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华为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368亿美元),同比增长40%,高于2015年上半年的30%增速,营业利润率为12%;同样是在一个月前,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出炉,华为的排名前进99名,已上升至第129位。
再回顾华为过去几年的业绩表现--2013年业绩同比增8.5%、2014年业绩同比增长20.6%、2015年业绩同比增37%...,可以说,"超速"成长和持续超越已经成为华为的一种"常态"。
而在这一"常态"的背后,正是华为对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坚持--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做事,不懈坚持,持续投入,厚积薄发。其中对于厚积薄发,华为人的理解包含三重含义,即"坚持战略聚焦,持续战略投入,不断战略突破",这也成为了华为的成功之道!
坚持战略聚焦,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资源
未来二三十年内,传统社会一定会演进为信息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千年来最重要的转折。华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会新增40亿的宽带用户,同时有超过1000亿的物也将被联接起来,而每个人消耗的流量将达到1.7G/天。这将带来一个万亿美金市场空间。大数据流量的发展需要更大、更粗、更快的管道,这是华为面临的战略机会。
管道战略也正是华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是华为前行的主航道。然而仅有正确的前行方向是不够的,华为深知,必须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自我批判不断纠偏,才能厚积薄发。
所以回顾过去的28年,华为始终坚持聚焦战略机会点,不搞机会主义,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按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28年来,华为十几万人瞄准的是同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而在这样的持续冲锋下,华为也终于在大数据时代取得了突破,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
持续战略投入,听到大数据时代成功的脚步声
说到投入,华为最出名的当属"研发"投入--过去10年,华为累计投入2400亿元进行研发创新,17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5%。与此同时,华为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31个联合创新中心,加入170多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
当然,华为的研发投入并不是盲目追新,而是有两大驱动力:一是来自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由顶级技术专家fellow、科技外交家、科学家等探索方向,数以万计的高级工程师负责实现,另一个驱动力来自客户的现实需求,近5000名marketing人员,聆听客户需求,把客户最关注的商业上的诉求融入到产品开发目标之中。
与此同时,华为还将能力中心建立在战略资源聚集地。例如在俄罗斯的研发中心做算法研究,在法国研究美学和色彩,在日本研究材料应用,在瑞典进行工程能力研究,在印度进行软件研发,在德国进行高端制造与工程工艺研究等等,即借助基础研究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形成利润的源泉。
而华为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正是华为整体的战略投入理念的一个缩影。即华为在聚焦的主航道里用多路径、多梯次的方式前进,使用投资密集型,来缩短探索方向的时间,形成以快打慢的竞争优势。
不过这样的战略投入也注定是一个长期、痛苦的积累过程。要知道,无线从推出GSM方案到领跑全球LTE商用,坚持了16年(1997-2013);华为路由器从起步到400G业界领先,则坚持了17年(1995-2012);而芯片设计从研发起步到麒麟处理器规模商用,更是坚持了22年(1991-2013)。还好,如今华为人已经听到了成功的脚步声,过去28年来的持续密集投资,让华为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其实华为的战略投入不仅是研发创新,还有管理变革--全面引进和消化了西方企业领先的企业管理工具。从1997年开始,华为19年来持续进行了IPD研发流程变革,供应链变革、人力资源变革、财务体系变革、市场体系变革等等,先后有IBM等十几家咨询公司在华为做过不同的管理咨询,使得华为的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以及整个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有了巨大进步,奠定了华为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而据测算,华为在管理变革方面的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1.5-2.5%,累计投入管理变革成本400多亿人民币。
不断战略突破,仍需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厚积不一定可以薄发,取得突破自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候,十年、二十年都没有突破,比如在X光这一重大发现之前,伦琴已经经历了26年的漫长学术生涯。所以说,突破是要有战略定力和耐性的。
而为了战略突破,华为选择坚持瞄准目标,坚持开放包容,吸纳不同领域的大量人才。如今,华为业务以遍及170多个国家,全球员工176,000人,其中外籍员工本地化率达72%,华为希望借助思想的碰撞及互相启发,从而在各个领域里捕获更多突破的机会。
与此同时,华为选择不上市,而是由100%员工持股,从而形成利益闭环,这也激发了员工的持久活力。而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更是让华为员工高度认同多劳多得、天道酬勤的理念,同时认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与分配的机制,这也是华为能够持续成长,不断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
未来之路,开放是成功之钥!
近两年,以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正在持续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并拉开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大幕。这意味着企业的商业流程要面向数字化运营进行重构,IT系统要从支撑系统走向生产系统,网络要走向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架构,ICT基础设施要走向软件定义和云化等等。
可见,单一技术并不能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只有业务、网络、运营系统、ICT基础设施等的共同支撑才能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云化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当然,这里所说的云化,不仅是指云计算技术的落地,即云像水煤电气那样,拧开开关,服务随需而至;还包括企业运营模式、组织体系、企业架构、运营策略等的全面云化。也就是说,如今"云"的渗透度和影响范围,比绝大多数企业想到的还要多。
企业云化的结果,就是企业边界彻底消失,一切封闭被打破,一切尽在开放的连接之中。而开放就意味着能力输出,意味着联盟,意味着重新构筑生态圈;更意味着,以后商业竞争并非是单个公司、企业和集团的竞争,也不是某个派系之间的竞争,而是组织和组织之间、标准和标准之间的竞争。
还好,对于构建开放的生态圈,华为早有准备。因为华为深知,当今世界,新技术层出不穷,市场更是变化无常,华为不可能什么都自己从头做起,华为也没有独吞天下的本领,即使排位世界前几名的西方巨头也没有一统天下的能耐。相反,只有强强联合,有竞争有合作,企业才能越做越强。对此,任正非先生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其强调的是华为与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合作,即华为通过开放合作,赢得更多的创新突破机会。
所以华为选择坚持管道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并全面开放ICT能力,为客户、合作伙伴、开发者提供开放、易用、高效、安全的平台,包括在成都、苏州、深圳、北京、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建设了10多个OpenLab(开放实验室),聚合了600多家合作伙伴,使能联合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还面向开发者,打造创新领先、开放易用的使能平台,在标准组织、开源社区持续贡献,以繁荣开发者生态圈。
面向未来,华为提供的可能是"太平洋管道"宽广的数字平台,是一切ICT基础设施数字传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华为仍将广泛开放能力,引入资源,构建平台化的生态系统。华为还可能成为一家聚焦IaaS、开放PaaS的平台公司,围绕越来越宽的"主航道",聚焦在战略突破口,继续在信息社会领跑。可见,开放不仅是当前华为的大战略,更是未来的成功之钥!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华为的成功之道与未来之路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3932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