国除了京东云、美的云、腾讯云,还有其它很多云,可能以后要成为孤岛,通过什么技术把这些联系在一起,形成供应链上下游、价值链的整合。供应链不是孤立的,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有合作,内部与部门之间,外部与客户以及供应商等都会有衔接,上下游整合也是要创新和考虑的。
这些做完之后还剩下数据,大数据怎么去用,这些数据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也是涉及相关的上下游的大数据为我所用。我觉得云还是可行的,供应链的提升也有助于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运用。
主持人:看到云,我觉得供应链的云应用在制造业系统里面的云化程度是比较高的。
杨响亮:云的价值也很大的,供应商一整合,就可以互通有无了。
周晓玲:在制造企业,供应链要回归本质,供应链的目的是快速和精准交付。基于这个来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可以去做:
第一个,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三个方面可以去提升和深化,我可以稍微展开一下美的在这三方面做的事情,以及今后要去努力的方面。第一个是全球化,美的是全球化企业,在国内有32个工厂,海外也有很多工厂,比如日本、越南、泰国、以色列、埃及以及巴西。这么多工厂,怎么能够把供应链管理统一整合,这是全球化要去考虑的问题。所以现在正在搭建全球供应商门户,刚才介绍了国内的供应商门户,主要针对国内,未来是要打造全球供应商门户,这个门户是要做成云。刚才介绍过美的一定要打造数字驱动的经营,在供应链这块也要基于数据说话,基于大数据分析来驱动后面的管理决策,很多报表和分析都是从大数据出来的,现在还在进一步的深化。
另外一方面,互联网的项目,之前拉通的是经营和流程方面,把工厂层面的设备、机器人,包括物流、车辆和数据收集起来,做设备连接、预警以及分析,未来能够去控制设备,控制人机交互。
在智能化方面,一些很好的技术,刚才大家都介绍过,比如说图片识别、音频识别以及机器深度学习,这些有很多方面可以去应用,图片识别可以在一些检验环节用到。比如说外观的检验,包括这种三标的检验,包装说明书、铭牌之类,色差很难识别,就因为外观没有检验,铭牌有色差,被客户退回来。系统自动识别这种差别,包括空调的外观检验,也用了这些技术。再比如视觉识别,在AGV小车上用到了,是比较简单的应用,后面还有深度的应用,包括音频的识别,比如可以通过音频进行品质检验。还有深度学习,刚才教授讲到的预测,包括智能计划排产,这些模型和技术是难点,在企业的应用是很具体的,需要逐步的深化应用。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要挣钱,一些好的技术应用到企业当中要考虑它的投入产出比。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投入都要做好分析,这些技术用在哪些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最好,投钱在这个应用上后能给企业省多少钱,要经过深度分析并经过决策。项目能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就是企业要的。在座的很多企业也是一样的,每次的新技术,大家一定要学习,应用一定要想好用在哪里,这是非常重要。
邹小川: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阐述,我觉得大家是殊途同归的,都围绕一个核心,包括很多技术,落实到当下怎么去决策?在座对决策的选择过程是比较纠结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企企通为什么用一种SaaS的服务也可以做,针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策略。而安全是相对的,像美的这样的一种巨无霸千亿级大企业,自成一个体系。而联邦不是,可能也会要用SaaS的方式,可能会牺牲一些信息来获取机会。我认为选择策略时企业要去想你要什么,得到什么,初心很重要。
要进行变革,变革是什么,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前面主持人遇到一个问题,云是增量,不涉及到这一块不去投入,并不等于我讨论原有东西,发挥好它的价值,一定要虚心去听取意见。初心是什么?供应链管理。我在2009年做的报告当中也谈到这个话题。联邦打造敏捷供应链,围绕的是服务消费者的方式,以终为始。终是什么?以终为始看现在。目前这个阶段,对每个人性的认知,对每个个体的认知,已经不是原来那种在大规模做工厂的时候,管控每一个员工,把人当成机器来管理的时代了。以人为核心,智慧化的核心是服务于人,把权力赋予人,给人更多的能量,让每一个角色通过能量来武装自己。所以转换的核心就是这个,依靠全产业链赋能,我觉得这是联邦转型升级要考虑的初心,以终为始看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谢邹小川总的真知灼见,不忘初心,很核心的一个内容。时间关系,上午的议程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几位专家的参与,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圆桌讨论:智能制造大潮下的供应链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