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现阶段我校云计算中心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成了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点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以统一建设数据机房、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全校共同使用以虚拟化为基础设施共享服务,以集中统一建设服务器、存储、基础软件等应用支撑平台,承载各部门应用层开发和运行的共享服务和集中统一建设通用应用系统,直接为各部门提供最终应用服务的应用共享服务为主要内容。从而收到了低投人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成效。
经过—年的建设,我校形成了3个中心:
1.1 应用服务中心。利用网络及教育技术中心的IT资源,部署了多种应用系统,集中为各部门提供虚拟应用服务,实现了资源共享,降低了部门系统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成本。
1.2 共享平台服资中心。部署高性能的网络、主棚尉争器、存储系统、安全设施、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等)以及—些通用应用软件和应甩组件等,为部门提供最终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和运行服务。
1.3 备份中心。
2.云计算中心架构设计
2.1 两地三中心模式。今年和未来三年拟基于“两地三中心”实现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的—体化架构:建立青岛校区办公楼主机房、东营校区容灾机房(两地300与公里)两物理资源中心,部署物理资源,将主要业务通过应用负载均衡、虚拟化软件实现双活和容灾;在青岛校区办公楼主机房部署云门户管理平台、虚拟化管理软件等;另在青岛校区文理楼(距离青岛校区办公楼主机房400米)建设一个资源管理中心,实现对两资源电心的资源调度和数据备份。
“两地三中心”建设方式的优点:
(1)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青岛、东营资源统一的管理和调配;
(2)对重要业务系统两地同时进行部署,两资源中心的同—个业务为负载均衡模式,同时对外提供服务,保证应用的高可用。
(3)对非关键性业务,可以只部署在—个中心,另外—个做备用,当主数据中心出现问题时根据备份中心剩有资源的情况进行人为干预。
2.2 整体规划设计。青岛校区和东营校区通过2条155专线进行互连,在青岛校区建立云计算资源管理中心,管理两校区基础资源,为个部门提供稳定可靠的计算和应用环境。
资源中心设计。网络层上两资源中心通过专线互联,保证IP数据高速稳定交互,资源中心的服务器资源,通过资源池化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并调配使用,实现快速部署业务系统的需求。存储层上分为两大部分,云计算中心存储区域和托管存储区域。针对资源中心,新旧存储通过异构存储虚拟化的’设备实现存储资源的大整合,统一为业务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利用数据同步或者数据备份技术实现主备数据中心资源实时的同步,以达到数据中心的双活,当基础设备出现故障,业务能保持不中断,继续提供服务;非云计算中心上的数据,如托管业务数据和远程接人但有容灾需求的数据,通过传统的容灾模式建设,两地进行数据复制,当出现故障异地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快速恢复系统。
同时两地资源中心分别通过备份存储设备建立备份系统,为数据保留多个副本,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图1 云计算中心拓扑图
2.3 资源整合设计。平台建设第一步就是要对资源整合,通过组建虚拟化资源池为业务系统提供计算资源服务。主要包括网络的虚拟化,服务器的虚拟化存储的虚拟化。
2.3.1 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交换机中的虚拟化路由特性,描述为—种在3层上划分企业不同部分的、能够在内部与外部网络传输流上提供更多安全性和控制性的工具。
在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虚拟化技术与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结合使用的。在这种业务模式下网络电缆极大地减少,相对减少了许多交换机,节约了成本。虚拟化网络还可以提供快速配置和可扩展性方面的极大灵活性。
2.3.2 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就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资源池化的整合,让计算资源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
未来,通过虚拟化技术,对青岛、东营两地分别做相对独立的虚拟化区间,服务资源的在线迁移、性能扩展都只在各自的虚拟化区间内,不跨地区进行自动迁移。在需要的时候,可手工进行虚机迁移。
2.3.3 存储虚拟化。针对我校现阶段和未来对存储的需求,新购存储设备支持虚拟化,并支持FCoE,新购大容量存储一台和原数据中心的一台EMC存储进行存储虚拟化,形成共享存储,为整个云计算中心提供存储资源。
3.应用迁移(P2V)
将现有服务器应用业务迁移的虚拟化平台上,是虚云化的重要一步。
3.1 迁移的步骤。
3.1.1 云平台同旧有系统网络对接。云平台搭建并测试完成后,先在网络上的私有云连接到现有的网络中,使云管理控制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旧有系统。
3.1.2 执行迁移前的测试工作。在迁移前,选择测试业务系统进行模拟迁移测试,为后期的大规模迁移做准备,主要测试内容为:迁移在功能性上实现是否可实现;通过网络迁移的性能是否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网络带宽是否满足平滑迁移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3.1.3执行物理服务器到云计算中心的系统迁移。在以上步骤完成后,执行业务系统的迁移,首先需要规划中长期的存储规划,对每个业务系统应用规划资源池,包括存储资源,网络资源,CPU,内存等。并在云平台上对将要迁移的系统预留出可用的资源。
3.1.4 迁移完毕后的系统和网络调整。迁移完毕后,需要关闭旧有的业务系统,启动云计算中心的虚拟计算资源,以避免IP资源冲突,迁移完毕后,新的业务系统IP地址资源保持不变,客户端无法察觉到后台日算资源的承载环境变化。
3.1.5 业务功能测试。迁移完毕后,对业务系统进行测试,联合业务及应用部署人员,对虚拟计算中心的生产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马上关闭虚拟平台上的系统,同时启用旧有的服务器系统。可回退性强,能够保证业务系统的良好运行。
3.1.6 设备利旧。迁移完成后,旧有的服务器系统我们分为两组,一组为支持加人到云计算平台的,一组为不支持加人到云计算平台的。为了利旧,我们可以将支持云计算平台的设备通过配置加入到私有云当中,作为云中的计算资源池提供对外分配。对不支持云计算平台的,我们重新规划并安装新的操作系统,接入到网络当中,对外提供非关键性业务服务。
3.2 后续优化。当把用户和服务迁移到新平台后,一定要密切关注虚拟化项目的运行情况。应当建立性能和使用方面的一些准则和阀值,必要时考虑到硬件的配置、网络设置或者增加带宽等措施。
总结:云计算平台主要由三层构成: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
整合、虚拟化资源调动模式本身就最大限度屏蔽了资源调度时的硬件相关性,是高可用架构,因此整合化、虚拟化的程度本身就决定了整体系统高可用性的程度。比如智能服务资源整合到汇聚层、虚拟化到各接入层就远比将智能服务物理部署到接入层的可靠性高出很多。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一体化规划设计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3971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