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星际穿越》电影,让人们对那些幽默的机器人留了下深刻的印象。如同许多主打科幻题材的影片一样,《星际穿越》背后的关键词是人工智能,这一代表着科技未来,也正是当前IT巨头们火拼并抢占的一个领域。
在《数字商业时代》2014智造中国高峰论坛上,微软和IBM无不将人工智能作为讲演的主题,无不结合炫酷的案例展望着人工智能世界的未来。
实际上,谷歌、微软、Facebook、IBM这些IT巨头都在积极投入人工智能领域。今年1月份,Google收购伦敦一家创业公司DeepMind , 研究人工智能搜索;阿里早些时候也适时推出了A-star(阿里星)人才计划;微软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今年在新浪微博上很火,而大部分读者也许还不知道小冰的姐姐“小娜”,可以提供语音人工智能服务;IBM计算机沃森"(Watson)早在 2011年美国热门的电视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就战胜了两位人类冠军选手。
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工智能目前的定位更多偏向于个人消费者市场或娱乐化应用,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商业化应用,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医疗行业成为人工智能商业化突破口
将医疗行业作为人工智能商业化的突破口,是人工智能巨头们的共识。这取决于医疗行业在未来很多年都将是一个增量市场,同时医疗行业与个人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
在很多专家的观点中,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相比其他领域更具前景和实用价值。譬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检查解释专家系统、诊断与治疗专家系统、病人监护系统、多媒体导医系统、护理计划专家系统、医嘱辅助处理系统等,可以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同时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IBM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介绍,IBM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2012年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医疗领域——帮助负责复杂病例的护士完成工作,同时审查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请求。最终,它被应用于小规模的肿瘤临床实践之中,这样医生们就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来访问相关信息。
其实,这项应用亮点不在于能够提高医疗的质量,因为人也能干这些工作,而且最终的判断还是靠人做出。亮点在于经济方面,因为它能降低医疗昂贵的价格,沃森真正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医疗人员可以利用沃森更快、更准确地诊病、治病。
医疗领域的应用成为沃森商用最主要的领域不是偶然的,因为任何技术要发展,必须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后盾。在人力成本颇高的医疗行业,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作业,人工智能应用就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王阳博士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感觉不舒服的病人向沃森描述自己的症状,它就能给出一张可能性由高到低的疾病清单,IBM的合作伙伴们可以利用沃森的人工智能开发对用户友好的界面,提供给订阅服务的医生和医院。
当然,医疗行业只是开始。要取得更广泛的成功,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探索就不能停止。
根据定量分析公司Quid的一份调研数据:2009年以来,人工智能吸引了超过170亿美元的投资;去年一年就有超过20亿美元投资给了拥有类人工智能技术的322家公司;过去四年间,人工智能领域的私人投资以年增长率62%的速度增加,预计这一速度将延续。
在王阳博士看来,现在的沃森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不再只存在于由十几台机器组成的集群中,而是在由开源标准服务器组成的云中,一次运行数百个人工智能“实例”。
就在12月5日,IBM宣布将把“沃森分析”(Watson Analytics)作为一项免费的云服务而开放,公众可通过Web或移动设备进行访问。这实际上是IBM开放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举措,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客户的连接,为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进行更多可能性的探索。
人工智能商业化趋势,从智能到智慧
今年8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发表了一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的署名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未来的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在洪小文的观点中,他将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质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功能、智能、智力、智慧。
所谓功能(Capability),它是工具的价值点,也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第二级智能(Intelligence),强调的是记忆力、运算、数据处理等能力的结合,智能机器可以迅速而高效地完成很多人类的工作,譬如工厂流水线、组装车间等辛苦又单调的工作,但智能机器仍然缺乏接近于人的自主选择、判断、创造与决策能力。
第三级智力(Intellect)比智能更高一筹,“力”这个字里包含了判断力、创造力等信息。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目前全世界最“聪明”的机器也只是达到了“智能”水平,离“智力”尚有差距。
第四级,智慧(Wisdom),智慧往往是由丰富阅历、深邃思考积淀而来的洞察,所以“智慧”常常被用来形容某位长者或导师,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智慧”阶段遥远而漫长。
诚然,过去的几十年来,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演进和软件适用领域的拓展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但具体到人工智能技术,当前所有“智能机器”的能力提升都还只是量变,远远达不到质变的标准。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为时尚早,人工智能要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技术积淀。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芮勇看来,微软面向人工智能领域采用一种均衡的、循序渐进,同时快速迭代的方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广泛而复杂,在微软的战略举措中,将机器学习作为技术突破口是其重回科技巅峰的秘密武器。目前,微软正在研究“隐形用户界面”,用户无需任何介质就能操作,在触摸或发出语音指令之前,设备就能“明白”他们的意图。
具体到微软的人工智能产品,不得不提及2014年微软试水人工智能领域的姐妹花——小冰和小娜。芮勇博士介绍,微软小冰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开发出来的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而微软小娜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基于Cortana深度本地化再创新的一款人工智能个人助理。
在微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的发展战略下,小冰已经进入了新浪微博、米聊、触宝电话、京东及最美天气等第三方平台,发挥互联网中间件的作用,连接用户与整个庞大的移动互联网数据。“小冰”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新形态的移动搜索引擎服务,它的数据来源于必应搜索对中国互联网6亿多网民在互联网上所产生信息的抓取,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微软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
与小冰同样根植于必应搜索的大数据平台之上的小娜,是微软面向WP系统开发的语音助手Cortana(“小娜”特指中国版的 Cortana)。与小冰不同,Cortana选择了软硬件结合的道路,与Windows Phone深度融合,其优势是通过前端与后端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使用体验。
小娜被微软官方定义为小冰的姐姐,与小冰有趣好玩的定位不同,小娜更像是态度严谨的个人助理。同时,基于Windows Phone平台,小娜向诸多第三方应用开放,目前在中国已经有 7 个 Cortana 合作应用(去哪儿旅行、微信、高德导航、中国国航、爱奇艺视频、微博、酷狗音乐等),它们都可以在Windows Phone平台上,通过 Cortana 实现某些功能。用户不仅可以在小娜中唤醒相应的应用服务,更可通过小娜实现复杂的互动。
核心关注:拓步ERP系统平台是覆盖了众多的业务领域、行业应用,蕴涵了丰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软件业务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应链、成本、制造、CRM、HR等众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全面涵盖了企业关注ERP管理系统的核心领域,是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选的ERP管理软件信赖品牌。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未来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3931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