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产业上的应用,在提升、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我国的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生产力较低、管理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少等问题,而在CAD、CAPP、CAM、CAE等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系统以及基于网络的ERP、SCM、CRM、决策支持和知识管理系统等各种各样的系统的帮助下。不仅可以解决传统产业现存的问题,还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改造优化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信息化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信息化不仅可以帮助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可以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使我国经济更好的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因此.产业信息化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存在研究价值。
一、产业信息化定义
产业信息化是一新兴的概念.是随着信息化的推广而产生的是信息化的一个分支。一个层次。信息化可具体分为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杜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的涵义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描述,但主旨思想是一致的。笔者总结得出:产业信息化是指在传统产业的生产、管理、设计等各个环节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产业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产业信息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间的信息化;二是行业间的信息化:三是行业间关联的信息化。
二、国内学者产业信息化研究综述
产业信息化在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于产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如周荣辅和宋占禹的《关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黎朝红的《金融产业的信息化建设》、王鹏和王娜的《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后信息化建设研究》等文章: (二)关于产业信息化水平的研究,如王君和杜伟的《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何伟的《中国工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差异的实证研究》、赵华平和张所地的《房地产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文章: (三)关于产业信息化效益的研究,如祝海林等人的《制造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常建娥的《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文章: (四)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研究,如杨学钰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谢昀的《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赵启然的《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实证分析》等文章。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对产业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研究成果涵盖了对三大产业的信息化的研究;(二)研究成果中关于产业信息化效益的研究与其他三个方面的研究相比而言较少。
三、国内学者产业化信息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一)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研究现状
企业信息化是产业信息化的一个基础,是对产业信息化效益进行评价的一个部分。现有的很多产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也大都借鉴于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模方法及其评价方法。目前,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模方法和评价方法这两方面。
l、指标体系的建模方法
从指标体系的建模方法来总结,主要有一下三类:一是基于财务的方法,主要是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经济效益和风险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如投资回报法(ROI),实物期权法:二是基于经济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考虑企业信息化投资后的财务收益,也可以评价出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业务价值,如经济增值法(EVA):三是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总体和综合效益,避免了从财务角度的评价以偏概全的做法,全面的评价了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效益,如关键业绩指标(KPI)、平衡计分卡法(BSC)。
目前,我国较为常用并且也是被业内专家认可的信息化效益评价体系的建模方法是平衡计分卡法。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管理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综合的评价企业的绩效。如柯建的《基于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赵永铭的《基于BSC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掣研究》、程翠风的《基于BSC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等公开发表的文章均是以平衡计分卡为建模方法。
2、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信息化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因此,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评价。国内外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不下十种。在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运筹学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方法(EDA),张志良的《应用数据包络法于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研字己》的文章即是采用的这种评价方法;②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丰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类别分析等分析方法,如仇志勇的硕士学位论文《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指标的筛选;③系统工程方法,包括关联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是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尤其是采用平衡记分卡来建模的评价指标体系。如高伟的硕士学位论文《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兼论中广核集团信息化建设》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对信息化项目绩效进行评价:④模糊数学方法,通常使用的模糊数学方法指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法,这也是研究中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如甘勇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评价模式研究》;⑤智能化评价方法,即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逐渐在信息化的研究中使用,如用于识别企业信息处于哪一个化阶段、用于评价地区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但还没有使用于评价信息化效益的评价上:⑥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是我国华中科技大学控制论专家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包括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等,优点是能够处理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灰色系统,所需的数据量不是很大,可以处理相关性大的系统,广泛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价,如邹凯和马葛生的《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社区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
以上的评价方法大都不会单独使用,绝大部分的研究均是采用多个评价方法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如朱海荣的硕士学位论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三种方法来进行评价。
(二)产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的研究现状
在关于产业信息化的研究中,对其效益评价的研究成果是最少的。大部分与产业信息化效益相关的研究大都将信息化效益和信息化水平结合起来研究,把“效益”独立出来的研究成果很少。下面笔者论述几个己用于实证或是较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袁文榜的硕士学位论文《产业信息化及效益分析》,这是我国较早关于产业信息化效益的研究成果。这篇论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然后提出了将信息化在三大产业(即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实施方法,最后建立了一个评价产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其结论中效益的分析侧重于产业信息化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这篇论文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3年,我国出版了《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构成方案(试行)》。该指标体系包括2个一级指标(制造业信息化环境企业指标和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标),9个二级指标(①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效益指数;②服务环境、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和33个三级指标。张晋武的硕士学位论文《制造业信息化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杨晓兰和孙兴公开发表的文章《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年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设计》、王瑛和柴华奇公开发表的文章《制造业信息化的多层次熵僮综合评价方法》等研究成果均是以这个指标作为参考指标来建立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其区别在于:前两篇文章的应用实例不同,第一篇是测评用于贵州省的制造业信息化,第二盘是用于测评天津市的制造业信息化;第三篇文章则是评价方法的创新。
常建娥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建立了一个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3个层面的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该指标模型综合参考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度模型和方法。由4个一级指标(企业个体评价系统、企业整体评价系统、行业评价系统、区域评价系统)、16个二级指标(①技术结构、投入水平、绩效水平;②技术结构、投入水平、绩效水平;③本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行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水平、行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行业信息资源水平、行业技术结构;④本地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水平、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区域信息资源水平、制造业技术结构)、37个三级指标以及65个四级指标构成。这是第一个从企业、行业和区域这三个角度来对信息化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但是其评价侧重点仍然是信息化水平而不是效益。
祝海林、李新军等人公开发表的文章《制造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中建立了一个侧重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重庆某集团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管理方面的绩效、产品开发方面的绩效、网络营销和网上采购率、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实施信息化前后的经济效益)和15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体系虽然是最为能够体系信息化效益的指标体系,但是他的指标大都是从企业这个个体层面来进行测评而不是整个产业,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一个产业。
综上所述,现有的关于产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一)研究成果较少,具有权威性的成果基本上没有;(二)由于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特性,故一个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产业.但现有的研究所涉及的产业类别太少; (三)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大都参考《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构成方案(试行)》来构建,该指标体系侧重于“水平”的评价而非“效益”,侧重于效益的指标体系却又大都只能评价“企业”而非“产业”,因此两者都不能准确全面的评价出一个产业的信息化效益情况; (四)现有的成果大部分都采用的是方法使用的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采用前人未用过的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少。
四、总结
从以上对产业信息化效益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尽管国内专家学者针对我国产业信息化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是因为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缺乏评价产业信息化效益所需要的数据,无法得出确切的评价结果。由于信息化效益的特点,其间接效益难以测量,而不得不采用定性的方法来评价。这直接导致评价结果偏于主观;另外,部分指标的数据无法获取,最终只能删除该指标,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整,不能够全面的评价信息化效益。其次,缺乏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范的产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产业信息化效益评价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无标杆性的指标和方法来指引各个产业建立一个健全的信息化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期盼我国的专家学者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研究出更多的具有权威性的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拓步ERP资讯网http://www.toberp.com/
本文标题:产业信息化ERP效益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网址:http://www.toberp.com/html/consultation/1082067928.html