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博士
2013年3月14-15日,由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中心和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e-works)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新长征”的“2013中国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暨2012(第十届)中国制造业岁末盘点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在本次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博士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主题为《中国经济走势与制造业转型趋势》的演讲,解析了中国经济当前及未来的走势,以及这种走势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包括制造业及信息服务业在内的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同时为企业如何应对新形势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中国经济短期和中长期走势
从中国经济的短期(2013年)走势来看。全年将呈现“前升后降”的趋势。这与2012年的走势正好相反,2012年是前三个季节下降、第四季度出现反弹。而2013的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上行趋势,最后一个季度可能会下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于前三季度经济会继续上行的原因
第一、2012年年底的经济反弹余威还在,“路径依赖”使这种反弹持续一段时间;
第二、新领导班子上台,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信心,从而带动经济上行;
第三、中央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在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之后,地方政府、资本市场、房地产企业都受到鼓励,从而带动经济继续上行。
·关于经济可能于年底出现下行的原因
第一、去年五月份我国采取了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的刺激政策),这种刺激政策带来的效果一般持续时间会有一年左右。例如2009年初的4万亿投资,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反弹,持续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实际上从2010年的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已经出现下行趋势,GDP增长从2010年一季度的12.1%一直跌到2012年三季度的7.4%。刺激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措施,一旦刺激政策停止后,经济就可能进入下行通道,因为刺激政策这种“强心针”不能老打,打多了会出现负面效应。因此去年采取的稳增长措施虽然从去年10月份以来带来了明显的反弹效果,但反弹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也就一年左右,到今年的年底经济可能出现下行趋势。
第二、今年二三季度可能会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会采取宏观调控政策?那是因为随着GDP、工业增加值等指标的反弹和上升,有几个主要指标也跟着反弹,即CPI和房价反弹。实际上CPI和房价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出现反弹,2013年2月份的CPI已经达到了3.2%,一些热点城市房价已经开始出现反弹,比如北京,部分楼盘增长幅度超过了20%到30%。当然,新出台的“国五条”政策会对这一波的反弹趋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CPI、房价等继续反弹再持续几个月,老百姓和市场将无法承受,届时中央有可能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措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经济又会出现下行。
从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来看。从2013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很可能出现一个深度调整过程。直到2015年之后,中国经济才可能走出这一轮调整,步入到中速增长轨道。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现在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中国经济将要步入中速增长时期,以6%—8%左右的中速增长速度一直持续到2020年前后,到2020年后可能以4%—6%保持到2030年,这样2030年就可能提前20年实现小平同志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增速会进一步跌到2%—4%左右,就像当今大多数发达国家情况一样。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其他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国也不能例外。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年份政府通过刺激政策可以使经济增长超过10%,但那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我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在下降,资源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严重了,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环境恶化已经不允许有这么高的增长率了。
目前这几年,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对我国很多企业和产业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为什么当前有很多企业面临很大困难,都与这种经济背景有很大关系。
不过从2015年以后,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如过去那么高,但是还可以维持一二十年5%-8%的增长,这在全球仍然属于高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前景整体是乐观的。为什么乐观?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中期阶段,相当于一个人正处于青壮年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中国经济还将保持一二十年的中速或中低速增长。
原因之二是中央已经开始强调要加快改革。只要我们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化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结构升级,获得新的生产力,这叫做改革红利。改革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红利。这两个方面来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总体是乐观的。
二、新形势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机遇一:消费结构还在继续升级带来机遇
消费结构升级是有规律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要满足吃穿的需求,所以当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大发展;进入90年代,耐用消费品需求开始凸显了,于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行业大发展;进入2000年后,住和行的需求开始凸显,于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获得了大发展。前面吃、穿、住、行、用五大需求都涉及到了,消费结构今后朝哪里升级?当然五大需求都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还有新的升级空间。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凸显,那就是“学、乐、康、安、美”,它们分别是:学习的需求、快乐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和美丽的需求。
消费结构开始朝这些方向升级,那些与消费结构升级方向一致的新产业和产品,就迎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同样是发展房地产业,以前主要是建住宅、商业地产,今后的房地产业将更多地向文化地产、旅游地产、休闲地产和养老地产等方向拓展。消费结构升级,没有因为这次经济调整而终止,还处于继续升级的过程中,这就是机遇。
机遇二: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机遇
工业化进入到什么新阶段?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现在是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简称中后期阶段。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含信息产业)相交融发展的阶段。
根据对英法德意美日“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历史经验的研究,重化工业阶段一般来说持续时间比较长,多则持续上百年,短则持续三五十年,我国作为后发国家最短也要二十年。目前我国重化工业阶段已持续了十多年,今后还有十年左右,也就是说十年后有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尽管最近几年重化工业面临很多挑战,但还有部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随着经济复苏,还有一段时间的发展空间。由于重化工业产业链比较长,对GDD贡献比较大,所以重化工业阶段持续对重化工业及其相关行业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机遇三: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机遇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根据国际经验,30%—70%是城镇化的加速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上半阶段向下半阶段转折的阶段。只有当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后,才能相对稳定下来。
这就意味着我国还有二十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还有几亿农民要进城,还有很多现有的农村和一些城市郊区要演化为新的城市、新的城区,意味着还有很多新的产业和消费发展的空间,意味着还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建设。所以中央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鉴于我国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经完成,没有这样的空间了。
这里要强调的是,城镇化以什么样的方式推进很重要,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粗放式方式推动,如大规模投资、大拆大建、造城运动、房地产开发等,将很可能带来一系列后遗症。
现在中央强调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是人本城镇化、城乡统筹城镇化、协调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协调)、特色品牌城镇化、集群城镇化、市场城镇化、绿色低碳城镇化、智慧城镇化、品质城镇化等。只有按照以上要求去推进新型城镇化,我们的城镇化才能步入正途。
机遇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带来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部不同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分工协作可以提高效率,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正因为如此,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带等。其他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早已完成了,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生产率可以释放。而我们的企业可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分享效率提高的好处。
机遇五:新规划和新政策带来机遇
“十二五”规划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十八大”也强调了若干重点发展产业。这些被规划和政策强调的产业会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机遇六:全球产业链重组带来机遇
过去我国企业难以进入国际产业链高端,但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创下,部分发达国家不得不将部分产业链的高端让出来,这就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部分产业链高端带来直接的机遇。之所以吉利汽车、中海油等的重大收购能够进行,就是这种背景的产物。
机遇七: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带来机遇
国际经济危机带来很多挑战,但也带来一个重要机遇,那就是催生了新一轮技术革命。这一轮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方面。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讲的就是新能源技术与IT技术相结合的故事。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酝酿,毫无疑问为我们发展与这些技术相适应的产业和产品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根据市场趋势分析,根据对“十八大”报告的分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业。为什么这个产业发展前景不错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认可。现在消费者买任何产品,都开始关注这个产品是否节能、绿色环保和低碳,如果产品符合这些要求的话即使贵也愿意买,反之则再便宜也不要,这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动力;二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也包括我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二是生态产业。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从产业角度需要有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包括林业、部分农业、水产业及沙漠治理方面的产业等。我国面对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来实现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的目的。
三是海洋产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背后就是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捕捞业、油气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沿海一些省市已设立了蓝色经济试验区等来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四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迎来了一次发展高潮,在2000年前后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没过多久又重新兴旺起来。信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将可能出现大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在信息行业与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交叉地带,将产生很多新的行业。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不断降低信息成本,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所有产业都受益。所以信息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五是绿色制造业。制造业前面加上一个定语——绿色,就是绿色制造业,这里的绿色不只是颜色概念,而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或节能减排。制造业下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绿色低碳,这是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某个制造业企业能率先在节能环保上做得比其他企业好,且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它就能占领新的市场。
六是文化产业。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文化建设,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具体方针,包括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创新文化的业态等。政府政策鼓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学乐康安美”这些新的消费需求有很多需要文化产业来满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需要提高自己及其子女的素质,提高自己生活的品质,都需要文化产业来满足。
七是大健康产业。这里的大健康产业指是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养老服务业等。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人都要追求健康、快乐、长寿,需要这个行业来满足,所以大健康产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八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其中商务服务业里面有一部分与信息产业相交叉。在金融业方面,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民营金融业,这在以前是受限制的,现在提倡要大力发展。在物流业方面,全世界500强中有几家是物流企业,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才刚刚起步,物流业中的快递企业主要是同城快递公司,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买东西都通过网购,这需要物流快递业来支撑,所以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九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包括各种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和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比许多人通常想象的投资回报率要高,现代农业的产业链较长,产业附加值较高。目前在很多大城市的郊区,投资农家乐等现代农业回报就不错。
十是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的行业。新型城镇化涉及到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很多服务业。城镇化意味着人口和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区域向效率较高的区域转移,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同时带来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以上十个行业,其中包括了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总的来说,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发展潜力有三个标准:第一是符不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即有市场需求的行业才有潜力;第二是符不符合绿色低碳的方向,这是世界潮流;第三是符不符合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如果同时符合这三个标准和条件,那这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能较好。
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一是制造业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带来产品利润空间受挤压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企业寻求制造增值服务和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益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实现将会把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数字化和集成化运行,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最终帮助制造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二是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服务业的发展相融合,信息服务业本身就是服务业,而且信息产业不仅是服务业而且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之所以将产业分为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为了统计分析的方便,现实生活中这些行业都是相互交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北京现代是什么企业?主要是制造业,制造汽车,但其服务业的比重也占到百分之二三十。所以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交融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三是制造业高端化。所谓制造业高端化,就是要提高制造业及其产品的附加值,即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什么一定要高端化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的需求档次上升了,必须高端化才能满足新的需求;二是“高成本时代”到来了,如果不实现高端化,企业就无法消化高成本、实现持续发展。
四是制造业特色化。在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中,我们要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制造业。要依靠自身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制造业,形成我们的特色竞争力。只有具有特色才能有优势,只有具有优势才能有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可持续发展。
五是制造业集群化。要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去发展制造业。对每个企业来说,要尽量成为产业集群“种子企业”,或者主动参与到产业集群中去。为什么要推进制造业集群化?因为产业集群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核心秘密,凡是产业集群发达的地方,经济也比较发达,否则就不太发达。产业集群可以从多方面降低成本,如降低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学习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同时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集聚效应等。
如何推进产业集群化?站在一个地方或园区角度来看,主要可采取以下三个措施:第一,要善于培育或引进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通过种子企业的生根开花结果,带领一片产业集群的形成;第二,要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如商会、协会来发展产业集群,因为行业组织非常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三,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作用,尤其是重视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
六是制造业品牌化。即发展制造业的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家、品牌园区,通过品牌来提高附加值,通过品牌来提高竞争力。现在许多品牌都被外国企业控制了,我们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制造业品牌,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也让其他产业链较低端的国家为我们打工。
七是制造业绿色低碳化。也就是说,要推进制造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去发展,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制造业。绿色低碳乃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积极主动适应这种潮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八是制造业国际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协作,分享全球分工协作的好处。即便是在我们自己的家门口,在国际化的新形势下,跨国公司已打到了我们家门口,不国际化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将体制方面也考虑进来,还有一个制造业市场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今后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去发展制造业,政府主要起到规划引导作用,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制造业今后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五、企业应对新形势的建议
第一,培育新的意识。新的意识包括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危机意识等。两化融合就是创新,在交叉地带最容易创新。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培育的四大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中就有创新意识。企业家更应该有创新意识,因为企业家的本质特点就是创新和承担风险。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要把最坏的情况想好,未雨绸缪。只要出现不利情况,已提前有所准备。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
第二,找准新的定位。“定位决定成败”,如果定位搞好了,细节做好才有效果。如果定位错了,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所以一定是先定位决定成败,然后才有可能细节决定成败。定位是第一生产力,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企业应始终围绕自己的定位。如何定位?首先是市场定位,明确目标客户及其核心需求;然后明确产品或服务定位,围绕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接着明确盈利模式定位、营销渠道定位、组织机制定位等。
第三,制定新的战略。新的战略有很多,这里主要强调三个战略。第一,降低成本战略。由于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高成本时代”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非常关键,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延长企业生存时间。第二,谨慎投资战略。只有当经济形势逐步走出低谷,改革和技术革命取得进步,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之后,投资就可以放开一点。但目前这些条件还没有真正形成,进行大规模投资还需要谨慎。第三,防守反击战略。在新形势下,企业一方面要谨慎防守,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消极等待,要善于抓住新机遇进行反击。
第四,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根据新的形势,围绕新的定位,开发相应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要符合前面说的消费结构升级、绿色低碳、政府政策鼓励三个标准及转型升级的九个方向。
第五,开拓新的市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东升西降”的大变化。与此同时,全球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新变化。据此企业要重点开拓新兴市场。国内的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发展最快的沿海地带近年来大多发展较慢,而原来大家没引起注意的许多中西部省市,现在发展很快。因此,企业也要高度关注国内这些新起来的市场。
第六,培育新的要素。企业要发展新产品或新服务,就需要有新要素特别是迈克尔.波特说的高级要素与之相配套,新要素包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目前市场较低迷情况下,企业可以将一些新要素先储备起来,待以后市场和生产规模扩大后用上。
第七,塑造新的品牌。这里主要强调绿色低碳品牌。因为绿色低碳品牌一方面符合世界潮流,符合世界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认可,同时政府也鼓励。所以塑造绿色低碳品牌效果最好。
第八,建立新的组织。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大力降低成本。从组织角度来看,可通过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同时,企业要善于设立一些临时组织,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第九,建立新的制度。新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培育企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
本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博士在“2013中国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已经本人确认。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