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富士康国际,是鸿海集团(即富士康科技集团)之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手机代工,客户包括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电子、乐金集团(LG)、索尼、中兴通讯,以及其他大量中国大陆的本土手机企业。
2013年3月22日,根据在香港上市的富士康国际发表的2012年财报,其公司在2012年净损失3.161亿美元,创造出了在香港上市七年以来最重大的年度亏损。
富士康国际曾经在2010年亏损2.18亿美元,然而在2011年扭转了亏损趋势,完成了纯利润7280万美元。目前富士康国际的市值约为28亿美元,和2011年底相比市值挥发将近1/4。
与企业亏损相伴而来的是大批量的企业裁员:2012年,富士康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减员约2.89万人,并且减员还在继续。3月23日,深圳媒体报道,“富士康鼓励员工主动请辞,有的部门还可给予600元补偿金。”富士康国际亏损的症结在哪里?让我们揭开其背后的面纱。
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以代工企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一、经济衰退:主要客户需求下降
到目前为止,全球的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欧洲经济萧条,日本产业则受地震、中日关系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得扑朔迷离。因此,作为主要代工诺基亚、摩托罗拉、日本手机业务的富士康国际,也自然受到影响,主要客户订单量下降,成为富士康国际亏损的主要原因。以地区分布计,欧洲收入按年跌约6.2%,录得分部亏损921万元。而占收入比最大的亚洲,收入按年跌17.3%,但分区溢利却大跌86%至3152万元。
富士康国际表示,管理层展望今年经济环境仍不明朗,预计继续拖累手机全球需求及富士康的业务,对今年维持审慎态度。
另外,富士康国际的客户需求下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苹果手机的崛起。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国际目前的主要客户仍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iPhone的竞争对手,而苹果iPhone、iPad等订单则都属于富士康国际的母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有消息指,Phone订单有可能代入富士康国际。对此,富士康大陆发言人刘坤表示,富士康国际的优势在于手机制造,也承接了公司绝大部分的手机业务,至于Phone订单的归属,须依据富士康国际公告。如此说来,富士康国际能不能在苹果手机中谋得蛋糕,还难以提前下定论。
二、裁员背后:劳工成本日益上涨
2008年,富士康国际拥有员工10.8万人,2009年富士康雇员总人数达到最高峰,为11.8万人。此后,富士康开始持续“减员”。2011年富士康国际员工总数由2010年的11.25万名缩减为9.89万名。去年,其员工总数降至7万人,人数减少约2.89万人,幅度约为29.2%。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富士康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2009年有报道称,富士康员工总数相比2008年增加9.7%,但劳工成本却下降27.8%。这就意味着,富士康付给劳工的薪水从2008年的人均6210美元,降至2009年的4086美元。美国劳工协会及多方舆论,多次指责富士康压榨员工。
迫于压力,富士康自2010年6月1日开始实行基层员工涨薪三成计划。该年度富士康的用工成本增长幅度达33%。财报显示,尽管2012年该公司裁员三成,但其员工成本总额为4.62亿美元,仅比上年同期的5.33亿美元,减少0.71亿美元。
富士康在财报中称,近年来,全球OEM品牌与新从业者之间展开激烈市场占有率的争夺战,希望代工企业提供更低成本的产品。但另一方面,代工企业又面临制造费用高涨、劳工成本和原料价格上涨等压力。双重因素导致富士康国际毛利率下滑,并出现业绩亏损。
其实,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中国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直以来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富士康,也自然难逃此劫。
三、微笑曲线:富士康吃的只是残羹
“微笑曲线”将企业竞争战略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位置则为获利高位,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总体含义就是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
富士康却恰恰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其一直以来以代工为主,因此,富士康在整个产业链中,只能吃别人剩下的残羹。我们以iPad平板电脑的产业链为例,苹果公司每台获利200美元以上,而富士康公司只能得到11美元左右的“制造费”或“加工费”。自富士康公司频繁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后,很多人指责富士康集团为"血汗工厂”。然而,从“微笑曲线”的视角看,富士康集团受到了“两头”的控制和挤压,实际上只是“血汗工厂”的替罪羔羊。代工业本来利润就很稀薄,然而该行业的竞争压力却越来越大,富士康面临来自比亚迪等众多对手的竞争,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难过。2006年富士康研发团队500多人集体辞职,并加入竞争对手比亚迪。此事件导致大量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订单转向比亚迪。
其实,富士康也意识到自己在微笑曲线中的卑微地位。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寻找转型的机会:在研发方面,富士康向清华大学豪捐3亿元,双方共同建立了清华一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2010年,由该中心研发出的碳纳米触摸屏成功上市,并被试用于手机生产。正是这一重大突破,郭台铭决定增资1860万美元用于子公司——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富纳”)的触控模组生产,但是,投资只有1860万美元的业务与整个富士康比起来,只有九牛一毛,根本无法带动富士康向研发领域转型;在终端方面,富士康旗下拥有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飞虎乐购、敢创数码等覆盖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线下实体店铺到线上电子商务的“全渠道体系”,但这些终端市场份额小、盈利状况不佳。正是由于富士康代工业务规模过于庞大,富士康也就很难像华硕、HTC那样顺利从代工转为自有品牌的运营。十多年的代工转型不畅,看来注定是郭台铭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中国将逐渐脱离“中国制造”的光环,向“中国创造”转型成为必然,作为这种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代工业务也终会走向衰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牺牲品,那么富士康亏损也就理所当然,郭台铭不得不对旗下的公司进行重新定位,打造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富士康亏损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