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信息的及时流通对经济活动和管理决策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人类的生产力已经加速提升并形成一次新的浪潮,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主要资产是“知本”(Know-How)。在行业竞争中,无论是银行、保险、制药、金融、能源还是零售行业,如果不与“知本”恰当结合,任何其他资产(资金、品牌、机器、土地等)都是无效资产或者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那些能够创造、应用、获取和分析智能的国家和企业才会成为胜利者,而商务智能让这一切变为现实。
每天,企业都会得到大量的数据,包括来自企业内部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供应商资料等,此外还有来自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企业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IBM估计,全球每天在线(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和PC中的)数据为1EB,而在脱机的媒体媒介中的数据则是在线的20倍之多。实际上平均每18个月企业的数据量就翻一番。Data Warehouse Institute2004年调查了796个使用数据库的企业用户,并得到了关于用户更新其数据的速度分布图。但是,有些专家估计目前能被利用的数据却只占到5%)10%。信息需求和给的指数增长使得要达到供需平衡显得越来越困难。如此大量的数据冗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高效的从这些繁杂的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者的决策做出参考依据呢?商务智能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
在中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商务智能可能比较陌生或有些遥远,但在欧美等地商务智能已经配置到普通用户的电脑上。因此,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在后危机时代研究商务智能对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BI不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必须被实例化和普及化的科技手段。本文综述了BI在企业应用中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首先对BI的概念和关键技术做了简单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BI在企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现状,提出了企业建立BI的各种具体建议,并对BI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商务智能(BI)的概念及关键技术
1.商务智能的概念
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最早于1989年由Gartner Group的Howard Dresner首次提出,它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商业竞争力的建设方案。目前BI并没有一个确定统一的定义。
对于BI,比尔.盖茨认为,BI是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的数据,从中获取企业发展必需的信息;之后将获取的信息用于商业决策过程中的过程。比尔.盖茨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BI首先需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整合,然后再将得到的数据转换成信息,接着将其转化为智能,最后把信息和智能用于商业决策的过程。
Business Objects公司CEO伯纳德.利奥托德这样定义BI:BI是在计算机硬件、网络、通信和决策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的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一项技术,是一种基于大量信息基础上的提炼和重新整合的过程,其基本的功能就是让企业内部员工以及企业外部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实现对信息的访问、控制和共享。这个定义显示了BI在“Know-How”中巨大作用,BI让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真正成为现实。
2.BI关键技术及其框架
BI的核心用途就是将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信息、知识和智慧,进而为企业决策做出依据。他涉及以下技术:数据预处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
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BI框架的方案有六个:恩门的企业信息工厂、扎克曼的企业框架、美国数据仓库研究院的商务智能组件架构、Gartner的商务智能框架、商务智能厂商BO的商务智能架构、BI厂商MicroStrategy的商务智能架构。
以上六个方案中最被推崇的是Gartner的商务智能框架,如下图1所示。该图形象地展示了商务智能的信息流动方向。业务层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等,它是企业数据和问题的原始来源,商务智能软件可以通过编程接口来访问该层;技术层负责数据的ETL,即抽取、转换、转载等加工;功能层包括商务智能套件、商务智能平台、报表查询工具;组织层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对最终信息比较和预测等。经过以上四层的积累,最终商务层就能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
引入门户概念而形成的商务智能门户(Business Intelligence Portal,简称BIP),对BI进行了提升和补充。它使得BI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和个性化,能够根据职务的不同和工作需要设定不同的界面,并且能够有力地整合企业内外的信息。特别的是,BI只能处理结构性资料,但是,存在于文件、电子表格、电子邮件、互联网等环境中的非结构性资料比例远高于结构行资料,而且也是企业决策不可或缺的参考因素。
图1.商务智能框架图
二、企业BI的应用领域
企业BI可以应用于电信、银行、保险、医疗、零售、政府等行业和部门,以及所有建立了数据仓库的用户。企业BI能提高ERP的价值。下面从职能上总结其应用:
1.BI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在适当的时候,以适中的价格,通过合适的渠道提供和促销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最理想和最高的境界。CRM使企业全面观察客户,全面利用客户信息,从而成为推动企业腾飞的根本动力。CRM中经典的2/8原则,即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而且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每年20%)50%的客户是变动的。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锁定利润率最高的顾客是CRM重点研究的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尽可能地搜集顾客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出内在的知识和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对未来做出预测。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CRM型企业,BI是它重要的工具和方法。CRM要求企业关注每个客户的需求,与客户互动,并把这些信息应用于决策。商务智能可利用数据中的信息来回答企业的商业问题并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BI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CPM)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企业战略设计、商务赢利建模、全面预算规划、活动执行监控、运营分析决策、结果报告展现。这六个部分几乎每个部分都会包括BI的内容。CPM更加偏重战略目标的制定,预算编制和实现,以及操作层的执行操作。CPM监控企业绩效好坏的方法一是同去年同期比,或者连续几个季度业绩完成的情况(和历史相比);二是超额完成任务多少(和预算相比);三是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多少(和竞争对手相比)。CPM能够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从数据中看出企业的效益,对企业的预算和规划意义巨大,而BI能让数据分析和管理更加透彻和科学。
3.BI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加特纳公司曾预测,到2004年全球2000家大企业中还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因不能适当利用商务智能,而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而实际情况是至今被淘汰的企业所占比例已远远超过了50%。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商务智能方面的人才以及对这些人才的有效管理。在BI时代,企业经济运作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信息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创新性和个性化要求高。这些新的特征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HRM)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的HRM已经由传统的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转变为以激发人性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创新性管理,其本质是以知识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
BI的实施,为企业的HRM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它迫使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来,直接对企业的效益负责,容易形成扁平化的组织。BI使得企业员工不得不进行频繁的交流和学习,打破了部门的限制,化“竞争”为“竞合”。对于企业的高管而言,BI系统使他们能够及时地了解企业员工的动态,有利于实现对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三、企业BI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BI是当前企业管理中最为前沿的实践应用,很多专家和企业高管都认为BI是继ERP后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IBM、Microsoft、Oracle、Sybase等软件巨头都将BI作为未来企业极为重要的战略增长点,并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BI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在2006年1月23日公布的对1400位CIO的访谈结果显示,BI是大多数公司主要的技术首选。另外的一个调查是由商务周刊(Business Week)发起,委托Knight birdge Solutions进行的对BI价值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公司都认为其大规模的或战略性的BI实施正在为公司带来预期的回报。
目前,国内的大型企业都充分享受到了商业智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例如通过商业智能软件,联想集团成功地将平均库存从72天减少到22天,海尔集团的采购成本年也节省了8000万人民币。但是,我国的BI应用目前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仅在信息化程度偏高的大中型企业有少量应用。不高的原因一是缺乏数据积累,二是缺乏BI方面的人才。
据China BI(中国商业智能网)统计,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的商业智能市场份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35%,其中商业智能产品金额约为9亿元人民币;商业智能系统集成(不包括许可证)约为11亿元人民币。52008中国商业智能市场发展报告6显示:金融、电信、保险领域的BI应用达20%左右,而能源、制造、政府等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已突破30%。
四、如何建立BI
商务智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但是,要成功实施难度也相当巨大。有统计数字显示,在国外,投资建设商业智能的企业有60%)70%以失败告终[6],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更大。建立BI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多行业导致系统需求不明确,甚至与业务割裂、多应用导致系统贪大求全、多工具导致系统的针对性难以定位。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高效实现BI呢? BI咨询公司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平博士认为“BI项目80%的工夫在前期”,需求的提炼算是BI项目前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还有两点则分别是前期的项目整体规划和数据来源及其质量控制,这三点都是直接决定BI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总结,本文把BI的建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
在准备阶段,为了保证后序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做到以下几点:¹BI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管理者支持。º有明确的分析和智能运营管理的需求。有实施经验的专家。有大量的数据积累。有简单易用的工具。
在建设阶段,浪潮集团通软公司副总裁魏代森提出了建立BI的四种模式:已有的管理软件与BI软件属于同一软件厂商,利用自主BI软件将管理软件拓展到BI平台。º已有的管理软件且采用外部BI软件的建设模式,可以考虑同像BO等国外著名的BI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已实施管理软件且自主开发BI软件的建设模式,比较适合采用国内自主的BI软件进行集成和整合。基于独立BI工具进行建设的模式,可以探讨直接基于商务工具开发应用集团企业专用的BI平台。
在运行维护阶段,首先要检验系统建立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不完善的地方,进而通过更深入的数据存取、控制和分析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决策,或者合作实施,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进行调整。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商务智能系统都需要经历商务智能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维护与管理3个阶段。
最后,笔者根据自己在云南白药集团实施BI项目的经验,总结了企业建立BI系统的几点建议:
(1)在建立BI系统之前,应该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决定是否应用BI技术以及构建什么样的BI系统。
(2)树立BI技术应用的成本收益观,不能偏执地认为只要建立了BI系统,就会一本万利。构建BI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BI系统的收益也可能是渐进的、隐蔽的和不可预测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实施BI时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而因噎废食。
(3)注重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在构建BI系统时,既要考虑技术的因素,也要注重相应企业文化及理念的培育。
(4)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做好实施BI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的企业,首先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更为重要,为进一步的BI打下基础。
此外,在BI的实施过程中,公司应该缩小BI解决方案的规模。BI的分析工具和分析引擎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筛选对公司最适用的模块并加以定制化。同时,公司在BI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推动BI使其更贴近日常运营。BI不应该只是对历史的分析与挖掘,也应该能够预测未来。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发和维护人员应该将BI朝WEB服务和OA等功能的方向进行拓展,使BI能够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五、BI未来展望
企业要实现业务的增长,关注BI当前趋势以及这些趋势与企业决策过程的关系,无疑是相当重要的。IBM公司CTO(首席技术官)Don Campbell先生对BI的未来做了展望。本文认为,BI将会朝以下方向发展:
(1)绿色计算:BI的应用使得在线报告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文件,使得碳的足迹明显减少。使用了BI之后,一位客户估计一年可以减少255,000张纸,而这相当于5,519个足球场的长度。
(2)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以WEB2.0为基础将人的活动和人际关系作为重要数据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交流方式。应用社交网络将使人的活动、投入和关系的结合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3)数据可视化:即以清晰有效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鉴于仪表盘的数据透视功能,未来BI在会在现代BI报告、分析和仪表板交互显示上有更大突破 。
(4)移动设备:如今全球约有35亿个移动设备。办公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移动设备和BI的无缝连接提出了更大的要求。移动商务智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5)预测分析:目前,许多公司都将当前和历史数据分析与统计和预测分析结合,创建预测组织,并通过常用平台在组织中沟通结果。预测分析功能现在已经嵌入BI中,管理者已经可以利用先进的统计模型、分析结果,通过高消耗的报告、分析、仪表板和积分卡将预测分析应用到决策的制定中。这一功能将大大增加企业应对市场、经营风险和客户趋势变化的能力。
(6)由孤立的商业智能发展为嵌入式商业智能:即将商业智能组件嵌入企业现有的诸如财务、人力、销售等应用系统中,商业智能事务处理系统更具普遍意义。
六、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各种数据资料的不断丰富和积累,建立BI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建立BI系统因为其初期需求不明确、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我国的商务智能尚处于导入期,对商务智能的系统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文详尽地综述了BI系统在企业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关于BI系统构建的方案和建议,并对BI系统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国内企业商务智能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BI应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