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控制、集成、开发管理企业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和创新管理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我国企业信息化已走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在电信、金融、石化、电力等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OA、劳资、人事管理等单项事务处理的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也主要集中于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信息通信等简单应用层面。据CCID最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只有10%左右的企业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开展在线销售及采购电子商务的企业在25%左右。绝大部分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未实现与企业战略的融合发展。此外,信息化投资收益比较低,也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据有关研究机构2011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被调查企业IT项目产出与投入比低于20%,有50%的企业处于20%~100%之间,只有10%的企业IT投入带来了比成本多的产出。
近年来,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一批IT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掀起了又一轮IT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研究显示,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一批IT新技术,将成为未来10年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新技术,而且它们既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那么,这些新技术都有哪些新的特征,它们的应用会给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哪些变革与创新,并以此影响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新技术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特点,把握企业信息化建设新规律,并加快促进我国基于新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而大幅提升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效益,实现我国产业升级改造和经济发展转型,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一类新技术的,而将这些新技术进行集成综合的应用研究分析还比较鲜见,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一、五大新技术特征概述
1.1云计算。目前,对云计算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按需获取所需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或信息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即被称为“云”。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类:
(1)基础设施云(又称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aaS为用户提供的是最底层的、接近于直接操作硬件资源的服务接口。通过调用这些接口,用户可以直接获得计算和存储能力,而且非常自由灵活。目前提供该服务的如Amazon的EC2,国内有阿里云、盛大云、百度等提供的IaaS服务。
(2)平台云(又称平台即服务,PaaS),PaaS为用户提供一个托管平台,用户可以将他们所开发和运行的应用托管到云平台中。但是,这个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必须遵守该平台特定的规则和限制,如语言、编程框架、数据存储模型等。目前提供云平台服务的有国外的Google的App Engine和微软Azure平台,国内平台提供商有阿里云平台、用友UAP平台等。
(3)应用云(又称软件即服务,SaaS)。应用云为用户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应用软件服务,这些应用一般是基于浏览器的,针对某一项特定的功能。应用云最容易被用户使用,因为它们都是开发完成的软件,只需要进行一些定制就可以交付。目前,提供MIS、OA、ERP、CRM、SCM、电子商务等各种在线软件的公共租赁服务平台众多,如国际知名的Salesforce.corn,国内的阿里软件、用友、金蝶等公司开发的SaaS服务平台。
云计算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大规模,云计算拥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台服务器构成“云端”,使其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超大规模的存储能力;二是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通过互联网获取云上的服务;三是可靠性,云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四是通用性,在云的支撑下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五是灵活性, “云”中的资源在用户端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六是高性价比,低能耗性,由于云计算所采取的公共租用和弹性计算服务模式,使的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因而采用云计算模式信息化具有前所未有的性价比。此外,云计算对IT资源的集中和整合使用可以减少总体设备规模、及时关闭空闲资源,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由上述可见,云计算改变了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模式,可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专业分工,帮助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解决长期以来信息化建设高投入、低回报,运维难、人工成本和能耗高等难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云计算已相当普及,并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首选模式。
当前,我国云计算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迸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云计算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近两年,各地政府也在纷纷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筹建云计算产业与创新基地建设,以期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改造和经济发展转型。
1.2物联网。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意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智能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它将其用户端由互联网的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延伸拓展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并且可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先进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感知性和智能性是物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两大重要特性。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可使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这种高级“智能”的信息交换与通信状态,可以大大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高质量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转变。
因此,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知名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它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被看做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国家制订了专门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智能工业领域、智能农业领域、智能医疗领域、智能物流领域及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物联网发展。
1.3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和各种应用系统的总称,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它由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携化等特征,是实现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引擎。
移动互联网在2010年进入成长阶段,并从此迎来高速发展。IDC预计,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86亿台。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最高,为3.012亿部。目前,中国手机用户人数已经突破l0亿大关,网民人数已近6亿,其中近7成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第一来源,而且也将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各样应用产品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仅在苹果应用商店中,就有超过100万款移动互联网应用。不过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消费类的移动应用占绝大主流。
可以预计未来10年,智能移动终端将替代PC,成为人们工作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而不必像PC时代一样,必须呆在办公室里、坐在电脑前才能进行工作,借助于移动互联网不仅可以极大提高人们信息交流和工作效率,而且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广告、移动社交、移动定位服务等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推出,无疑将掀起企业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变化。它意味着企业与客户的交互方式及相互关系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借助于移动社交即时通讯平台,客户已不再仅仅是企业产品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同时也能够成为企业品牌推广者和产品创新的参与者,企业需要针对这种变革不断进行其营销模式创新,以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型商业竞争态式。
1.4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简称SNS)。社交网络简单说就是“网络+社交”,是人们通过网络这一载体连接起来,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并在该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分享、沟通、交流与协作。社交网络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等要素。社交网络可根据社交内容分为以用户信息为主导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人人网、扣扣校友等,以及以内容为主导的社交网络,如微博、YouTube、豆瓣等;还有以位置为主导的社交网络,如Foursquare,等等各种不同的类型。
社交网络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问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信息的一场革命,由于其所具有的虚拟性、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自媒体性、病毒传播等特点,使得它比传统社交方式有许多优势,自诞生之日起便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用户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到2012年底,著名社交网络Facebook在全球已有10亿活跃用户,新浪微博上线3年用户已超5亿,微信用户2年多突破4亿。更重要的是,人们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著名调查机构Nielsen社交媒体报告数据表明,网民将其上网时间中的18%贡献给了社交媒体。在美国,截至2012年6月,美国公民全年共花费了1210亿分钟在浏览社交网站上,而2011年这个数据只有880亿分钟。在我国目前也约有一半以上的网民通过社交网络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社交网络已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覆盖用户最广、传播影响力最大、商业价值最高的web2.0业务。
社交网络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群潜藏了巨大商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利用社交网站进行品牌和产品营销,据悉,54%的《财富》杂志100强公司使用Twitter来联系客户。IBM和索尼等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社交网络来发布他们的公司新闻、推广社会责任活动,建立双向交流渠道。美国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SIIA)的营销行业报告显示,美国98%的企业现在都在使用社交媒体,70%的营销高管认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2年3月,新浪微博联合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CIC发布的我国首份“企业微博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其中有143家世界500强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占比达到29%。从用户关注角度来看,有56%用户至少关注一个企业微博。6成新浪微博用户因博文信息而产生实际购买行为。社交商务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并在许多企业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5大数据。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的兴起,特别是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式各样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使得世界更容易被感知,人们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表明,2009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8ZB(1ZB=1024E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据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随着新型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新的数据类型还会层出不穷。
有关大数据概念的目前尚无公认统一定义,但有关大数据的4个“v”特点,则得到广泛认同:(1)数据规模大(Volume),从TB级,跃升到PB级;(2)数据种类多(Variety)。如网络上大量存储和传输的文字、视频、图片、音乐、地理位置信息、网络日志等等。(3)数据速度快(Velocity),一是大数据产生的速度很快,像流水一样在运动,如微博、短信、微信、facebook、监控视频等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二是大数据对处理速度有要求,一般要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时间太长就会失去价值了。这个速度要求是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4)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大数据的价值性往往呈现出稀疏性的特征。以监控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的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常常仅仅一两秒。
因此,大数据的概念与传统的“海量数据”概念是不同的,后者只强调数据的量,而大数据不仅强调数据量大,还更进一步强调数据的形式复杂、数据时间的快速特性,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的专业化、最终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所以,维基百科把这种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称为大数据。庞大的数据正在改变着人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采用最简单的统计分析算法,将大量数据不经过模型和假设直接交给高性能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发现某些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得到的规律和结论。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提出了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不同于传统实验、理论和计算三种科研范式,第四种范式不需要考虑因果关系,以数据为中心,分析数据的相关性,打破了千百年来从结果出发探究原因的科研模式。大规模的复杂数据使得新的科研模式成为可能。因此,大数据隐含了极大的价值,被视为“未来的新石油”。
大数据将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为我们揭示事物发展演变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以及更为有效地配置资源,采取更加科学的决策和行为,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大数据将帮助人们开启循“数”管理的新模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
有关大数据的产品或解决方案,目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早已存在的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如IBM、SAP、Oracle等)的拓展;二是面向大数据独有特点而推出的新解决方案,如Hadoop、SAP的HANA、用友的AE等。这些大数据解决方案已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但就总体而言,面向大数据应用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创新应用提供了的新的途径和方法。这些新技术虽各有特点,但它们相互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例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更多的表现为互联网接入和工作终端的扩展,社交网络和大数据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应用和新方案,云计算则是平台和基础。在未来信息化应用中,智能手机、传感器等各种终端都可接人以云计算为平台和基础的互联网,通过这些终端设备进行社交和大数据分析处理等。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不仅进一步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交互方式,也将对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运营及管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通过信息化创新过程来实现的。因此,进一步分析研究新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创新特点,对于我们把握新技术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规律,科学采纳新技术进行各种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现实应用价值。
二、基于新技术的企业信息化模式创新
从上述新技术发展概况及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在新技术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将主要呈现以下一些显著创新特征:
2.1资源虚拟化。由于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云计算中的虚拟资源,并按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等支付费用。这种IT资源的虚拟创新租用模式,一方面可以把传统模式下企业信息化初期大量资本投入,转变为企业小额日常开支及运营成本,从而大大减轻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及投资风险,弥补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使中小企业也能及时享用到IT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大企业站在同一竞争水平线上。从而在大幅提升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社会信息化的总体成本及资源消耗。突破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收益率较低的困境。
2.2建设管理社会化。云计算虚拟资源租用的创新商业模式,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IT服务的业态,使云计算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人们可像使用水电一样,以方便、快捷、廉价的“即服务”模式使用全球IT服务资源,由于其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能耗和便维护等特性,必将促进以云计算为代表的IT服务外包新兴产业的发展,引领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等不断创新,从而使信息化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分工终将成为现实。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运维和管理的沉重负担,也可有效克服阻止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的技术、人才等资源能力不足的障碍。同时,信息化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还可以把企业从自己并不擅长的信息化专业领域中解放出来,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专注于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及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2.3应用弹性化。由于云计算采取的虚化技术、海量存储计算和负载平衡等先进技术形成共享的动态资源池,实现了IT资源向上级管理机构集中。这一方面可使能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应用需要,动态地购买和配置所需的IT资源与服务,而无需再为短期波峰业务应用预留大量闲置资源,造成长时间资源等待的浪费。另一方面,云计算模式下的统一数据标准和模型,模块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基于SOA的开放软件架构,还可使企业信息化应用动态弹性地调整相关功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政府机构、合作伙伴等应用系统的弹性连接,及其数据、流程及应用的集成,从而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模式创新,使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协同商务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易实施。
2.4终端移动化。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智能信息终端应用普及,企业员工个人IT使用行为,也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的IT应用。据计世资讯(CCW Research)最新一项针对企业CIO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趋势——超过七成的企业CIO认为个人的IT消费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IT应用,45%的企业CIO考虑将个人信息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企业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企业与个人的信息化应用界限变得模糊,这不仅打破了员工工作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使得企业计算模式变得无所不在。因此,移动平台与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整合,不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对办公人员的束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加强企业、员工以及合作伙伴间的远程协作、尤其是可轻松处理常规办公模式下难于解决的紧急事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内外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终端移动化不仅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的重要方向,而且也将成为促进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重要引擎。
例如,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移动商务应用解决方案,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具有的摄像、定位、重力感应等PC所没有特性,实现一些特定业务处理。如通过收集整理移动终端的信息,如各类位置、使用习惯等,分析客户的购买偏好、活动范围等,从而向客户提供度身定做个性化的服务或商品、使深度客户关怀成为可能,进而大大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此外,基于位置服务(LBS)以及物联网服务的移动办公,以及基于PC的管理软件向移动终端的迁移,都将开启企业信息化的新时代,并激发出很多潜力巨大的业务处理模式、甚至更高级的商业模式。也许终有一天,用户只需用一部手机,就可跑通企业全部业务流程。
2.5信息大数据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企业信息处理的数据类型从以传统的企业人事系统、财务系统、ERP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为主,拓展到了电子邮件、文本文件、网络新闻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由传感器、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据统计,企业中20%的数据是结构化的,80%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而且,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速率远远大于结构化数据,前者为63%,后者为32%。增长如此迅速且庞大繁杂的数据资源,既给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带来巨大挑战,也给企业产品、营销、管理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手段。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对分布于社交网络、视频网络等各种互联网中的大数据进行提取、整理、分析,获取新的知识和洞察。如企业可通过对存储于社交网络中的大数据挖掘,发现客户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爱好,从而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对企业产品的粘性,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此外,大数据时代还为企业带来了以数据挖掘分析为主导的新型决策模式,将大数据中筛选出来的各个领域有价值信息传达给企业高级决策层,为企业发现新客户、拓展新市场、寻找新机遇提供帮助。大数据中隐藏的巨大价值,对企业短期决策或长期战略规划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创新应用之一。
2.6社交网络融合化。新技术的发展,给企业信息交流与沟通方式带来了一次次深刻变革,从电话到传真,再到电子邮件、MSN、QQ等。近年来,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工具的创新发展,又带来了企业信息交流沟通方式的新一轮变革。特别是随着社交工具的全员化应用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与社交工具的平台的整合,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另一重领域。并催生出诸如社交企业,社交商务等各种创新的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
首先,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的社交化,一方面,可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自由、开放和高效,从而可以实现企业内外各方更多的互动与协作,并使企业对各种问题的反应也会愈加迅捷,做出的判断和决策会更加准确与符合实际,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也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的社交化由于消除了组织内外不必要的界限,使企业能够及时感知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加快创意产生。根据调查,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社交化,可以使企业沟通效率提高50%、客户满意度提高48%、服务响应及解决周期缩短63%。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缩短1/3。其次,如果将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软件实现整合与对接,可进一步实现信息交流、沟通协作、知识管理、应用集成等更多增值功能。例如,由社交平台收集的客户对话信息,如果能够进入企业CRM的数据分析系统中,可使企业发现更加精确的客户个性化需求信息,使企业能够对其产品进行更精准的营销,并实现更加智能的商务营销机制;又如,由于通过社交平台可使企业通过日常工作的信息流,追踪企业的活动流,这就为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创新、抓住新的商业机遇提供帮助。可以预见,企业社交平台与其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将会带来一场社会化企业的深层次管理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将更加重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仅仅是某种工具、流程或模式给企业管理上带来的变化。
2.7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将ERP系统的管理对象延伸到单个的物品,使企业能够以更小的“单位”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构架,可使企业实时掌握库存、路况、天气等信息,预测送货天数,优化运输线路,制定合理的供货计划。这一方面,可使企业对物流管理中的仓储、分拣、配送等各环节进行全程、实时、可视化监控和管理,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缩短企业备货时间、降低库存及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业间信息交流的及时与通畅,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从而构建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乃至产业链的实时协同,保证敏捷生产和柔性加工等创新型生产模式的实现。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从本质上改变传统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式,并将创造出更为丰富、更具潜力的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三、小结
以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为代表IT新技术的发展将给企业信息化模式带来重大变革,并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加有力驱动和帮助。首先,基于云计算的社会化IT专业服务,使信息化在企业运营中的角色和定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对业务的支撑和适应转向了由不断创新的IT牵引与使能,这不仅使信息化从传统的产品交付模式转变为服务模式,同时,也给企业及时灵活的采纳IT新技术成果,实现运营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撑。并可有效克服企业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低回报、低绩效等问题。其次,网络和终端的移动化,使得企业计算和服务可以变得无所不在,这不仅可极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也将激发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移动广告、移动社交等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第三,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和其客户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都为企业把握市场趋势,及时抓住市场机遇,有效进行市场开拓与市场创新,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有力的工具与手段。第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从本质上改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式,物流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仅推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无缝集成及产业链的整合,并将创造出更为丰富、更具潜力的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因此,新技术发展给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赶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技术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的新应用、新发展,对大大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国产业升级改造和经济发展转型,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得到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IT新技术发展与企业信息化创新特征分析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3931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