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14年3月13日-14日,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e-works主办的“2014(第三届)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工信部领导、制造业专家、知名制造企业CEO、CIO、主流咨询服务机构的咨询专家,共同讨论新时代下我国工业企业如何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转型、创新管理和两化融合等方面实现深化改革与创新的发展之路,实现产业化、服务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和方法,绘制我国现代工业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
本届论坛的主题“转型之道、融合之路”,准确地反映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在本次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亟需抓好的重要任务”。去年以来,工信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制订出台了五年专项行动计划,并加快宽带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工信部将重点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在企业的贯标试点。选择一百家首批试点企业和50至100家服务机构作为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试点,并依托第三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服务机构,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等级认定工作,同时加大宣传氛围,成为企业竞争力的象征,引导我国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在信息时代占据领先。
2013-2014年中国两化融合热点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本次论坛上解读了2013-2014年中国两化融合十大热点:
1、两化深度融合加速
2013年,中国两化深度融合步伐加速。9月,工信部全文下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随后,为落实该《计划》,相继成立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以及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同时,工信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并定期发布《中国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发布
2014年1月,工信部组织编制并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总结提炼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和管理的普适规律和基本要求,给出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普及两化融合先进管理经验。该项行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一号行动,在八项行动中起龙头作用。
3、电商迅猛发展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
近几年,电子商务经过了价格战“跑马圈地”后,逐步从降价促销的营销模式中走出来,企业开始思考和探寻电子商务新的发展之道。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局面,也推进着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企业必须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有效集成,才能在激烈的电子商务竞争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
4、MES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突破口
MES作为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已成为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的重点。《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加快MES等工业软件产业化。从各方面来看,MES已经成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突破口。13年,e-works发布了《MES选型与实施指南》,有效地帮助制造企业全面了解MES技术与发展现状,推进MES在制造企业顺利实施和成功应用。
5、两化深度融合 PLM技术融入各个环节
随着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PLM技术应用也随之走向深入,从前端的客户需求管理,到后端产品大修维护和废弃回收拆卸管理,集成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过程(需求开发、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以及回收等),将数字化技术、产品融入到工业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一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台。
6、3D技术不断革新 产品创新贴近用户真实体验
3D体验使产品创新开始聚焦于消费级体验,设计师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加人性化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3D模型设计完成后,设计师能够通过3D打印机快速制作出产品物理模型,从而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各项性能能否复合用户需求。
7、热潮之下 企业重新审视云价值
2013年,云计算依旧热度不减,正在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对很多制造企业而言,尽管多年来吸收了很多云计算的知识,但对云安全的忧虑、云价值的认识不清依旧是云计算发展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如果期望通过云计算重整企业IT就必须重新评估企业自身对云计算的期待,并认真的审视云计算的价值。
8、2013 制造企业大数据元年
如今,整个世界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人类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在这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日益倚重的技术手段,以实现企业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9、供应链协同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当前,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创新能力、供应链集成能力和整合服务能力上。随着企业两化融合程度的不断深入,构建上下游供应链协同信息化平台体系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协同平台实现前端供应商平台、内部支付平台与后端经营代理平台、售后服务平台信息的有效对接是当前企业向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
10、社交和移动应用催热微营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应用的发展,“微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企业正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以推送、关注、转发、互动等方式将产品信息或促销活动等快速的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这种快和广的营销模式将企业和消费者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移动加社交,CRM的传统功能正在得到改变和创新,CRM与社交的结合将成为企业的营销新利器。
两化融合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呈现出全球化、精益化、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态势,而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却在此时,提出了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的战略主张。
我国制造业却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制造业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教授明确指出:“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两化融合进行‘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
e-works CEO黄培博士认为以下几种模式可以成为两化融合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技术融合:嵌入式系统、三维打印等;
*产品融合:智慧物联、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数控系统、微机电控制系统、智能检测、自动引导小车(AGV)、机器人;
*业务融合:IT打通内外部价值链,支撑电子商务;
*资源融合: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商业智能,实现节能减排。
另外,杨教授还指出,数据中心、SOA、云计算、SAAS、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注入了新技术内涵,加速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转型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基于广域网、移动互联网、泛在网,以SOA、ESB等技术为支撑,形成全新的集成标准和集成架构,提升信息系统集成运行广度和深度。
*制造服务技术:基于云计算、制造系统集成、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大修维修(MRO)、远程诊断与服务等关键技术,为云制造、系统成套与工程总包、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服务等服务型制造模式提供支持。
*云制造技术:云制造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所催生的先进制造新模式,作为服务型制造的一种崭新的业务形态,通过提供主动、全方位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服务,将支撑我国制造企业破解发展困局,实现升级转型。
*制造物联技术:是以RFID、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网、全球定位系统等为核心的综合性技术系统,能够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与通信,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3D打印制造技术:3D打印制造技术(学术界称为增量制造、增材制造、快速原型、快速制造)是指基于离散材料逐层堆积成形的原理,依据产品三维CAD模型,快速 “打印”出产品原型或零部件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它是融合了计算机软件、材料、机械、控制、网络信息等多学科知识系统性、综合性技术,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给传统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材料制备、成形装备、制造工艺、相关工业标准、制造模式等带来全面深刻的变革。
*工业大数据:CAD/CAE/CAM/PDM/MES/ERP/CRM/SCM等一系列软件的广泛应用,结合新兴的嵌入式、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形成了制造业领域的大数据,支持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转变,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两化融合最新技术解决方案
1、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围绕着业界移动化、云计算、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的发展,未来的网络对于实时性、移动化、可扩展性和体验保障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网络是‘Best effort’,尽力而为,也就是说:不能保证业务质量,也不能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华为制造业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徐菲是这样介绍传统网络的,“而华为的敏捷网络则第一次把SDN技术引用到了智慧园区,相当于网络有了一个智慧的大脑,网络上跑什么业务,需要什么样的带宽和服务质量,哪一个业务的优先级要高一点,都由这个‘controller’来提供和保证。敏捷交换机把‘尽力而为’的网络变成了一个‘尽在掌控’的网络”。敏捷网络的构建可以使生产MES、VIP视频等关键业务有质量保证,可以实现故障实时精确定位,关键业务高可靠,在生产园区集中配置还可以降低60%的网络运维成本。
A10 Networks则从应用系统优化与加速的视角,为制造业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我我们帮台达电子部署了台湾和大陆的两个数据中心,通过GSLB实现多个数据中心应用的流量智能疏导;为台达电子全球的研发中心、工厂和办公室提供邮件系统的应用交付服务;并且通过在同一个设备上同时部署多项解决方案,All-in-One模式为用户节省大量投资,AX的高可用部署方式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A10 Networks大中华区渠道总监刘长胜介绍了他们的典型应用。
而新技术的实施与应用,特别是复杂的大型运算更离不开硬件环境的支持。为成功完成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及实现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的手动交会(未来建立空间站的重要环节),联想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建立地面仿真计算实验室,60台Think Server RD630服务器和20台Think Station D30工作站承担了上万次的轨道计算和飞行仿真的系统测试。联想集团ThinkStation工作站高级产品经理徐洪介绍,“神舟九号的轨道计算由30多个微分方程组成,其中13个为偏微分方程,每秒需要返回数十个计算结果,算出正确的位置和相对速度,以便调整发射轨道,这样对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手动对接,则要求航天员在地面进行对接的飞行仿真训练,后台模拟控制系统需要实时测量位置姿态、从敏感器读取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变成控制量输出,在此期间要把上百个环节做成数学模型,利用ThinkServer算出正确的轨道和相对的空间位置并进行实时在线监控,这对服务器和工作站可靠性和计算性能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
而IBM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则是一个“Total Solution”,IBM智慧城市业务部资深咨询顾问朱江华介绍:“智慧工厂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生产业务的数字化,我们认为一个智慧工厂如果离开了生产业务的数字化,基本上谈不上智慧化。第二个是IT基础架构的动态化,即未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IT应用的不断增加,业务应用的不断增加,IT整个架构如何随之优化与调整。第三部分主要是IT治理的完善化。第四部分是商业运营的精细化”。
图1 IBM一体化智慧工厂- 某煤机装备产业园ECC大屏幕区域
为了适应在网数量急剧增长的物联网终端,保障丰富的码号资源以及高质量的可靠网络,中国移动搭建了一套物联网业务专属通信网元设备,以及专属的11位长的147号段、13位长的10648号段码号资源。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重要客户三部总经理张平宗介绍:“中国移动提供的物联通产品,将SIM卡与通信模块集成,具有对传感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终端管理的服务功能。物联网传感器终端设备装载该通信模块后,无需单独插入SIM卡,即可接入中国移动物联网专用网络”。
2、业务环节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企业在研发设计阶段会临着诸多问题:缺乏经验的设计人员对工艺不熟悉,导致设计-工艺大量反复,是严重影响产品研制周期的因素之一;即使是有经验的设计人员,面对大型的、复杂的部件及装配体,人工检查非常繁琐、耗费时间,而且往往容易出错,造成设计-工艺反复问题;很多设计工艺性问题并不明显,或很难用肉眼判断出来,例如一个深孔的底部距离外壁的距离是否太小,这些问题往往会被忽视,造成质量问题,有的直到很晚甚至产品上市才被发觉,造成企业巨大的损失;设计工艺性的好坏还体现在能否用最低的加工成本加工某一个特征,目前工艺检查的重点往往放在可加工性上,而很少关注到加工经济性问题;设计-工艺缺乏共同的语言、规范描述和管理手段,导致沟通成本高,针对设计工艺性规范很难形成可工程化应用的知识。设计师和工艺师都要同时兼顾多个问题,但是一个人很难同时精通各个方面的业务知识,同时兼顾这几大方面问题就很困难。
安怀信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焕介绍,“安怀信做的就是把不同部门的知识或经验整合再共享,帮助设计师从可制造性,可装配性,成本等多个方面同时考虑设计是否是最优的,同时也帮助工艺师快速准确地完成公益性审查。解决制造、装配、成本、可靠性等四个问题,便于上游可制造性验证,帮助标识出设计中的难以制造、制造成本昂贵甚至无法制造的设计,繁琐的设计工艺性审查过程自动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知识获取和重用的机制”。
华龙迅达则将自动化、信息化、3D可视化技术完美融合,华龙讯达公司CEO 龙小昂介绍,“基于3D可视化的MES系统可以在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基础上应用MES系统统计、分析、管理功能及时评估和调整企业生产实际运行情况。完善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完善的应用系统”。
图2 基于3D可视化技术的设备建模
目前,已经进入了BYOD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终端,为移动技术应用于企业各个业务环节铺平了道理。锐捷网络重新定义了工作手机,将它从一个实体的终端转变成每个人的智能手机上面的虚拟手机。锐捷网络创新部经理曲景洋介绍其主要原理是,“我们在公司的机房里面,在我们的云端,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这个虚拟手机是直接连接各个业务系统的,包括ERP、财务系统,邮件系统等等。通过虚拟化的技术,把这个手机的界面投射到员工自己的手机上,从而实现物理形态上的合一”。
易往信息华中区咨询服务经理陈仲中介绍了易往信息的移动应用,包括在销售、采购、生产、财务等若干业务环节提供移动解决方案。“例如,服务工程师需要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来让工作更加有效率。移动资产工单管理让公司能收集,评估和共享有用的信息,随时随地。基于JAVA移动平台的应用主要针对工厂维护检修工作和资产管理的需求”。
邮件已成为日常办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企业已经认识到需要对电子邮件进行管理,邮件归档产品使用户能够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其邮件资源,并能实现业内法规的完全遵从、快速查找和获取电子邮件的历史数据,快速响应急迫的法律、审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MessageSolution是一家企业电子邮件归档软件的开发商,该公司的软件测试总监许化祺介绍到,“对于归档其核心功能就是搜索,它能够提供几乎所有邮件字段的搜索,包括主题、内容、时间、附件名、附件大小,除此之外还提供附件内容的全文检索,支持400多种附件内容解析,包括压缩文档内部文件的直接检索,这能够为深度的数据挖掘提供很大帮助。我们的产品可以提供自动邮件分类,它会自动根据企业内部定制的一些策略进行数据分类管理,这对项目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3、BPM助力企业两化融合
制造业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推广和建设,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IT成本高昂;老总对信息系统关注度不高,导致系统使用情况不理想;系统建设分散,导致信息孤岛、数据孤岛、流程孤岛的产生;知识共享困难;流程审批效率低;岗位工作不专注。这是企业存在的实际情况,没有规范的流程,管理一切为零,业务流程管理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业务流程管理软件的建设目标是集成企业各类应用系统,建立一体化的企业流程审批平台。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平台的落地,打通业务系统的流程管理;打造协同办公平台管理;建立企业流程服务总线;流程固化,优化,增强企业执行力;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持。
炎黄盈动资深咨询顾问韩福华认为,“BPM是企业的战略执行体系,能实现企业管理和IT系统的完美融合,驱动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变,使流程显性化、体系化、固化、自动化、持续优化”。
易正信息资深顾问宋吉强认为,“企业信息化就像一辆汽车,各种应用系统、业务系统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BPM则是汽车的发动机引擎”。
图3 某制药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框架
制造业两化融合典型案例
1、传统制造业两化融合典型案例
*合力叉车依靠两化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合力)始建于1958年,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工业车辆、工程机械与关键零部件,注册资本5.14亿元。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最好的工业车辆研发、制造与出口基地;是目前我国叉车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自1991年以来连续23年保持国内同行业第一,2009年位居世界工业车辆前八。
除了2009年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有一个季度出现了亏损,从成立到现在,安徽合力即使是在整个机械行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亏损,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安徽合力董秘、总经济师张孟青认为:“我们其实走的是一条机械制造的传统老路,但是它的路又确实跟别人的不一样,到现在为止,没有亏损过的原因,除了选择正确的产业方向之外,另一个关键点就是,选对了信息化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安徽合力就开始使用MRPII、ERP等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到当今的CAX、PDM/PLM、SRM等等,无不体现合力利用信息技术来强化流程管理、降低成本、保证产品创新能力、提高运营效率的决心。
1992年,安徽合力与北航制订了《合肥叉车总厂MIS/CAD/CAM总体方案》开启了公司信息化发展历程。1994年,首次实施MRPII(EMS)系统,并以此为核心实施第三次管理革命。进入2000年后,安徽合力重新规划系统,实施第四次管理革命。2012年,安徽合力引入IPD体系,以新的研发思想支撑公司的产品创新,完成了第五次管理革命。在此过程中,张总总结出应从装备水平、供应链水平、市场水平、客户关注、流程与创造力、组织绩效架构和由管理到组织的过渡等八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寻找两化融合的方向。
*两化融合创新武钢发展模式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武钢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炼铁、炼钢、轧钢及配套公辅设施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武钢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股份后,已成为生产规模逾 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居世界钢铁行业第四位。2012年排名世界500强企业第321位。武钢已成为全球特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
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模式的转变转型是关键。武钢的信息化走了很多的弯路,最终还是坚定的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武钢信息中心主任吴新春认为,“信息化,简单就是高效,简单就是可靠,简单就是水平”。就钢铁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言,应该逐步实现钢铁制造商向市场服务商转变,从研究开发、敏捷制造、技术质量管控、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搭建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一体化的客户呼叫中心,实现客户服务的优质化;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建立基础自动化系统、过程管控专家系统、MES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等实现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企业管理、服务质量等不同角度的提升;从一业主导型向相关多元化转变,往相关产业发展,向上下游进行扩展;从生产制造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加强研发人员与终端用户的沟通与交流,缩短研发人员对市场的响应时间,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信息化应用在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从而达到战略管理水平、国际经营水平、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升。
图4 武钢创新商业模式模型
2、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
*三大新技术在福田汽车的应用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汽车)是中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福田汽车成立于1996年8月28日,1998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现有资产300多亿元,员工近4万人,产销量位居世界商用车行业第一位。2012年度,福田汽车品牌价值达508.67亿元,位居汽车行业第四位,商用车领域排名第一。
福田汽车信息部副经理赵海东介绍到,“集团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竖立标杆,推广应用’的实施策略,按照‘两头带动中间’的技术路线,在管理上坚持统一规划,实现了统一管理;在实施上结合业务规划,实现了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在投入上,坚持效益驱动,实现了高效益、低投入。‘总体规划、可持续、低投入’是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经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福田汽车应用水平和取得的效果居于国内商用车领先行列。
同时,福田汽车也在积极地应用将新技术。通过移动技术的应用,建立新销售模式,缩短与客户的距离,例如,大区域经理利用移动设备全面管控区域、车型和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准确及时的上情下达与下情上传,及时发现异常并迅速高效处理;市场部经理利用移动渠道精确营销,划分不同客户群体,针对不同群体实行促进计划,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响应;销售人员根据客户意愿提供全方位灵活的车型信息,快速配置,并随时查询库存,现场下单;消费者手机收到最新车型和促销信息,可以虚拟体验并随时试驾和维修预约。福田于2008年开始实施服务器虚拟化,目前Web和部分App已基本实现虚拟化部署,并实现虚拟化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维护。根据福田的云技术框架图,计划将逐步实现网络虚拟化、数据库虚拟化、中间件虚拟化、桌面的云化。随着大数据应用技术的成熟,目前集团在营销、生产制造、质量、财务、物流等环节对大数据的应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后续仍会不断的拓宽应用领域及应用深度。
*西子联合将物联网和3G技术融入产品中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西子联合)是一家以装备制造为主,跨行业经营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旗下产业涵盖电梯、电梯部件、立体停车库、起重机、钢结构、锅炉、航空、商业、房产、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员工近万人。
结合目前的产业结构,西子联合不仅尝试利用3G技术,将各种物联网应用结合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而且还将物联网技术和3G技术与产品相结合。例如,西子联合CIO高瓴介绍了公司的智慧电梯和立体仓库产品,“以杭州市电梯安全监控物联网示范项目为后装合作试点,同时积极推动3G在整梯中的前装;通过在立体车库中安装3G通信模块,可以对立体车库的运行状况进行远程监控,同时,可以通过3G通信模块将空余位置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并通过短信或智能手机应用发布到各类手机用户,协助司机更好的寻找车位”。
西子联合智慧电梯
*移动平台打造立白智慧的快消
作为中国的洗涤用品领域的领导品牌,立白拥有全国销量第一的洗衣粉、洗洁精以及全国销量领先的洗衣皂、洗衣液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品牌荣誉,率先研发生产出生姜洗洁精,易漂洗、冷水粉、超浓缩洗衣粉、加酶粒子皂粉等引领行业潮流产品。
快速消费品销售模式从制造商到终端消费者之间,通常还隔着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多级渠道商,终端门店信息掌握在专销商手中,非直接掌控,整体掌控能力低下,同时,渠道覆盖多三四五线农村市场,以车销为主,移动作业环境复杂对作业工具要求更高。广州立白集团信息总监王永红介绍:“为此,2012年,立白就引入了智慧的快消解决方案,将三个平台,经销商DMS系统、移动SFA、后台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整合,行成企业级集成应用,帮助经销商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打通从经销商到集团的信息共享通道,实现了企业内部供应链到供应商的端到端高效协同运作与快速市场应对”。
立白DMS移动平台应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拓步ERP资讯:制造业转型之道与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