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管理信息化新兴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化深化与拓展应用“道”与“术”》,上午各位专家的演讲让大家接触了很多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新兴技术。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也就是从企业的视角去思考一下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新兴技术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企业如何进行深化与拓展应用。也希望今天的演讲能给大家一些反思。
坦诚地说现在IT的蓬勃发展发展有点让人目不暇接,纵观近年的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涌现出的新兴技术
图1 管理信息化新兴技术发展趋势
在IT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来看看制造企业真正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其实中国的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基本上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上午讨论的信息系统应用空心化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反映。就像我们改革一样,在初期,我们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到来非常大得反响,信息化也一样,在解决有和无的时期,只要上了OA或财务管理等系统就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反响。但现今在我们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传统的方法虽然奏效,但效果甚微,这种挑战有来自于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的运维层等各层面,如果它能突破这个瓶颈,给企业所带来的效益和效果将会达到另外一个层次。所面临的具体挑战表现在:
战略层来看:首先是动态调整:动态调整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外界变化和内部提升的需要而采取的“常态”战法,如何未雨绸缪,使得信息系统建设能快速适应、支撑并推动公司动态发展;其次是模式变革:管理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企业模式的变革,在生产组织方面存在拉式生产、供应链协同、商业制造一体化等模,在销售模式方面如何适应最新的社区化营销等均面临变革;第三创新体系:在产品研发如何实现“正向创新”,创新设计与变型设计实现融合,设计与生产管理如何实现一体化,如何支撑大批量定制以及协同设计等;最后信息化投入:企业的运行效率与运营成本压力逐渐加大,如何在能满足公司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信息化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尤其是有效降低信息系统的运维成本。
管理层来看:首先在需求层面,需求如何在保持适度前瞻性的前提下,有效地“激发”并“控制”业务需求;其次在应用层面,我们是先深化再拓展,还是先拓展再深化,我相信是在座的很多的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很纠结的问题;最后在应用层面:系统功能实现了,我们的流程是否真正的按照我们的业务流程在走,我们的流程固定下来了以后,我如何进行优化和管化,与流程相关的数据是否准确?如何将有效的数据信息及时地推到我们各级管理层的界面上,让他来看到真正想看到的数据,这其实都是我们的管理层经常关心的问题。
图2 信息化深水区管理层的挑战
执行层来看:第一,系统有了,系统的边界如何划分?比如说目前MES很热,ERP有质量管理,MES有质量管理,还有专门的质量管理系统,企业在实施的时候,系统和系统之间的这种边界如何去划分,如何去界定?再如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劳动力管理模块,ERP中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企业在应用的时候应该以谁为主?这方面的集成是什么?边界是什么?这需要每个公司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界定,而且是需要形成统一的意见,而不是需求规划的时候是一种声音,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思路,最终在应用的过程中“随需而动”;第三,我们在不停引进新系统地时候,是否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老系统的功能是否应用充分?我曾经在某个论坛讨论上大胆的说,我们企业的ERP系统能用到的功能大概是其40%,因此我们要关注信息系统的应用率。第四,企业的业务人员的流动给企业的IT带来很大的挑战。我曾经服务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IT人员忙于应付因人员的流动而进行的简单的培训,更为可怕的是,曾经发生过因为其中的某位关键人物走了后,信息系统出现了停滞;此外还普遍存在后续系统的实施难度大(历史包袱比较重)、系统集成等问题。
图3 信息化深水区执行层的挑战
运维层来看:首先,如何加快基础运维的响应效率,细化运维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不同问题的处理周期);加强运维数据的分析工作,总结共性问题,提升运维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如何有效监督信息化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大对现有信息系统的监控力度。主动预防信息系统故障的发生;再次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同时新的项目不断实施,将来如何保证系统实施和运维的人力资源;最后如何有效加大基本数据的维护力度,尤其是有效避免物料重复编码的现象。如何加大对系统基础数据的管理工作,如需对采购提前期,安全库存等进行更新维护,并定期清除垃圾信息等。
针对IT的新技术及信息化深水区的挑战,其解决之道是:
第一,全局之道:也即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建立在一个完整的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来进行。而且信息化规划的视角,不是以IT为视角,不是一个IT的实施计划,而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及业务为核心的信息化规划。下图是某企业真实的信息化规划全景图。
图4 信息化全局之道
要做到这个规划,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方法体系来支持,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5 信息化全局之术
在建立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IT治理体系来确保规划的执行,并做到三年一规划,每年一滚动。而且还要结合企业实施的这种业务的变革,来考虑对规划的维护。其中合理的信息化的评估体系就显得非常关键。
第二,精益之道:如果企业资金有限,应优先考虑的是现有系统的深化应用,对于深化应用项目,企业需要像新项目一样单独来立项,进行独立的管控,那么可以确保深化应用的有效推进。
管理管理信息化深化应用的现状,企业要切实考虑如何实现基于计划体系的深化应用,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已经实施了ERP等核心系统,相关的系统也已经实现了应用,但核心的计划体系没有应用起来,这样的系统就像一个没有“脊柱”的人,因此要切实实现计划、执行与控制的闭环管理。计划的闭环实现过程中,不见得非要进行能力平衡的计算,而是在实现闭环模式基础上来实现计划与执行的反馈,从而实现计划的均衡性的基础上,再来考虑计划的优化。通过可视化、均衡化和优化的三大阶段来实现精益之道。
我曾经采访过一家企业,他们通过实施劳动力管理实现了对劳动力的精益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即工厂在春秋季节的劳动效率比较高,同时产品的质量也比较高,但在夏天,劳动力低下不说,其产品的质量也会降低,因此在夏天就会刻意地加强对质量的监控环节。
图6 信息化精益之术(计划管理闭环)
此外,要实现信息化的精益管理,数据采集效率也急需改善和提升,现在的条码、RFID技术、在线检测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关键的是企业如何将之有步骤的引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人们在谈到制造,往往会关注“人、机、料、法、环”,我们数据采集的实施步骤可以考虑“料、机、法、人、环”的顺序,也即是先解决物料相关的数据材料;再来实现设备数据的采集;然后是工艺标准,标准的工艺法则、强制制程等;然后是涉及劳动力的相关数据;最后是与环境相关的数据的采集。当然也可能因为行业的特点,这个顺序有所调整,例如医药行业对环境的监控要求非常高,可以优先实施。
图7 信息化精益之术(数据采集)
第三,拓展之道:谈到拓展之道,首先企业要建立供应链的思维,在供应链上来进行拓展,将内部生产管理延展到我们供应链上的生产管理。
其次要向我们的客户来拓展,尤其是社区技术的发展,对CRM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不要认为社区营销是快消品行业的事情,离我们制造业很远,今年3月我接到一家摩托车企业咨询,他们就在考虑如何借助社区技术来有效提升他们的终端营销的力度,同时加大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此外如海尔的企业,已经打通了商业到物流、物流到制造之间的衔接。
图8 信息化拓展之术(客户关系社交化)
再次集团化管控。随着制造业的收购兼并等越来越多,企业的集团化成为一个趋势,集团管控环节下得信息系统如何部署和实施成为热点,包括这次年会上,很多企业都咨询到管理集团型企业的建设之道。我的建议是,对于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理顺管控模式,如果管控模式不理顺,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其风险是巨大的。我们举一个例子,统一供应商目录、统一供应商寻源、统一供应商评价、统谈分签、统谈统签、统谈统签第三方配送、统谈统签内部配送等都可称为统一采购管理,在座一看就很明白,不同的管控要求其IT的构架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复杂程度也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摸清楚管控的要求,就盲目进行规划和建设,其带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推倒了重来。而这种管控模式的确定,是必须高层决策者想清楚的,IT可以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思路和背景材料,帮组其进行决策。
图9 信息化拓展之术(集团管控)
最后就是要从制造向服务进行延展,即制造服务一体化管理。这在两~三年前可能还是一个概念的炒作,但是现在在很多都已经在进行实践,据我所知工程机械领域的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已经在服务化方面进行有有效的应用。包括我们服务的一家专门做地铁门的企业,他们今年也在考虑如何把门的运营状况用一个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的监管,并通过这个平台达到运维的效果,进而向相关的企业收取相关的维护费用。因此。我们在考虑拓展应用的时候,关键还是要考虑业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IT支撑业务,另一方面IT推动业务,如果没有“业务”这个基础,就IT而IT,是没有生命力的。
图10 信息化拓展之术(制造服务一体化管理)
第四,智能之道。让数据信息为我们的决策服务。这是某企业的集团企业的智能指挥大厅,很多的数据集成到这个集中的指挥中心进行管控。而且很多的企业也关注,并付诸实施。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指挥系统,不仅仅是展示出来就OK了,关键的是其支撑的数据是否是整合的,如果我们的基础的数据不整合,我们的数据不通过跨系统的数据过滤、清洗、加工,我们所能获得的还是一大堆的数据,一大堆的未整合的垃圾数据,这些数据如何支撑我们相应的决策?而且更多的时候不同系统所反映出来的数据还不一致,我们究竟信任哪一个数据?因此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做好相应的数据规划工作,如果没有做到,谈商业智能、数据挖掘等,都只是一个美好的远景。
图11 信息化智能之道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商业智能绝对不是决策者的专利,而是企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数据决策的支持,只不过层次不一样,实施的要点和实施的难度不一样。
图12 信息化智能之术
无论是全局之道、精益之道、拓展之道、智能之道,终极之道是融合之道。也即是信息工业化的融合。除了IT与业务的融合外,还需要关注产品如何与IT实现融合,其根本在与“人”的融合,即企业中拥有大量的即懂业务又懂IT的人才。
最后,围绕着信息化与IT的融合,我们再来看看未来IT技术的发展之道。无论IT技术再怎么发展,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都要服务于两化融合,做到:
灵:应用更加灵活、方便,界面更加简洁、操作更为容易、学习使用的过程更加宜人化。
快:系统的反映效率更加快,如大数据管理就是满足企业处理海量数据而带来的,还有很多APS的优化,也是突出了快。
便:即使用上会更加便捷,通过移动的应用,我们可以在各种终端上实现应用;同时通过后台的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将相应流程推送到使用者的面前。
精:各系统及模块更加精益化,并且按照企业各管理的要求,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例如MES、劳动力的管理等技术的发展都是满足我们精益业务的管理需求。
融:就是IT技术更能反映业务的商业运营模式,更能体现管理的特点,满足业务的需求。
稳:随着系统越来越庞大,系统之间的集成越来越多,系统的稳定性也将显得非常关键。
图13 管理信息化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之,今天重点分享了目前IT技术的发展热点及管理信息化应用进入深水区的挑战,也因此提出了相应的全局之道、精益之道、拓展之道、智能之道应对之“道”及其匹配的技“术”,最后围绕两化融合分享了个人对未来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反思与启发,不当之处还请见谅,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管理信息化新兴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