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有云应用的蓬勃发展激活了沉寂已久的公有云服务市场,垂涎中国公有云市场已久的国外巨头们也纷纷着手中国市场的布局,但根据工信部规定,凡提供在线增值服务的运营商都属于电信增值业务,必须获得工信部的营业许可证,按此标准,公有云服务也在此规定范畴。过去几年,包括微软、IBM在内的业界巨头均想通过直接申请的方式获得公有云牌照,实现各自云产品在中国的落地,但一直未获通过。
2011年面对公有云牌照难获的问题,微软前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念坚曾抱怨说:“尽管四处奔走,但他依然没搞清公有云牌照该怎么拿,要走那些程序”。但今年看,微软的努力似乎没有白费。11月1日,微软与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世纪互联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微软将向世纪互联授权运营Office 365和Windows Azure两项服务。最终,微软以曲线入华的方式获得了进入中国公有云市场的机会。而作为云计算开山鼻祖之一的IBM似乎也认识到直接申请公有云牌照在中国已经变得不可能,也正在考虑通过与国内运营商的合作来在落地其公有云。
国外巨头之所以较难直接获得中国市场的公有云拍照。首先是,公有云服务的安全问题迟迟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中国政府无法有效的对国外巨头的公有云服务进行监管。其次是,国内公有云服务商无论是在规模、技术、资金以及影响力上,都与国外巨头存在太大差距,这种全方位的差距无法在短时间内缩短,而云计算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倘若直接给国外巨头颁发牌照,对国内的公有云服务商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通过让国外巨头与国内运营商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开拓中国公有云市场是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这样可以将领先的公有云服务和应用引入到中国,同时通过合作的方式还可以逐步提升国内公有云服务商的实力。需要强调的是,国外巨头进入中国公有云市场,除必须获得牌照之外,还必须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并委托国内的服务商为其提供运维服务,三者缺一不可。这是为保证提供公有云应用服务的数据中心必须在中国相关机构的监管范围内,提供运维服务的厂商也必须是中国的服务商。
2012年,除微软和IBM外,越来越多的消息显示,亚马逊正在筹划通过与国内服务商合作的形式落地其公有云服务。其实早在2010年,亚马逊就已经开始了同“电信中立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关于公有云入华的谈判,并在 2011 年完成了这一浩大的谈判工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解决了牌照、数据中心以及公有云运维的所有障碍之后,亚马逊放弃了。如今,亚马逊再次考虑入华,主要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亚马逊设备通过了中国无线电设备需求,这为亚马逊发展其公有云服务提供了终端支撑。对于亚马逊可能的入华方式。最有可能的仍然是效仿微软,通过与中国电信服务商的合作来实现其公有云服务在中国的落地。
目前,公有云应用已开始逐步被企业所接受,但对于公有云安全的顾虑依然存在。未来随着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用户对公有云的安全的担心也会慢慢消除,面对不断增长的中国公有云市场,2013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会选择通过与国内营运商合作的方式进入到中国,这种曲线入华的方式使国外领先公有云技术融入到中国,也保证了中国公有云服务的平稳发展。
延伸阅读
微软公有云获入华牌照:或掀外企进驻热潮
http://news.e-works.net.cn/category8/news46661.htm
用友公有云:不仅是把ERP搬上云端
http://articles.e-works.net.cn/ERPoverview/Article98759.htm
公有云的企业级应用
http://articles.e-works.net.cn/It_overview/Article98583.htm
微软新版ERP锁定制造业 未来将支持公有云
http://news.e-works.net.cn/category638/news48284.htm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