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标准化是先进生产模式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的涌现,如何勤于思考、与时俱进的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是我们标准化工作者的责任。下面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一些体会。
2 潜心研究产品,了解生产需求,企业标准与市场紧密相连
2.1 公司产品及生产特点
北京中丽公司(原北化机)是国内最大的化纤机械制造基地之一,拥有涤、丙、锦纶民用丝、工业用丝、差别化等产品的熔体直接纺、切片纺、非织造布的纺丝工艺、工程;大型成套技术和装置;各种规格的高速卷绕头技术和制造。化纤设备的最大特点是:用户根据市场情况对成品丝的要求灵活多变。为满足工艺要求,设备的每个部件甚至零件都会因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更改而使得成套设备单件生产。在生产时基本是以用户合同要求作为投产型号,产品属多品种,小批量,要想真正实现产品标准化、模块化比较难,需要做很多改进工作。
2.2 创新图号、件号编制方法,建立部件型谱,为产品模块化奠定基础
在纺机行业标准中,自制件的图号编制是由产品型号、部件、零件号组成,这也是隶属关系编号方法。隶属编号在自制件的通用性和重用件少的情况下对识别零件的隶属关系与表示其唯一性是很方便的。但在市场经济下,产品愈来愈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然扩大通用件,这样就失去了原来定义的方便性(通用件号的隶属关系是依靠产品目录、结构表关联的)。另一方面隶属编号虽然能表示唯一性,却不能描述出零件的特征,要提高通用性的重用率只能依靠人的记忆。既使用了计算机、建立了图库也很难作为通用检索的标记。在设计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相同的产品型号,因合同要求的参数不同,会使部分零、部件重新设计,重新编号,导致又出了新产品型号。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和用户,如何能够灵活应对,并做出研发设计的快速响应,是研发设计人员和标准化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因此,传统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市场需求,必须在组织形式和产品研发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如通过扩大产品通用件、产品模块化等一系列的结构调整,才有可能缩短设计、生产周期。基于这种改革思想,首先是产品研发部打破了以项目为主线的组织开发模式,成立了专业设计室。接着,我们对传统的图号编制方法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为了准确、有规律、可发展的形成一套系列化图号编制规则,标准化部门用了近三年时间,将企业十几年的用户合同和设计资料汇集起来,仔细分析、筛选,尽可能找出规律性;对现有研发模式进行调查研究,与设计人员沟通并达成了共识:将纺丝机各单元机按其连接传动关系、纺丝功能等分成了五大部分,这五部分又因不同的纺丝工艺和纺丝品种,如工业丝、POY、FDY等形成不同的部件系列。为了扩大通用件,能够记住相近的图之间设计参数的变化,形象地描述出零部件的特点,标准化部门与设计人员共同创造了一套“参数加尺寸”的图号编制办法。例如:将侧吹风装置的位距、高度、头数、组件安装形式加在一起,组成部件、零件图号(表示为:QC150X140/10S5100M)。这种表示方法,完全是以用户合同为主,与各部件的功能结构有关,与产品型号没有直接关系。各部件之间又因功能结构不同采用了有自己零件特征的编号。这种编号方法与传统的隶属编号方法不尽相同,虽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又增加了模块化的理念。基于这种理念,最终编制出了包含各种意义明确、编号清晰的52个部件型谱的《化纤纺丝没备部件系列化编号规则》的企业标准;新的部件型谱编号规则给企业设计资料的完善和使用,为新人快速了解产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种方法形成的部件系列化,为进一步实现产品模块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信息化奠定了编码基础。
3 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促进标准化的发展
信息化与标准化是21世纪先进生产模式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技术,在我们纺机行业的众多企业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感受。十几年来,许多企业都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先后上了PDM、ERP等软件进行产品数据管理和企业资源管理。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企业标准化工作为基础,没有完善的企业标准化工作,企业信息化寸步难行。北京中丽制机公司2010年实现了办公自动化(OA)、产品数据管理(PDM)、目前正在实施ERP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做了也必须做的工作如下:
3.1 产品数据管理标准化
产品标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是企业中最基础的标准化工作,而产品数据管理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首先,为了从图纸明细栏上提取出正确的信息,CAD软件应用规则需要统一、重新定制零、部件图框。其次是将当年40个工号,近万张图纸进行了规范化的整理。主要是图号长度控制、部件号的分配审核;电子图、腊底图、扫描图可用性的辨别;同时下发了与其有关的规范性企业标准9个,保证PDM系统数据运行顺畅。
3.2 审核信息编码、积极进行新标准宣贯工作
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编制和审核信息编码是标准化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这些编码涉及了原材料、紧固件、电气元件、轴承、机构分类等内容,北京中丽制机公司编制及审核信息编码13类,为适应市场变化和采纳新标准制定了选用规则。近些年,标配件新国标升级很快,如何能让设计选用和市场经济无缝连接,也是采购部门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制定材料和配套件选用规则的同时将新标准的宣贯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通过与采购部,研发部、物资部等多方了解、调研,甚至是与供应商直接沟通等方法,确定使用范围和应用标准,为本企业的产品设计选型制定了相对确定的范围,制定出《企业信息编码》和常用新旧标准对照表。在很短时间内,新标准在公司得到快速普及,设计人员进行了同步采纳。信息编码实现了一物一码,确保了物料的唯一标识。
3.3 精心调研,对设计选用原材料进行整合,降低采购成本
标准化工作者应熟悉产品,最好有设计经验的积累,更有利于标准化工作。北京中丽制机公司标准化人员都有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对产品也非常了解,在企业信息化中,不仅仅是对物料的简单的审查和核对,而是积极地提出有利企业的建设性意见。如铝材料的选用:在材料审查时,标准化部门发现设计人员在机架、吹风装置上共选用了9种,这9种应用只是原材料供货状态不同。这种选用是否必要?通过仔细调研和设计人员共同论证,最终将这9种铝材料归为选用一种供货状态,使小批量采购的原材料变成了大批量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
3.4 利用企业局域网实时提供标准查询服务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局域网上及时发布常用国家和行业标准,极大的方便和提高了技术人员使用标准手册,查询技术资料的速度和广度。仅在2010年,公司就搜集、整理了包括金属材料、铝及铝合金、石棉制品、橡胶制品、压力容器、轴套、聚氯乙烯管等6大类53项标准。逐步建立起了标准资料库,并为快速了解和采用新标准提供了可能性。
4 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并发挥实质性作用,才能促进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同时,良好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使企业更好的参与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中去,并有利于企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近几年公司做了以下工作:
4.1 2007年,作为主编单位,与其他4个单位共同完成了《涤纶、锦纶、丙纶设备工程与质量安装规范》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
4.2 2008年,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完成了《高速卷绕头》行业标准制定。
4.3 2009年,做为参编单位,承担了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纤工厂验收规范》编制。
4.4 2010年,参加了《帘子线纺丝机》、《涤纶短纤纺丝机》、《丙纶短纶纺丝机》“三项纺机”行业标准修订工作。
4.5 2010年,承担了行业标准《高速卷绕头连轴轴承》的制定。
5 结束语
5.1 标准化工作者要开拓思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标准化工作才可能与企业共同发展。
5.2 标准化工作者要主动了解产品,了解企业需求。市场决定一切,一切为了用户,在做企业标准的时候要抛弃过去的旧观念,从静止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积极参加产品鉴定会、标准审查会等,多方面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及市场的变化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相适应的产品标准、技术管理标准。
5.3 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企业信息化对传统标准化工作模式也起到了提升、发展、甚至转变的作用,并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企业ERP信息化促进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