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计算现状、信息化机理及其中国化路径
1.1 云计算发展现状
2010年5月2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别推出“大云”和“星云”计划。2011年5月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许剑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宣布,在刚刚结束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使用了云计算技术,“13亿人口的各项复杂统计两分钟就出了结果,而在过去则至少需要一天。”他详解了“统计云”的建设情况,认为“一个覆盖全国、随需扩展、统一业务的“统计云”正初显规模”。同年7月北京市政府提出“祥云计划”,8月上海推出“云海计划”。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云计算被列为重点领域之一。与此同时曙光公司宣布已经在北京、成都、无锡、深圳、兰州等重点城市建立起了多个云计算中心。一时之间无论是私有云、混合云或者是企业云、政府云在全国各地真可谓“风起云涌”。
1.2信息化机理分析
目前我国云计算发展正处于跨越概念讨论转向落地应用的实践起始阶段,但是云计算发展现状上均侧重技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现象,云计算的中国化呈现出的是对概念的热炒和技术资源的攫取,宏观上云计算的中国化现状是以技术资源无序建设为主,由于缺乏服务层面应用模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云计算的信息化变革效应难以显现,这种切入路径不仅会颠覆云计算的价值真谛,而且还有可能步入高成本低效能的信息化覆辙。人们经常拿“电”来和云计算作比较,云计算“技术”只是解决了资源问题,目标则在于服务,而能否让资源转化为成熟的按需所取的服务,还需要相关的信息模式和系统的服务体系来支持。纵观信息化发展的历史,信息技术价值的实现均以信息模式的变革为逻辑,从EMAIL到电子商务,从QQ到微博等,云计算的发展也不例外,所有这些虽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但是其价值实现的途径依然是信息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这一点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内在机理。
1.3云计算中国化路径
云计算已经在我国通讯、能源、金融以及电子政务等方面进入实践阶段,其切入路径的关键在于其技术特性跟我国信息化现状的紧密结合,并且改变“重技术资源建设、轻管理服务研究”的固有信息化思维与模式,实现信息与业务模式的创新和转型才是云计算中国化的正确方向。目前行业单位、组织部门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体,统计数据显示行业用户占据中国信息化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类用户普遍缺乏信息与业务模式转型的路径和技术能力,而行业应用的整体推进同样是云计算中国化的主体。所以行业云必然成为云计算中国化的基本切入点,而与国外云计算发展由市场和需求驱动不同,基于政府驱动下从“私有云”构建向“行业云“混合云”演变是云计算中国化的基本路径。
2 云计算的信息化本质与“统计云”实践的再认识
2.1 云计算信息化本质
从技术内涵而言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随1。云计算改变小规模、分散独立的IT信息化环境构建模式,其将计算、存储、宽带资源与虚拟化服务整合为一个规模化、工业化部署的系统整体,这是其技术层面的典型特征。此外,云计算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这是称其为“信息革命”的主要原因,破坏的含义是指对现有信息化路径以及信息与业务模式的改变。云计算在技术层面的工业化发展趋势属技术形态的积累与自然演变的结果,而真正的革命则在于超越技术实现从实体资源向虚拟服务的信息模式进化。虽然云计算在狭义上可视为一种技术资源基础架构,但在广义上更是一种信息模式创新与变革,云计算的发展呈现出两个极端化趋势:在“云”端(云计算中心)的技术层面向Ⅱ基础资源高度复杂化、集成化、大工业化发展,而在“远”端(用户)的服务层面向标准化、简单化、通用化方向发展。所有这些以及云计算服务动态、虚拟、不确定性、无边界特征将直接导致IT发展与社会行业分工进一步清晰化,正如当初电力从能源技术体系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电力工业体系进而衍生出从手机到动车等一系列新的社会行业模式一样,催生新的社会行业与信息模式和业务形态,这才是云计算的信息化本质。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云计算是一种更高级的信息化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资源虚拟为标准化服务提供给用户,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方式,不仅有利于现有IT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并提升其利用率,而且对于其信息化发展路径、模式、标准也有着更专业的技术需求。
2.2“统计云”实践的再认识
虽然国家统计局利用小型机部署“统计云”具有毫无争辩的技术和理论范畴内的意义与价值。但其依然是以高成本配置高性能计算资源的固有信息化思维延续而已,其实质是基于“云思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有限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并为下一步“云服务”打下基础,也就是说“统计云”发展依然处于技术资源建设的第一步,由于受现阶段我国宽带成本与性能以及普及程度36.2%的限制,其规模效应短期内仍难以显现,更重要的是基于云计算的国家统计信息化路径、模式和体系并不明朗,因此广泛实质意义上的“统计云”时代并未到来。所以即使“统计云”的雏形已经显现,但是要实现全国统计部门和企业步入真正成熟的云计算服务,或者让云计算创造统计价值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技术的成熟自然有商业规律即资本必然追逐利润所推动,而“统计云”发展的路径选择却是“统计云”实践中首先触及的重要命题。
3“统计云”雏形及其路径惯性选择的信息化分析
3.1 “统计云”雏形的信息化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许剑毅认为目前“统计云”发展面临两个大问题。一是庞大的应用系统具有海量信息处理、时效性强、高并发量的业务特点;二是国家、省、地、县、乡、村六级系统相互之间标准不统一,难以达成有效沟通。前一个问题在目前现有的技术环境下实现起来难度还真不小,但若在成熟的云计算环境中,实现这些在技术上不是太大问题,云计算的资源按需弹性配置属性完全可以解决,而后一个问题却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的难题,毕竟这也是统计信息化三十年来一直困扰其发展的顽固问题,说其顽固主要受制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信息化中技术形态演变过程,其二是我国统计信息化体系的制度环境。前一个随着技术的发展演变推动其向行业共性的技术内涵和标准靠近,而后一点却往往改变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其具有体制的复杂性以及较强的历史稳定性和习惯迁移性。虽然在信息化发展的历史中,政府统计部门均走在了新技术应用的前列,然而就信息化水平和效能而言却明显不及其它行业和系统,究其根源还在于信息化主体的唯一性缺陷和信息化体制分割的不完整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成为统计信息化尴尬现状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造成统计信息化发展缺乏有效统一的高水平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得技术的先进性被管理体系的滞后性所吞噬。因此这种环境下“统计云”雏形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依然是复杂的,如何应对和改变这些是云计算切入路径的主要内涵。
3.2 “统计云”路径惯性选择的信息化分析
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基本上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协调下的各行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来推动实施,信息化路径长期以来是“管理驱动型”,信息化发展围绕政府的管理需求展开,系统功能设计上重内部管理,轻外部服务,云计算的发展也不出此列。所以基于此种生态下的国家“统计云”发展路径不外乎几种惯性选择:首先是“统计云”仅限于联网直报业务的国家统计局范围内使用还是所有业务的全国统计系统范围的广泛应用,如果是前者那样的基础效应就十分有限:其次如果各地统计部门因未被纳入“统计云”计划而纷纷部署云计算系统,那将是另一次信息化重复建设,依然会产生参差不齐的信息化系统形态;其三就是不论各地统计部门独立构建云计算系统或者参与地方“政府云”的资源整合,还是国家“统计云”的整合,这里边不仅涉及到IT资产的归属和服务购买的经费来源也包括业务管辖边界等相关因素,而这必然触及敏感且复杂的统计体制问题。而任何一种选择必然产生不同的信息化后果,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云计算发展路径改变信息化惯性的关键则在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统一,核心在于技术属性和体制特征的协同,而与之相关的标准以及建设模式等所有这些都是云计算路径选择与设计的重要组成。
4 云计算切入路径的逻辑与本质
4.1信息化逻辑的转变
云计算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或者说是IT工业化趋势的结果。更是信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积累和聚变。云计算标志着信息化方向和逻辑的转变,如果说在此之前信息化是以IT与行业的结合中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和逻辑的化,在此以后IT将与行业分离发展,IT将以大工业化的方式向更高的资源技术集成化和IT服务通用化发展,而信息化也将开启新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云计算将政府统计所需的一切资源虚拟为服务,使政府统计的信息化需求从早期的资源环境建设中解脱出来转向IT服务需求,让政府统计从信息技术的牵引中回归本质业务,从而实现统计信息化发展重心的转移与回归。正如今天的动车系统发展,其重心在于列车的技术系统而非动力电能方面一样,云计算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发展必然走出目前技术基础资源建设的桎梏转向高级的IT服务调用,从而回归统计本质属性与业务模式的探究与创新,显然这是与前期信息化不同的逻辑。
4.2“统计云”的路径逻辑
“统计云”实践作为云计算在政府部门应用的切入点,其后续发展不仅在于“云”端(云计算中心)技术层面的成熟与完善,更在于“远”端(用户)对现有系统IT资产的虚拟化处理以及信息模式的整合。云计算的找术特性,使得IT发展路径从宏观无序粗放的资源建设向规模化集约动态随机按需服务的工业部署转变,这种IT配置方式不仅改变了现有信息化的技术路线和运行模式,而且改变了统计业务系统的孕育环境,更重要的将促使统计应用模型设计和软件研发在更高的工业级规模上展开,推动其成熟周期的缩短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相关统计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催生新的统计模式和业务形态,这是“统计云”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
4.3“统计云”路径的本质
虽然云计算具有鲜明的技术优势,然而其技术集成复杂的特质也决定了“统计云”的构建和部署需要国家意志的体制环境,也就是说“统计云”的发展路径需要信息化体制内的顶层设计。也只有具备信息化体系顶层设计下的云计算路径才能建立统一的“统计云”信息化框架和建设、运行标准,同时深化各类统计应用、业务协同和技术衔接、数据共享,推动政府统计信息化全面融合。也只有具备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体制特征,才能集中建设统一的国家公共性“统计云”基础设施,从而开发高水平的“统计云”管理与服务标准,完善、优化统计信息化的技术管理体系结构,促进其从现有的信息化形态向一体化、虚拟化、智慧化发展,这既是云计算的技术属性要求,也是目前政府统计的现实需要。
5 结语
目前国内真正部署云计算并成功运营的实践案例屈指可数,大多还处于技术资源建设范畴,而“统计云”的实践表明云计算应用绝不仅仅是纯粹的IT技术问题,因此对云计算的发展逻辑和技术本质需要更全面的认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云计算发展路径下的信息化总体架构、业务模式和技术管理体系的研究,目前这些方面还鲜有专业的资料可以参考。
而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其应用过程由于切入路径的差异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技术效应和社会后果,统计信息化30年来的发展现状表明,技术引领和政府推动是其运动的基本逻辑,然而今天的现状表明,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反思和总结,虽然技术演变的逻辑是无法掌控的,然而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与优化和信息化功能与角色塑造以及技术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对于云计算的中国化,笔者认为技术不是问题,路径选择却非易事,而构建与技术特性适应的良性体制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才是关键,“统计云”作为颇具国情特征的一个案例,希望对其实践的思考能够对我国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有所启发。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云计算切入路径的逻辑与本质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397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