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它的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之后,Supply Chain Council将供应链模型(SCOR)定义为:计划(Plan)、采购(Source)、生产(Make)、发运(Deliver)。
一、制造业供应链管理
图1 供应链网络图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物品(原料或产成品)从供应商经制造商、物流服务商、分销售、零售商,最终到达客户,这是条单向物流流动过程,由于存在部分产品退货,和售后,于是又有了从客户到供应商逆向流动的过程。加上供应链上信息和资金流动的双向性,供应链似乎演绎成了供应环或供应网,加大了管理和控制的复杂性。
此外,从图1我们还可知道,在整条供应链里,制造商相对分销商与零售商而言处于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与及时反应相对存在较多困难,更容易受到下游企业订单的影响而引发生产、采购、销售等工作的波动。所以,在制造业中制造商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
随着全球化和工厂集团化,制造和分销企业出现了多点、多工厂和多事业部的需要,企业的供应链更加复杂,物流的中间执行主体,不仅仅是一家工厂和分销企业处理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而是多个工厂和分销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网络,其设计、优化和管理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新课题,这将大大超越我们原来对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解。
二、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需求点
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最主要的还是从改善“牛鞭效应”带来的需求放大的负面影响,从消灭库存、配送和运输等环节的不良浪费,从寻求同步、通畅的外部供应环境出发,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各环节协同运作效率。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内部整合和外部协同工作,同时也包括供应链执行与供应链计划层面,主要的供应链管理需求点如下:
1、敏捷、透明的寻源与采购。为新产品、优化成本而寻找新的合格供应商满足生产需求;同时,通过供应商绩效评估和合同管理,使采购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成本最优化。
2、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实现双方信息的交互。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是消灭供应商与制造商间不信任成本的关键。双方库存与需求信息交互、VMI运作机制的建立,将降低由于缺货造成的生产损失。
3、订单的实时可视化。采购订单与生产订单通过各种渠道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在当前集团化、全球化,多组织运作的环境下尤为重要。订单处理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反应出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4、与物料、订单同步的生产计划与排程。如图2所示。有效的供应链计划系统集成企业所有的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渠道优化、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与采购计划等。企业根据多工厂的产能情况编制生产计划与排程,保证生产过程的有序与匀速,其中包括物料供应的分解和生产订单的拆分。在这个环节中企业需要综合平衡订单、产能、调度、库存和成本间的关系,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型、优化和模拟技术为复杂的生产和供应问题找到优化解决方案。
图2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5、库存优化。成熟的补货和库存协调机制消除过量的库存,降低库存持有成本。通过从需求变动、安全库存水平、采购提前期、最大库存设置、采购订购批量、采购变动等方面综合考虑,监理优化的库存结构和库存水平设置。
6、高效的运输与配送中心管理。合理的运输管理、道路运力资源管理的全业务流程的可视化、合理的配送中心间的货物调拨以及正确选择和管理外包承运商和自有车队,提高企业对业务风险的管控力,改善企业运作和客户服务品质。
7、精确的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整个供应链的源头,整个市场需求波动的晴雨表,销售预测的灵敏与否直接关系到库存策略,生产安排以及对终端客户的订单交付率,产品的缺货和脱销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手段和模型并结合历史需求数据和安全库存水平综合指定精确的需求预测计划。
8、网络设计与优化。对于投资和扩建,企业从供应链角度分析的成本、产能和变化更直观、更丰富也更合理。企业需要应用足够多的情景分析和动态的成本优化模型,帮助企业完成配送整合和生产线设定决策。
9、制造业各行业管理特点突出,在供应链管理上呈现行业管理差异。如汽车行业重点关注准时上线和分销环节、食品饮料行业关注的重点在冷链及配送环节、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重难点在消灭链条上高库存等等。
三、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智商,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的支持。目前,EDI、RFID、GPS、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是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主流技术。
1、EDI技术。EDI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中,是供应链企业信息集成的一种重要工具,一种在合作伙伴企业之间交互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特别在全球进行合作贸易时,它是在供应链中联接节点企业的商业应用系统的媒介。
图3 基于EDI的信息组织模式
供应商和用户(分销商、批发商)一起协商确定标准报文,首先用户(分销商、批发商)提供商品的数据结构,然后由EDI标准专业人员在相应标准中选取相关的报文、段和数据元。目前广泛采用的是联合国贸易数据交换标准——UN/EDIFACT。
制造业在供应链上应用EDI技术使传输发票、订单过程中达到了很高的效率,制造业企业所采用的EDI应用主要是发票和订单处理,而这些业务代表了他们的核心业务活动:采购和销售。EDI在密切贸易伙伴关系方面有潜在优势。
2、RFID技术。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适用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要求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RFID系统一般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三部分组成。RFID系统能够清楚地获知托盘上货箱甚至单独货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储运历史、目的地、有效期及其他有用的信息。RFID能够彻底实施“源头”追踪以及在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从而实现快速供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
3、GP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通过系统测定用户至卫星的距离来达到定位的效果。运用GPS技术,GPS车载终端中的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并处理GPS星座信号定位车辆而得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动态坐标位置(经度、纬度和高度)、时间、状态等。
GPS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在运输管理中,包括:车辆跟踪、车辆导航、调度指挥、防盗报警和车队管理。
4、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是利用INTRANET的“标准化”技术,以更加方便、更低成本的方式来集成各类信息系统,更容易达到数据库的无缝连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使内外部信息环境即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整体。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用一个二维的模型来表示。第一维是按将供应链各层次进行集成,即对供应链执行层和供应链计划层之间的系统进行贯通。第二维是将供应链上涉及的功能和领域进行贯通。如将采购、仓储、计划、运输等环节打通,实施信息共享。
信息系统的集成不是人员、产品和设备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事实上一次性地就某个应用问题把若干应用系统集成到一起已不是难事,难得是要做到随时跟上需求的变化,适时地支持系统动态集成。
5、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目前物联网技术还未被大规模的应用,但未来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运输环节、仓储环节、生产环节、配送/分销环节和零售环节中,应用的潜力无限。
四、国内的供应链软件市场
供应链软件是伴随供应链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近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在中国被逐渐认知,国际知名供应链软件商的进入,才使得中国的供应链软件市场被培育起步。由于供应链管理涉及到的环节众多,管理面广、技术精度要求高,软件开发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在中国的供应链软件市场中,各类软件覆盖和包含特定行业的供应链某个或者多个环节,目前没有哪家软件能适应所有类别的供应链特点并完整覆盖整条供应链。
国际上对供应链软件大致分为四类:
1、供应链网络设计(Supply Chain Strategy Design)
2、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
3、供应链执行(Supply Chain Execution)
4、供应链数据整合(EDI& B2B Gateway)
基于以上软件分类,国际主要供应链软件商又分为两大阵营:
一是独立的供应链软件商,如:
JDA:产品包括供应链网络设计、需求及供应计划、执行的功能模块;
Ariba、Manhattan、Redprairie、Highjump以及国内的软件厂家如明基逐鹿、科箭、唯智、领道等:提供供应链执行软件如WMS、TMS和采购管理;
Seeburger等:专注EDI和B2B软件及服务;在国内软件中除去政府一些如用于电子通关、金税等公共数据交换的平台,应用于企业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技术和系统的厂商寥寥无几。
他们的优势是擅长于供应链细分领域或环节,但占整个供应链软件市场份额都不大。
二是ERP巨头通过并购而成供应链软件商,如:
SAP,Oracle,Infor以及国内的用友、金蝶等,他们的优势是利用ERP渠道,对传统ERP进行延展,由于拥有广泛的ERP客户的基础支撑,所以发展较快,占据整个供应链软件市场很大的份额。其解决方案涵盖了从供应链网络设计、计划、一直到供应链执行层,应用层面广,但缺乏供应链细分领域或环节的专业深度。
这些供应链软件公司都重点关注拥有大量客户的行业,如流通零售业;其次是流程制造业中如快速消费品(如案例中的太古可乐)、食品、制药(生命科学)、饮料(如案例中的青岛啤酒)行业等;接下来的是第三方物流;最后关注离散制造如:汽车(如案例中的比亚迪)和电子高科技等。各大供应链软件在这些行业也各有侧重。
表1 供应链软件厂商巡礼
序号 | 供应链软件厂商巡礼 | 公司介绍 | 解决方案特点 |
1 | SAP | 国际知名的,拥有包括供应链管理在内各种解决方案的、ERP软件巨头 | 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 |
2 | INFOR | 国际知名的ERP软件巨头,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产品卓越 | 拥有战略网络设计、需求计划、分销计划、仓库管理、运输车队管理、销售和运营计划以及生产计划和排程模块 |
3 | JDA | 国际知名专注于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软件提供商 | 专注于供应链,提供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 |
4 | Seeburger | 国外业务集成领域和文件传输解决方案的市场领先供应商 | 基于SOA架构,将供应商与制造商数据无缝整合 |
5 | Manhattan | 国外知名仓储管理软件提供商 | 使从库存和货物到人力和计费的整个配送运作实现自动和优化(WMS) |
6 | Redprairie | 国外专业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软件提供商 | 具有全面优化生产能力和设施的仓储管理(WMS) |
7 | Ariba | 国际知名的采购管理软件提供商 | 卓越的采购管理 |
8 | Highjump | 国外知名的库存管理提供商 | 以仓储管理为核心,实现库存优化(WMS) |
9 | oracle | 国外知名的,拥有包括供应链管理在内各种解决方案的、ERP软件巨头 | 涵盖价值链规划、供应链规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运输管理范围 |
10 | 用友 | 国内知名的,拥有包括供应链管理在内各种解决方案的、ERP软件巨头 | 能够管理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执行 |
11 | 金蝶 | 国内知名的,拥有包括供应链管理在内各种解决方案的、ERP软件巨头 | 供应链协同、采购和分销 |
12 | 明基逐鹿 | 国内领先的IT技术、顾问服务、业务流程外包解决方案提供商 | 实现采购可视化管理 |
13 | 科箭 | 国内领先的物流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是INFOR在中国的渠道合作伙伴 | 国内自主研发的WMS、TMS产品 |
14 | 唯智 | 国内知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 包括WMS、TMS和供应链网络优化方案 |
15 | 领道 | 国内专注于提供物流信息服务的软件厂商 | 综合的供应链作业执行管理 |
16 | 拓步 | 国内专注于提供离散制造业解决方案的软件厂商 | 自主研发WMS、TMS、SCM、ERP产品 |
表2 主流供应链行业解决方案一览表
表3 主流供应链软件各功能一览表
图5 供应链软件提供商收购大事件
五、制造业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纵观目前国内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对供应链的认知已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普遍的水平仍然不高,存在的难点问题非常突出。
首先,信息化建设不均衡,影响着供应链信息化的系统效率;其次,供应链上个功能信息化管理过于分散,不仅不能对整体决策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影响整条供应链信息化交互数度;接着,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多伴随业务组织升级而转变。业务变革与信息化建设的交替作用也加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程度;再次,行业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差异显著,没有统一的系统构建模式可以遵循,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自身行业的特点,寻找合适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重点;另外,目前的供应链信息化多集中在供应链执行层面。对供应链智能化整体决策无法起到实质的效果;最后,供应链的基础数据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支撑先进的可视化运输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供应链信息化建设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化问题,它涵盖了行业特色、组织构架重组、流程梳理、信用机制建立、信息化工具使用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和技术手段。制造业要破解供应链信息化的难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凭借组织变革,完成一体化的管理架构。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思路就是以集中同步管理的方式代替多头随机管理模式,在统一的高度消灭各个小环节利益,使整体链条利益最大,建立以总部为核心的中央架构体系是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一步。青岛啤酒在打造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历时十几年逐步通过“特区制”、“事业部制”和“总部一体化制”三步管理模式的转型,完成以青啤总部为核心的卫星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图4 一体化管理平台搭建青啤卫星式供应链群体
2、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的投入力度。大到规范化的流程梳理,小到标准的基础数据编码的统一,供应链条各环节的标准的建立是支撑供应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联邦家私CIO邹小川先生在谈到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时就强调,“确定和大规模的运算是IT的特点,公司在做供应链信息化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在工业化融合过程的特点,需要首先在业务规划层面使用业务条件让不确定的东西确定。”
3、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供应链的集成非常复杂,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系统整合,供应链涉及的每个部分都由很多的特定业务组成,而很多业务都有自己适用的软件。SCM系统是由大量的跨系统信息、数据、指令和运算组成的,这些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网站、采购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冲突。要把不同的软件部分整合在一起,是非常麻烦的;其次是需求多变: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而SCM系统往往无法响应企业改变管理策略、商业流程的要求。因为大部分软件都是对现有管理流程的固化。
一直以来,供应链信息化集成问题都是制造业讨论的重点,基本思路有两点。其一是分步实施,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多个小问题来解决。这种思路的弊病是,局部的优化和整体的优化往往是矛盾的,不好协调解决。其二是系统扩充。首先建立小型的系统骨架,然后逐渐扩大系统的边际,从而最终建立起完整的系统。这种思路比较好,但是它的瓶颈是软件的柔性较差。
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路,制造企业要建设集成化的SCM系统,首先应该构建一个合理的业务基础平台,然后依据合理实施策略来利用平台工具来搭建系统。以SOA基础架构搭建基础业务平台是较为主流的做法。
4、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机制建立。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协作的管理战略,它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更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供应链管理跨越了企业的围墙,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统计,合作性预测可以使预测的准确性提高15%;合作性计划可以使库存减少15%,节约运输成本3%~5%.比如:Nabisco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生产商,Wegmans是一家美国的食品零售商,两家公司在计划、预测和供货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使销售收入上升了约30%,而供货时间却缩短了17%。
5、立足行业特点选择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软件厂商总结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案的智慧结晶,每种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都是针对特定环境和行业管理的重难点而各有侧重的。企业找到一个贴合自己行业特点的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助力颇多。另外,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个短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良好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伙伴能够帮助企业共同面对问题,破解瓶颈,对整个供应链信息化的推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太古可乐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处,JDA卓越的快销行业的解决方案,和强大的供应链计划能力使太古可乐选择其为合作伙伴,在接下来的10年里,JDA团队伴随太古可乐的业务发展需求,不断为太古可乐提供升级的解决方案,不仅成就了JDA软件自身,同时也是成功帮助太古可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根本保证。
六、制造业供应链信息化应用成熟度分析
图6 制造业供应链信息化应用成熟度分析
1)初始级:Entry
企业供应链信息化有了初步的应用,初步覆盖了采购、仓储、运输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流程,实现了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打通了企业内部的销售、采购、库存等环节,并实现了供应商的分级管理,不同等级供应商对应不同的采购政策。信息化成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并形成了初步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但应用尚停留在以代替手工为主的模式,信息化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
2)规范级:Normativity
信息化覆盖了采购、仓储、运输等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业务,同时与生产计划集成,实现了MRP生成采购计划,采购价格得到控制,并可提前获知生产完工信息,以便安排相应车辆;与上下游企业也能够实现订单交互;实现物料ABC分类,甩掉手工账簿,帐实相符;在供应商评价方面达到了可视化,可根据不同权重指标,由系统历史记录和人共同参与对供应商评价。达到第二级后,信息化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价值逐渐体现,成为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企业的规范化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应用深度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部分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应用。
3)精细级:Agility
在规范级应用的基础上,企业开始关注细节管理的提升,开始走向精细化管理之路。在仓储与物流中心管理中实现了安全库存、最小库存等管理,进行库存的优化与分析管理,同时应用了条码、自动寻址等信息技术;在运输管理中实现了车辆配置优化及能力平衡,可根据车辆的运输能力、空间等要素安排最合理的车辆;在供应链协同方面实现了供应链执行的自动化,如配送自动化、运输自动化等;建立了战略供应商评价体系,对不同供应商可提出改进的意见等。到达第三级后,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信息化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在企业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4)优化级:Optimization
在精细级应用的基础上,企业在生成采购计划时考虑安全库存、采购提前期、经济采购批量等因素,实现JIT采购;提供供应商服务,实现VMI等管理;实现在制品库存管理,可以实现多仓库调拨;物流中心实现优化分析管理,包括仓储货位优化、物流中心数量优化、运输路线优化、补货策略优化等;实现车辆运输路线优化;供应链计划的上下协同一体,包括供应链协同需求计划、补货计划等。达到第四级的企业,能够将企业各项资源相互关联与集成,供应链核心业务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实现自动化处理,并且实现业务数据的自动化搜索、挖掘以及多维度的分析,提升企业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为各项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企业决策奠定了基础。
5)智能级:Intelligence
达到智能级应用的企业,已经在本行业中成为了世界级的卓越企业,企业中的各项资源得以智能地分析和利用。在优化级的基础上,实现采购分析,如采购价格波动分析、采购数量分析等,有效的提升采购管理水平,甚至实现电子全球采购;合作伙伴参与库存管理;与上下游业务系统自动衔接,实现了物流中心管理自动化,达到少人化与无人化;能够进行运输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包括运输成本的降低、运输车辆的合理化配置等;以客户为中心,与上下游建立了动态联盟,客户需求变动,企业的销售、生产等全部联动。达到第五级的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充分融合,为企业的战略提供决策支撑,实现了企业的智能化运作。
七、制造业供应链信息化发展趋势
未来,流程和基础信息的标准化是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网络优化是供应链管理的推动力,成本与利润的量化是目标,信息流分析的精细化运作是信息系统的生命,先进技术与智能的分析工具是供应链信息化的有力保证,打造一体化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将打通供应链管理的任督二脉。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应用将围绕标准化、精细化、移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图7 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总体模型
1、新技术应用提升供应链标准化水平。RFID、射频技术、GPS、自动立体化仓库等新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将为供应链信息化基础水平带来质的飞跃。中国目前在供应链基础信息化、标准化的应用层次还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新技术应用,中国的制造业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2、精准的供应链计划需求。供应链计划包括需求计划、库存优化和采购计划三个部分,目前由于市场复杂和计划难度的影响,一方面软件厂商提供的供应链计划模型欠缺,另一方面制造业自身信息化基础限制,使供应链计划未能被广泛的使用。然而,精准的供应链计划是消除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最主要的手段,对供应链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未来软件厂商的能力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精准的供应链计划将建立更加高效和敏捷的供应链。
3、不同行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供应链信息化软件多集中在汽车、食品、电子、服装、制药和家电行业,并且缺乏整体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企业系统集成的工作量大。不同行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是未来制造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之一。
4、移动互联。移动设备的客户端如今越来越热门,这种移动的互联方式,将打破时间和空间上对物理静态设备操作的显示。手持订单处理终端、移动化的流程审批等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加速信息流高效流通。未来供应链信息化对此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需求。
5、智能的供应链数据挖掘。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系统还远远谈不上决策支持,只能起到部分辅助决策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管理者会遭遇数据和信息泛滥的情况,如果只经过简单的收集整理,是无法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的。理想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应该能够协助企业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将有用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以可利用的形式呈现给不同层面的决策者。以精确的数据构建起企业数据仓库,开展数据挖掘和知识挖掘工作,将是未来供应链决策管理的新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信息化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